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064)
- 2023(11885)
- 2022(10302)
- 2021(9853)
- 2020(8367)
- 2019(19520)
- 2018(19660)
- 2017(38113)
- 2016(20762)
- 2015(23805)
- 2014(23919)
- 2013(23556)
- 2012(21489)
- 2011(19248)
- 2010(19463)
- 2009(17890)
- 2008(17602)
- 2007(15453)
- 2006(13619)
- 2005(11946)
- 学科
- 济(81379)
- 经济(81278)
- 管理(62450)
- 业(57939)
- 企(50014)
- 企业(50014)
- 方法(38739)
- 数学(32488)
- 数学方法(31988)
- 学(20989)
- 中国(20684)
- 农(20661)
- 财(20273)
- 业经(18278)
- 理论(17275)
- 地方(15624)
- 制(14878)
- 和(14299)
- 贸(14236)
- 贸易(14226)
- 农业(13806)
- 易(13759)
- 务(13274)
- 技术(13254)
- 财务(13201)
- 财务管理(13173)
- 教育(12988)
- 企业财务(12464)
- 银(12438)
- 银行(12396)
- 机构
- 大学(302419)
- 学院(299395)
- 管理(119136)
- 济(110976)
- 经济(108287)
- 理学(103359)
- 理学院(102143)
- 管理学(100123)
- 管理学院(99589)
- 研究(96025)
- 中国(71023)
- 京(64920)
- 科学(62034)
- 财(51884)
- 所(48693)
- 农(45927)
- 业大(44845)
- 研究所(44475)
- 江(43684)
- 中心(43207)
- 范(42329)
- 财经(42010)
- 师范(41939)
- 北京(41205)
- 经(38007)
- 州(36051)
- 农业(35929)
- 院(34624)
- 师范大学(33784)
- 经济学(32186)
- 基金
- 项目(203216)
- 科学(158997)
- 研究(148787)
- 基金(146266)
- 家(127238)
- 国家(126143)
- 科学基金(108306)
- 社会(91207)
- 社会科(86150)
- 社会科学(86124)
- 省(79231)
- 基金项目(77938)
- 自然(71768)
- 自然科(70119)
- 自然科学(70101)
- 教育(69402)
- 自然科学基金(68837)
- 划(67150)
- 编号(62023)
- 资助(61046)
- 成果(51093)
- 重点(45011)
- 部(44427)
- 课题(42612)
- 发(41960)
- 创(41815)
- 创新(38801)
- 科研(38655)
- 项目编号(38571)
- 大学(38072)
- 期刊
- 济(122854)
- 经济(122854)
- 研究(88748)
- 中国(55358)
- 学报(49779)
- 科学(45068)
- 管理(43998)
- 农(40923)
- 财(39670)
- 教育(39222)
- 大学(37581)
- 学学(34996)
- 农业(28530)
- 技术(26545)
- 融(23460)
- 金融(23460)
- 财经(21192)
- 业经(20004)
- 经济研究(18959)
- 图书(18776)
- 经(17931)
- 问题(15739)
- 理论(15367)
- 科技(14825)
- 版(14516)
- 业(14469)
- 技术经济(14423)
- 实践(14223)
- 践(14223)
- 现代(13446)
共检索到43254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张文佳 鲁大铭
自20世纪60年代行为主义革命以来,人文地理学研究开启了微观个体视角的探索,逐渐形成了具备典型微观人地关系研究范式的行为地理学研究。然而,当前研究对微观人地关系的探索仍然存在不足,理论上呈现宏观和微观尺度割裂的态势,已经成为限制微观人地关系理论发展和指导实践的主要障碍。因此,论文在总结当今行为地理学方法论进展的基础上,从本体论和认识论的角度梳理了区域主义、实证主义、行为主义、人本主义和结构主义等不同理论思潮下人地关系研究范式的基本特征,通过对比宏观和微观人地关系研究范式的差异,认为行为地理学研究范式具有探索微观人地关系的理论与方法论基础,可通过建立与其他研究范式的接口,立足人地关系研究微观化的基本内涵和目标,重构微观研究的人地观与方法论,并搭建从微观到宏观的跨尺度研究范式,以期为行为地理学和微观人地关系的发展给予启示。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柴彦威
行为地理学研究正成为人文地理学的一大热点。时代呼唤具有中国特色的行为地理学研究理论与方法。文章探讨行为地理学研究中的方法论问题,强调微观个体行为与整体社会的结合、短期行为与长期行为的结合、主观能动性与客观制约的结合、定量研究与质性分析的结合等,并试图提出一个行为研究的整体性框架。
关键词:
行为研究 行为地理学 方法论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吴传钧
地理学着重研究地球表层人与自然的相互影响与反馈作用,对人地关系的认识,素来是地理学的研究核心,也是地理学理论研究的一项长期任务,始终贯彻在地理学的各个发展阶段。从十九世纪末叶兴起的近代地理学发展到二次世界大战后的现代地理学,虽然其中心研究课题随着时代的进展而有所转化,但地理学的基础理论研究万变不离人类和地理环境的相互关系这一宗旨。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赵明华 韩荣青
地理学的研究核心是人地关系和人地系统。人地关系和人地系统的理论研究是区域可持续发展实践应用的基础。文章从人地关系与人地系统的基本内涵认知为切入点,综合分析了国内外人地关系与人地系统理论与应用研究的现状,指出了当前研究中存在的不足,并提出了粗浅的研究框架和蓝图。
关键词:
人地关系 人地系统 区域可持续发展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申悦 王德
行为地理学围绕空间与行为间的关系这一学科核心,不断完善理论基础、深化研究方法、拓展研究议题,逐渐走向多元化和社会化,发展成为人文地理学的重要分支学科,其理论、方法以及相应的成果也被广泛应用于诸多领域的研究与实践中。论文首先对行为地理学研究在理论、方法和应用方面的跨学科基础进行梳理,进而从城市规划与设计、移动性规划与管理和社会可持续发展与治理3个方面阐述行为地理学与不同学科相结合的应用,试图探讨行为主义思想对于地理学和相邻学科产生的影响,厘清围绕行为地理学开展应用研究的学科交叉脉络,进一步推进行为地理学的跨学科发展,探索未来的研究与应用方向。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宋长青
地理学主要关注陆地表层自然和人文要素的空间分异规律研究,针对这一复杂系统的不同问题应该选择不同的研究方式。本文在思考以往地理学研究方式的基础上,将地理学研究范式概括为:地理经验科学研究范式、地理实证科学研究范式、地理系统科学研究范式和地理大数据研究范式。对不同地理科学问题应选取不同的范式加以研究,对有些复杂科学问题应采用多种研究范式加以解决。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马海涛
伴随着国际经济组织形式的多样化和社会科学理论的多元化,近20多年来西方经济地理学出现了多种理论转向,为解释新的经济活动空间现象提供了多维视角。其中,关系转向和演化转向的研究近来显得格外活跃,都试图建立自己的理论框架,并形成了关系经济地理学和演化经济地理学两种理论范式。两种范式在一些理论假设上有很多相似之处,但对二者的比较研究却十分少见。为了更加透彻地了解两种范式的理论内涵,在对两种理论范式的产生背景、主要观点和核心概念介绍的基础上,从理论假设、核心问题、核心概念和理论构建等方面对两种范式进行了对比,进而分析了西方经济地理的走向及对中国经济地理发展的启示。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王德
在流动性社会与转型城市背景下,人地关系及其动态变化受到地理学界的高度重视。新时代背景下,中国城乡行为空间研究意义重大,对个体微观行为过程与机制的研究可以从理论上较为全面地解释社会问题的本质,这也是空间规划与管理政策实施的基础。行为地理学从微观层面理解地理空间与日常生活的关系,提供了一个更加人本化、社会化、微观化以及时空整合的城市研究新范式。因此,对于行为地理学理论与实践体系的全面论述具有极高的价值。
关键词:
地理学 互动关系 《行为地理学》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吴刚 陈兰芳 赵红霞 王多宏
发端于20世纪60年代末计量革命与行为革命浪潮中的行为地理学,在几次大起大落中对它的批判和质疑声音也从未间断。论文在对国内外行为地理学研究简要评述的基础上指出,从研究目标、方法和内容进行必要转向是其顺利发展的必然选择。故而,在充分认识空间结构既是人类创造、又是个人行为主要制约因素的基础上,融合物质(社区和城市)与非物质(行为)空间,从融汇行为地理与反向物流的回收行为角度,深入阐释城市居民参与再生资源回收活动的过程机理和互动机制,进而探索现代城市所面临的、日益严重的资源环境问题,既是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也为洞悉行为地理学提供了一个新的研究视角。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塔娜 柴彦威
始自行为革命,行为地理学逐渐走向多元化的发展方向,不断扩展自身的理论框架和实践外延,反思并重新认识自身的意义,成为了人文地理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伴随着社会经济转型的深入,世界越来越向着多样化、个体性、动态化发展,人们的空间行为决策、选择的差异与个性越来越明显,空间与行为的交互越来越强,为行为地理学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论文通过梳理行为地理学的学科基础,提出行为地理学的学科定位与内涵外延,并指出行为地理学已经呈现出面向动态人地关系、面向个体生活质量及面向社会可持续发展3个前沿发展方向。在此基础上,论文对行为地理学面临的方法论、研究方法与跨学科的挑战进行讨论,并展望行为地理学的未来发展,以期为中国行为地理学的理论创新与实践探索提供启示。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王丰龙
行为地理学是人文地理学的一门重要的分支学科,因其独特的分析视角和对人地关系的深入阐释而在20世纪70年代快速发展。但是,目前缺少关于行为地理学学科框架的系统界定,对于行为地理学在人文地理学中的独特性和学科分工的讨论尚不够深入,这既不利于人文地理学其他子学科的研究者正确认识行为地理学研究的价值,也不利于行为地理学者之间凝聚共识、构建学术共同体。恰逢中国行为地理学专业委员会成立之际,论文尝试进一步厘清行为地理学的学科特色与定位,在回应当前行为地理学面临的一些学科属性和理论路径选择方面的困惑的基础上,指出行为地理学的一些拓展路径。行为地理学兼具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论的定位,其核心价值在于提供了理解人地关系的个体视角、主观视角和过程视角;未来行为地理学应该在坚持自身特色的基础上,立足尺度理论推动微观尺度研究与宏观尺度研究的对话整合,进一步拓展对行为的心理机制解释和相关因果机制的检验,并立足中国的地理背景加强中国行为地理学研究的原创性和应用价值。期待更多学者积极投身行为地理学研究之中,共同推动中国行为地理学的发展。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刘澍
借鉴行为地理学的研究方法,以国内10所不同类型重点高校的"90后"大学生为对象,进行活动日志调查,发现大学生日常行为具有主体时间的规律性、时间节律的滞后性、时间分配的多元性和自主时间的随意性等时间特征,以及主体空间的一致性、起居空间的依赖性、闲暇空间的分散性等空间特征。优化大学生时空间行为,需要打造人性化校园环境,改善起居空间,增加教育时间的弹性,提高运动场馆的时空可达性,拓展社团活动空间,构建信息共享空间,指导学生理性驾驭闲暇时间。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樊杰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李小建
沿公司地理、农户地理和小尺度研究三个层面探索了中国经济地理学的微观研究。公司地理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公司增长空间轨迹、公司空间结构、公司与环境关系等方面;农户地理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农户自主发展能力研究、农户经济活动区位研究、农户发展环境研究、农户与地理环境相互关系研究;小尺度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从地块角度研究人地系统、专业村与环境关系以及从点位角度构建区域可持续发展模型。经济地理学的微观研究有利于抓住经济地理现象形成的基本单元和组成结构,探索地理过程以及揭示地理现象的形成机理。沿着上述三个层面进行深入探究,可望在中国特殊背景下的微观经济空间理论发展上有所建树。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M.C.布揚諾夫斯基 梁元博
经济地理学方法论基础问题在我国成为争论和著述的题材已经超过四分之一世纪了。苏联经济地理学的任务是从一定的角度去研究我国的生产。我们亲眼看见我国地理正在异常迅速地、甚至可以说是飞跃地改变着。但是说起来很奇怪,许多经济地理学家虽然专门研究苏联经济地理,却很少参加或者可以说完全不参加我国新地理的建设工作。由于某些经济地理学家的科学工作脱离了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因而他们的理论体系就自然而然地带有一种脱离生活的、教条主义的性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