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13)
- 2023(1141)
- 2022(892)
- 2021(780)
- 2020(731)
- 2019(1658)
- 2018(1631)
- 2017(3355)
- 2016(1804)
- 2015(2086)
- 2014(2121)
- 2013(2245)
- 2012(2129)
- 2011(1779)
- 2010(1723)
- 2009(1469)
- 2008(1485)
- 2007(1329)
- 2006(1185)
- 2005(1086)
- 学科
- 济(7898)
- 经济(7886)
- 收入(7152)
- 财(6192)
- 业(5628)
- 管理(4543)
- 方法(4461)
- 国民(4294)
- 数学(4205)
- 国民收入(4200)
- 数学方法(4189)
- 富(4068)
- 财富(4068)
- 农(3078)
- 企(3066)
- 企业(3066)
- 银(3060)
- 银行(3059)
- 中国(2948)
- 行(2890)
- 农业(2740)
- 制(2496)
- 分配(2263)
- 融(2179)
- 金融(2179)
- 制度(1611)
- 度(1611)
- 税(1496)
- 税收(1462)
- 业务(1434)
- 机构
- 大学(25422)
- 学院(24773)
- 济(13753)
- 经济(13572)
- 管理(9720)
- 理学(8438)
- 理学院(8366)
- 管理学(8290)
- 管理学院(8244)
- 研究(7941)
- 财(7150)
- 中国(7050)
- 财经(5554)
- 经济学(5186)
- 经(5171)
- 京(5157)
- 经济学院(4838)
- 财经大学(4228)
- 所(3820)
- 科学(3696)
- 江(3649)
- 中心(3531)
- 北京(3336)
- 研究所(3336)
- 农(3128)
- 经济管理(2844)
- 商学(2816)
- 范(2816)
- 商学院(2798)
- 师范(2796)
共检索到3873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胡建成,李益
改革开放以来,国民经济高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得到普遍提高。特别是近几年来,国家多次出台调资政策,职工工资增长较快。1979年湖北省武穴市职工人均年工资547元,1990年职工人均年工资1595元,1996年职工人均年工资4313元。1996年与1979年比,以每年13.78%的速度递增;1996年与1990年比,以每年18.03%的速度递增。 职工收入的核心部分是工资收入,职工工资较大幅度增长,调动了广大劳动者的积极性,对国民经济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然而在职工工资普遍增长的同时,也出现了不同行业、不同部门间工资增长速度快慢悬殊、行业职工人均收入水平差距愈来愈大的现象。这种现象对经济发展及社会的稳定都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王晓英
近几年 ,我国各行业职工收入差距呈明显扩大趋势。这其中有一定的合理成份 ,但不合理成份居多。这种不合理差距的存在 ,一方面会影响职工劳动积极性 ;另一方面也不利于社会稳定和体制转轨的顺利进行。要建立合理的收入分配体制 ,必须加强国家对收入分配的宏观调控 ;对部分国家垄断行业引入竞争 ;同时加快劳动力市场的培育和保障职工基本生活等。
关键词:
行业收入差距 合理分配 竞争 宏观调控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张雅光 田玉敏 李秀玲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不同行业职工的收入分配差距有进一步拉大的趋势。行业职工收入分配差距主要体现在垄断性行业与非垄断性行业上,行业间的收入分配开始向科学技术含量高的行业和新兴产业倾斜。我国行业职工收入差距的扩大主要是由垄断造成的,因此,应通过制定《反垄断法》等措施,以缩小行业职工收入分配差距。
关键词:
行业 收入分配 垄断
[期刊] 西部论坛
[作者]
陈建良
造成我国当前收入分配差距不合理拉大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资本与劳动、管理人员与普通员工之间话语权的失衡是一个极为重要、而又被忽视的因素。话语权的失衡,使得普通劳动者在收入分配博弈中明显处于劣势,而这恰恰是我国个人收入分配差距日益扩大的一个关键因素。因此,必须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积极稳妥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以及工会组织的改革,矫正话语权的失衡,进而缓解个人收入差距的不合理拉大。
[期刊] 改革
[作者]
郭豫媚 陈彦斌
中国已出现收入差距代际固化现象,表现为富人的下一代更可能是富人,穷人的下一代更可能是穷人。在影响收入差距代际固化的诸多因素中,教育是促进代际收入流动的最为可行的途径。然而,中国教育不公平使得富人的下一代接受了较好的教育,而穷人的下一代只能接受相对较差的教育,阻碍了低收入阶层通过教育实现向上流动。为缓解收入差距代际固化,中国须放弃效率优先的教育理念,完善公共教育财政管理体系,并通过鼓励创建民办学校为教育营造一个良性的市场化竞争体系,从而优化教育资源配置,逐步实现教育的公平。
[期刊] 南方经济
[作者]
罗必良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其中,区域经济差距是发展不平衡最为突出的问题之一。尽管东西部经济发展差距近年来趋于收敛,但南北区域差距自2013年以来越发突出(杨多贵等,2018;盛来运等,2018;李善同等,2019;杨明洪等,2021)。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任重
本文利用2005—2006年期间的中国企业职工平均工资数据,测算了企业职工收入差距;利用八个行业特征的数据,采用面板回归方法估算了行业收入方程,进而用费景汉—拉尼斯的分解方法对我国企业职工收入差距进行分解分析。我们发现,行业的所有制结构和国家垄断依然是我国行业差距产生的主要原因之一,两者的综合贡献率超过1/4,但在本文的考察期间两者的综合贡献率正在下降;行业生产效率和资本密集程度等经济发展因素的差异是当前我国工业行业收入差距产生的首要原因;外商直接投资的增加有助于企业职工平均工资水平的提高,也有助于行业收入差距的缩小;行业的就业规模、性别结构和经营管理水平对行业收入差距也有一定的影响。
关键词:
行业收入差距 基尼系数 分解分析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苏红霞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李实 王亚柯
本文利用1995年和2002年两次城镇住户调查数据,对中国东西部之间企业职工的收入增长机制的差异,收入差距及其变动进行了实证性的经验分析,从中发现了一些有意义的分析结果。首先,虽然在1995年至2002年期间东西部之间企业职工之间的收入差距没有出现明显地扩大或缩小的现象,但是两个地区之间已有的收入差距是相当大的。导致这一现象的原因是双重的。一是两个地区之间职工个人特征的大体相同,以及西部地区劳动力市场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和企业工资决定机制逐渐趋同于东部地区,有助于缩小地区之间职工收入差距;而地区之间缺乏劳动力的流动性却使得地区差距高居不下。其次,东西部地区职工工资收入的增长率虽然差别不大,但是它们...
关键词:
地区差异 职工收入 劳动力流动 工资函数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何勤 艾小青 冯虹
本文对比分析了2008-2013年间我国农民工和城镇职工的收入及增长情况,农民工收入的增长要快于城镇职工,比值计算的两者收入差距在缩小。进一步的,基于劳动力市场中的行业分布,利用泰尔指数测度了两个群体之间的收入差距,发现群体收入差距大于行业收入差距,即群体属性,农民工还是城镇职工的身份对收入差距的影响比行业选择更大。短期内需要建立城乡协调的劳动力市场,长期发展需要建立统一的劳动力市场,创造公平的市场环境;不断完善农民工的利益表达机制,建立农民工发展成果共享机制,创造公平的分配环境;通过增加社会保险福利,提高农民工的整体收入;逐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建立以居住地为基本单元的人口管理和服务体制,提供...
关键词:
行业分割 农民工 泰尔指数 收入差距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李实 尚列
我国国有企业改革,是在劳动力市场缺位的外部环境下展开的。随着以扩大企业自主权为主要特征的国有企业改革的推进,分配体制上形成了一种国家对企业和企业对职工的两级分配模式。在企业之间缺少劳动力自由流动和企业外部缺乏劳动力价格决定机制的情况下,两级分配模式势必导致企业之间职工收入差距的扩大。我们分析所用的35家国有企业的经验数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贺大团
假冒现象透视贺大团假,是人们深恶痛绝的一大公害。什么赚钱什么就有假;什么出名什么就有假;什么时髦什么就有做;什么商品走俏,就有什么仿冒产品鱼目混珠.假烟假酒假药……柜台上处处有假;假话假报告假数据假钞票,假广告假记者假合资企业……假,害国误民,假的泛...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衷新如 袁晋华 杜晖
江西省金融机构近年存差呈逐年扩大趋势,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文章通过对存差分析认为,存差只是反映了金融机构存贷款差额,并未能真实地反映金融机构资金运用的全貌。金融机构吸收的存款在进行必要扣除后既可以用来发放贷款,也可用于增加其他资产。从商业银行稳健经营的角度看,金融机构要实现收益最大化,就必须实行资产多元化。
关键词:
金融机构 资金 存差 现象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李振玉
日本课程博士研究生教育的规模,一直低于美、英、德、法等发达国家的水平。然而, 自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来却出现了令人奇怪的博士过剩现象。而且,这一现象经日本“第三次教育改革”和“研究生院重点化试点”等改革措施,亦未见明显成效,现在它已成为困扰日本课程博士研究生教育发展的跨世纪问题。本文通过对日本博士过剩现象的考察,分析其产生的原因, 以期为我国的博士生教育健康发展提供借鉴。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