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834)
2023(9921)
2022(9036)
2021(8742)
2020(7381)
2019(17229)
2018(17294)
2017(33724)
2016(18545)
2015(21177)
2014(21251)
2013(21053)
2012(19340)
2011(17421)
2010(17545)
2009(16151)
2008(15890)
2007(14142)
2006(12531)
2005(11154)
作者
(54908)
(44966)
(44901)
(42847)
(28907)
(21774)
(20342)
(17758)
(17342)
(16319)
(15676)
(15161)
(14343)
(14337)
(13926)
(13909)
(13391)
(13386)
(12957)
(12885)
(11210)
(11173)
(10904)
(10464)
(10070)
(10064)
(10059)
(9977)
(9049)
(8864)
学科
(73290)
经济(73190)
管理(56611)
(52563)
(45014)
企业(45014)
方法(35252)
数学(29512)
数学方法(28994)
(19495)
(19187)
中国(18464)
(18217)
业经(16545)
理论(14812)
地方(14296)
(13934)
(12940)
农业(12904)
(12683)
贸易(12676)
(12639)
财务(12565)
财务管理(12533)
(12274)
企业财务(11879)
技术(11740)
教育(11729)
环境(11177)
(11072)
机构
大学(273115)
学院(269431)
管理(109490)
(101171)
经济(98692)
理学(94521)
理学院(93446)
管理学(91662)
管理学院(91175)
研究(86496)
中国(64652)
(59022)
科学(55561)
(47987)
(44133)
(40570)
研究所(39940)
业大(39761)
(39499)
中心(39001)
财经(38600)
北京(37854)
(37742)
师范(37476)
(34784)
(32880)
农业(31496)
(30974)
师范大学(30285)
经济学(28782)
基金
项目(180320)
科学(141366)
研究(133035)
基金(130217)
(112532)
国家(111553)
科学基金(96083)
社会(81353)
社会科(76884)
社会科学(76860)
(69994)
基金项目(69539)
自然(63683)
自然科(62191)
自然科学(62179)
教育(61344)
自然科学基金(61040)
(59202)
编号(55547)
资助(54624)
成果(46253)
重点(39657)
(39638)
课题(37816)
(37058)
(36666)
项目编号(34553)
科研(34386)
创新(34044)
教育部(34027)
期刊
(114388)
经济(114388)
研究(82204)
中国(47783)
学报(43146)
管理(40156)
科学(39434)
(36784)
(36667)
教育(33324)
大学(32503)
学学(30141)
农业(25514)
技术(23230)
(21576)
金融(21576)
财经(19493)
业经(18540)
图书(17695)
(16466)
经济研究(16407)
问题(15315)
理论(14784)
实践(13699)
(13699)
技术经济(13546)
科技(13013)
(12393)
现代(12371)
情报(12196)
共检索到39408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柴彦威  
行为地理学研究正成为人文地理学的一大热点。时代呼唤具有中国特色的行为地理学研究理论与方法。文章探讨行为地理学研究中的方法论问题,强调微观个体行为与整体社会的结合、短期行为与长期行为的结合、主观能动性与客观制约的结合、定量研究与质性分析的结合等,并试图提出一个行为研究的整体性框架。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张文佳  鲁大铭  
自20世纪60年代行为主义革命以来,人文地理学研究开启了微观个体视角的探索,逐渐形成了具备典型微观人地关系研究范式的行为地理学研究。然而,当前研究对微观人地关系的探索仍然存在不足,理论上呈现宏观和微观尺度割裂的态势,已经成为限制微观人地关系理论发展和指导实践的主要障碍。因此,论文在总结当今行为地理学方法论进展的基础上,从本体论和认识论的角度梳理了区域主义、实证主义、行为主义、人本主义和结构主义等不同理论思潮下人地关系研究范式的基本特征,通过对比宏观和微观人地关系研究范式的差异,认为行为地理学研究范式具有探索微观人地关系的理论与方法论基础,可通过建立与其他研究范式的接口,立足人地关系研究微观化的基本内涵和目标,重构微观研究的人地观与方法论,并搭建从微观到宏观的跨尺度研究范式,以期为行为地理学和微观人地关系的发展给予启示。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申悦  王德  
行为地理学围绕空间与行为间的关系这一学科核心,不断完善理论基础、深化研究方法、拓展研究议题,逐渐走向多元化和社会化,发展成为人文地理学的重要分支学科,其理论、方法以及相应的成果也被广泛应用于诸多领域的研究与实践中。论文首先对行为地理学研究在理论、方法和应用方面的跨学科基础进行梳理,进而从城市规划与设计、移动性规划与管理和社会可持续发展与治理3个方面阐述行为地理学与不同学科相结合的应用,试图探讨行为主义思想对于地理学和相邻学科产生的影响,厘清围绕行为地理学开展应用研究的学科交叉脉络,进一步推进行为地理学的跨学科发展,探索未来的研究与应用方向。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吴刚  陈兰芳  赵红霞  王多宏  
发端于20世纪60年代末计量革命与行为革命浪潮中的行为地理学,在几次大起大落中对它的批判和质疑声音也从未间断。论文在对国内外行为地理学研究简要评述的基础上指出,从研究目标、方法和内容进行必要转向是其顺利发展的必然选择。故而,在充分认识空间结构既是人类创造、又是个人行为主要制约因素的基础上,融合物质(社区和城市)与非物质(行为)空间,从融汇行为地理与反向物流的回收行为角度,深入阐释城市居民参与再生资源回收活动的过程机理和互动机制,进而探索现代城市所面临的、日益严重的资源环境问题,既是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也为洞悉行为地理学提供了一个新的研究视角。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塔娜  柴彦威  
始自行为革命,行为地理学逐渐走向多元化的发展方向,不断扩展自身的理论框架和实践外延,反思并重新认识自身的意义,成为了人文地理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伴随着社会经济转型的深入,世界越来越向着多样化、个体性、动态化发展,人们的空间行为决策、选择的差异与个性越来越明显,空间与行为的交互越来越强,为行为地理学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论文通过梳理行为地理学的学科基础,提出行为地理学的学科定位与内涵外延,并指出行为地理学已经呈现出面向动态人地关系、面向个体生活质量及面向社会可持续发展3个前沿发展方向。在此基础上,论文对行为地理学面临的方法论、研究方法与跨学科的挑战进行讨论,并展望行为地理学的未来发展,以期为中国行为地理学的理论创新与实践探索提供启示。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王丰龙  
行为地理学是人文地理学的一门重要的分支学科,因其独特的分析视角和对人地关系的深入阐释而在20世纪70年代快速发展。但是,目前缺少关于行为地理学学科框架的系统界定,对于行为地理学在人文地理学中的独特性和学科分工的讨论尚不够深入,这既不利于人文地理学其他子学科的研究者正确认识行为地理学研究的价值,也不利于行为地理学者之间凝聚共识、构建学术共同体。恰逢中国行为地理学专业委员会成立之际,论文尝试进一步厘清行为地理学的学科特色与定位,在回应当前行为地理学面临的一些学科属性和理论路径选择方面的困惑的基础上,指出行为地理学的一些拓展路径。行为地理学兼具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论的定位,其核心价值在于提供了理解人地关系的个体视角、主观视角和过程视角;未来行为地理学应该在坚持自身特色的基础上,立足尺度理论推动微观尺度研究与宏观尺度研究的对话整合,进一步拓展对行为的心理机制解释和相关因果机制的检验,并立足中国的地理背景加强中国行为地理学研究的原创性和应用价值。期待更多学者积极投身行为地理学研究之中,共同推动中国行为地理学的发展。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M.C.布揚諾夫斯基  梁元博  
经济地理学方法论基础问题在我国成为争论和著述的题材已经超过四分之一世纪了。苏联经济地理学的任务是从一定的角度去研究我国的生产。我们亲眼看见我国地理正在异常迅速地、甚至可以说是飞跃地改变着。但是说起来很奇怪,许多经济地理学家虽然专门研究苏联经济地理,却很少参加或者可以说完全不参加我国新地理的建设工作。由于某些经济地理学家的科学工作脱离了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因而他们的理论体系就自然而然地带有一种脱离生活的、教条主义的性质。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刘澍  
借鉴行为地理学的研究方法,以国内10所不同类型重点高校的"90后"大学生为对象,进行活动日志调查,发现大学生日常行为具有主体时间的规律性、时间节律的滞后性、时间分配的多元性和自主时间的随意性等时间特征,以及主体空间的一致性、起居空间的依赖性、闲暇空间的分散性等空间特征。优化大学生时空间行为,需要打造人性化校园环境,改善起居空间,增加教育时间的弹性,提高运动场馆的时空可达性,拓展社团活动空间,构建信息共享空间,指导学生理性驾驭闲暇时间。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王德  
在流动性社会与转型城市背景下,人地关系及其动态变化受到地理学界的高度重视。新时代背景下,中国城乡行为空间研究意义重大,对个体微观行为过程与机制的研究可以从理论上较为全面地解释社会问题的本质,这也是空间规划与管理政策实施的基础。行为地理学从微观层面理解地理空间与日常生活的关系,提供了一个更加人本化、社会化、微观化以及时空整合的城市研究新范式。因此,对于行为地理学理论与实践体系的全面论述具有极高的价值。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程玉申  
现代城市地理学的发展进程一方面反映了整个地理学和科学潮流的变革趋势,另一方面也反映出作为客体的城市本身地位和作用的变化。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以来,科学技术和社会经济迅猛发展,地理学经历了前所未有的深刻变化。城市化在广度和深度上都已成为世界性的潮流,城市已不仅仅是一种特殊的聚落形态,它在区域经济、社会系统中的地位和作用得以迅速提高和加强。现代城市地理学的各种变化正是在这种复杂背景下展开的。电子计算机、航空航天和遥感技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覃志豪  
“行为地理”这个名词在六十年代后期才开始出现。行为地理学可以说就是在这个时期才兴起的。一九六九年柯勒·奥尔逊(Gurrar Olsson)和哈维(D·Harvey)分别发表了第一和第二篇行为地理学的文章,同年,柯克斯(K·Cox)和葛利吉(R·Golledge)两位人文地理学者编著的《通论行为地理学问题》《Behavior Problems of Geography:ASimplism》也出版了。这本书是一部通论行为地理学问题的专著,它奠定了行为地理学的基础,它的出版标志着行为地理学的发展已经从量变到了质量的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孙俊  潘玉君  武友德  孟雪梅  
基于编史学方法论对地理学史进行考察,在回顾地理学史研究进展,尤其是方法论的基础上,通过分析实证主义和思想史两类编史方法论的文本,力图阐明:①实证主义地理学史侧重于以实证主义方法论为叙事模式,具有普遍主义、进步主义、辉格主义、欧洲中心论的色彩,所涉及的社会文化因素并未对地理学知识内容及其性质产生实质影响,地理学是"百川归海"式的发展,空间性并不重要,是一元传统的理性主义进路;②思想史方法论立足于地理学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差异性,按公平性、对称性的原则进行叙事,揭示了古代地理学阶段地理知识的文化特征,以及社会文化的差异性对地理学知识内容和性质的影响,时间性和空间性均是重要的,从而形成了多元比较史的、实践史的进路。在后历史的层面上,实证主义编史方法论的强纲领叙事模式值得商榷,其主要贡献是建构了基于实证主义方法论的地理学进化史,其不足方面是弱化了社会文化多样性对地理学发展的影响及其对应的不同时空中地理知识的内容和性质特征。因此,基于地理学编史学视角得出以下结论:①地理学史是一项建构性的事业,具有明显的相对性;②地理学史编史应注意将地理学置于语境中以获得解释;③地理学史的建构应坚持非强纲领原则。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张文尝  
日本经济地理学会在1983年5月召开了第三十届大会,会议就经济地理学方法论展开深入的讨论。大会筹备委员会为使讨论更好地适应现代课題,在当前日本已形成的若干主要研究潮流中,选择了有代表性的三种观点:(1)地域构造论;(2)区位论;(3)资源论与环境论。在全体大会上有三个主要报告:“经济地理学与国民经济的地域构造”(山川充夫)、“从近期经济地理学成果看方法论——以区位论研究为主”(金田昌司)、“资源论的动向与课题”(森潼健一郎),本文即根据这三个中心发言整理而成。战后日本经济地理学的理论流派主要有两个,即“区位论经济地理学”和“马克思经济地理学”。它们的方法论由于所依据的经济学不同而有差别,但是都认为经济地理学是属于经济学范畴的,并且都同意把研究对象限定为“经济地域构造”或“经济地域”。区位论经济地理学者对其研究对象“地域构造”作了如下定义:“地域以区位为构成单位,同时它又是更大地域的构成单位。换言之,若干个区位的集合即为地域,这种地域聚集形成更大的地域以至整个地表。地域的水平集聚和垂直集聚——地域的排列组合状态,即为地域构造或空间构造”(西冈久雄,1976年《经济地理分析》)。“马克思经济地理学”学者则注重从生产关系和历史的观点研究经济地域如何形成。也有一些学者提出希望两学派更好地融合交汇,以开创理论研究的新局面。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М.С.沃洛布耶夫-阿尔切莫夫  張文奎  張曉天  
苏维埃经济地理学无论在苏联劳动地域分工的研究方面,或是在资本主义世界生产地理的研究工作方面,都有不少的成绩。我们经济地理学在编写中学教科书方面的功绩也是很大的。Н.Н.巴朗斯基、И.А.威特威尔编的中学教科害受到最高奖赏——斯大林奖金。惟有被强有力的。唯—科学的辩证唯物主义方法所创造的苏维埃经济地理学,才是真正利学的经济地理学。资产阶级的经济地理学拿什么能来和它相比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Н.Я.謝沃尔斯基  馬志瑞  
Ф.я.基林认为自然地理学和经济地理学是统一的,他的根据是:自然地理和经济地理具有共同的研究对象——社会物质生活条件,而这些条件,斯大林同志指出,是由地理环境、居民和物质财富的生产方式所组成的。但是,必需指出,地理学不可能全面研究一切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综合起来复杂的内容。自然科学,而首先是自然地理学,从事地理环境的研究。社会科学,首先是政治经济学,从事于物质财富的生产方式的研究。至于经济地理,它所研究的是社会生产部门中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