- 年份
- 2024(4869)
- 2023(6803)
- 2022(5981)
- 2021(5372)
- 2020(4583)
- 2019(10279)
- 2018(10288)
- 2017(20038)
- 2016(10733)
- 2015(11971)
- 2014(11828)
- 2013(11451)
- 2012(10636)
- 2011(9580)
- 2010(9722)
- 2009(9365)
- 2008(9449)
- 2007(8706)
- 2006(7975)
- 2005(7308)
- 学科
- 管理(42487)
- 济(42427)
- 经济(42256)
- 业(35781)
- 企(33009)
- 企业(33009)
- 方法(18101)
- 财(17001)
- 制(14191)
- 数学(13591)
- 数学方法(13466)
- 业经(11854)
- 中国(11729)
- 农(11397)
- 环境(11250)
- 务(10804)
- 财务(10784)
- 财务管理(10762)
- 企业财务(10357)
- 体(9744)
- 划(9452)
- 理论(9058)
- 和(8988)
- 学(8347)
- 体制(8176)
- 银(8108)
- 银行(8101)
- 融(7869)
- 金融(7866)
- 行(7697)
- 机构
- 大学(159424)
- 学院(157134)
- 济(67836)
- 经济(66485)
- 管理(63699)
- 理学(55027)
- 理学院(54512)
- 管理学(53791)
- 管理学院(53510)
- 研究(50082)
- 中国(39030)
- 财(36446)
- 京(32551)
- 财经(28249)
- 科学(27342)
- 经(25496)
- 江(23903)
- 所(23890)
- 中心(22973)
- 经济学(21534)
- 研究所(21107)
- 财经大学(20961)
- 农(20570)
- 北京(20096)
- 范(19457)
- 业大(19432)
- 师范(19304)
- 经济学院(19224)
- 州(18098)
- 院(17827)
- 基金
- 项目(103306)
- 科学(84312)
- 基金(79036)
- 研究(77492)
- 家(67243)
- 国家(66699)
- 科学基金(59234)
- 社会(54999)
- 社会科(51076)
- 社会科学(51060)
- 基金项目(41972)
- 省(38577)
- 自然(36702)
- 自然科(35855)
- 自然科学(35845)
- 教育(35811)
- 自然科学基金(35254)
- 划(32378)
- 资助(31286)
- 编号(30388)
- 制(26368)
- 成果(25940)
- 部(24538)
- 国家社会(23019)
- 重点(22936)
- 教育部(22022)
- 创(21711)
- 人文(21554)
- 发(20631)
- 课题(20515)
共检索到23760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刘启君 彭亚平
文章研究的是腐败路径的选择及其变化的内生微观机制。在完全信息、制度环境不变、社会成员同质条件下,存在两个稳定的腐败均衡;当社会成员非集体理性行为不受约束时,腐败将成为行为人占优策略,全社会也会因之陷入高腐败均衡"陷阱"。在模型引入社会资本因素后,我们发现,在制度环境不变的条件下,信息不完全、社会成员的异质性、相互信任程度和腐败环境,是可能引起腐败路径转变的关键因素。上述理论分析得到了微观经验数据逻辑回归结果的支持。
关键词:
行为环境 社会资本 腐败均衡 演化机制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约瑟·阿提拉诺·派纳·洛佩兹 约瑟·曼纽尔·桑切斯·桑托斯 范连颖 王燕燕
文章旨在研究社会文化因素对腐败程度的影响,以赫斯特德(Husted)和格拉埃夫(Graeff)的观点为出发点,分析了文化和社会资本与腐败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显示,普遍信任(表现为连接性社会资本和桥接性社会资本)是一种积极的社会资本,与腐败程度呈负相关关系。与之相对,特殊信任(表现为粘合性社会资本)是一种消极的社会资本,与腐败程度呈正相关关系。此外,有些文化认为成员间彼此依赖合情合理,并为形成关系密切的特殊群体(与权力距离大、崇尚群体主义有关)提供有利环境,这种文化为产生违背道德准则的寻租行为提供了温床。
关键词:
社会资本 腐败 文化因素 新经济社会学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李克
本文通过一个一般均衡模型考察腐败对经济福利、分工的网络规模以及社会生产力的影响。我们首先计算了在每个个体均可自由择业的市场经济中的瓦尔拉斯均衡;然后考察当一个特权集团被选定为高层管理者时对社会福利产生的影响;最后考虑在管理者通过其代理人而形成共谋时的情形,即机制性腐败。此时,这个代理人通过索取一笔相当于贿赂的进入费用来为管理者的利益服务,而这时的管理者服务的价格仍然由一个瓦尔拉斯市场的供给和需求决定。该模型表明腐败增加了转轨国家特权集团(包括腐败的官员以及与其密切联关的人)的福利,并以牺牲大众的利益为代价。
关键词:
腐败 分工 专业化 一般均衡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涂远博 王满仓 卢山冰
反腐败促进还是抑制了企业创新是学术圈讨论的热点问题。本文将政府规制强度引入该问题的研究,从政府、官员、企业博弈的角度来揭示规制强度、腐败、创新之间的内在机理。通过构建政府、官员、企业的不完全信息博弈模型得到贝叶斯纳什均衡发现:过度的政府规制导致了权利寻租抑制企业创新,放松规制压缩了权利寻租的空间促进企业创新。并运用中国2000—2014年间的省级面板数据,采用三阶段最小二乘法对行政垄断、腐败、创新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检验。研究表明,腐败对创新的影响显著为负,行政性收费对腐败的影响显著为正。本文得出的启示是:
关键词:
腐败 规制强度 创新 贝叶斯博弈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吴建农 罗建中
国家用运行政权力对市场进行适当干预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正常运行的必要手段,市场经济中的腐败,其核心是权力和金钱的交换,以权谋私,权钱交换。如何保证行政权力既能对市场进行适当干预,又能防止权钱交换的腐败产生?正确的方法是:一手抓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与完善,一手抓建立扼制权力腐败的机制,二者同步进行,协调发展。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陆磊
本文从金融腐败角度对当前银行业和证券业两个市场的诸多微观运行现象给出了新的解释,基本结论如下:第一,银行业与证券业腐败存在质与量的差别。证券业腐败具有在较短时间内对交易价格和数量进行双重操纵的特征,因而其交易对手面临投资本金和收益率的全面损失;而银行业腐败仅仅是价格加成,体现为在法定利率之上的额外收入,且受到非正规金融市场价格的制约,存在腐败定价的上限。第二,价格的市场化程度高和竞争性强是银行相对低腐败的体制因素,而价格操控性垄断和短期寻租模式是证券业腐败的体制原因。第三,无论对好企业还是坏企业而言,上市融资都意味着更高的现金收入和更低的成本,因此银行业腐败仅仅局限于寻租,而设租、圈钱和共谋是...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王覃刚 冀红梅
本文通过对利他行为的分类分析,探讨了在社会交往中,利他行为的基本动因在于获取社会资本,以保障个体的生物存续和社会存续,从而将其统一到主流经济学的成本—收益范式上来。然后以此为出发点,以群体中的个体,到群体,再到众多相互竞争着的群体构成的社会或生态圈为脉络,探讨了制度均衡以及制度演化的过程,解释了导致均衡和演化的关键性因素,希望以此为制度演化的经济学研究提供有益的思路。
关键词:
利他行为 社会资本 制度演化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刘启君 许玉平
采用1994—2008年世界95个国家和地区的数据,从社会文化的角度系统考察了社会信任水平对腐败的影响。通过运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我们发现社会信任可以降低腐败水平,对于转型经济体国家和其他国家这种影响不显著,对于OECD国家这种影响是显著的。
关键词:
腐败 社会信任 转型经济体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任浚
80年代末,邓小平曾告诫中国第三代集体领导,当务之急的工作主要是两个方面:一个是更大胆地改革开放,另一个是抓紧惩治腐败。并且说,不惩治腐败,确实有失败的危险。上医医国 其次疾人确实,自改革开放以来,贪污腐败曾经在一个时期似乎成了中国的一种流行病,传染到社会各阶层,蔓延到社会诸领域。尤其是在干部队伍中,一些人在新形势下个人主义恶性膨胀。纸醉金迷者有之,贪淫纵欲者有之,以权谋私者有之,侵吞公款者有之,受贿案贿者有之.以身试法者有之。他们自诩为“先富起来”,老百姓则斥之为“发改革财”。
[期刊] 经济学(季刊)
[作者]
雷震 田森 凌晨 张安全 李任玉
官本位文化中的官员身份是否为导致腐败泛滥的原因之一?本文设计了一个腐败实验,首次对比分析被试在被称为"参与人A-参与人B""官员-百姓"和"企业主-公众"的不同框架中行为的异同。结果发现,"官员-百姓"框架下腐败率显著提高,相对于普通学生,学生干部在被称为"官员"时比被称为"参与人A"时更腐败,但在被称为"百姓"时比被称为"参与人B"时对腐败却更容忍,与我国特有的官本位文化内涵一致,而"企业主-公众"框架下与控制组没有显著差异。政策意蕴是,破除官本位文化是我国反腐败的重要手段之一。
关键词:
社会身份 腐败行为 实验研究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谭亚莉 廖建桥 李骥
当前组织腐败问题受到广泛关注。本文从心理社会微观视角出发,探讨了从管理者非伦理行为到集体不道德、最后导致组织腐败的衍变过程及内在机制。论文认为,管理者非伦理行为诱发阶段、横向扩散导致集体不道德阶段和纵向传递导致组织腐败的3个阶段中,心理动力机制和社会动力机制各不相同。针对各个衍变阶段的内在机制,本文分别提出了相应的管理、控制和治理对策,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个组织内管理者非伦理行为到组织腐败的衍变过程、机制与干预的综合模型,总结了对管理实践的启示,并指出了实证研究方向。
关键词:
非伦理行为 组织腐败 衍变 机制 干预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杨梦军 冉戎
社会诚信制度建设已成为市场失范行为的治理新方式。在"以利围权"愈演愈烈的背景下,运用285个地级市信用监管数据,就信用监管制度对企业腐败的治理成效进行实证研究,并基于组织制度理论,分别从认知合法性和规范合法性角度探讨社会诚信制度对企业腐败的异质性影响。研究发现,高质量社会诚信制度建设显著降低了企业腐败水平,相对不完善的社会诚信制度建设对企业腐败行为并无显著抑制作用。企业对社会诚信制度建设及其他组织诚信行为认知越充分,越倾向于遵守诚信相关管理制度,抑制自身腐败行为;地区传统文化等规范压力越大,地区诚信制度对企业腐败的抑制作用越显著。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过勇
本文从经济转轨的内涵入手,探讨了其滋生腐败机会的机制,并通过对包含594个案例的腐败要案案例库进行的检验,实证地揭示了经济转轨滋生腐败机会的微观机制。本文还对不同地区和中央部委不同时期腐败案例的分布情况进行了分析,进一步印证了经济转轨对腐败的影响。
关键词:
腐败 经济转轨 腐败机会 案例库研究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郑利平
本文从公共权力运作失灵的角度研究行政职能与腐败的内在联系,探索造成公职人员腐败的现实体制因素,指出不合理的行政体制是公职人员腐败的主要根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关的改革建议。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王积超
本文在解析社会资本非均衡性概念内涵、外延的基础上,分析了社会资本对民间资金流动 形式的影响机制,建立了社会资本非均衡性分布影响民间资金流动形式的理论模型。
关键词:
社会资本 民间资金流动 非均衡性分布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