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354)
- 2023(13547)
- 2022(11721)
- 2021(11241)
- 2020(9088)
- 2019(20714)
- 2018(20560)
- 2017(39676)
- 2016(21410)
- 2015(23864)
- 2014(23400)
- 2013(22772)
- 2012(20455)
- 2011(18173)
- 2010(17832)
- 2009(16469)
- 2008(15402)
- 2007(13235)
- 2006(11200)
- 2005(9365)
- 学科
- 济(77867)
- 经济(77781)
- 管理(62839)
- 业(57891)
- 企(48926)
- 企业(48926)
- 方法(36815)
- 数学(31617)
- 数学方法(31237)
- 农(21821)
- 财(21351)
- 中国(21016)
- 业经(18785)
- 学(16968)
- 地方(15492)
- 农业(14747)
- 贸(14593)
- 贸易(14585)
- 务(14546)
- 财务(14478)
- 财务管理(14453)
- 制(14448)
- 理论(14274)
- 易(14164)
- 环境(13582)
- 企业财务(13457)
- 和(13239)
- 银(12772)
- 银行(12738)
- 技术(12693)
- 机构
- 学院(288166)
- 大学(286790)
- 管理(116883)
- 济(109601)
- 经济(107119)
- 理学(102157)
- 理学院(101086)
- 管理学(99279)
- 管理学院(98772)
- 研究(91031)
- 中国(67187)
- 京(59934)
- 科学(57200)
- 财(50460)
- 所(43980)
- 业大(42424)
- 农(42124)
- 中心(41681)
- 财经(41211)
- 研究所(40286)
- 江(40013)
- 范(38562)
- 师范(38238)
- 经(37526)
- 北京(37477)
- 院(34047)
- 州(33230)
- 农业(33003)
- 经济学(32322)
- 财经大学(30870)
- 基金
- 项目(205042)
- 科学(161526)
- 研究(153527)
- 基金(147716)
- 家(127746)
- 国家(126659)
- 科学基金(109488)
- 社会(95394)
- 社会科(90276)
- 社会科学(90257)
- 省(80604)
- 基金项目(78566)
- 自然(70882)
- 教育(70799)
- 自然科(69188)
- 自然科学(69176)
- 自然科学基金(67899)
- 划(67863)
- 编号(64414)
- 资助(59883)
- 成果(51367)
- 重点(45645)
- 部(44765)
- 发(43749)
- 课题(43618)
- 创(43177)
- 项目编号(40162)
- 创新(40056)
- 科研(39101)
- 教育部(38772)
- 期刊
- 济(116346)
- 经济(116346)
- 研究(81974)
- 中国(50268)
- 学报(43435)
- 管理(40910)
- 科学(40260)
- 财(38345)
- 农(38307)
- 教育(35117)
- 大学(32990)
- 学学(30954)
- 农业(27167)
- 技术(24824)
- 融(22272)
- 金融(22272)
- 业经(21156)
- 经济研究(18943)
- 财经(18706)
- 经(15905)
- 图书(15613)
- 问题(14662)
- 理论(14196)
- 科技(14066)
- 实践(13269)
- 践(13269)
- 技术经济(13215)
- 业(13172)
- 版(13059)
- 现代(12912)
共检索到40272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吴立军 曾繁华
碳达峰碳中和是中国经济发展和环境治理的战略目标,减排成本与减排路径是该战略实施中的两大现实问题。基于行业视角,利用投入产出方法,对行业减排成本,技术减排效应及减排路径展开研究,基本结论如下:(1)行业减排成本差异较大,整体减排成本逐年上升。各行业减排成本极差在20倍左右,2005—2015年行业平均减排成本上升了近1倍;(2)技术进步的减排贡献较大,但部分行业技术减排有限。研究期内技术进步累计实现减排97.36亿吨,累计技术减排率达到51.38%;但在废品废料业、纺织服装制品业,服务业等行业技术减排有限;(3)减排路径应遵循从“高碳”到“低碳”的行业顺序。优先和重点减排行业主要集中在电力热力生产供给、金属采选冶炼等高能耗高排放行业;可相对延后和非重点减排行业主要为食品烟草等传统加工制造业及商贸、金融、信息传输等现代服务业。
关键词:
减排成本 投入产出 技术进步 碳排放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查建平 贺腊梅 郭海峰
参照方向性环境距离函数与数据包络分析法,结合旅游景区投入产出指标体系,构建了能够综合反映旅游景区碳排放绩效及边际减排成本的评估模型,并以2012—2015年四川省成都市29家景区为研究对象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各旅游景区碳排放绩效存在较大差异,多数景区在低碳经济背景下的可持续发展能力较弱,对应减排空间及潜力较大;多数景区碳排放绩效呈现下滑态势,相应景区主要以游客接待量扩增推进旅游经济发展,忽视了旅游服务产品的增值能力,且并未对游客在景区游览过程中所造成的环境压力有过多重视;不同景区边际减排成本存在较大差异,因而景区减排存在较大优化空间。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查建平 贺腊梅 郭海峰
参照方向性环境距离函数与数据包络分析法,结合旅游景区投入产出指标体系,构建了能够综合反映旅游景区碳排放绩效及边际减排成本的评估模型,并以2012—2015年四川省成都市29家景区为研究对象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各旅游景区碳排放绩效存在较大差异,多数景区在低碳经济背景下的可持续发展能力较弱,对应减排空间及潜力较大;多数景区碳排放绩效呈现下滑态势,相应景区主要以游客接待量扩增推进旅游经济发展,忽视了旅游服务产品的增值能力,且并未对游客在景区游览过程中所造成的环境压力有过多重视;不同景区边际减排成本存在较大差异,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崔玮 朱志远 苗建军
分析城市非农用地的生态成本有助于城镇化过程中合理配置土地资源。利用环境DEA技术,测算中国28个省区市在不同碳减排压力下经济发展与土地保护的协调难易度和城市非农用地的生态成本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在一般环境约束下,全国大多数地区已经充分挖掘了经济发展的潜力;但在严格环境约束下,却能实现碳排放继续减少和经济进一步增长的双重目标。城市非农用地生态成本的主要影响因素有经济增长、产业结构、对外开放度、土地利用强度和污染费用,它与前三个因素是正相关关系,与后两个因素是负相关关系。在城镇化进程中全国各地区城市非农用地生态成本差别较大,三大区域中经济最发达的东部地区生态成本最大,经济欠发达的中西部地区生态...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武良鹏 陈晔 徐海燕
总结概括了我国主要的三种减排途径:自然支配路径、管理支配路径和市场导向性路径,分析了三种路径的内在关系,得出在碳交易市场完整建立之前,自然支配路径、管理支配路径仍是主要选择。基于数据包络分析(DEA),分别从效果、减排成本两个方面建立模型,对自然支配路径与管理支配路径进行对比研究,将模型运用于我国各省份进行实证研究,并提出政策建议。
关键词:
减排路径 对比研究 DEA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尚梅 付玉洁
在提高经济质量的背景下,基于2011—2017年SHJT企业主要投入产出数据,借鉴非参数DDF模型估算其主要污染物的边际减排成本,并结合其"十三五"发展规划预测其2020年的主要污染物边际减排成本。研究发现:2011—2017年间SHJT每减少1t CO_2、SO2_、NO _X、废水和固体废弃物,导致其工业产值分别损失0.006 85万元、0.049 86万元、0.018 7万元、0.005 58万元和0.002 04万元。以期为政府相关部门制定排污权交易价格提供参考依据,并为SHJT制定切实可行的污染物排放控制与治理策略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
主要污染物 边际减排成本 方向距离函数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尚梅 王刚刚
参照非参数方向距离函数(Directional Distance Function,DDF)与数据包络分析法,基于上海宝钢集团2011—2016年主要投入产出数据,构建能够综合反映该集团碳排放绩效及边际减排成本的DDF模型,估算了宝钢2020年CO_2的边际碳减排成本。计算结果表明:2011—2014年,该企业边际碳减排成本逐年下降,且减排潜力相应较大,2015年作为新《环保法》实施的第一年,其环保投入、运营成本和单位碳减排成本随之上升,预计到"十三五"末,宝钢集团的单位碳减排成本会一直保持上升趋势。研究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刘华军 郭立祥 乔列成
实现减污降碳协同增效是新发展阶段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内在要求。受范围经济的启发,本文基于边际减排成本视角构造一种新的减污降碳协同效应量化评估方法,运用该方法对我国减污降碳协同效应进行实证考察。研究发现:2006—2018年间,我国减污降碳协同效应年均增长2.63%。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减污降碳协同效应提升更加明显,2012—2018年间,年均增长4.41%。在生态优先、降碳优先和能源革命3种情形下,我国减污降碳协同效应的提升空间可达到29%~43%。本文为量化评估减污降碳协同效应提供了方法论支撑,为“十四五”时期推动减污降碳协同增效提供参考。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夏炎 范英
为应对气候变化,各国纷纷采取相应的碳减排策略,制定减排目标,而减排目标的实现主要是依靠科技进步和结构优化,强制减排要付出较大的经济代价。本文通过建立减排成本评估的投入产出-计量优化组合模型,研究了我国减排成本曲线的动态变化,在国际比较的基础上,得到发展中国家减排的宏观经济损失更大的结论,提出了实现我国碳强度减排目标的非等量递增减排路径。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张朋程 李伟娟
在碳达峰、碳中和战略目标下,石化产业碳减排是实现我国“30·60”目标的关键。本文以我国石化行业为研究对象,基于1991-2021年统计数据,通过分位数回归模型和VEC模型的脉冲响应和方差分解法,建立石化行业碳排放影响因素的经济计量模型,探讨石化行业碳减排实现路径。研究结果表明:(1)技术水平、能源结构对二氧化碳排放的抑制作用随着分位数增加在逐渐增强,投资规模、产出规模对二氧化碳排放的促进作用在逐渐增强;(2)长期来看,技术水平、能源结构、投资规模和产出规模与二氧化碳排放量有长期均衡关系,各因素随机扰动项受到冲击后,技术水平、能源结构的响应是负向的,投资规模和产出规模的响应是正向的;(3)除自身影响外,对二氧化碳排放的贡献由大到小依次为技术水平、产出规模、投资规模和能源结构,但随着滞后期增加总体上呈递增态势,贡献率从滞后第2期的4.6%增长到滞后第10期的14.04%。根据研究结果,提出我国石化行业碳减排的主要实现路径:优化能源结构、发展低碳技术、优化产品结构和调整投资结构。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卓德保 吴玉海 潘植强
随着全球气候环境逐渐变暖,以低碳经济理念为核心的低碳发展模式逐渐得到世界各国的普遍重视,低碳城市也成为世界城市发展研究的新焦点。通过上海城市化发展与生态环境交互关系的演变,分析上海城市化发展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以城市化发展中影响碳排放的因素分析为基础,发现上海低碳城市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进一步指出上海低碳城市发展的路径。研究认为:低碳城市发展是一个多目标问题,涉及政府、企业以及居民三方面,其中政府在低碳城市建设中起引导作用,居民是低碳城市建设的核心动力,企业则是连接政府与居民的纽带。
关键词:
碳排放 低碳城市 上海城市发展 生态环境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郭朝先
工业是大多数国家碳排放最重要的领域,也是减排潜力最大、持续时间最长的领域。研究工业领域碳减排潜力对于理解中国碳排放峰值及参加国际气候变化谈判具有重大现实意义。本文采用经济核算的方法对2010-2050年我国工业碳减排潜力进行了估算。结果显示:在2030年工业碳排放达峰前,2010-2030年工业累积减排潜力为83.8亿t,其中,结构减排31.2亿t,强度减排52.6亿t;在2030年达峰之后,工业将继续为碳减排发挥积极贡献,2030-2050年累积减排潜力65.9亿t,其中,结构减排24.77亿t,强度减排41.15亿t。如果在这个过程中,工业内部结构和能源结构能得以进一步优化,则工业减排潜力...
关键词:
工业碳减排 结构减排 强度减排 排放峰值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张颖 陈艳
能源是战略性资源,是一个国家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随着中部地区经济的不断增长,对能源的消费量也呈逐渐上升趋势。传统化石能源日益显示出供给和环境两方面的压力,而生物质能源的开发利用具有能源替代和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的效应。中部地区生物质资源丰富,经估算结果如下:第一,2009年农作物秸秆、牲畜粪便和城市垃圾3种生物质资源沼气潜力达839.733亿m2,折合标煤7 314.75万t;第二,开发利用3种生物质资源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53 880 594.83t。据此,提出建议:第一,重点开发利用秸秆、牲畜粪便等农村生物质资源;第二,为中部地区生物质资源转化为生物质能源产品进而实现减排效应创造...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胡剑波 李潇潇 王蕾
二氧化碳排放配额及边际减排成本的合理评估是发挥碳交易市场减排效用的先导性工作。基于2002—2020年中国产业部门投入产出数据,以非竞争型投入产出模型为基础,采用ZSG-DEA模型、方向距离函数与随机前沿分析对产业部门隐含碳配额及边际减排成本进行较为合理的测度与分析。研究发现:产业部门间隐含碳排放效率、配额及边际减排成本均呈现不同程度的差异,这种差异表征了不同产业部门所具有的减排空间、减排潜力;建筑业,其他服务业隐含碳配额占比超过50%,配额较小的多为资源密集型产业;边际减排成本较大的多为采矿业,制造业,较小的多为服务业,但部分产业间减排成本差异过大,资源配置存在严重扭曲的现象。从产业关联的视角以隐含碳排放为着眼点研究配额及减排成本问题,研究结论对现实中碳配额分配、碳排放权定价与行业有序纳入全国碳市场都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关键词:
产业部门 隐含碳 碳配额 边际减排成本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田云 陈池波
本文综合评估了2005—2016年中国大陆30个省区的碳减排成效,在此基础上识别出减排"后进地区",并借助脱钩模型和影子价格模型对其进行减排路径的调整与优化。研究结果表明:(1)大多数地区已提前实现或有潜力实现2020年和2030年碳减排目标,但同时也存在山西、内蒙古、海南等9个减排"后进地区",主要分布于我国中部和西部;(2)减排"后进地区"碳排放与经济发展之间的脱钩关系表现出了"以强弱脱钩为主""前期多种脱钩类型并存但后期以强弱脱钩为主"以及"整个考察期内多种脱钩类型并存"等不同形态,反映出不同类型地区碳排放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存在明显差异;(3)遵循可行性与公平性原则,科学调整了各"后进地区"的碳减排目标并优化了其实践路径。研究结果能够为切实践行绿色发展理念、不断完善碳减排策略提供数据支撑与理论依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