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923)
2023(12832)
2022(11088)
2021(10248)
2020(8660)
2019(19815)
2018(19768)
2017(38184)
2016(20644)
2015(23403)
2014(23603)
2013(23469)
2012(21522)
2011(19564)
2010(19670)
2009(18053)
2008(17358)
2007(15108)
2006(13466)
2005(11823)
作者
(60767)
(50385)
(50046)
(47810)
(32121)
(24297)
(22788)
(20073)
(19284)
(17930)
(17233)
(17090)
(16058)
(15913)
(15512)
(15343)
(14954)
(14808)
(14410)
(14156)
(12629)
(12466)
(12140)
(11504)
(11347)
(11191)
(11150)
(11065)
(10284)
(9750)
学科
(103529)
经济(103434)
管理(61636)
(54572)
(46422)
企业(46422)
方法(42243)
数学(36678)
数学方法(36274)
地方(23673)
中国(22395)
(21615)
(21585)
业经(20804)
(19875)
环境(17513)
(15407)
(15063)
理论(14890)
农业(14775)
地方经济(14586)
(13470)
贸易(13462)
(13442)
(13074)
银行(13039)
技术(12950)
(12937)
(12697)
金融(12696)
机构
大学(301491)
学院(300263)
(126072)
经济(123419)
管理(121498)
理学(105367)
理学院(104199)
管理学(102466)
管理学院(101951)
研究(101877)
中国(74641)
(64167)
科学(63336)
(54475)
(51130)
研究所(46715)
(44909)
中心(44889)
财经(44147)
业大(44020)
(42692)
北京(40800)
(40007)
(39430)
师范(39121)
经济学(37804)
(37145)
农业(34839)
(34785)
经济学院(33770)
基金
项目(206458)
科学(162080)
研究(151183)
基金(149017)
(129084)
国家(128040)
科学基金(110213)
社会(95658)
社会科(90655)
社会科学(90626)
(80921)
基金项目(79735)
自然(71296)
自然科(69502)
自然科学(69488)
教育(68622)
自然科学基金(68220)
(67496)
资助(61505)
编号(61230)
成果(49011)
重点(45798)
(45248)
(44457)
(42385)
课题(42166)
创新(39507)
科研(39023)
国家社会(38884)
教育部(38848)
期刊
(142436)
经济(142436)
研究(89980)
中国(53831)
学报(45437)
管理(44589)
科学(42891)
(40319)
(39836)
大学(34318)
学学(32443)
教育(30739)
农业(28040)
技术(27103)
(23728)
金融(23728)
经济研究(22795)
财经(21768)
业经(21585)
(18608)
问题(17831)
技术经济(16723)
理论(14847)
图书(14775)
科技(14720)
资源(14436)
(14204)
统计(13890)
现代(13744)
实践(13426)
共检索到43742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谭仲明  
工业部门的每一行业都有其特定的生态损益能力和生态经济作用力,这就构成该行业的生态经济禀赋。研究发现,行业间生态经济禀赋具有很强的代偿互补性。正确分析和评价行业生态经济禀赋,科学运用这些禀赋对生态系统进行系统组合代偿以维持生态经济的平衡运行是行业生态经...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李学波  李绍才  辜彬  孙海龙  
道路工程生态损益分为生态功能损益和经济社会损益两个部分,生态功能损益包括岩土过程生态功能损益、景观过程生态功能损益和运营过程生态功能损益三个方面,经济社会损益包括民众福祉损益、业主损益和政府损益三个方面。分析道路工程生态损益驱动过程及特征,探讨驱动力及度量方式,构建驱动路径和驱动网络,可为道路工程生态补偿主客体界定、途经研究及价值核算提供理论依据,促进道路建设事业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协调可持续发展。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赵小杰  郑华  赵同谦  王红梅  
生态环境影响经济损益分析在统一量纲下,实现工程对环境影响的综合评价,可为工程决策提供依据。根据雅砻江水电开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在建立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评价了雅砻江下游梯级水电开发生态环境影响的经济损益。结果表明:雅砻江下游梯级水电开发所带来的直接环境效益包括水产养殖、旅游、调蓄洪水和调节小气候,价值为7.52×108元/a;能源替代的间接环境效益为36.50×108元/a;生态环境成本包括水库蓄水后淹没土地资源造成的经济损失、水库温室气体排放、移民搬迁及环境保护费用等,其总成本为3.47×108元/a。水电开发生态环境影响的评价技术与方法尚未成熟,评价内容的完整性和评价结果的准确性也因此受...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赵微  闵敏  李俊鹏  
论文以湖北省南水北调汉江沿线土地开发整理重大工程2010-2011年规划实施的57个土地整理项目为例,考虑公众支付意愿对单位面积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进行修正,测算研究区土地利用变化带来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变化,并基于Mann-Kendall检验法分析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损益与项目建设规模增减的趋势关系。研究结果表明:①研究区域内土地整理的实施会造成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损失,平均下降值394元(/hm2.a);②采用土地利用优势度指数、土地利用均匀度指数等指标可以较好地拟和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变化趋势;③当土地整理项目建设规模小于2 000hm2时,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损益随建设规模的增加而减少,平均幅度是754元(...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刘国华  邢丽娜  
生态化生产方式从根本上突破了传统“末端治理”环境污染方式的局限。我国中小企业生态化生产程度普遍较低,非生态化的生产方式不仅使中小企业对环境的负面影响在不断增加,而且使中小企业在未来的自身发展和国际竞争中处于极其不利的地位。生态化生产方式有利于中小企业的成长和成熟,有利于企业规模的扩大和寿命的延长,同时还可以消除企业的外部不经济性。目前中小企业的生态化发展存在一定的限定因素。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张婉清  
明晰海洋生态损害损益主体及其关系是海洋强国建设战略的前提。法学范式下海洋生态损害损益主体包括个人、单位法人、行政机关、司法机关和公益组织五类。其中,个人和单位法人构成了私益主体,单位法人、行政机关、司法机关和公益组织构成了公益主体,个人、单位法人和行政机关构成了责任主体。单位法人既可以是私益主体又可以是公益主体,私益主体相对充实而公益主体相对缺乏,以及权利主体与责任主体之间性质的错位使得该理论框架仅停留在性质层面。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刘庆  王静  史衍玺  张衍毓  
研究目的:以浙江省慈溪市1999—2005年的土地利用详查及更新调查数据,研究该地区土地利用变化及其所引起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变化。研究方法:土地利用类型动态度法、土地利用程度综合指数法、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当量计算法。研究结果:研究区1999—2005年园地、林地、建设用地呈增加趋势,耕地基本不变,水利设施用地和未利用地呈减少趋势;土地利用程度指数逐年上升;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却随当地经济的发展逐渐下降。研究结论:今后的土地利用规划一定要严格控制建设用地扩张,提高用地效率,保证经济稳步增长和生态环境质量不断提高。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孙璇  曾菊新  陈四云  杨振  罗静  
建立和完善生态补偿机制,有利于不同主体功能区主导功能的发挥,其中合理确定支付次序对开展生态补偿实践具有重要意义。在科学假设的前提下,根据"谁受益,谁补偿"、"谁污染、谁付费"的原则,以湖北省为例,以44个重点开发区(提供补偿区域)和30个重点生态功能区(受偿区域)为研究对象,从生态损益视角提出生态补偿支付次序优先度模型。结果表明:(1)基于重点开发区接受重点生态功能区的生态受惠量相对大小,补偿支付次序整体上遵循距离衰减规律,部分地区呈现"先后交错分布"的特点。(2)根据重点开发区对重点生态功能区的生态致损量相对大小,补偿支付次序整体上呈"东先西后"分布。由先到后依次为东部武汉城市圈、中部江汉平原西部及其以北地区、西部地区。(3)顾及生态损益两个视角,重点开发区生态补偿综合支付次序呈现较明显的空间分异特征。整体上为"东西先、中间后"分布,局部地区不同重点开发区对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补偿支付次序的影响因素不同。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李佳慧  黄麟  曹巍  吴丹  
限制开发的重点生态功能县域承担着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双重使命,如何实现生态与发展互促共进及生态产品价值化是当前面临的极大难点,生态资产损益核算为量化区域资源有偿使用、生态保护修复、生态文明绩效评价等提供了有效途径。以浙江省嵊州市作为长三角地区重点生态功能区的典型县域,基于栅格尺度评估了近20年生态资产存量与流量时空动态变化,并利用地理探测器结合人类活动类型监测分析了生态资产损益的驱动因素。结果表明:2000—2018年,由于森林生态资产质量降低及面积减少,嵊州市近60%区域的生态资产存量呈减少趋势,而生态资产流量总价值与单位面积价值均增益10%以上。相对于自然因素,社会经济因素对嵊州市生态资产损益平均贡献度更大,为17%。县域城镇化导致粮食供给轻微减损,70%以上乡镇生态资产增益,特别是石璜镇生态保护成效较突出。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郭卫香  孙慧  
"双碳"目标展现了中国作为负责任的大国,对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担当,碳排放权交易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途径,但其对地区经济与环境的双重影响依然有待检验。结合1997—2017年中国省级数据,采用包含非期望产出的SBM-DEA模型测度地区绿色经济效率,以碳排放权交易试点为准自然实验,运用合成控制法评估试点政策对地区绿色经济效率的影响,并采用空间计量模型从损益偏离视角展开机制检验。研究发现:碳排放权交易试点政策能够显著提升地区经济效率,运用双重差分模型和PSM-DID进行稳健性检验后,基本结论依然可靠。缓解"收益在外,污染在内"的损益偏离现象,是碳排放权交易试点机制提升绿色经济效率的有效途径。随后提出通过进一步完善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机制,进而推动我国绿色发展的相关政策启示。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郭卫香  孙慧  
"双碳"目标展现了中国作为负责任的大国,对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担当,碳排放权交易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途径,但其对地区经济与环境的双重影响依然有待检验。结合1997—2017年中国省级数据,采用包含非期望产出的SBM-DEA模型测度地区绿色经济效率,以碳排放权交易试点为准自然实验,运用合成控制法评估试点政策对地区绿色经济效率的影响,并采用空间计量模型从损益偏离视角展开机制检验。研究发现:碳排放权交易试点政策能够显著提升地区经济效率,运用双重差分模型和PSM-DID进行稳健性检验后,基本结论依然可靠。缓解"收益在外,污染在内"的损益偏离现象,是碳排放权交易试点机制提升绿色经济效率的有效途径。随后提出通过进一步完善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机制,进而推动我国绿色发展的相关政策启示。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荀文会  王雨晴  李晓刚  
在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的时期,研究土地利用变化对区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采用Costanza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计算公式,分析了1996~2007年沈阳市土地利用变化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影响,并通过敏感性分析,证明了研究结论切实可信。最后,针对沈阳老工业基地土地利用特点,提出了合理的土地利用方式和生态环境保护建议。
[期刊]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作者] 余强  王占岐  杨俊  
分别从平原区、丘陵区、山区三大地貌类型区中各选取一个土地整治项目作为典型案例,估算由土地整治项目实施而引起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损益。研究表明:平原区项目总生态服务价值损失70.77万元/a,除水源涵养和食物生产两项功能价值略有增加外,其余项功能价值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减小;丘陵区项目总生态服务价值损失56.59万元/a,其中废物处理和水源涵养功能价值损失占总损失的95.56%;山区项目总生态服务价值增加10.42万元/a,除生物多样性和娱乐文化功能价值略有减小之外,其他各项功能价值都有所增加。平原区和丘陵区存在严重的"以生态环境换新增耕地"问题。土地整治项目应向生态友好型转变,合理的生态补偿机制急...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李慧明  左晓利  
关注我国区域经济增长与产业发展进程的资源环境特征,以区域环境禀赋为逻辑起点,为产业生态化研究提供一个新的分析框架,同时为突破以"生态"隐喻为基础的产业生态系统"生态"不"经济"的困境提供有益的思路。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张婕  刘玉洁  潘韬  封志明  杨艳昭  葛全胜  
生态损益核算是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的重要部分,是对自然资源分类核算的扩展和补充。本文梳理生态损益核算的总体思路,系统总结生态损益核算技术,以围场县为例进行实证,遵循先实物后价值的核算原则,选择森林、草地、湿地生态系统,按不同的生态服务指标进行实物量和价值量的核算,并在已有的核算基础上计算各类型生态系统的实物量参数和价值量参数,以便根据面积统计数据进行快速简洁的核算比较。研究发现:围场县2015年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量总值为338.99亿,与2013年相比增加了0.04%。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量从大到小依次为草地、森林、湿地,核算期间森林和草地生态系统价值量分别下降0.06%和0.22%,湿地生态系统价值量增加4.47%。研究成果有助于全面理解和量化自然资源数量变化和质量变化带来的生态效应,并为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中的负债核算提供数据基础。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