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171)
2023(7458)
2022(6218)
2021(5841)
2020(4684)
2019(10947)
2018(11091)
2017(21576)
2016(11849)
2015(13680)
2014(14160)
2013(13603)
2012(12260)
2011(11081)
2010(11318)
2009(9922)
2008(9567)
2007(8817)
2006(7578)
2005(6967)
作者
(34952)
(28849)
(28817)
(27276)
(18425)
(13647)
(13134)
(11245)
(11166)
(10426)
(10083)
(9668)
(9304)
(9171)
(9103)
(9079)
(8732)
(8528)
(8190)
(8147)
(7240)
(7178)
(7023)
(6739)
(6512)
(6478)
(6390)
(6251)
(5843)
(5740)
学科
(47891)
经济(47840)
管理(35892)
(28165)
方法(24447)
(24017)
企业(24017)
数学(22330)
数学方法(21805)
中国(12276)
环境(11686)
(11533)
(11218)
(11016)
(10192)
(10167)
银行(10148)
理论(9758)
(9754)
(9699)
金融(9692)
业经(8833)
(8411)
(8288)
(8133)
贸易(8123)
(7863)
(7535)
地方(6957)
教学(6463)
机构
学院(167691)
大学(165947)
(66333)
管理(64789)
经济(64782)
理学(55142)
理学院(54606)
研究(54495)
管理学(53235)
管理学院(52952)
中国(44685)
(35799)
科学(32906)
(31534)
(27571)
(27449)
中心(25806)
(25538)
业大(25297)
研究所(24727)
财经(24727)
北京(22756)
(22426)
农业(21555)
(20353)
(20077)
经济学(20045)
(19921)
技术(19846)
师范(19597)
基金
项目(110711)
科学(86608)
基金(79751)
研究(79175)
(70042)
国家(69563)
科学基金(59980)
社会(47976)
社会科(45615)
社会科学(45605)
(44163)
基金项目(41178)
自然(40633)
自然科(39759)
自然科学(39747)
自然科学基金(39006)
教育(38163)
(37217)
资助(34711)
编号(32223)
成果(25396)
重点(25079)
(24036)
课题(23140)
(22959)
(22905)
创新(21492)
科研(21457)
大学(20982)
计划(20938)
期刊
(72385)
经济(72385)
研究(47440)
中国(36056)
管理(26227)
学报(26159)
(25134)
(24146)
科学(23983)
大学(20145)
教育(19887)
(19478)
金融(19478)
学学(19168)
技术(18303)
农业(16058)
财经(12726)
业经(12105)
经济研究(11907)
(10954)
统计(10697)
(9678)
问题(8827)
(8763)
决策(8625)
技术经济(8452)
理论(8208)
商业(7809)
(7715)
科技(7658)
共检索到25384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改革  [作者] 曹静  周亚林  
行业覆盖范围的缩减会导致控排规模的压缩,但是基于准确、清晰的配额设计加快全国碳市场建设有助于降低核算成本、提高工作效率。链接试点市场和全国市场,国家和地方政府必须做到责任分权:国家统一制定规则,下放权力;地方政府则发挥优势,并积极配合实施。配额合理分配是保证碳市场以及之后衍生的金融市场正常、有序发展的关键。适度考虑行业差异性的基准线法在初期能够兼顾不同行业的减排压力和发展需求,为后期引入拍卖机制奠定基础。在过渡时期,同时采用碳税和碳市场这两种手段进行减排控制具有可操作性,也具备市场基础。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过文俊  刘惠好  
在大量的民营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发展资金短缺之时,却又有大量的民间资本闲置或难以选择合适的投资工具。于是,场外交易市场又引起了人们的关注。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余萍  刘纪显  
本文分别以全国31个省市以及正式启动碳交易市场试点的7个省市为研究对象,利用2009—2017年的面板数据,运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实证研究了碳交易市场规模的绿色效应和经济增长效应。结果表明:扩大碳交易市场规模有利于改善环境质量,促进经济增长;相比于全国31个省市,扩大碳交易市场规模对试点省市具有较好的绿色效应和经济增长效应,而且,对碳交易市场规模较大省市的效应越大;碳交易市场规模实现环境质量改善的主要作用机制为技术改进,实现经济增长的主要作用机制为经济规模和技术改进。最后,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刘佳宁  
碳排放权交易是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创新和金融创新工具。对国内外碳排放权市场的运行机制和发展状况进行了分析,剖析了碳排放权市场配额分配、法规创设、监督与处罚等核心机制设计问题,并以期为中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发展提供政策性思路。
[期刊] 税务与经济  [作者] 王庆龙  刘力臻  
采用面板门限模型对碳排放权价格与市场规模的非线性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碳排放权价格对市场规模的影响因市场顶层设计的不同而呈现出差异的区间效应,表现为碳排放权稀缺性较低时,交易价格与市场规模没有显著性关系,或表现出负相关关系;当碳排放权稀缺性较高时,交易价格能显著促进市场规模的扩大。此外,碳金融体系的完善和清洁能源技术的创新与应用也有利于地区内碳排放权市场规模的扩大。中国碳排放权交易体系的设计要逐步由"自愿减排"过渡到"强制减排",科学合理地权衡"拍卖竞价"和"免费发放"的碳排放权比重,同时也要考虑宏观经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刘文君  张莉芳  
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和节能减排的目标,优化电力结构是电力行业发展的当务之急,于是中国在电力市场上实施绿色证书和碳排放权交易制度。论文基于一般均衡理论和系统动力学方法,分析了绿色证书交易和碳排放权交易对电力市场的影响机理及政策效果。结果表明:(1)绿色证书通过市场交易传导机制作用于电力市场,能够在提高可再生能源发电量的同时降低煤电发电量,但是在运行过程中很难与电力市场同时达到均衡,所以政策应该逐步稳健地推行。(2)碳排放权通过市场交易传导机制作用于电力市场,不仅可以抑制二氧化碳的排放,而且能够有效促进煤电厂商主动减排,但是抑制和减排效果与市场参数设定密切相关,所以政策应该设定合理的参数。(3)绿色证书和碳排放权交易制度并行实施,中国电力结构得到优化,不仅有望实现可再生能源的发展目标,而且能够达到减少碳排放的目的。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刘文君  张莉芳  
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和节能减排的目标,优化电力结构是电力行业发展的当务之急,于是中国在电力市场上实施绿色证书和碳排放权交易制度。论文基于一般均衡理论和系统动力学方法,分析了绿色证书交易和碳排放权交易对电力市场的影响机理及政策效果。结果表明:(1)绿色证书通过市场交易传导机制作用于电力市场,能够在提高可再生能源发电量的同时降低煤电发电量,但是在运行过程中很难与电力市场同时达到均衡,所以政策应该逐步稳健地推行。(2)碳排放权通过市场交易传导机制作用于电力市场,不仅可以抑制二氧化碳的排放,而且能够有效促进煤电厂商主动减排,但是抑制和减排效果与市场参数设定密切相关,所以政策应该设定合理的参数。(3)绿色证书和碳排放权交易制度并行实施,中国电力结构得到优化,不仅有望实现可再生能源的发展目标,而且能够达到减少碳排放的目的。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汪中华  胡垚  
碳排放影子价格是衡量单位碳排放增加引起的边际产出减少的货币幅度,即环境治理的机会成本,其测算对我国制定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价格机制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通过采用方向性产出距离函数以及粒子群算法对我国7家碳排放权交易试点所在地区的影子价格进行测算,同时与碳排放权交易试点现行交易价格进行对比,分析其是否存在扭曲。研究结果表明:我国7家碳排放权交易试点所在地区交易价格与影子价格变动趋势基本一致,但均存在较大程度的偏离,说明所在地区企业减排成本高、压力大,尤其是广东和深圳的环境治理成本较高,与此同时,湖北出现了"搭便车"的现象。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刘磊  张永强  
碳税和碳排放权交易(以下简称"碳交易")是两种主要的温室气体减排政策。本文在全国碳交易市场已建立的基础上,对碳税和碳交易的优缺点进行分析,同时结合国内外研究文献和国际上这两种减排政策的实践经验,得出碳税与碳交易同时使用能够以较低的代价完成碳减排目标的结论。在此基础上,本文从碳税的计税依据、征税范围、征税环节、税收的归属与使用、税收优惠和税率等方面借鉴发达国家经验,提出适合我国国情的相关建议。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傅强  李涛  
后哥本哈根时代,发展低碳经济成为全球性共识。碳交易是利用市场机制引领低碳经济发展的必由之路。由于尚未建立碳交易市场体系,我国被迫处在全球碳交易产业链的最底端,丧失碳交易定价话语权。因此,建立全国统一碳交易市场体系迫在眉睫。文章从碳排放权交易的原理入手,阐述了碳排放权交易对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现实意义,并探讨了我国建立全国统一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路径选择。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王文举   钱新新  
本文通过构建理论模型,探讨试点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影响中国工业低碳转型的作用机制,并从七个试点省份出发,选取2006—2021年的省级面板数据,运用多期双重差分法对试点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政策的环境经济效应进行分析。研究结果显示,试点碳排放权交易市场能够有效降低碳排放强度和提升工业低碳全要素生产率,从而促进中国工业的低碳转型。机制检验结果表明,试点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主要通过成本约束和结构升级途径促进工业低碳转型,而技术进步途径的作用尚未实质性显现。异质性分析结果表明,在经济发展水平和研发水平更高的地区,碳排放权交易政策对碳排放强度的降低和生产率的提升效果更加明显;而在外商投资水平更高的地区,碳排放权交易政策对低碳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效果更加明显。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蒋志雄  王宇露  
为推动我国强制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形成有效市场,本文结合碳排放权交易的特点,运用价格价值理论、价格市场理论和证券市场微观结构等理论,揭示了强制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双层价格形成机制架构,并以此为基础,剖析了我国7个试点的强制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价格形成机制运行现状与问题,提出了优化价格形成机制的对策建议。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陈波  
空间灵活性决定了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流动性水平和定价机制效率,但目前我国采取的是"先试点后推广"的自下而上的碳交易市场构建模式,这会导致市场的碎片化问题。如何将多个并行运转的区域碳交易市场进行连接,构建全国性市场,是中央计划者必须要提前考量的问题。市场连接的目标是建立统一的价格信号,这需要设计一系列宏观调控工具,在避免系统失灵的同时促进全国统一市场的形成。本文从碳交易市场的定价机制出发,研究了惩罚水平与排放权短缺的概率预期对价格信号的决定性因素,同时讨论了最新的价格管理机制——价格上下限,安全阀机制,动态分配等,并以此为基础提出了一种渐进式宏观调控策略。该策略通过运用一系列宏观调控工具(惩罚水平...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杨果  陈瑶  
文章在对构建林业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所面临的制度风险、经济风险、技术风险、道德风险和法律风险进行识别的基础上,借助AHP专家调查建立风险判断矩阵,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建立了构建林业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风险量化评估模型。结果表明:风险的综合评价得分为63.27,整体风险偏高;制度风险、经济风险、技术风险、道德风险和法律风险的综合评价得分分别为65.96、67.68、72.92、53.75和65.90分。这和构建林业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所面临的制度不健全、经济效益不明显、计量与认证等技术落后、监管缺失易引发道德风险和相关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聂正标  莫兰  
2021年7月,我国统一的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以下简称碳市场)正式开始交易。全国碳市场在首个履约周期内共纳入发电行业重点排放单位2000多家,累计成交额达84.92亿元,碳价格从48元/吨的初始补贴价格开始温和上涨。全国碳市场已完成首个履约周期,无论是减排总量还是行动决心都表现亮眼。我国立志走出一条减排增效和经济发展有机统一、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统筹兼顾的新路,充分体现了我国应对气候挑战的信心、决心与恒心。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