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746)
- 2023(14375)
- 2022(12170)
- 2021(11649)
- 2020(10141)
- 2019(23958)
- 2018(23481)
- 2017(45095)
- 2016(24235)
- 2015(27907)
- 2014(27859)
- 2013(27910)
- 2012(25665)
- 2011(22822)
- 2010(22595)
- 2009(21288)
- 2008(21450)
- 2007(18989)
- 2006(16324)
- 2005(14659)
- 学科
- 济(103958)
- 经济(103858)
- 管理(81219)
- 业(76385)
- 企(64906)
- 企业(64906)
- 方法(54460)
- 数学(48476)
- 数学方法(48008)
- 财(33091)
- 中国(27389)
- 农(25619)
- 务(22989)
- 财务(22929)
- 财务管理(22874)
- 企业财务(21766)
- 制(21217)
- 贸(20907)
- 贸易(20898)
- 业经(20697)
- 易(20407)
- 学(18036)
- 银(17681)
- 银行(17654)
- 农业(17332)
- 行(16573)
- 地方(16540)
- 融(16003)
- 金融(16000)
- 和(15450)
- 机构
- 大学(347920)
- 学院(344343)
- 济(150841)
- 经济(148042)
- 管理(141289)
- 理学(120878)
- 理学院(119669)
- 管理学(117995)
- 管理学院(117311)
- 研究(110643)
- 中国(90923)
- 京(72673)
- 财(72465)
- 科学(63473)
- 财经(57413)
- 所(54372)
- 中心(53091)
- 经(52432)
- 农(51156)
- 江(50004)
- 研究所(48931)
- 经济学(47232)
- 业大(46940)
- 北京(45976)
- 财经大学(43014)
- 经济学院(42835)
- 范(41272)
- 师范(40870)
- 农业(40204)
- 州(39574)
- 基金
- 项目(225982)
- 科学(179917)
- 基金(168936)
- 研究(164096)
- 家(145994)
- 国家(144844)
- 科学基金(126139)
- 社会(106912)
- 社会科(101651)
- 社会科学(101624)
- 基金项目(88802)
- 省(84570)
- 自然(81846)
- 自然科(80024)
- 自然科学(80003)
- 自然科学基金(78662)
- 教育(76660)
- 划(72047)
- 资助(70967)
- 编号(64910)
- 部(52634)
- 成果(52302)
- 重点(50427)
- 发(46682)
- 创(46676)
- 教育部(45986)
- 国家社会(45214)
- 人文(44170)
- 科研(44098)
- 课题(43801)
- 期刊
- 济(158350)
- 经济(158350)
- 研究(99405)
- 中国(65484)
- 财(61157)
- 管理(54084)
- 学报(48698)
- 科学(47098)
- 农(43731)
- 大学(37936)
- 学学(35764)
- 融(34743)
- 金融(34743)
- 技术(30972)
- 农业(29514)
- 教育(29499)
- 财经(29207)
- 经济研究(26398)
- 经(25065)
- 业经(23381)
- 问题(20771)
- 贸(19102)
- 业(19096)
- 统计(18469)
- 技术经济(18275)
- 财会(17823)
- 会计(17575)
- 国际(16858)
- 世界(16534)
- 策(16377)
共检索到51270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江伟
针对近年来我国上市公司管理者薪酬逐渐增长的现象,本文从行业薪酬基准的角度对其进行了理论分析和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我国的上市公司在制定管理者薪酬契约时采用了行业薪酬基准,并由此导致了管理者薪酬的逐渐增长;进一步地研究发现,管理者人力资本理论可以对上市公司采用行业薪酬基准提供解释,但是管理者权力理论不能解释上市公司对行业薪酬基准的使用。本文的研究意义不仅在于丰富和拓展了国内外的相关研究成果,而且为解释我国上市公司管理者薪酬逐渐增长的现象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江伟 李雯 刘丹
针对先前文献没有从我国上市公司薪酬委员会特征开展研究的缺陷,文章分别从薪酬委员会独立性、是否包含其他公司总经理以及成员平均报酬三个方面,考察我国上市公司薪酬委员会的特征是否以及如何影响公司行业薪酬基准的使用。检验结果表明,薪酬委员会特征会对我国上市公司行业薪酬基准的使用产生影响,但是对于国有和民营上市公司的影响并不完全相同。对于国有公司而言,总经理是否担任薪酬委员会成员对公司采用行业薪酬基准的行为不会产生影响,而其中独立董事的比例越高,尤其当其成员全部为独立董事时,公司采用行业薪酬基准的行为会有所减弱。对于民营公司而言,薪酬委员会的独立性对公司采用行业薪酬基准的行为不会产生影响。而无论是国有还...
关键词:
薪酬委员会 独立性 行业薪酬基准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邹嫄
本文运用我国上市公司的经验数据来考察高层管理者薪酬增长与公司经营业绩提高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中国上市公司高层管理者的薪酬增长幅度远高于公司业绩增长幅度,薪酬增长和公司业绩之间相关性不明显。中国上市公司高层管理者的薪酬增长缺乏监督约束是造成这种结果的关键原因,因此,构建利益相关者参与监督的薪酬考核机制,遏制道德风险,完善经理人的激励和约束机制,积极改革董事会的组成及其运作机制并构建监督性董事会,是完善高层管理者薪酬激励制度,提高公司治理水平的重要举措。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江伟
本文具体考察了负债的代理成本对我国上市公司管理层薪酬契约的影响,以及在不同的制度环境下,不同的负债代理成本对管理层薪酬契约的影响是否有所不同。研究结果表明,我国上市公司管理层薪酬与公司业绩之间的敏感度随着负债比率的提高而下降;进一步的研究发现,在民营上市公司中以及在金融发展水平比较高的地区,管理层薪酬与公司业绩之间的敏感度随着负债比率的提高而下降的程度有所减弱。这一研究成果不仅丰富了国内外的相关经验研究,而且有助于我们更加深入地了解我国上市公司管理层薪酬契约的制定机制。
关键词:
负债的代理成本 管理层薪酬 敏感度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郑树明 李兴绪
本文以2001-2003年沪深两地的上市公司为样本,考察了其经营者的报酬情况。本文发现,经营者的年度报酬和企业绩效、企业规模之间存在着统计上的弱相关关系。同时公司的行业性和地区性对于经营者薪酬具有一定的影响。
关键词:
经营者薪酬 公司业绩 规模 行业 地区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张宜霞 石大鹏
基于上市公司高管薪酬过高受到广泛质疑和央企高管薪酬受到管制的背景,研究行业垄断、薪酬管制对上市公司高管货币性薪酬的影响。结果表明,行业垄断依然会显著提高公司高管的货币性薪酬,现行的薪酬管制政策能够起到显著的约束作用,其效果也明显好于一般公司治理因素。公司绩效可以显著提高高管的货币性薪酬,这与以往国内的部分研究结果相反。监事会规模可以显著约束高管的货币性薪酬,但高管持股比例、独董比例却没有起到显著的约束作用。因此,应当推动混合所有制改革,逐步打破行业垄断,促进市场公平竞争;完善薪酬管制,加强信息披露;改革高管薪酬制度,实施股权激励;改进公司治理,明确职责和权限,完善独立董事制度和监事会制度。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兰松敏 戴建华
本文以沪深两市传媒业上市公司2010~2012年数据为研究对象,对传媒行业上市公司高管薪酬与公司绩效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高管薪酬与公司绩效存在不显著的负相关关系,高管薪酬与公司规模、高管持股比例存在不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而与国有股比例存在显著负相关关系。鉴于此,建议我国传媒业上市公司完善高管薪酬结构,规范薪酬制度。
关键词:
传媒上市公司 高管薪酬 公司绩效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冯根福 赵珏航
在我国公司管理者的薪酬激励体系中,年薪、股权激励和在职消费是三个重要组成部分,系统地研究这三个组成部分之间的关系及其对公司绩效影响,对于建立有效的管理者薪酬激励制度和完善公司治理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合作博弈的角度出发,在非对称Nash讨价还价模型的基础上,通过引入内生化的讨价还价力,构建了一个内生化的Nash讨价还价模型,并应用此模型系统地分析了管理者年薪、股权激励与在职消费之间的关系。本文理论模型分析表明:在给定年薪的情况下,管理者持股比例与在职消费之间存在替代关系。本文运用2005—2010年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面板数据对上述分析结果以及管理者年薪、股权激励、在职消费与公司绩效之间关系进行...
关键词:
管理者薪酬 在职消费 股权激励 公司绩效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刘哲 葛玉辉
文章以中国社会科学院公布的2009年中国上市公司100强公司治理评价报告以及各公司公布年报的基本数据为依据,并以"真空高管薪酬"理论为理论分析基础,研究了我国上市公司高管薪酬与公司绩效的关系。通过实证检验,得出我国上市公司高管薪酬与公司绩效没有表现出显著的线性相关关系,因此建议应完善公司高管薪酬结构,以提高公司高管薪酬机制的有效性。
关键词:
高管薪酬 公司绩效 相关性 真空高管薪酬
[期刊] 南开管理评论
[作者]
江伟
针对近年来我国上市公司管理者薪酬逐渐增长的现象,本文采用地区市场化程度和行业竞争这两个外部治理机制变量,检验了管理者权力理论对我国上市公司行业薪酬基准使用的解释力,研究结果表明:我国的上市公司在制定管理者薪酬契约时采用了行业薪酬基准,并由此导致了管理者薪酬的逐渐增长;而且对处于市场化程度较低地区以及被保护性行业的上市公司,外部治理机制的弱化增强了管理者对于薪酬契约的影响,因此,这些公司的管理者越可能因为公司采用行业薪酬基准而获得薪酬的增长;进一步地研究发现,与民营上市公司相比,由于国有上市公司的治理结构更为弱化,由此导致国有上市公司的管理者更可能通过采用行业薪酬基准来谋求薪酬的增长。本文的研究...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邵燕波
本文在高管薪酬契约基础上,运用2005-2012年我国上市公司数据,从薪酬公平性的角度,分析并检验高管薪酬公平性对其薪酬增长及代理成本的影响。研究结果发现,当高管通过薪酬的社会比较,较低薪酬的高管与下一年度高管薪酬增长、资产周转率显著相关,高管薪酬公平性是造成我国上市公司高管薪酬不断增长的原因之一,并倾向性地增加了公司的代理成本,影响了激励效应。本文丰富和拓展了高管薪酬公平性激励效应的研究成果,为完善我国公司薪酬制度提供理论依据和指导。
关键词:
高管薪酬公平性 薪酬增长 代理成本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刘军虎 宋林 马亚军
本文从“边际产出确定经营者薪酬”的经济学基本原理出发,首先设定了中国上市公司经营者薪酬合理度的计算方法,然后从整体上以及行业和地区的角度对上市公司经营者薪酬的合理度进行了实际测定和分析。最后,根据分析结论,本文提出了今后改善中国上市公司经营者薪酬激励机制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上市公司 经营者薪酬 合理度 测定 分析
[期刊] 会计之友(中旬刊)
[作者]
高乾 尉京红
文章以电力行业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从公司业绩、公司规模、高管人员持股总数、国家股总数对高管薪酬影响等方面提出了假设,运用SPSS统计分析软件进行研究。证实企业高管薪酬与企业业绩、公司规模有明显的相关关系,但是与高管人员持股总数、国家股总数没有明显的相关关系。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梁国萍 潘细香
文章以交通运输业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从公司业绩、公司规模、独立董事比例、长期偿债能力等角度对高管薪酬影响因素提出了假设,运用SPSS16统计分析软件进行研究。研究表明企业高管薪酬与企业业绩、企业规模有明显的相关关系,与长期偿债能力无明显的相关关系,与是否发行B股无正相关关系,而与其他因素关系不明。
关键词:
运输行业 高管薪酬 实证分析
[期刊] 管理科学
[作者]
王培欣 田英辰 李锐
根据2003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年度报告提供的数据,对中国上市公司高管人员的薪酬问题进行了实证分析。分析结果表明,高管人员的年度薪酬与公司经营绩效指标及公司经营规模之间呈现较显著的、稳定的弱正相关关系;从行业因素看,中国上市公司高管人员年度薪酬与行业有关,总体薪酬水平存在明显的行业差异,各公司之间差异显著,高管人均薪酬较低;从地区因素看,中国上市公司高管人员年度薪酬与所处地区的经济水平存在一定的关系;高管人员的年度薪酬与国有股比例之间存在较弱的负相关关系。建议建立年薪制与股票期权制二位一体的薪酬体系,并健全相关的配套措施。
关键词:
上市公司 高管人员 薪酬 实证分析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
管理者才能、公司控制力与高管薪酬——来自中国A股上市公司的证据
管理者薪酬对过度自信的影响研究——基于深市A股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
上市公司高管薪酬激励与盈余管理实证分析
公司属性、经营绩效与经营管理团队薪酬——基于沪市上市公司的实证分析
高管薪酬与上市公司绩效的实证分析
高管薪酬与公司绩效相关性研究——基于中国上市公司数据的实证分析
企业并购影响高管薪酬业绩敏感性吗?——基于中国国有上市公司的实证分析
民营上市公司管理层薪酬业绩敏感性的变化研究——基于管理者权力视角
管理者薪酬激励、套期保值与企业价值——基于制造业上市公司的经验数据
盈余管理异质性、公司治理和高管薪酬——基于中国上市公司的实证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