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969)
2023(11599)
2022(9572)
2021(8695)
2020(7526)
2019(16883)
2018(16994)
2017(33835)
2016(17991)
2015(20283)
2014(20219)
2013(20000)
2012(18011)
2011(16006)
2010(16435)
2009(15679)
2008(15753)
2007(14420)
2006(12724)
2005(11826)
作者
(50123)
(42001)
(41747)
(39806)
(26862)
(19701)
(18945)
(16137)
(15710)
(15191)
(14218)
(14046)
(13660)
(13298)
(13029)
(12763)
(12513)
(12130)
(11944)
(11862)
(10456)
(10328)
(10222)
(9679)
(9444)
(9381)
(9315)
(9251)
(8271)
(8061)
学科
(85998)
(85743)
经济(85619)
(79117)
企业(79117)
管理(73492)
方法(38359)
业经(30151)
数学(30031)
数学方法(29513)
(28073)
(26071)
(21257)
(20834)
财务(20792)
财务管理(20766)
企业财务(19618)
技术(19538)
农业(18558)
中国(18303)
(15723)
理论(15663)
(15309)
(14640)
(14557)
地方(13840)
体制(13634)
产业(13474)
(13216)
银行(13209)
机构
学院(266259)
大学(258195)
(118054)
经济(115980)
管理(112037)
理学(96287)
理学院(95477)
管理学(94053)
管理学院(93565)
研究(79167)
中国(65443)
(56708)
(53296)
财经(44247)
科学(44128)
(41425)
(40455)
(39933)
(38405)
中心(36793)
业大(35813)
经济学(35595)
研究所(33904)
北京(33243)
财经大学(32463)
(32146)
经济学院(32142)
商学(31441)
农业(31429)
商学院(31162)
基金
项目(169701)
科学(137048)
研究(127566)
基金(125264)
(106017)
国家(105114)
科学基金(94066)
社会(84357)
社会科(80323)
社会科学(80308)
(68350)
基金项目(65742)
自然(59389)
自然科(58078)
自然科学(58067)
教育(57616)
自然科学基金(57127)
(54585)
资助(51474)
编号(50930)
成果(39422)
(39283)
(37836)
(37600)
(37551)
重点(37376)
(36924)
创新(35779)
国家社会(34900)
课题(34678)
期刊
(136111)
经济(136111)
研究(77825)
中国(51668)
管理(48532)
(48387)
(38923)
科学(33226)
学报(30348)
技术(27285)
农业(26771)
(26104)
金融(26104)
大学(25369)
业经(25192)
学学(24416)
财经(22795)
经济研究(21263)
教育(21241)
(19785)
问题(17466)
技术经济(17071)
(16738)
现代(14286)
统计(14247)
财会(14178)
商业(14025)
(13918)
世界(12846)
(12545)
共检索到39991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刘朝煜  黄桂田  
培育先进制造业集群是我国制造业未来的发展方向,本文在已有文献的基础上构造了衡量制造业集群发展水平的指标,并结合2000-2018年湖南省机械工业行业的数据进行了经验事实研究,发现湖南省机械工业产业集群水平在一定程度上还存在优化提升的空间。基于此,本文通过构建包含消费者、制造业厂商和数据提供商在内的三部门动态一般均衡模型研究得出,制造业产业集群发展水平提高的推动力主要来源于集群的行业规模与平均集约化生产水平之间的内生作用机制,二者的相互制约决定了单期的均衡产业集群水平向跨期动态最优值过渡的推演路径。本文为制造业产业集群的实际发展提供了一个较为合理的理论支撑,同时具体刻画了新型生产要素——数据要素的定价机制、交易原则及市场均衡。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季良玉  
通过构建评价指标体系测度了中国制造业产业的集约化发展水平,并基于2003-2013年制造业二分位数行业数据,实证研究不同技术创新路径对中国制造业产业集约化发展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制造业的集约化水平在不断提高,且近1/2的制造业行业实现了集约化增长,但细分行业的集约化水平存在显著差异。同时自主创新对制造业的集约化发展尚无明显作用,而外资技术溢出和模仿创新则能促进中国制造业的集约化发展。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季良玉  
通过构建评价指标体系测度了中国制造业产业的集约化发展水平,并基于2003-2013年制造业二分位数行业数据,实证研究不同技术创新路径对中国制造业产业集约化发展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制造业的集约化水平在不断提高,且近1/2的制造业行业实现了集约化增长,但细分行业的集约化水平存在显著差异。同时自主创新对制造业的集约化发展尚无明显作用,而外资技术溢出和模仿创新则能促进中国制造业的集约化发展。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宋宪华  
本文基于再制造品与原产品质量相同且价格不高于原产品的假设前提,通过研究制造业与再制造业之间的关系,运用生命周期理论模型,对再制造业规模化生产的时间、产量等条件进行定量分析,为再制造业规模化生产的条件提供数理模型。研究表明:在再制造品与原产品质量相同,再制造品价格不高于原产品价格时,再制造厂商规模化生产的程度与其原制造的固定资产及再制造的单位变动成本成反向关系,而与再制造的固定投入成正向关系。在此基础上,结合目前我国再制造产业规模化生产的现状分析,从投入、生产以及市场推广方面提出相应对策建议。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冯伟  
利用中国2001—2011年制造业分行业的发展数据,在运用DEA法测度产业生产率的基础上,基于总体检验和分类检验,研究本土市场规模与产业生产率之间的作用关系,所得结论为:总体而言,本土市场规模对于产业生产率具有显著的推进作用;在分类别行业层面上,这种推进作用依然存在,只是更多地体现在劳动密集型行业中;对于各控制变量而言,其在行业总体层面和分类别行业层面上均呈现出一定的异质性,这主要是由行业发展的自身特性与不平衡性所致。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唐强荣  徐学军  
本文以分工理论和交易成本理论为基础,分析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互动关系,构建新型工业化过程中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互动发展及其影响因素的分析框架。文章认为,新型工业化过程中生产性服务业和制造业是产出变量,决定于作为投入变量的制度、基础设施和教育。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刘艳萍  
本文首先从理论上分析了产业集聚、企业规模对TFP增长的影响;其次,运用非参数的Malmquist生产率指数方法,测算了1998—2007年我国长三角地区两省一市(江苏、浙江、上海)20个制造业行业的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及其技术效率和技术进步的变化;最后,用面板数据的计量回归模型对长三角两省一市制造业行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检验。得出以下结论:长三角地区两省一市制造业行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主要是由技术进步带来的,而技术效率变化指数表现出负增长;产业集聚和企业规模对上海、江苏和浙江制造业行业TFP增长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庄宗武   叶振宇   张可云  
产业链龙头企业是超大规模市场中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主体。本文从集聚外部性的视角考察了产业链龙头企业对制造业劳动生产率的影响,并对超大规模市场在该过程中的调节效应进行探讨。研究发现:产业链龙头企业显著提升了制造业企业的劳动生产率,而超大规模市场能够强化产业链龙头企业的劳动生产率提升效应。与产业链龙头企业相关的劳动力池、中间投入共享和技术外溢效应是产业链龙头企业发挥作用和超大规模市场调节效应的重要机制。在制造业劳动生产率提升过程中,超大规模市场与产业链龙头企业的中间品共享和技术外溢之间存在协同效应,但与产业链龙头企业的劳动力池之间存在替代效应。本文的政策启示在于,充分利用产业链龙头企业和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加快探索制造业劳动生产率提升的有效路径。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郭春娜  陈春春  
本文利用企业层面的微观面板数据,使用索洛余值法测算了中国制造业各行业和各地区的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并利用收敛分析法研究了他们的差异性。研究发现:山西省、青海省等地区的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较高,而福建省、广东省等地区的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较低;先进制造业的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较高,而传统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较低;行业间和地区间全要素生产率都不存在收敛性;劳动力较多的流入了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较慢的传统制造业和东部地区,这会阻碍制造业整体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朱英明  
本文分析了产业集聚对中国区域制造业部门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及其组成部分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产业集聚引致的共有集聚经济与规模经济的增长显著负相关,共有集聚不经济却与规模经济的增长显著正相关。产业集聚引致的城市化经济与规模经济的增长显著正相关,城市化不经济却与规模经济的增长显著负相关。产业集聚对技术变化率的影响不显著,对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影响类似于对区域制造业规模经济增长的影响。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肖玲凤  许蔚  
本文针对目前国际生产价值链中出现的模块化生产现象,以典型的模块化行业——汽车行业为例,分析这种新兴的生产方式对制造业后向关联效应的影响。对如何提升国内企业在后向关联中的地位,加强外资的后向关联溢出效应提出政策上的建议,并探讨中国企业制定模块化发展战略的可行性及实施途径。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郭天珞  
文化产业集群能促进制造业的发展,与制造业集群既有相异之处,又有相同之处。具体表现为:文化产业集群更尊重人和人的价值,对于集聚地文化特质的要求更高,对高级要素和专门要素的使用要求更高,在聚集空间上不拘泥于统一的形式,产业关联性不同;除去特定集群所集聚的特定企业在各自领域发挥的特殊效能不同,两者均能有效促进企业资源的整合,降低了企业的搜寻成本和交易成本,减少了机会主义行为的发生,并促进了整体环境的改善。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王文  牛泽东  孙早  
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背景下,产业创新和竞争模式发生了根本变化,生产性服务业对制造业发展的重要作用被提升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本文从质量(效率)和数量(集聚)两方面分析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对制造业效率的影响,重点考察城市规模对这种影响的调节效应。基于2012—2016年中国地级及以上城市面板数据,采用非线性面板平滑转换回归(PSTR)模型的估计结果显示,虽然在整体上,生产性服务业效率的提升与集聚程度的增加对制造业效率均具有积极作用,但是这种作用的大小取决于所在城市的规模,即城市需达到一定的门槛规模才能促使生产性服务业和制造业形成更加有效的产业关联,目前多数城市都未同时达到引发生产性服务业质量和数量发展对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TFP)产生显著积极效应的门槛值。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陈丰龙  徐康宁  
本文使用2001—2010年中国制造业分行业数据,实证分析了本土市场规模与全要素生产率之间的关系。估计结果显示,以"市场促创新"的假说整体上是成立的。本土市场规模每增加1%,将会促进生产率指数增长0.021%、效率改进指数增长0.023%、技术进步指数增长0.018%。分行业研究显示,本土市场规模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在不同行业存在一定的差异。本土市场规模作用的发挥更依赖于行业的技术密集程度和资本密集程度,而对行业的劳动密集程度则并不敏感。从作用机制来看,本土市场规模对生产率增长和技术进步的正向作用主要通过资本密度、研发密度与人力资本等途径传递;对效率改进的正向影响主要通过资本密度、研发密度、人...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楚明钦  刘志彪  
生产性服务脱胎于制造业,但是中国制造业尤其是装备制造业分离发展生产性服务业的动力不足,导致中国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滞后。文章用WIOD(World Input-Output Database)1997-2009年中国投入产出数据,计算出这一时期中国生产性服务与装备制造业的垂直分离程度。用面板计量方法考察了装备制造业规模和交易成本对生产性服务与装备制造业垂直分离的影响。结果显示:装备制造业规模的扩大促进了分工和专业化,促进了中国生产性服务与装备制造业的垂直分离,但是交易成本的下降并没有促进生产性服务与装备制造业的垂直分离。相反,财政政策的支持促进了中国生产性服务与装备制造业的垂直分离。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