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818)
- 2023(11680)
- 2022(9778)
- 2021(8983)
- 2020(7821)
- 2019(17692)
- 2018(17709)
- 2017(35280)
- 2016(18650)
- 2015(20939)
- 2014(20136)
- 2013(19997)
- 2012(18054)
- 2011(15936)
- 2010(16308)
- 2009(15472)
- 2008(15570)
- 2007(13990)
- 2006(12191)
- 2005(10959)
- 学科
- 济(91525)
- 经济(91435)
- 业(89105)
- 企(82919)
- 企业(82919)
- 管理(74596)
- 方法(47754)
- 数学(39502)
- 数学方法(38965)
- 业经(29182)
- 财(28734)
- 农(25267)
- 务(22083)
- 财务(22052)
- 财务管理(22025)
- 企业财务(20907)
- 技术(20906)
- 中国(19940)
- 农业(18295)
- 制(17679)
- 理论(16484)
- 划(15491)
- 策(15359)
- 贸(14773)
- 贸易(14761)
- 易(14273)
- 和(14211)
- 技术管理(14031)
- 地方(13788)
- 银(13343)
- 机构
- 学院(268036)
- 大学(262044)
- 济(119854)
- 经济(117918)
- 管理(116959)
- 理学(101482)
- 理学院(100643)
- 管理学(99162)
- 管理学院(98684)
- 研究(75518)
- 中国(63220)
- 财(56037)
- 京(52925)
- 财经(44876)
- 科学(41664)
- 经(40882)
- 江(40234)
- 农(37847)
- 经济学(36716)
- 所(35622)
- 中心(35464)
- 业大(35186)
- 商学(33737)
- 商学院(33450)
- 经济学院(33311)
- 财经大学(33207)
- 北京(32859)
- 州(31813)
- 研究所(31607)
- 经济管理(31602)
- 基金
- 项目(173805)
- 科学(141746)
- 基金(130162)
- 研究(129474)
- 家(110022)
- 国家(109063)
- 科学基金(98654)
- 社会(86785)
- 社会科(82723)
- 社会科学(82704)
- 省(69247)
- 基金项目(68534)
- 自然(63119)
- 自然科(61870)
- 自然科学(61859)
- 自然科学基金(60906)
- 教育(60177)
- 划(55573)
- 资助(53847)
- 编号(50850)
- 创(42491)
- 部(39363)
- 成果(38736)
- 创新(38656)
- 业(38171)
- 重点(38001)
- 发(36503)
- 国家社会(36058)
- 人文(35252)
- 教育部(35169)
- 期刊
- 济(129158)
- 经济(129158)
- 研究(76492)
- 管理(50016)
- 中国(49602)
- 财(47614)
- 农(34237)
- 科学(33029)
- 学报(30082)
- 技术(27752)
- 融(26936)
- 金融(26936)
- 大学(25089)
- 学学(23996)
- 财经(23444)
- 业经(23399)
- 农业(23367)
- 教育(23151)
- 经济研究(21214)
- 经(20215)
- 技术经济(17931)
- 问题(16431)
- 统计(15912)
- 策(15860)
- 业(15752)
- 商业(14946)
- 财会(14021)
- 现代(13517)
- 决策(13401)
- 贸(13028)
共检索到39326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文思君 唐守廉
文章基于中国工业企业微观数据,通过Cox模型和Weibull模型等生存分析技术,从微观视角描述了中国企业生存持续时间的分布特征,并利用多种稳健性方法实证检验了行业规模和创新效率对不同类型企业生存持续时间的影响。结果发现,行业规模和创新效率的提升整体上有利于降低企业的生存风险;与高技术行业企业相比,中低技术行业企业创新效率的提升更能够提升企业的生存能力;高创新投入的企业,其创新效率相比低创新投入的企业更容易降低企业的退出风险。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张珺涵 罗守贵
基于企业技术创新的两阶段价值链视角,从科技成果转化效率和企业规模角度出发,通过非平衡面板数据的固定效应,探索我国高技术服务业技术创新水平的提升路径。研究发现,科技成果转化效率对高技术服务企业技术创新效率提升有显著正向影响,而企业规模对于企业技术创新效率提升并不存在正向线性影响,甚至存在负向线性影响。同时,企业规模负向调节企业科技成果转化效率同企业技术创新的关系。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高霞
利用数据包络分析法,对我国37个行业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技术创新的效率进行了分析和评价,在此基础上利用Tobit模型对影响行业创新效率的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24个行业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技术创新不具有DEA效率;行业集中度的提高和政府资助有利于提高产业的创新效率,而外资利用和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产值比重的提高反而降低了行业的创新效率。
关键词:
DEA评价法 技术创新效率 创新投入潜力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陈金波
构建中介效应与调节效应的混合模型,通过对河南省企业的问卷调查,实证研究企业政治关系对技术创新与经济绩效的影响。研究发现:企业政治关系对技术创新、经济绩效均产生了显著促进作用,技术创新在企业政治关系与经济绩效之间起到了部分中介效应,企业规模负向调节了政治关系对技术创新、经济绩效的影响。为了进一步提高经济绩效,企业有必要积极进行政治关系的开拓深化,努力获取各种政府资源,强化技术创新能力,转变发展方式;政府也应持续加大对企业尤其是小企业的支持力度,由传统帮扶转向更多创新性支持。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张颖 郭梦娇
本文以32行业中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以上法人工业企业为研究对象,建立2008~2012年面板数据模型与2009年横截面数据模型,利用EviEws7.2软件探讨了企业规模与市场结构等因素对创新产出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控制技术机会、政府资助和销售利润率等变量后,企业规模与创新产出的相关系数在0.48左右,并且企业规模与创新产出之间呈倒U型关系;市场结构(四厂商集中度CR4)与创新产出之间没有显著关系。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陈傲
本文以中国37个工业行业截面数据为研究样本,从技术创新角度,遴选自主创新能力评价指标,应用因子分析法计算分行业的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评价值。通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评价值与行业特征的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发现市场结构和企业规模对创新能力均影响显著,熊彼特两个相互矛盾的假说同时得到了检验,进一步分析了行业内国有企业产值比例对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影响。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李义超 徐婷
基于沪、深证券市场2008-2017年上市公司非平衡面板数据,从研发效率和专利产出两个维度综合分析企业创新效率与杠杆率调整的动态关系。结果表明:在调整效应上,高研发效率与高专利产出有利于企业向下调整杠杆率,企业所有权异质性不会改变这种杠杆调整效应,但具有明显的非对称性,即国有企业调整效应更为显著;在加速效应上,随着研发效率提高、专利产出增加,杠杆率下降速度加快,国有企业对研发效率加速效应更敏感,而非国有企业对专利产出加速效应更敏感。
[期刊] 产经评论
[作者]
孙维峰
理论分析表明,创新与企业绩效正相关,二者的关系受企业规模的调节。基于中国制造业上市公司样本的实证研究发现,无论是采用财务指标还是市场指标来度量企业绩效,创新都与企业绩效显著正相关。然而,创新与企业绩效之间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仅存在于小企业中,在大企业里,创新与企业绩效不存在统计上显著的关系。稳健性检验表明这些结论不受样本选择的影响。原因可能在于,大企业的创新效率以及利用创新成果的效率和意愿都较低。
关键词:
规模 创新 企业绩效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简兆权 刘念 黄如意
对186家企业问卷数据进行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fsQCA),探寻3种类型动态能力和企业规模等因素对双元创新的组合效应以及不同因素之间的互动关系。研究发现,分别存在两种等效路径支撑中国企业实现探索式创新和利用式创新;吸收能力作为核心条件存在,联合不同水平的机会识别、资源拼凑和企业规模,大大提高企业实现双元创新的可能性;此外,资源拼凑兼具探索性和利用性双重特征,联合机会识别促进双元创新,其中,资源丰裕的大规模企业更具优势。采用QCA构型研究方法,推动了企业创新行为选择的因果逻辑性研究,从单维视角向多维交互的整体视角转变,明确了各种类型动态能力与双元创新之间的关系以及不同能力间的依赖/替代关系。
[期刊] 工业工程与管理
[作者]
王艳 戴志华
选取了45家沪深两市上市的物流公司1993年到2009年年报数据作为样本,考查了企业规模和创新对Tobin’s Q的影响,并把年度作为控制变量,试图呈现在控制其他影响公司价值因素的前提下,验证不同规模的物流公司其R&D投资对公司价值的影响效果。笔者采用的实证方法则是用Lindenberg&Ross(1981)首先提出的,用公司股票的市价数据推导出Tobin’s Q,应用企业年报的财务数据来衡量企业规模和R&D投入,结果表明,物流企业规模与Tobin’s Q之间存在负相关关系,而R&D投入与Tobin’s Q值之间呈正相关关系。
关键词:
托宾Q值 企业规模 创新 物流行业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高良谋
笔者将技术创新重新分类为主导创新和辅助创新,阐述了辅助创新与主导创新的关系,并以此为基础分析了技术创新与企业规模关系倒U模型顶点变化的动态性以及变化的深层因素。通过对美国、韩国和中国三个处于制造业典型发展阶段国家的制造企业情况的实证分析,指出了辅助创新在理论与实践上的重要性。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程正中 吴永林 谢朝阳
本文以我国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企业为研究对象,从技术创新资源整合能力、技术创新产出能力和技术创新资源投入能力三个方面入手,构建了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并依据1996—2005年《中国高技术产业统计年鉴》的统计数据,运用密切值法,对比分析了我国大型和中小型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得出我国大型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要强于中小型企业的结论。
关键词:
企业规模 技术创新 评价指标 密切值法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邹旭芳
企业规模经济化与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提高之间是阶段性矛盾统一体的关系。因此,在具体操作中,要根据经济发展的不同时期的不同特点,采取相应对策变矛盾为统一,有效利用规模化于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提高,使之在技术水平提高的基础上有效服务于国家和社会经济的发展。
关键词:
技术创新 规模经济 企业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高良谋 李宇
本文以定向性技术创新和非定向性技术创新为核心概念,通过对企业规模与技术创新的倒U关系进行线性分拆,将"熊彼特假设"和倒U关系的争议在同一个分析框架内进行解说。并以中国工业企业1991-2005年的数据进行实证研究,实证结果不仅得到企业规模与技术创新的倒U关系结论,而且得到了定向性技术创新和非定向性技术创新与企业规模之间的几组线性关系。对实证结果的分析表明大企业的组织惯性对技术范式具有锁定效应,从而有利与企业的定向性技术创新,而竞争性的市场是使得小企业不断进行非定向性技术创新的主要动因,倒U关系则是企业规模对这两种技术创新影响的综合效应。
关键词:
企业规模 技术创新 熊彼特假设 倒U关系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徐艺 李健 刘亦文
基于我国28个省份2010—2020年省级面板数据,应用面板门槛模型验证政府补贴对高技术产业创新效率的影响是否随企业规模质量水平而变化,并将28个省份划分为东部和中西部两大区域,以此来比较分析这种影响的地域异质性。研究结果表明,政府补贴对高技术产业创新效率的作用效果具有显著的门槛效应,并且这种门槛效应具有一定的地域差异性;在不同企业规模质量区间内,政府补贴对高技术产业创新效率的影响效果不同,其中对28个省份高技术产业创新效率起到了显著的正向影响作用,但随着企业规模质量阈值的提高作用效果递减;对东部省份的影响效果呈现出先促进后抑制的非线性特征;对于中西部省份高技术产业创新效率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但呈现出先增强后减弱的倒“U”型特征。因此,政府应针对在不同地区的不同规模的企业实施差异化、动态化的补贴策略。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