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693)
- 2023(11350)
- 2022(9644)
- 2021(9155)
- 2020(7471)
- 2019(17016)
- 2018(16884)
- 2017(32517)
- 2016(17213)
- 2015(19001)
- 2014(18278)
- 2013(17479)
- 2012(15596)
- 2011(13800)
- 2010(13871)
- 2009(12743)
- 2008(11749)
- 2007(9764)
- 2006(8439)
- 2005(7150)
- 学科
- 济(65314)
- 经济(65237)
- 管理(47215)
- 业(42665)
- 企(34078)
- 企业(34078)
- 方法(29074)
- 数学(25834)
- 数学方法(25230)
- 农(19549)
- 中国(19521)
- 地方(15539)
- 业经(14586)
- 财(14360)
- 农业(13449)
- 学(12129)
- 理论(12066)
- 制(10965)
- 贸(10538)
- 贸易(10529)
- 环境(10372)
- 易(10128)
- 和(9381)
- 技术(9196)
- 划(9124)
- 务(8967)
- 财务(8925)
- 财务管理(8907)
- 银(8654)
- 银行(8649)
- 机构
- 学院(226059)
- 大学(223361)
- 管理(90471)
- 济(86322)
- 经济(84237)
- 理学(79258)
- 理学院(78266)
- 管理学(76496)
- 管理学院(76069)
- 研究(69994)
- 中国(53157)
- 京(47011)
- 科学(43759)
- 财(38310)
- 中心(33767)
- 农(33198)
- 江(32856)
- 业大(32728)
- 所(32536)
- 范(32321)
- 师范(32081)
- 财经(31256)
- 研究所(29661)
- 北京(28544)
- 经(28449)
- 州(26808)
- 院(26455)
- 师范大学(25919)
- 农业(25837)
- 经济学(25707)
- 基金
- 项目(161308)
- 科学(129491)
- 研究(118255)
- 基金(118234)
- 家(102698)
- 国家(101898)
- 科学基金(89957)
- 社会(76044)
- 社会科(72118)
- 社会科学(72102)
- 基金项目(63335)
- 省(63046)
- 自然(59325)
- 自然科(58072)
- 自然科学(58063)
- 自然科学基金(56978)
- 教育(55202)
- 划(53486)
- 编号(49384)
- 资助(47230)
- 成果(37996)
- 重点(35654)
- 部(34553)
- 发(34147)
- 创(33779)
- 课题(32977)
- 创新(31480)
- 国家社会(31398)
- 科研(30547)
- 大学(30193)
共检索到31990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谢波 郑依玲 李志刚 安子豪
快速老龄化背景下,城市老年人的户外空间问题日益严峻,严重影响了老年人户外活动需求。为优化老年人户外空间布局,以武汉为例展开实证,通过分析老年人的行为活动规律与空间需求,发现老年人户外活动的时空规律性较强,城市与社区尺度户外空间的老年人活动类型、范围与时间均较为集中。提出城市户外空间应提升可达性,城市尺度的服务半径以1km为核心,社区尺度以220m为核心,并采取多样化配置方式满足老年人户外活动的时空需求。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刘泉 张莞莅 黄丁芳
在智慧城市技术、社会和空间3个维度相互作用的三元融合理念下,智慧化的TOD模式可以总结为智慧TOD模式。在规划实践中,柏叶智慧城市是日本智慧城市建设重要的示范项目,提出“人、物、信息”高度融合,“以轨道站点为中心的智慧紧凑城市”,是智慧TOD模式的典型案例。柏叶智慧城市规划布局特点包括两个层面:一是形成了更加复合和更大尺度的空间结构;二是交通组织、用地功能、城市形态和空间设计均形成了新的规划特征。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汪晓春 熊峰 王振伟 陈双 张祚 彭丽娜
文章以武汉市为研究对象,在500 m网格尺度上,以POI数据与"六普"人口数据为基础,结合现有的城市养老设施分布特征,运用机器学习算法,对养老设施选址布局进行定量模拟。文章先从武汉市31 390个网格中模拟出4 878个适合选址点位,然后根据各区域老龄化程度,进一步筛选出1 366个需要优先布局的点位,初步实现精细化尺度下养老设施定量化选址。研究发现:(1)模型模拟结果与现有养老设施对比,准确度为95.7%,方法可靠。(2)预测结果表明武汉市新增养老设施主要布局在三环以内等老龄化人口集聚区;同时,部分远城区街道人口老龄化也比较严重,需尽快新建养老设施。(3)研究尝试采用机器学习算法进行养老设施规划选址,可以使整体的布局趋向最优,可以尽量避免规划选址的主观性。该方法在其他公共设施选址中亦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李福映 郑清菁
都市区创新空间布局是多种创新要素在空间叠加耦合的结果。结合创新空间的相关理论,参考相关案例研究,从都市区层面分析不同类型的创新空间特征以及影响创新空间布局的要素,探索都市区创新空间的布局模式,并以青岛市为例,分析青岛都市区创新要素特征,对其创新空间布局提出具体的规划引导建议。
关键词:
都市区 创新空间 布局模式 青岛 规划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黄亚平 卢有朋 单卓然 周敏
城市空间发展驱动力具有不确定性,城市空间布局的优化调整需要借助情景规划的理论与方法。在分析大城市空间发展驱动力演化的基础上,指出市场力的变迁促使主导功能要素升级,而政府力则通过公共产品供给与制度框架干预空间资源配置。随后以武汉市为例,根据市场力与政府力的现状特征识别出三大空间发展驱动力,并生成三种情景空间布局方案,在综合比对分析后提出了整合性方案,对多元驱动力下城市空间布局情景规划方法做了初步探索。
关键词:
驱动力 情景规划 城市空间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黄亚平 卢有朋 单卓然 周敏
城市空间发展驱动力具有不确定性,城市空间布局的优化调整需要借助情景规划的理论与方法。在分析大城市空间发展驱动力演化的基础上,指出市场力的变迁促使主导功能要素升级,而政府力则通过公共产品供给与制度框架干预空间资源配置。随后以武汉市为例,根据市场力与政府力的现状特征识别出三大空间发展驱动力,并生成三种情景空间布局方案,在综合比对分析后提出了整合性方案,对多元驱动力下城市空间布局情景规划方法做了初步探索。
关键词:
驱动力 情景规划 城市空间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佘冰 朱欣焰 呙维 徐晓
城市网格化管理系统经过多年运行积累了大量历史事件数据,这类事件数据在空间上呈现明显集聚分布。确定事件发生的空间分布以及衡量空间分布的集聚程度,能够为城市管理资源的合理调配、划分提供重要的决策支持。本文应用空间点模式分析方法,对2011年1-8月间武汉市江汉区城市网格化管理系统中的两类主体事件(占道经营和垃圾处理类)进行分析,研究发现:占道经营事件的"热点"区域1-8月总体呈减少趋势,而垃圾处理事件的"热点"区域整体呈递增趋势;两类事件呈现明显的空间集聚,其特征空间尺度都为1000 m左右。研究表明,空间点模式分析方法能够为城市管理者提供一种针对城市事件空间集聚模式的直观的可视化分析手段,以及对空间集聚程度的定量分析方法,并可为进一步统计建模分析奠定基础。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马妍 吴若晖 王喆妤 李苗裔
随着中国社会老龄化现象的日益加剧,政府提出"社区养老"的概念,出台了相关法律法规,保证每个社区必须有老年活动中心,并规定了活动中心的面积、设施种类等。但在实际落实过程中出现了部分活动中心利用率不高、设施供求关系不平衡等问题。从这一现状问题出发,构建了基于人工智能的社区老年活动中心需求与模拟(Community Facility for Elderly,CFE)模型,探讨了作为人工智能方法之一的多智能体模拟仿真(Agent-Based Modeling,ABM)在社区老年活动中心规划布局评估及政策情景模拟中的应用。研究结果表明,单纯地限制和调整社区老年活动中心的建筑面积及占地面积对提升设施利用率和老年人满意度的效果不理想,应该根据不同社区老年人的需求进行活动中心设施和面积的规划。此研究也表明,基于人工智能方法的多智能体模型可以用于社区老年活动中心规划方案的决策支持,但是模拟结果并不能替代规划方案。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魏伟 章阳 洪梦谣 夏俊楠
探讨城市户外空间健身活力的建成环境影响机制对促进全民健身具有重要意义。论文以武汉主城区为例,基于Keep健身轨迹数据探究户外空间健身活力强度,采用多层线性模型(hierarchical linear model,HLM)与多尺度地理加权回归模型(multiscale geographically weighted regression,MGWR)分析建成环境对健身活力的影响及其异质性。结果表明:(1)不同功能类型区健身活力差异巨大,绿地主导型空间健身活力最大,且运动场所密度、水系空间指数对此类空间促进作用更加明显;居住主导型空间健身活力也较大,且支路密度、容积率对该类空间正向影响更强;工业主导型最弱,POI混合度、地价对此类空间正向效果明显。(2)不同空间区位健身活力差异巨大,总体呈现“核心—边缘”结构,组团集聚特征明显,且不同区位受POI混合度、道路密度、建筑密度、绿化率影响的差异较大。研究结果显示城市建成环境对户外健身活力的多重影响,可为面向健身友好的城市功能及形态优化提供参考。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刘泉
近代东北地区的铁路附属地的规划设计布局具有模式化、标准化的特点,在功能布局、路网结构、街廓尺度、形态控制以及中心体系等多个方面与TOD模式具有一定的可比性。这些铁路站点地区重视通过构建规划法规体系对规划建设进行有效管理,并采用了土地综合开发的机制作为开发建设的保障。上述经验对今天区域层面的TOD规划建设体系构建依然具有借鉴意义。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柯新利 邓祥征 刘成武
以武汉城市圈为例,根据城市圈内各县域社会经济发展对土地资源需求的区域差异,探讨分区异步元胞自动机模型在耕地利用布局优化中的应用。模型根据各县域建设用地需求优先度确定异步演化速率,根据各县域土地利用变化的规律结合粮食自给率和建设用地满足程度确定分区转换规则,根据全区域的粮食安全得到全局终止条件,以此实现武汉城市圈2020年耕地利用优化布局。优化结果显示,在武汉城市圈耕地总量满足全区域粮食安全的基础上,黄陂区、应城市、新洲区、汉阳区、潜江市、黄冈市市辖区、鄂州市市辖区、孝感市市辖区、武昌区、仙桃市、黄梅县、武穴市、阳新县、咸宁市市辖区和赤壁市等建设用地优先度较高的区域建设用地需求均得到了满足;团风县和通城县虽然建设用地优先度较低,但是建设用地需求量较小,建设用地需求也得到了满足;其他县(市、区)由于建设用地需求量和建设用地优先度之间存在一定的矛盾,建设用地需求量没有得到完全满足。结果表明,基于分区异步元胞自动机的耕地区际优化模型在全区域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的基础上,考虑了社会经济发展对建设用地需求的区域差异,能够协调建设用地和耕地之间的矛盾,实现在区域间合理配置建设用地和耕地保护指标。
[期刊] 物流技术
[作者]
张梦琪
以上海枢纽为例,分析了上海枢纽城市配送需求及铁路参与城市配送的必要性,提出了"外集内配近港"、"以储带配"策略,探索通过ARCGIS的位置分配模型中的最小设施点数模型对上海枢纽城市配送节点布局进行研究,选取了北郊、杨浦等城市配送节点。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殷毅 曾文
文章论述了城市区域化是目前中国经济发达地区大城市发展出现的特有现象,它有别于传统的城市—区域生成关系,也有别于传统的城市郊区化现象,是中国特定工业化和城市化背景下,应对资源短缺压力而产生的城市功能、人口、空间扩散方式,其经济、社会、空间特征决定了城市区域化是中国“大城市化”进程中特有现象。运用城市区域化相关理念,指导新时期武汉市城市区域化进程中城市空间结构的创新,提出了城市发展区概念,并在此基础上选择了中心城区———城市廊道———组群的多中心网络化空间结构模式。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熊威
以合理的尺度和科学的体系开展乡村规划建设,是深化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促进乡村振兴的关键。本文重点关注武汉市在乡村地区开展的"田园功能单元"规划,从背景、概念内涵、实践经验、成效思考等方面,初步分析了"编制管理结合、规划实施一体"的武汉乡村地区规划建设新模式。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杨超
新时代城市规划正在从工程建设转向空间治理,公共空间作为社会资源配置、公私利益博弈和空间事务集中的糅合体,是聚焦规划治理能力提升的关键领域。通过回溯城市治理的“空间性”及公共空间对于社会生产与社会治理的核心意义,阐明公共空间已成为人与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首要资源。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公共空间治理思维的基本特征及其与规划手段之间的关联机理,从而提出公共空间规划模式治理化转型的四方面要点。最后以北京城市副中心的在地实践为例,进一步探讨了公共空间治理的规划设计方法论,以期发现改良以往技术弊端和盲点的可能路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