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238)
2023(7552)
2022(6254)
2021(5721)
2020(4740)
2019(10725)
2018(10074)
2017(19234)
2016(10634)
2015(11470)
2014(11037)
2013(10951)
2012(10186)
2011(9041)
2010(8991)
2009(8124)
2008(8301)
2007(7159)
2006(6304)
2005(5512)
作者
(32601)
(27507)
(27217)
(25630)
(17605)
(13196)
(12228)
(10692)
(10340)
(9549)
(9522)
(9034)
(8801)
(8670)
(8570)
(8418)
(8327)
(8149)
(8001)
(7771)
(6963)
(6661)
(6592)
(6322)
(6215)
(6062)
(6039)
(5769)
(5452)
(5420)
学科
(42269)
经济(42218)
管理(32158)
(30834)
(24669)
企业(24669)
方法(21142)
数学(18979)
数学方法(18826)
(14497)
贸易(14494)
(14262)
(13713)
(11642)
(11524)
中国(11347)
(9779)
业经(9123)
(8302)
(8287)
出口(8283)
出口贸易(8283)
(8124)
银行(8079)
农业(8045)
(7974)
财务(7970)
财务管理(7956)
(7676)
金融(7675)
机构
大学(157132)
学院(153948)
(66108)
经济(65115)
管理(59018)
研究(52929)
理学(52305)
理学院(51698)
管理学(50786)
管理学院(50529)
中国(39930)
科学(34557)
(33468)
(32098)
(29832)
业大(27728)
(27711)
农业(26969)
研究所(25821)
财经(24656)
中心(23304)
(22704)
(21924)
经济学(21821)
经济学院(20160)
北京(19333)
(18759)
财经大学(18674)
(18416)
农业大学(18297)
基金
项目(111193)
科学(87749)
基金(84493)
(76943)
国家(76352)
研究(72918)
科学基金(64536)
社会(49781)
社会科(47357)
社会科学(47345)
基金项目(45317)
自然(43788)
自然科(42855)
自然科学(42836)
自然科学基金(42135)
(41969)
(36459)
资助(33967)
教育(33158)
编号(25725)
重点(25241)
(25133)
(23653)
(23020)
计划(22360)
科研(22273)
创新(22201)
国家社会(21923)
教育部(21297)
(20811)
期刊
(63726)
经济(63726)
研究(40746)
学报(32790)
(28909)
科学(27882)
中国(26492)
大学(23800)
学学(22991)
(22241)
管理(19548)
农业(19327)
(14306)
金融(14306)
财经(12448)
经济研究(11721)
(10640)
(10622)
业经(10004)
(9969)
技术(9677)
问题(9303)
教育(9272)
业大(9080)
(8953)
国际(8919)
农业大学(7795)
科技(7686)
技术经济(7424)
商业(7324)
共检索到21520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马颖  何清  李静  
中国人口转型之势已不可逆转,经济活动人口持续数年下降,改善人力资本配置效率、释放人力资本潜力将成为维持中国经济持续增长的核心途径。本文构建了一个行业间人力资本错配的数理模型,以探讨其对行业产出及经济总产出的影响机制,并利用CHIP数据进行实证检验,考察中国各行业人力资本错配程度。研究发现:第一产业人力资本供给过多且呈恶化趋势;第二产业人力资本供给总体不足的状况逐渐缓解,但制造业人力资本供给不足呈加重态势;第三产业中边际产品价值较低的生活性服务业和公共服务业人力资本供给相对过剩,而边际产品价值较高的生产性服务业却面临着人力资本供给不足的问题。进一步地,本文测算了人力资本错配对行业产出和经济总产出的影响,发现人力资本错配会导致行业实际产出偏离最优配置状态下的产出,特别是在规模较大的行业中,人力资本供给过剩容易导致产出的过剩,但人力资本供给不足将造成相对更大的产出损失;从总产出层面估算,人力资本错配可能使得2007年和2013年中国实际总产出分别损失1.79%和1.63%。本文的研究结论为提升人力资本使用效率、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解晋  
文章基于中国省级面板数据测算了2000~2016年各地区人力资本错配,并分析其变动的产出效应和影响因素。研究结果显示,(1)人力资本错配在各地区普遍存在。因禀赋特征及结构性矛盾等原因,东部地区主要表现为配置不足,中西部地区主要表现为配置过度。整体来看,人力资本在东部地区错配最为严重,但其改善速度最快,样本期内降低了41%。中、西部地区错配相对较轻,且改善幅度不大,分别为16%、22%。(2)与错配的变动方向对应,东部地区人力资本错配变动带来正向的产出效应,年均达到0.21%;中部和西部则相反,分别为-0.01%和-0.03%。(3)市场化水平、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结构合理化有利于人力资本配置效率的改善;但因地方政府的不当干预,金融发展加剧了人力资本错配。(4)受教育水平引致了人力资本错配,其原因是劳动力供需的结构性矛盾。基于上述结论,文章提出相应政策建议。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秦宇  邓鑫  周慧  
按照科技资源"四元说"的标准将科技资源划分为科技财力资源、科技人力资源、科技物力资源以及科技信息资源,利用微观数据,衡量四类科技资源在中国企业间的错配现象。研究认为:(1)不同行业间全要素生产率(TFP)差距明显,东部地区TFP高于西部地区,但差距正逐步缩小,外资及港澳台企业TFP高于内资企业,私营企业TFP高于公有制企业。(2)中国科技信息资源配置严重不足,资金投入过度现象普遍,东部地区科技财力资源投入相对过剩,人力、物力资源相对不足,中西部地区则恰好相反。公有制企业偏向于科技资金投入,私营企业偏向于人力资源的投入。外企较本土企业更不易于获取科技资源。(3)中国由于科技资源错配导致的产出缺口逐年收窄,但仍接近20%,工业增长潜力巨大。(4)中国科技产出的增加主要依靠科技资源的投入,TFP的总变动(TFPG)贡献十分有限。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刘录敬  陈晓明  
文章在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的基础上,引入人力资本,考察人力资本如何对产出产生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员工教育水平、员工工资水平和管理层持股对产出有显著积极影响;高管任期对劳动力产出弹性的影响也非常大。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葛晶  李勇  
在中国经济发展逐步由投资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型的关键期,如何有效配置创新资源,成为中国新常态下经济可持续增长亟需解决的问题之一。本文从行政垄断视角分析了中国人力资本错配的成因:行政垄断行业长期享有政府补贴、信贷资源等隐形补贴和保护,却未将这部分"超额利润"转化为创新产出。但在"产权模糊""所有者缺位"的影响下,行政垄断行业内部具有"工资溢价",从而吸引人力资本进入形成人力资本错配。进一步地,本文基于中国工业企业数据的实证检验验证了上述推断,行政垄断行业的人力资本错配程度比非行政垄断行业平均高出约0.7119。研究结果表明打破行政垄断对于矫正人力资本错配、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杨仲山  谢黎  
本文利用柯布—道格拉斯(C-D)生产函数对2000—2017年中国30个省份的人力资本错配指数进行测度,从省级层面、区域层面考察了人力资本错配的类型和演进特征,通过泰尔指数对东中西三大地区和八大经济区人力资本错配的区域差异及来源进行揭示,通过空间计量模型检验了人力资本错配的空间关联及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考察期内中国人力资本错配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整体上由配置过度演变为配置不足;人力资本错配的演进态势在不同省份和不同经济区具有显著差异;三大地区人力资本错配差异的主要来源为区域内差异,而区域间差异对八大经济区人力资本错配的区域差异贡献率趋于上升;整体上人力资本错配具有明显的空间关联特征,地方政府财政支出和产业结构调整加剧了人力资本错配,而居民消费水平和信息化程度的提升有助于缓解人力资本错配。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李静  楠玉  
本文实证结果显示,人力资本错配使得大规模的研发投入并没有实现技术进步,导致产业动态比较优势演进迟滞以及经济稳定增长动力不足并存。然而,无论是相对于国内其他行业还是国外同类行业,中国事业型单位或行业、垄断性行业、非生产性行业都有着极高的人力资本强度,而市场化程度高的行业和部门,人力资本水平一般都低于其他国家。本文的政策含义为:在加快人力资本积累的同时,实现人力资本适宜匹配,最大限度释放人力资本红利,助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从而实现经济的平稳过渡和适度增长。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李静  楠玉  
本文实证结果显示,人力资本错配使得大规模的研发投入并没有实现技术进步,导致产业动态比较优势演进迟滞以及经济稳定增长动力不足并存。然而,无论是相对于国内其他行业还是国外同类行业,中国事业型单位或行业、垄断性行业、非生产性行业都有着极高的人力资本强度,而市场化程度高的行业和部门,人力资本水平一般都低于其他国家。本文的政策含义为:在加快人力资本积累的同时,实现人力资本适宜匹配,最大限度释放人力资本红利,助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从而实现经济的平稳过渡和适度增长。
[期刊]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宋丕丞  
我国流通产业产出的投入配置结构正处于优化过程中,劳动要素的投入经由简单的数量增长转向数量与技能的同步增加,流通产业中的人力资本效应越发显著。从我国内部分区域角度分析,由于受基础设施、教育等诸多因素影响,流通产业在区域间的产出结构存在一定差距。采用C--D函数及卢卡斯人力资本模型对我国面板数据进行实证分析,从定量角度考察劳动投入与人力资本在流通产业产出的总体效果与区域差异。研究显示,我国流通产业要素投入总体结构优化,但区域差异显著。应正确对待流通产业中劳动数量增加的现象,同时保证在资本投入带动下人力资本水平的同步提升,以及以政策引导逐渐缩小区域间的人力资本水平差距。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罗秋瑾  赵萍  
现有的对人力资本的测算方法,不同的方法其结果差异很大,从而影响了人力资本的应用。文章提出了基于已经建立的中国人口投入产出模型,将人的生命周期分为成长期、成熟期和衰老期,分别测算出各个时期的人均单位成本和收益,再用人口投入产出前瞻价格模型和后传价格模型,来测算之前的成本收益和未来收益,加总就是其人力资本。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李静  楠玉  刘霞辉  
本文探讨为什么解决技术密集型部门和最终产品部门之间人力资本"错配"问题,是中国经济稳增长政策面临的难题,并借助"新卡尔多事实",关注全社会信息共享和知识传递的人力资本匹配效应。研究发现:在经济转型过程中,人力资本市场化配置可能失灵,易引发错配,致使创新动力不足。如果政府通过规制技术型企业,促其转型为创新型企业,虽完美解决了错配,但经济增长将面临下行压力,且经济受到人力资本供给的波动而不稳定。所以,人力资本错配是伴随稳增长的一个"难题"。尽管对于转型中的经济体而言,完美解决人力资本错配可能不是有效的,但提升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李静  楠玉  刘霞辉  
本文探讨为什么解决技术密集型部门和最终产品部门之间人力资本"错配"问题,是中国经济稳增长政策面临的难题,并借助"新卡尔多事实",关注全社会信息共享和知识传递的人力资本匹配效应。研究发现:在经济转型过程中,人力资本市场化配置可能失灵,易引发错配,致使创新动力不足。如果政府通过规制技术型企业,促其转型为创新型企业,虽完美解决了错配,但经济增长将面临下行压力,且经济受到人力资本供给的波动而不稳定。所以,人力资本错配是伴随稳增长的一个"难题"。尽管对于转型中的经济体而言,完美解决人力资本错配可能不是有效的,但提升社会的信息共享和知识传递水平,为人力资本外溢提供有效渠道,有利于实现人力资本在部门间的适宜匹配,可以成为推动整个社会创新和经济稳增长的实施条件。本文的政策含义是:当前中国经济处于资本积累效果和人口红利逐渐消失的时期,需要在保障人力资本形成的激励条件下,允许一定的人力资本错配,同时规制技术型企业,促其创新,与此同时,扩大人力资本外溢渠道,释放更多的教育和知识红利,推进知识生产与消费一体化过程,从而推动创新和实现增长跨越。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张原  陈建奇  
本文使用来自中国城镇家庭调查的横截面数据和行业中观数据,采用两步骤回归和z评分模型分析中国行业间工资回报差异的成因。研究发现,人力资本对行业工资回报具有正向作用;行业经济性垄断、所有制垄断和行业内单位经营性质等特征是行业工资回报差异扩大的重要原因,但行业工会化程度对工资回报的影响并不显著。研究结果表明,人力资本和行业特征均为中国行业间工资回报差异形成的原因,相比之下,行业特征的作用更为显著。中国政府在调控现阶段行业间工资回报差异的政策取向上,应更多关注行业特征。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杨志才  柏培文  
研究目标:测算全国各省份劳动力、资本错配程度和要素错配造成的产出缺口;探究要素错配对收入分配格局的影响。研究方法:从劳动力配置和人力资本配置角度分别构建二元经济测算模型。研究发现:大部分省份的要素错配程度有逐年下降的趋势,但个别省份的要素错配程度在金融危机后跳跃式上升,导致产出缺口短期的放大现象明显;2010年要素错配解释了全国省份间以及农业部门内部收入差距的15.7%和25.1%;要素错配并不改变实际资本报酬占比的倒U形结构,但推迟了倒U型结构的转换界点大概4年。研究创新:将劳动力和资本放在同一框架下多纬度测算要素错配程度;将要素错配的研究扩展到分配格局领域。研究价值:提出新的要素错配测算方法,给出要素错配与收入分配格局两者的作用机制。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杨志才  柏培文  
研究目标:测算全国各省份劳动力、资本错配程度和要素错配造成的产出缺口;探究要素错配对收入分配格局的影响。研究方法:从劳动力配置和人力资本配置角度分别构建二元经济测算模型。研究发现:大部分省份的要素错配程度有逐年下降的趋势,但个别省份的要素错配程度在金融危机后跳跃式上升,导致产出缺口短期的放大现象明显;2010年要素错配解释了全国省份间以及农业部门内部收入差距的15.7%和25.1%;要素错配并不改变实际资本报酬占比的倒U形结构,但推迟了倒U型结构的转换界点大概4年。研究创新:将劳动力和资本放在同一框架下多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