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183)
- 2023(8661)
- 2022(7127)
- 2021(6133)
- 2020(4934)
- 2019(10833)
- 2018(10510)
- 2017(20306)
- 2016(11014)
- 2015(11631)
- 2014(11236)
- 2013(11193)
- 2012(10377)
- 2011(9110)
- 2010(8795)
- 2009(7490)
- 2008(7215)
- 2007(6175)
- 2006(5418)
- 2005(4596)
- 学科
- 济(46802)
- 经济(46758)
- 管理(33619)
- 业(29591)
- 企(22307)
- 企业(22307)
- 方法(21800)
- 数学(20256)
- 数学方法(20122)
- 环境(14924)
- 学(12464)
- 农(12241)
- 财(11982)
- 中国(11733)
- 贸(9566)
- 贸易(9561)
- 业经(9333)
- 易(9332)
- 地方(9190)
- 农业(8774)
- 划(8515)
- 银(8157)
- 银行(8112)
- 行(7716)
- 制(7536)
- 融(7430)
- 金融(7430)
- 务(7376)
- 财务(7373)
- 财务管理(7367)
- 机构
- 大学(153608)
- 学院(153382)
- 济(68221)
- 经济(67241)
- 管理(58936)
- 研究(55228)
- 理学(52226)
- 理学院(51660)
- 管理学(50754)
- 管理学院(50526)
- 中国(41259)
- 科学(36541)
- 农(34369)
- 京(31149)
- 业大(29333)
- 所(28556)
- 财(28445)
- 农业(27608)
- 研究所(26697)
- 中心(25151)
- 财经(23644)
- 经济学(21922)
- 经(21841)
- 江(21519)
- 院(20392)
- 经济学院(20297)
- 北京(18687)
- 农业大学(18589)
- 财经大学(17811)
- 经济管理(17550)
- 基金
- 项目(115946)
- 科学(91698)
- 基金(87818)
- 家(80775)
- 国家(80183)
- 研究(74912)
- 科学基金(67953)
- 社会(51318)
- 社会科(48987)
- 社会科学(48973)
- 基金项目(47511)
- 自然(46566)
- 自然科(45521)
- 自然科学(45507)
- 省(44927)
- 自然科学基金(44715)
- 划(38579)
- 资助(34384)
- 教育(32464)
- 重点(27038)
- 编号(25819)
- 发(25774)
- 部(25106)
- 创(24500)
- 计划(24390)
- 科研(23549)
- 创新(23129)
- 国家社会(22813)
- 业(21544)
- 科技(21215)
共检索到21100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周五七
工业是中国实体经济增长的主要来源,也是能源消耗与碳排放的主体。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及发展低碳经济的背景下,中国工业发展将面临越来越强的能源与碳排放约束,工业增长必须由要素驱动的投入导向型转向创新驱动的效率导向型,提高低碳约束下的绿色TFP对工业增长的贡献,推动以绿色TFP增长为核心的工业低碳转型。该文基于非参数生产前沿分析方法,在考虑能源投入与碳排放这一非期望产出的全要素分析框架下,利用全局DEA方法及Malmquist-Luenberger指数,测度了1998-2010年中国工业36个细分行业绿色TFP的动态变化。考虑到中国工业内部不同行业在要素投入结构、所有制结构、企业规模、能源消费结构及行...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周五七
本文运用基于共同前沿分析框架的Metafrontier-Malmquist—Luenberger指数,测度了能源与碳排放约束下地区工业绿色TFP指数及其分解成分的动态变化,结果显示:(1)地区工业绿色TFP整体上呈现不断增长的趋势,但东部省区工业绿色TFP指数高于中部与西部省区,工业低碳生产技术的地区差距整体上呈现先扩大后缩小的趋势,尤其是2004年以来,西部工业低碳生产技术水平已经超越中部;(2)东部地区工业绿色TFP增长对工业增长的贡献率显著高于中部与西部地区,地区工业绿色TFP增长动力主要来自技术进步,技术效率整体上拖累了绿色TFP增长,在发挥技术进步对地区工业低碳转型的促进作用的同时,...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周五七 武戈
运用基于非参数前沿分析的Malmquist-Luenberger指数,测度碳排放约束的省际工业绿色TFP及其分解成分的变化,发现工业绿色TFP增长主要来自技术进步,技术效率拖累了绿色TFP增长。基于双向固定效应模型的实证结果显示,经济发展水平通过效率增进与技术进步共同促进绿色TFP增长,资本深化促进了技术进步但不利于效率改进,地方分权对技术效率和绿色TFP增长有显著副作用,国有工业比重抑制了绿色技术进步和绿色TFP增长,FDI对工业绿色TFP增长的促进作用尚不显著。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周五七 武戈
在考虑能源与碳排放的全要素分析框架下,通过测算1998-2010年省际工业绿色TFP增长来源发现:中国工业绿色TFP整体上呈现不断增长的趋势,省际工业绿色TFP增长主要来自技术进步,技术效率整体上拖累了工业绿色TFP增长;技术效率与技术进步对工业碳生产率增长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但技术效率对工业碳生产率增长的促进作用强于技术进步对工业碳生产率的促进作用。据此,在发挥技术进步对工业碳生产率增长的促进作用的同时,更需要重视技术效率对工业碳生产率增长的促进作用。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丁琳琳 吴群
工业生产促进经济增长的过程内含"环境代价",一定程度上造成了经济损失。本文在理论上构建了包含土地和环境要素在内的"绿色索洛模型",考察工业用地投入和环境污染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与约束,以消除工业经济增长中的环境代价。并利用中国2000-2010年省际面板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①环境约束下,索洛模型仍存在平衡增长路径;②土地要素对经济增长呈正向作用,但地区间存在差异,其中中部地区影响最大,东部地区次之,西部地区最小;③环境要素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取决于正/负效应共同的作用结果,总体来看,除工业固体废弃物外,工业废水、工业SO_2、工业NO_X、工业烟(粉)尘等的排放对经济增长均呈明显抑制作用,且工业废气对经济增长的抑制作用较工业废水更强。在未来经济发展中,应摒弃传统的"低成本"工业化模式,积极探索建立绿色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同时加快用地企业科技创新,尤其是环境保护和污染治理方面的科技创新,减少工业用地投产过程中的环境外部性。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丁琳琳 吴群
工业生产促进经济增长的过程内含"环境代价",一定程度上造成了经济损失。本文在理论上构建了包含土地和环境要素在内的"绿色索洛模型",考察工业用地投入和环境污染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与约束,以消除工业经济增长中的环境代价。并利用中国2000-2010年省际面板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①环境约束下,索洛模型仍存在平衡增长路径;②土地要素对经济增长呈正向作用,但地区间存在差异,其中中部地区影响最大,东部地区次之,西部地区最小;③环境要素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取决于正/负效应共同的作用结果,总体来看,除工业固体废弃物外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董庆前 李治宇
碳达峰和碳中和发展战略为区域经济绿色转型发展增加了新的约束条件。为此,将碳排放数据纳入绿色增长分析模型,采用基于估算的2010~2019年中国30个省份的二氧化碳排放量,通过SBM-DEA模型测算各区域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利用面板数据考察碳排放约束下区域经济绿色增长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产业集聚、科技进步和人力资源因素对区域绿色增长有着显著促进作用,能耗效率和绿色投资以及外贸产品结构等是制约绿色增长的重要因素。因此,应将产业结构调整与技术创新更紧密结合,推进金融政策创新,发挥技术创新效应、结构优化效应、区域协同效应,为区域经济绿色转型发展提供持久动力。
关键词:
碳排放约束 创新发展 绿色发展 绿色增长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贺丹 唐娅华 胡绪华
绿色服务产业是绿色产业中提供智力支持和专业服务的支持性产业。在加快推动低碳经济发展的进程中,绿色服务产业的发展明显落后于绿色制造产业,为进一步激励和规范绿色服务产业,充分发挥其对低碳经济的助推作用,政府密集出台了一系列绿色服务产业的相关政策。本文根据《绿色产业指导目录》(2019年版)中绿色服务产业相关目录提取政策主题词,并利用北大法宝数据库提取2002—2017年间2921条绿色服务产业政策,实证分析绿色服务产业政策对低碳经济增长的影响效应及传导路径。研究表明:(1)2000年后中国绿色服务产业政策数量快速增长,绿色制造较为发达的东部地区,其政策规模明显大于其他地区;(2)绿色服务产业政策对低碳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在经济基础或者生态基础好的区域促进作用更强;(3)中国绿色服务产业政策主要通过扩张绿色产业规模、促进产业结构绿色转型、加强绿色技术创新促进低碳经济增长。因此,应进一步完善绿色服务产业政策体系,为绿色制造的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同时关注绿色服务产业政策的异质性特征,促进不同地区的协调发展。
[期刊] 管理科学
[作者]
刘华军 杨骞
运用DDF模型和ML生产率指数,对中国分省资源环境约束下的区域全要素生产率进行测算,采用Theil指数测算资源环境约束下中国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地区差异并按照多种空间尺度进行区域分解;构建空间面板数据模型,采用广义空间面板自回归最小二乘法对资源环境约束下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在2010年之前,资源环境约束下中国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空间差异总体上呈下降态势,地区内而非地区间差距是造成总体空间差异的主要来源。空间计量模型回归估计结果表明,资源环境约束下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存在显著的正向空间溢出效应,经济发展水平、贸易开放和科技创新水平对资源环境约束下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存在显著...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马涛 东艳 苏庆义 高凌云
本文以临港重化工城市宁波为例,根据IPCC的方法测算了规模以上工业行业的CO2排放强度,基于此构建了碳生产力和碳强度竞争力两个低碳指标,并将其作为战略产业选择的约束指标纳入Weaver-Thomas方法的传统指标体系。在传统指标和低碳指标(分为强低碳约束和弱低碳约束两种情景)基础之上,进行了战略产业选择,进而利用模拟方法对宁波市实现"十二五"期末工业增长和碳强度减排目标进行了双重目标的模拟。结果表明,根据低碳条件下的指标体系进行战略产业选择,同时采用技术减排,可以有效促进地区实现工业增长和低碳发展的双重目标。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公维凤 王传会 周德群 曾昭鹏
本文建立了双强度约束下低碳经济增长多目标优化模型,分析了行业能耗强度和能源消费结构的调整对低碳经济增长路径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经济增长、能源消耗与CO2排放协调发展情景中,若"十二五"期间各行业能耗强度和一次能源消费结构遵循"十一五"期间的变化趋势,则对农业、工业和建筑业的经济增长不利,对其他行业有利。在其基础上,若减少工业和建筑业能耗强度的降幅,增加其他行业能耗强度的降幅,可提高农业和建筑业的经济增长速度;优化能源消费结构能减缓工业和建筑业能耗强度的下降压力,且非化石能源比例可达11.4%。若在优化能源消费结构基础上,进一步减少工业和建筑业能耗强度的降幅,对各行业经济增长影响不大,但会增加全...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李科 袁玮鸿 罗晶 李慎鹏 刘唱唱 邓楚雄
推进工业绿色增长转型是中国实现2030年碳达峰和2060年前碳中和目标的关键。基于IPAT分析框架,结合环境规制视角,构建了中国工业污染排放的供给需求模型,进而采用空间随机前沿模型评估了中国2000—2016年的工业绿色增长效率。研究表明:(1)忽略省份间工业SO_2排放的空间相关性和异质性都将高估中国工业绿色增长效率。(2)受宏观经济波动、工业结构变迁、环境治理政策出台等驱动,中国工业绿色增长效率可划分为波动上升(2000—2007年)、波动下降(2008—2011年)和稳步上升(2012—2016年)三个阶段。(3)中国工业绿色增长效率呈明显的聚集连片化的分布特征,到2016年较高效率及高效率省份逐步由东部地区少数省份扩展到东部地区、长江流域和黄河中下游的绝大部分省份,资源能源禀赋、经济发展阶段、技术积累与创新、区位条件、环境容量、环境规制政策执行力度等的差异是中国工业绿色增长效率空间分异的主要原因。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龚星宇 姜凌 余进韬
准确评估低碳城市建设对城市绿色经济增长的影响,对于实现绿色与经济增长的双赢、建成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有着重要意义。基于2003—2018年中国272个城市的数据,采用渐进双重差分法全面考察三批低碳城市建设对绿色经济增长的影响。本文研究发现:(1)低碳城市建设对城市绿色经济增长有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上述结论通过了平行趋势检验和安慰剂检验,并在一系列稳健性检验下仍然显著成立;(2)绿色创新和产业结构升级是低碳城市建设发挥政策效应的重要渠道;(3)低碳城市建设的绿色促进效应在东中部城市、中心城市、非资源型城市和高排放城市要强于西部城市、外围城市、资源型城市和低排放城市;(4)低碳城市建设不仅促进了试点城市的绿色经济增长,还产生了空间溢出效应,辐射带动了邻近城市的绿色经济增长。未来政策上应扩大低碳城市的覆盖范围、提供财政支持、引进相关人才,并形成区域间绿色协同发展格局。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杨万平
在当前中国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实践科学发展的紧迫形势下,在全球经济环境剧烈动荡的背景下,本文沿袭绿色GDP思想,讨论了以高能耗和高排放为特征的中国经济增长的驱动因素、可持续性问题以及能源消费和污染排放对经济增长约束的传导机制。为此本文构建了中国1995-2006年28个省的投入产出面板数据库,基于非参数环境生产前沿模型将中国经济增长进行了绿色分解,采用Tobit模型分析了能源消费和污染排放对经济增长约束的传导机制。分析表明:中国经济增长的可持续性正在逐年恶化。表现为要素投入是经济增长的主要驱动因素,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对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不明显,并呈现逐年下降的趋势。在能源、环境约束下,要避免走粗放...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张江雪 王溪薇
运用DEA方法测算了2005~2009年我国各地区的工业绿色增长指数,并运用随机效应的面板Tobit模型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广东省的工业绿色增长指数平均值最高,宁夏最低;东部地区最高,西部地区最低;东部地区提高幅度最小,中部地区提高幅度最大;地方经济发展对工业绿色增长有着不显著的正向影响,重工业化的结构有着不显著的负向影响,地区科技水平和地方政府对环境保护的支持力度均有着显著的正向影响。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