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913)
2023(11505)
2022(9768)
2021(9076)
2020(7929)
2019(18522)
2018(18254)
2017(36156)
2016(19371)
2015(22213)
2014(22456)
2013(22307)
2012(20579)
2011(18192)
2010(17967)
2009(16624)
2008(16540)
2007(14676)
2006(12218)
2005(10715)
作者
(54728)
(46118)
(46040)
(44009)
(29381)
(22250)
(21153)
(18044)
(17545)
(16375)
(15759)
(15485)
(14525)
(14427)
(14286)
(14241)
(14003)
(13644)
(13298)
(13244)
(11323)
(11187)
(11183)
(10553)
(10469)
(10433)
(10218)
(10057)
(9240)
(9060)
学科
(86878)
经济(86793)
(57496)
管理(56960)
方法(48189)
(45845)
企业(45845)
数学(43984)
数学方法(43532)
(25053)
(22583)
中国(20889)
(16318)
贸易(16312)
业经(16198)
(15812)
(15460)
农业(15412)
(15231)
财务(15186)
财务管理(15150)
(14704)
地方(14613)
企业财务(14402)
(13749)
银行(13724)
(13587)
金融(13584)
(12960)
技术(11838)
机构
大学(282392)
学院(280562)
(122910)
经济(120679)
管理(114677)
理学(100001)
理学院(99051)
管理学(97439)
管理学院(96912)
研究(87038)
中国(68131)
(57041)
(56148)
科学(50448)
财经(45953)
(43689)
(42299)
中心(42225)
(41952)
业大(40602)
(40442)
经济学(39488)
研究所(38200)
经济学院(36059)
北京(35294)
财经大学(34516)
农业(34494)
(33433)
师范(33081)
(31627)
基金
项目(191083)
科学(152246)
基金(142696)
研究(137485)
(123054)
国家(122098)
科学基金(106954)
社会(89736)
社会科(85313)
社会科学(85288)
基金项目(75420)
(73259)
自然(69986)
自然科(68464)
自然科学(68445)
自然科学基金(67276)
教育(64681)
(61827)
资助(59921)
编号(54677)
(43964)
成果(43066)
重点(42418)
(39671)
(39669)
教育部(38541)
国家社会(37797)
科研(37570)
人文(37232)
创新(37155)
期刊
(123519)
经济(123519)
研究(77121)
中国(48604)
(45198)
学报(40752)
管理(40057)
科学(38106)
(37438)
大学(31673)
学学(30144)
(27669)
金融(27669)
技术(25544)
农业(24988)
财经(23596)
教育(22337)
经济研究(20515)
(20148)
业经(19695)
问题(16986)
统计(16103)
技术经济(14943)
(14337)
理论(14319)
(14037)
商业(13605)
(13474)
决策(13203)
实践(12850)
共检索到39820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曹达华  
本文从理论和实证角度研究了1992-2014年间澳门行业收入差距的演变情况。研究结果表明,这一时期,澳门行业收入差距呈现为倒"U"型的演变轨迹,其中1992-2002年间,由于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的剧烈变动,导致了收入差距的扩大;2002-2014年间,由于博彩业的持续快速增长,反而这一阶段产业结构基本稳定,以及大量外地雇员的引进不断强化了澳门的二元劳动力市场,使得收入差距不断缩小并稳定在一定区间。而由于澳门特殊的产业结构和就业政策,虽然人力资本有助于提高收入水平,但其对行业收入差距基本没有影响。本文的研究结论对于全面理解外地雇员对于澳门经济社会的积极作用,以及政府就业政策的调整具有启示作用。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何芸  
本研究在二元劳动力市场理论的基础上,采用"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 2006)的相关数据,分析了当前我国行业主、次劳动力市场的收入不平等状况。研究通过引入社会经济地位指数(即邓肯指数),对行业主、次劳动力市场进行了划分,在此基础上,通过对行业主、次劳动力市场中的收入结构、福利待遇以及工资与奖金的稳定性的考察,对二元劳动力市场理论进行了检验。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李春梅  
我国承接的以加工贸易为代表的大规模国际产品内分工是我国劳动力的重要需求力量。本文在我国二元经济背景下,论述了城市劳动力市场相对劳动供给变化因素对我国相对收入变化的影响,并分析了承接产品内分工贸易产品不断高级化对我国劳动力相对需求结构的影响。在供给-需求的均衡框架下,本文使用1989-2010年的相关数据对(产品内分工程度引起)相对需求变化和相对劳动供给变化等因素对我国相对收入的影响进行实证分析。结论为:实证期间的我国城市部门熟练劳动力的相对供给变化提高了相对收入;我国承接的产品内分工相对提高了非熟练工人的需求,具有缩小我国相对收入差距的作用;研发投资、国内市场化改革具有扩大收入差距作用。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冯涛  罗小伟  徐浩  
遵循Restuccia(2008)和alvaRez-cuadRado(2011)以及盖庆恩等(2013)做法,通过将劳动力市场扭曲引入到一个标准的两部门框架中以此分析劳动力市场扭曲对收入分配差距影响的作用机理。然后,利用中国1995~2013年相关宏观数据测算出该时期全国及30个省份(西藏除外)的劳动力市场扭曲值,并得出近20年里(特别是2003年后)中国劳动力市场扭曲状况有了明显改善。接着进一步构建了一个包含控制变量的劳动力市场扭曲与收入差距的动态面板数据模型并运用广义矩估计对劳动力市场扭曲与居民收入差距之间的作用关系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中国劳动力市场扭曲与居民收入差距之间确实存在着显著...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熊婕  腾洋洋  
文章从刘易斯剩余劳动力理论出发,通过理论模型分析短期和长期异质型劳动力流动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同时通过实证检验1985~2008年中国不同学历的劳动力流动情况和收入差距的相关性,认为高中文化程度的劳动力对城乡差距缩小有显著的正面作用,但由于此群体在流动人口中所占比例小,并没有充分发挥人力资本对农村的外溢效应。提出通过提高技能型劳动力比例和缩短劳动力流动半径扩大人力资本对农村的外溢效应的建议。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滕瑜  迟睿  
随着我国服务贸易增长迅速,服务贸易对异质劳动力收入差距的影响不容忽视。本文将异质劳动力细分为高、中和低技能劳动力,基于我国服务业11个细分行业数据,实证分析了服务贸易对异质劳动力收入差距产生的影响,研究表明总体服务贸易进口会增加高技能劳动力的相对工资,而不利于中等技能劳动力相对工资的提高,因此会扩大高技能劳动力与中低等技能劳动力的收入差距。而服务贸易出口会提高中等技能劳动力的相对工资收入,从而高技能劳动力和中等技能劳动力的收入差距缩小。但具体到高低技术服务行业,服务贸易进出口对异质劳动力收入差距的影响则不同。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邓翔  朱海华  路征  
文章根据我国社会保险制度区域分割的特点,分析了我国外地劳动力与本地劳动力工资收入差距出现的新变化,并基于流动状态构造了3类劳动力群体,采用中国综合社会调查(2010~2013年)数据和倾向值匹配法(PSM)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发现:相比本地劳动力,区外流动劳动力的工资收入高出了26%,其中的11%来源于流动带来的人力资本优势,15%来源于让渡社会保险权利换取较高工资收入的"权利置换"收益。这说明,我国劳动力市场在工资收入层面已不存在对外地劳动力的歧视,反而外地劳动力还具有一定的工资收入优势,但这种优势主要是以失去收入安全保障为代价的,因而需要更多地关注外地劳动力在社会保险福利上的损失,进一步提高社会保险的统筹层次。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郑嘉伟  
本文主要研究了当存在劳动力异质性时城乡收入差距的动态特征,通过建立无限生命周期(Ramsey)模型,讨论了个人劳动能力随机性差异经济中收入差距的动态演化问题,并基于我国部分地区省级面板数据,构建计量模型实证考察了存在劳动力异质性时,财政支出结构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研究表明,当存在劳动力异质性时,不同的财政支出政策会导致城乡收入差距的差异性变化,社会收入流动性下降,经济中存在一个稳定均衡的持续性不平等状态。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严善平  
本文利用上海市外劳及本地居民就业调查的有关数据,计量分析了外劳和本地居民构成的劳动力市场的基本结构,以阐明大城市二元劳动力市场的主要特征。本文的构成如下:首先,概要说明二元劳动力市场理论的基本思路,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本文的理论假说和计量分析的框架;其次,简要说明本文使用的调查数据,定量描述劳动力市场的基本特征;再次,援用Mincer的工资函数理论,计量分析人力资本、户口制度等因素与工资的关系,旨在说明城市劳动力市场的二元性质,即外劳与本地居民的市场分割性和各阶层内部的竞争性;最后,总结实证分析的要点,指出近年出现的民工荒现象主要起因于劳动力市场的制度性分割,尤其是对农民工的就业和工资歧视。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孙一平  李振  王开玉  陈小鸿  
本文基于CHIP2002年、2007年和2008年的流动人口数据库,采用分位数回归和泊松极大似然估计的方法,就贸易开放和劳动力迁移对中国个体工资收入的影响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随着贸易开放程度的加深,贸易开放对中国个体工资收入水平的促进作用更为凸显,而人口迁入率和人口迁出率对个体工资收入的影响却截然不同。更进一步地,本文基于户籍、技能和性别差异的实证研究显示:一是外来劳动力的整体工资水平要高于本地劳动力,这种人口的迁移可能驱使地区劳动力市场进行生产的再分工,而这种再匹配是否为"帕累托改进",则取决于外来劳动力与本地劳动力之间互补效应和替代效应的角逐;二是高技能的外来劳动力是人口迁入率提...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邵宜航  汪宇娟  刘雅南  
劳动力流动对城市内部收入差距的影响可分为结构效应和总量效应。结构效应考察劳动力流动人口的结构性差异对不同阶层工资收入的差异性影响。总量效应则考虑劳动力流入导致的住房需求总量增加可能产生的相应阶层的财产性收入的变化。本文的理论分析与基于我国城市数据的计量检验表明:由于流动劳动力的整体受教育水平较低,目前我国劳动力流动仍然会扩大城市内部收入差距;而当流动劳动力中接受高等教育的比例超过一半时,劳动力流动则可能缩小城市内部收入差距。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夏海舟  
财政政策手段对治理通货膨胀具有特殊的功能。财政与通货膨胀的关系主要有:一是通货膨胀引起财政分配规模和结构的变化;二是财政分配状况的变动反过来又影响并制约通货膨胀。文章对此进行了理论分析。本文还对1979—1988年财政与通货膨胀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并提出财政政策的选择的若干主张。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李鹏  
劳动力成本上涨成为中国劳动密集型企业普遍关注的问题,它也是推动第三产业转型的重要原因。酒店作为典型的劳动密集型企业,员工流动问题一直备受关注,但是从人力资本角度的研究很少。本文运用人力资本投资理论对珠海向澳门的劳动力迁移现象进行了实证分析,发现基础工资差距是导致酒店业劳动者个体迁移的主要原因,而两地员工福利水平的差距及地理临近性进一步增加了酒店业个体劳动者迁移的愿望。文章最后建议,珠海酒店企业可以采取增加员工收入、完善员工福利保障及创新盈利模式的措施来解决员工高流动性的问题。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朱云章  
我国城乡劳动力流动规模与收入差距同时扩大的现象引起了学界的重视,但是,学者们就城乡劳动力流动对收入差距的具体影响存在观点分歧;通过分析城乡劳动力流动影响收入差距的作用机理发现:城乡劳动力流动是扩大还是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关键取决于进城务工人员工资水平的高低,如果他们的工资水平相对于城镇居民来说太低,则城乡劳动力流动不仅不会带来城乡收入差距的缩小,反而会导致差距扩大。这一结论得到了基于山东省相关时间序列数据分析和计量检验的支持。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郭丛斌  
本文利用国家统计局城市社会经济调查总队2000年在全国范围内进行的城镇住户调查数据,根据不同职业的收入水平,将劳动力市场分割成主要和次要劳动力市场,并分别统计其工作特征和计算其明瑟收入函数。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存在二元制的劳动力市场分割;随着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劳动力市场分割程度逐渐减弱。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