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4404)
- 2023(20146)
- 2022(17035)
- 2021(15850)
- 2020(13447)
- 2019(30874)
- 2018(30260)
- 2017(57581)
- 2016(31404)
- 2015(35054)
- 2014(34369)
- 2013(34144)
- 2012(31184)
- 2011(27842)
- 2010(27430)
- 2009(25525)
- 2008(25239)
- 2007(21879)
- 2006(19088)
- 2005(16966)
- 学科
- 济(130334)
- 经济(130190)
- 业(107349)
- 管理(100196)
- 企(94649)
- 企业(94649)
- 方法(60694)
- 数学(50663)
- 数学方法(50078)
- 农(37798)
- 财(37729)
- 业经(35954)
- 中国(33971)
- 务(26703)
- 财务(26633)
- 财务管理(26596)
- 农业(26133)
- 学(25413)
- 企业财务(25156)
- 制(24634)
- 贸(24452)
- 贸易(24440)
- 易(23830)
- 技术(22696)
- 地方(21891)
- 和(21734)
- 理论(21558)
- 划(20315)
- 环境(19500)
- 策(19483)
- 机构
- 学院(445853)
- 大学(444392)
- 济(184569)
- 经济(181115)
- 管理(177788)
- 理学(154218)
- 理学院(152600)
- 管理学(149999)
- 研究(149640)
- 管理学院(149212)
- 中国(115184)
- 京(94677)
- 科学(93192)
- 财(82822)
- 农(79926)
- 所(75350)
- 业大(70114)
- 研究所(68957)
- 中心(67435)
- 财经(67150)
- 江(63816)
- 农业(63178)
- 经(61500)
- 北京(59449)
- 经济学(55944)
- 范(54330)
- 院(54259)
- 师范(53681)
- 州(50908)
- 经济学院(50641)
- 基金
- 项目(307069)
- 科学(241673)
- 基金(225183)
- 研究(218827)
- 家(198794)
- 国家(197135)
- 科学基金(169225)
- 社会(139984)
- 社会科(132762)
- 社会科学(132727)
- 基金项目(118847)
- 省(118367)
- 自然(111879)
- 自然科(109376)
- 自然科学(109342)
- 自然科学基金(107428)
- 划(100273)
- 教育(99676)
- 资助(93195)
- 编号(86743)
- 重点(68860)
- 成果(68229)
- 部(67673)
- 发(65112)
- 创(65077)
- 创新(60394)
- 课题(59332)
- 科研(59169)
- 国家社会(58506)
- 教育部(57709)
- 期刊
- 济(197818)
- 经济(197818)
- 研究(127226)
- 中国(80575)
- 学报(74079)
- 农(72592)
- 管理(68407)
- 科学(67848)
- 财(65828)
- 大学(56128)
- 学学(53555)
- 农业(50277)
- 教育(40902)
- 技术(39255)
- 融(37433)
- 金融(37433)
- 财经(33205)
- 业经(33034)
- 经济研究(32288)
- 业(29089)
- 经(28639)
- 问题(25730)
- 技术经济(23393)
- 版(21902)
- 科技(21706)
- 贸(20653)
- 现代(20456)
- 世界(20225)
- 统计(20071)
- 商业(19602)
共检索到64576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逯宇铎 于娇 刘海洋
企业生产效率是经济管理领域的核心话题,但对生产效率差异问题的研究却一直少有探讨。基于Melitz的异质企业模型,建立行业进入成本与生产效率的理论模型,证明行业进入成本减少了竞争,进而可能导致该行业生产效率较低。选用中国29个行业1999-2009年的企业微观数据进行实证研究,估计结果也证实了进入成本与企业效率的负相关关系,进入成本是导致企业生产率异质的一个重要原因;此外工资水平、出口规模和研发投入也显著影响了企业效率。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余静文 谭静 蔡晓慧
1998年住房市场化改革以来,中国房价经历了快速增长,房地产部门成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而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却在下滑。作为供给面的重要因素,全要素生产率是决定潜在经济增长的根本性力量。利用匹配的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和35个大中城市宏观数据,本文探究了高房价对行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尝试从全要素生产率的视角分析高房价与中国潜在经济增长的关联。研究发现,首先,高房价对行业全要素生产率产生了负面影响,房价收入比提高10%,行业全要素生产率下降2.56%,这说明高房价并没有通过流动性效应改善资源配置效率,反而导致要素配置扭曲程度加大;其次,高房价通过拉高房地产投资收益,挤出了企业研发部门的资源投入,抑制了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改善,进而制约潜在经济增长。本文研究结果为房地产过度繁荣所产生的负面效应提供了新的证据。
[期刊] 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莫旋 刘杰
本文基于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分析企业出口对员工工资的影响。采用OLS回归,加入选择性偏误项,以控制企业出口行为的"自我选择"效应。通过分析发现中国企业存在明显的出口"工资溢价"效应,且出口"工资溢价"更多地体现在低出口密集度企业。运用BLinder-Oaxaca方法对工资差异进行分解,工资差异中不可解释部分占比,内陆省份企业高于沿海省份企业,外资企业高于内资企业,这表明内陆省份企业出口"工资溢价"高于沿海省份企业,外资企业出口"工资溢价"高于内资企业,企业出口"工资溢价"效应具有异质性。因此,政府要根据企业异质性提出相应的政策,出口企业要进行结构性调整,提高企业效率,提升员工的工资水平。
关键词:
出口 工资溢价 样本选择 出口密集度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孙晓华 王昀
本文以中国工业企业的微观数据为样本,通过企业规模分布的统计分析和全要素生产率的行业比较,构建半对数模型考察企业规模对生产率的影响及作用机制,进而利用夏普里值分解方法测算了企业规模对生产率差异的贡献。结果发现:在不同要素密集度的行业中,企业规模分布和生产率水平存在一定差异;企业规模与生产率之间呈现倒U型关系,但多数企业扩大规模仍然有利于生产率的提升:对于劳动密集型的纺织业和技术密集型的医药制造业而言,规模扩张依靠规模经济与技术创新效应两方面带动了生产率,而在资本密集型的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中,大规模生产会削弱研发活动对生产率的促进作用;来自不同类型行业的夏普里值分解结果显示,企业规模对生产率差异的...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李静 彭飞 毛德凤
基于2005-2007年全国工业企业微观数据,本文运用倾向得分匹配方法(PSM)考察了有研发投入行为的企业与其"反事实情形"下未实施研发状态下的全要素生产率差异,发现研发投入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溢出效应约为16.5%,明显低于OLS估计结果(66.0%)。在增加更多的匹配变量,分组、逐年、分所有制、分地区的稳健性检验结果也均证明,研发投入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表现出明显的激励作用,其中高新技术行业、国有企业和港澳台企业的研发溢出效应最为突出,东部地区企业研发溢出效应显著高于中西部地区。其政策含义是,应着力营造自主创新的有利环境,鼓励中西部地区与东部创新地区合作,进行优势互补;利用国有大中型企业的规...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周念利 郝治军 吕云龙
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是提升制造业企业的生产效率。基于中间投入视角构建理论模型证明,制造业企业服务化水平与其全要素生产率间存在"倒U型"关系。以2000-2006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和WIOD数据库为样本,对制造业服务化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展开经验研究。结果显示:目前中国制造业中间服务总投入水平以及金融、电信、批发零售等分部门投入水平均低于理论上的"最优"临界值,这意味着增加服务投入,制定合理产业政策促使制造业企业由"制造型企业"向"服务型企业"转变对其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制造业服务化 全要素生产率 倒U型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周念利 郝治军 吕云龙
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是提升制造业企业的生产效率。基于中间投入视角构建理论模型证明,制造业企业服务化水平与其全要素生产率间存在"倒U型"关系。以2000-2006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和WIOD数据库为样本,对制造业服务化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展开经验研究。结果显示:目前中国制造业中间服务总投入水平以及金融、电信、批发零售等分部门投入水平均低于理论上的"最优"临界值,这意味着增加服务投入,制定合理产业政策促使制造业企业由"制造型企业"向"服务型企业"转变对其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制造业服务化 全要素生产率 倒U型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邵敏
本文采用2000~2006年持续经营的工业企业数据实证分析了我国企业的出口行为对其劳动生产率增长率的作用。倍差法的Kernel倾向评分匹配估计结果表明,我国企业的出口行为能在出口后的1年或2年内将显著提高其劳动生产率增长率,但此后该影响作用并不显著,出口贸易未能促进我国劳动生产率的持续增长。进一步的实证分析发现,企业出口活动的"干中学"效应与出口加工贸易度和技术水平均密切相关,而通过出口贸易而产生的"扩张陷阱"只存在于出口加工贸易度高的(中)低技术行业以及金属制品业中。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刘慧 綦建红
本文以出口企业的市场进入次序为落脚点,利用2000-2006年中国海关数据库和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的海量匹配数据,对出口企业的市场进入次序与企业生产率的增速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高生产率企业更倾向于充当开拓者,而低生产率企业倾向于充当跟随者,这种自选择作用在制成品出口中得以彰显,但在初级产品和农产品出口中并不显著;短期内跟随者的生产率增速高于开拓者,但在长期开拓者的先发优势愈发显著,其生产率增速明显优于跟随者。
关键词:
企业生产率 开拓者 跟随者 自选择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张亚丽 项本武
城市聚集经济是指产业活动在城市聚集所产生的促进企业生产率增长的外部规模经济收益。本文利用中国工业企业大样本数据,构建企业生产率决定模型,对中国城市聚集经济的微观基础进行实证检验。研究表明:城市本地投入-产出联系、劳动力市场共享、技术外溢为企业提供了显著的外部规模经济,构成了城市聚集经济的微观基础,其中,本地投入-产出联系影响最强,技术外溢次之,劳动力市场共享较弱。基于分行业的进一步研究发现,虽然不同微观基础对不同行业的影响存在差异,但基本结论一致。强化城市聚集经济的微观基础,是实现新型城镇化产业支撑的关键。
[期刊] 征信
[作者]
罗琼 刘志成 曹小衡
使用2001—2007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研究企业融资能力与企业生产率之间的关系,在考虑了企业的异质性后发现:企业外源融资能力对企业生产率的影响是正向的,尤其对私营企业生产率的影响更加显著;与国有出口企业相比,私营出口企业生产率对外源融资能力的依赖性更强,其中低流动性企业对外源融资能力依赖性高于高流动性企业;外资的进入可以缓解企业面临的融资约束进而提升企业生产率,企业融资能力通过保证研发活动的顺利实施促进企业生产率提高。
关键词:
企业融资能力 生产率 研发 出口 流动性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朱灵君 王学君
本文使用2000—2007年中国食品工业企业数据,基于OP、LP等半参数方法计算企业层面全要素生产率,以此衡量食品工业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动态变迁及其在不同行业、地区和所有制类型企业间的异质性。研究发现,中国食品工业全要素生产率保持了持续的正向增长,分行业看,农副食品加工业增长最快,食品制造业和饮料制造业次之;分地区看,东部地区食品工业全要素生产率最高,西部地区全要素生产率增长最快,地区间生产率差异逐步缩小;分所有制类型看,外资企业平均生产率最高,国有及集体企业生产率最低。
关键词:
食品工业 全要素生产率 半参数法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朱灵君 王学君
本文使用2000—2007年中国食品工业企业数据,基于OP、LP等半参数方法计算企业层面全要素生产率,以此衡量食品工业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动态变迁及其在不同行业、地区和所有制类型企业间的异质性。研究发现,中国食品工业全要素生产率保持了持续的正向增长,分行业看,农副食品加工业增长最快,食品制造业和饮料制造业次之;分地区看,东部地区食品工业全要素生产率最高,西部地区全要素生产率增长最快,地区间生产率差异逐步缩小;分所有制类型看,外资企业平均生产率最高,国有及集体企业生产率最低。
关键词:
食品工业 全要素生产率 半参数法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周良遇 金明伟
商业规制是政府弥补市场机制缺陷的重要手段,它通过对企业经济活动的直接干预影响着企业生产效率。本文借助内生增长模型分析了商业规制对企业生产率的影响,认为提高商业规制效率能促进企业生产率增长水平的提升。本文采用固定面板效应模型,研究了商业规制变化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商业规制对于企业生产率的影响具有滞后效应,商业规制强度的变化在短期内与企业生产率的变动方向相反,而从长期来看两者变动方向相同。商业规制政策的变化对不同所有制企业存在差异化影响,与民营企业相比,国有企业生产率的变化对于商业规制强度的变化更加敏感。
关键词:
商业规制 全要素生产率 体制改革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
研发投入对生产率提升的滞后效应:来自工业企业的微观证据
融资约束、企业动态与行业生产率--基于中国工业企业数据的分析
环境规制与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基于中国工业企业数据的经验分析
中国工业企业资源错配与总量生产率损失关系研究:行业内还是行业间更严重
服务业对外直接投资与服务企业生产率:基于微观层面的经验证据
互联网化与企业间工资差距——基于中国工业企业微观数据的研究
出口企业存在工资红利吗?——基于1998~2007年中国工业企业微观数据的经验研究
企业参与PPP项目对全要素生产率提升的影响——基于微观层面的经验分析
要素密集度、产业集聚与生产率提升——来自中国企业微观数据的经验研究
人力资本与R&D如何影响全要素生产率——基于中国大中型工业企业的经验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