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352)
2023(8575)
2022(7243)
2021(6820)
2020(6046)
2019(13609)
2018(13462)
2017(27195)
2016(14388)
2015(16438)
2014(15706)
2013(15381)
2012(14018)
2011(12466)
2010(12903)
2009(12067)
2008(11929)
2007(10524)
2006(8927)
2005(7723)
作者
(38441)
(32236)
(32175)
(30366)
(20878)
(15392)
(14571)
(12452)
(12378)
(11577)
(11125)
(10980)
(10225)
(10109)
(10052)
(9902)
(9668)
(9426)
(9343)
(9142)
(8124)
(7796)
(7671)
(7351)
(7298)
(7209)
(7198)
(7091)
(6448)
(6236)
学科
(63385)
经济(63328)
(48494)
管理(47241)
(40445)
企业(40445)
方法(37724)
数学(34849)
数学方法(34296)
中国(17403)
(16545)
技术(14748)
(13564)
银行(13555)
(13077)
(13057)
(12817)
(12037)
金融(12037)
业经(12015)
(11088)
(11004)
保险(10997)
贸易(10995)
(10968)
财务(10938)
财务管理(10911)
(10687)
技术管理(10654)
理论(10580)
机构
学院(200034)
大学(199950)
(87450)
经济(85917)
管理(84714)
理学(73569)
理学院(72947)
管理学(71557)
管理学院(71186)
研究(57787)
中国(49796)
(42609)
(40041)
财经(34182)
科学(32369)
(31268)
(28964)
经济学(28403)
中心(28124)
(27078)
业大(26491)
(26222)
经济学院(25895)
财经大学(25881)
北京(24960)
研究所(24343)
商学(23407)
(23259)
商学院(23201)
经济管理(22006)
基金
项目(135673)
科学(109584)
基金(102083)
研究(98460)
(87397)
国家(86743)
科学基金(77345)
社会(65436)
社会科(62341)
社会科学(62323)
(52975)
基金项目(52935)
自然(50436)
自然科(49448)
自然科学(49440)
自然科学基金(48579)
教育(47051)
资助(44027)
(43835)
编号(38095)
(31189)
(30968)
重点(30085)
成果(29708)
创新(29258)
教育部(27795)
国家社会(27653)
(27584)
人文(26985)
课题(26316)
期刊
(85139)
经济(85139)
研究(59028)
中国(37026)
(32804)
管理(32390)
(26183)
金融(26183)
学报(25671)
科学(25259)
(22014)
大学(20906)
学学(19899)
技术(19676)
教育(18579)
财经(17454)
经济研究(14936)
(14798)
农业(14352)
统计(13393)
业经(13134)
(12840)
技术经济(11906)
决策(11102)
问题(10817)
商业(9567)
理论(9516)
科技(9375)
(8975)
(8600)
共检索到28807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杨子晖  王姝黛  
本文对中国11个行业的下行风险进行测度,并采用新发展的非线性平滑转换向量自回归模型考察行业间风险传染的宏观驱动机制,通过构造非对称的风险传染矩阵分析了各行业在风险传染链中的角色。研究发现,下行风险在传染过程中存在显著的非对称性,当经济体的下行压力增大、面临较大的政策不确定性或实施扩张性信贷政策时,各行业间将呈现更为显著的风险传染关系。部分实体经济行业对系统性金融风险有较强的解释力。其中,能源和日常消费品等基础性行业在各体制区间均属于稳定的风险净溢出行业,能够通过产业供应链渠道对其他部门形成显著的风险冲击。此外,部分行业的风险传染角色并非一成不变,风险监控机制需要审时度势地做出适应性调整。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贾凯威  
本文采用亚洲主要国家股市与美国股市的日交易数据,对美国次贷危机影响亚洲主要国家股市的动态传染机制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美国次贷危机期间亚洲各国股市与美国股市的相关系数均显著高于次贷危机前与次贷危机后,股市成为美国次贷危机重要的传染机制;各国股市与美国股市动态相关系数存在结构性断点,但是没有足够证据表明相关系数存在趋势性漂移,即动态相关系数存在均值回归现象(mean-reversion);各国股市与美国股市均为正相关,但是在相关程度上存在显著性差异;各国股市与美国股市动态相关系数均存在着显著的时变性,这为资产管理公司实行积极管理策略提供了依据。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胡宏兵  宋凯  李春涛  
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在银行盈利中的比重不断上升,其风险会受何影响呢?基于全球银行数据的实证分析表明,中间业务发展与银行风险的关系因银行规模而异。从世界范围来看,大银行发展中间业务会增加银行风险,小银行则有一定的风险降低效应;从中国来看,大银行实证结果与全球范围银行样本一致,但小型银行中间业务对银行风险的影响却不显著。上述结论为商业银行管理者和监管者制定风险控制和多元化发展战略提供了现实依据。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彭星  李斌  
文章基于2008-2013年中国24家城市商业银行的相关数据,在将银行风险划分为收入波动性、破产风险、资本化水平及不良贷款风险四个方面的基础上,运用动态面板系统GMM模型与面板数据门限模型实证检验利率市场化及价格竞争对城市商业银行风险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存贷利率市场化引致的银行价格竞争加剧均会加大城市商业银行收入波动性和破产风险,也不利于资本化水平的提高,并会加大不良贷款风险。利率市场化对城市商业银行风险的影响存在非线性价格竞争门限效应,只有当利率市场化引致的价格竞争程度超过门限值时,其才会明显加大收入波动性,而当价格竞争适度时反而会降低收入波动性。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崔婕   蔡源  
本文基于2011—2021年中国51家上市金融机构的微观数据,构建了金融机构间系统性风险传染网络,并从微观层面实证研究了气候风险对金融机构间系统性风险传染的影响及传导路径。研究发现,气候风险事件下金融机构间的网络关联度更紧密,彼此间的系统性风险传染水平显著提升。气候风险主要通过加大投资者恐慌情绪提升金融机构间的系统性风险传染水平。相较于大型金融机构,气候风险冲击下中小型金融机构的系统性风险输出与风险输入水平更高;经济政策不确定性的提高会进一步加剧气候风险对金融机构的负面冲击;《巴黎协定》的提出会缓解气候物理风险对金融机构间系统性风险传染的负面影响,但在一定程度上会加剧气候转型风险对金融机构间系统性风险传染的负面影响。本文为防范气候相关金融风险与维护金融体系的稳定提供了政策启示和决策参考。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胡利琴  胡蝶  彭红枫  
实体经济的持续低迷促使更多资金流向虚拟经济,银行借助杠杆投资形成了大量的同业风险敞口,银行间金融网络不断演进和发展。本文利用VAR-NETWORK模型构建了我国银行间的有向网络关联图,发现银行资产的高同质性和创新关联交易等因素导致风险吸收效应较强,风险外溢效应明显,但是整体系统性风险溢出指数仅呈现出周期性波动态势。为了进一步明晰风险传染的诱发机制,识别政策干预的有效性,本文运用面板模型对风险传染在吸收和外溢两个方向上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实证结果发现,网络集中度会增加风险的辐射效应,央行的资产规模扩张会刺激商业银行的风险承担行为,诱发系统性风险上升。为有效控制系统性风险,应提高金融体系的连通度,同时针对不同类型银行风险溢出的方向和程度配以差异化的监管与政府干预政策。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张春强  鲍群  盛明泉  
近期债券市场连续爆发违约事件诱发金融风险成为中国资本市场关注的焦点,违约事件不仅给投资者造成了财产损失,而且对资本市场健康发展也构成了直接的冲击和潜在的影响。本文选取2015—2017年中国债券市场违约和发债定价信息探讨了债券违约的信用风险传染效应。研究发现,公司发债前,行业内若出现债券违约事件,则发债定价水平会显著提高。这表明,违约引发的信用风险经行业传染后在一级市场具有定价效应。而且,当违约事件特征表现为次数多、距离发债时间近或更多地由外部经济环境恶化所导致时,公司发债定价水平也会更高;此外,违约公司中非国有控股公司占比以及与发债公司同省份的公司占比均与债券发行定价正相关。进一步地,相对资本与技术密集型产业,在劳动密集型产业中债券违约风险传染效应更强烈;同时,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产能过剩行业的风险传染效应也比非产能过剩行业更为突出。本文基于公司发债视角和行业维度实证检验了债券违约的风险传染效应,不仅有助于充实债券违约经济后果的研究框架,而且有助于丰富和发展债券定价的影响机理类文献。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邵振文  侯丹  
我国正处于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时期,资本市场改革的不断深化导致金融产品的风险增大,波动行为也具有一定特殊性。因此,加深对我国股指期货波动特征及风险的认识、加快完善股指期货市场体系尤为重要。运用成分GARCH模型对我国沪深300股指期货市场收益率波动的非对称性进行检验,并通过下行风险资本资产定价模型对下行风险进行测量。结果表明:沪深300股指期货收益率波动存在非对称性,即负面冲击会增加收益率波动,而正面冲击会降低收益率波动;沪深300股指期货的下行风险可解释部分收益率的变化,投资者会因为承担下行风险而获得额外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李政   李薇   武坤   方梦洁  
本文将行业波动分解为低波动和高波动,分别代表上行风险和下行风险,基于Elastic-Net-VARX模型,在控制国际冲击的影响下,构建了中国经济金融体系的行业风险溢出网络,从静态和动态两个层面分析中国行业间风险总溢出及方向性溢出水平,并探究各行业上下行风险溢出差异及传染特征。研究发现:第一,中国经济金融体系的上下行风险呈现明显的跨行业传染特征,工业是系统中最主要的风险输出者,可选消费是最主要的风险接收者;第二,上下行风险溢出效应具有显著的非对称性,下行风险溢出溢入水平高于上行风险,并且上行风险的溢出源头是金融行业,下行风险的溢出源头是实体行业;第三,相较于溢入效应,下行与上行风险溢出效应的差异更明显,其中,信息技术、通信服务与可选消费行业的下行风险溢出明显高于上行风险,但金融行业的上行风险溢出显著高于下行风险。本文为监管部门准确把握系统性风险传染源头,制定差异化的上下行风险防控措施提供可行建议。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温博慧  郭娜  苟尚德  
在中国经济增长动力切换和发展方式转变的关键时期,企业家信心影响至关重要。本文选取2010年1月到2018年3月我国东、中、西部地区24个省市数据作为研究样本,将企业家信心与区域特征结合,研究货币政策效果的区域非对称效应。研究采用动态非线性面板模型,以时空维度中方向非对称性、时间和空间非一致性三方面表现诠释货币政策区域非对称效应结果。检验结果表明:适度紧缩货币政策环境下产生的影响均小于适度扩张货币政策环境;中西部地区通常会因企业家信心反馈而放大货币政策对产出的收缩效应;而适度宽松货币政策环境下东部地区大于中西部地区的扩张效应,中西部地区会因企业家信心水平未突破门限而不足以响应并扩大产出效应;价格型货币政策调控工具在企业家信心影响下的影响效力更高。
[期刊] 会计研究  [作者] 纳鹏杰  雨田木子  纳超洪  
针对企业集团内部公司间的风险传染效应问题,本文首次研究了中国同一企业集团控股的不同上市公司之间风险是否传染、如何传染以及风险管控效应。研究发现,当集团内某一上市公司风险增加时,次年集团成员上市公司风险会上升,而且无论是财务风险还是市场风险均存在传染效应。本文进一步研究发现集团内关联交易、担保、债务是集团内公司风险传染的重要路径。最后借助集团管控的数据分析显示,集团金字塔结构导致的两权分离、高管兼任会加剧风险传染,上市公司风险治理如风险管理委员会、董事会成员的财务或法律背景、公司的风险管理制度能够有效缓解风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李勇  李传乐  
本文基于向量GARCH模型,对双重上市公司A股与H股在不同市场环境下的风险传染效应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表明,风险传染效应在牛市、熊市中存在着异化现象。在牛市阶段,A股对H股存在单向的风险传染效应;而在熊市阶段,A股与H股之间存在双向的风险传染效应,其中H股对A股的风险传染效应更加强烈。对风险传染效应的异化现象试着给出了解释原因并提出政策建议。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宗计川  李纪阳  张睢  
理论研究与现实观察均表明,流动性冲击具有高度不确定性和传染性。如何防范流动性冲击触发资产折价销售进而演变成系统性风险,是当前金融监管的重中之重。以往的研究主要基于银行间市场,很少针对资本市场。对于那些面临赎回压力的基金而言,当遭遇流动性冲击时,市场极易形成"赎回压力—抛售股票—股票价格下跌—赎回扩大—抛售股票"的正反馈,致使股票价格偏离基础价值而持续下跌。基于此,本文首先针对股票型基金在赎回压力下的资产折价销售进行市场检验。继而,在实验室的市场环境下,采用协调博弈实验,对流动性冲击下的资产折价销售进行了检验。实证和实验结果均表明:在赎回压力下,流动性冲击极易触发资产折价销售,并通过资产抛售将这一风险传染到所有的市场参与者。本研究事实上提出了一种监管干预思路:在折价销售循环开始之初,监管部门介入资产市场以阻止资产价格的螺旋下降,进而防止基金融资能力的下降,以期阻断因折价销售而引起的风险传染。
[期刊] 会计研究  [作者] 纳鹏杰  雨田木子  纳超洪  
针对企业集团内部公司间的风险传染效应问题,本文首次研究了中国同一企业集团控股的不同上市公司之间风险是否传染、如何传染以及风险管控效应。研究发现,当集团内某一上市公司风险增加时,次年集团成员上市公司风险会上升,而且无论是财务风险还是市场风险均存在传染效应。本文进一步研究发现集团内关联交易、担保、债务是集团内公司风险传染的重要路径。最后借助集团管控的数据分析显示,集团金字塔结构导致的两权分离、高管兼任会加剧风险传染,上市公司风险治理如风险管理委员会、董事会成员的财务或法律背景、公司的风险管理制度能够有效缓解风险传染。本文的研究为集团风险传染机制和风险管理提供了独特视角和重要经验证据。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何顶  罗炜  
本文以我国2007-2015年证监会立案调查事件为样本,研究当风险投资支持的上市公司涉嫌违规,同一风险投资所支持的其他上市公司(即关联公司)的股价是否会被"传染"。实证结果表明,有风投背景的上市公司在立案公告日有显著的负面市场反应(约-8%),并且这种负面反应会通过共同的风险投资链条"传染"给关联公司(约-1.2%)。我们还发现,风险投资机构的声誉越高,风险投资对涉嫌违规企业参与度越高,则立案调查事件对风险投资的声誉损害越严重,市场对关联上市公司的惩罚也越严重。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