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147)
- 2023(4543)
- 2022(3720)
- 2021(3433)
- 2020(2934)
- 2019(6522)
- 2018(6554)
- 2017(11843)
- 2016(6206)
- 2015(6786)
- 2014(6932)
- 2013(6927)
- 2012(6484)
- 2011(5770)
- 2010(5694)
- 2009(4957)
- 2008(5220)
- 2007(4552)
- 2006(3778)
- 2005(3469)
- 学科
- 济(26881)
- 经济(26857)
- 业(22893)
- 管理(20970)
- 企(19023)
- 企业(19023)
- 方法(13291)
- 技术(12656)
- 数学(11873)
- 数学方法(11773)
- 技术管理(7121)
- 中国(6797)
- 财(6463)
- 银(6135)
- 银行(6123)
- 行(5850)
- 学(5790)
- 制(5661)
- 融(5443)
- 金融(5443)
- 农(5406)
- 贸(5388)
- 贸易(5384)
- 易(5309)
- 业经(4873)
- 务(4539)
- 财务(4527)
- 财务管理(4519)
- 企业财务(4376)
- 农业(4033)
- 机构
- 大学(93526)
- 学院(92101)
- 济(40729)
- 经济(39985)
- 管理(35063)
- 研究(33008)
- 理学(30347)
- 理学院(30016)
- 管理学(29545)
- 管理学院(29352)
- 中国(24264)
- 科学(20384)
- 京(19418)
- 财(17394)
- 所(17176)
- 农(16575)
- 研究所(15782)
- 中心(14763)
- 业大(14609)
- 财经(14337)
- 江(13564)
- 经济学(13265)
- 农业(13247)
- 经(13236)
- 经济学院(12139)
- 北京(11959)
- 院(11938)
- 技术(11188)
- 范(10934)
- 财经大学(10920)
- 基金
- 项目(65181)
- 科学(51692)
- 基金(48601)
- 研究(45426)
- 家(43824)
- 国家(43525)
- 科学基金(36884)
- 社会(29713)
- 社会科(28471)
- 社会科学(28464)
- 基金项目(25464)
- 省(24941)
- 自然(24112)
- 自然科(23626)
- 自然科学(23620)
- 自然科学基金(23229)
- 划(21302)
- 教育(20997)
- 资助(19733)
- 编号(16463)
- 部(15069)
- 重点(15046)
- 创(14746)
- 创新(13930)
- 发(13857)
- 国家社会(13327)
- 成果(12921)
- 性(12857)
- 教育部(12853)
- 科研(12639)
共检索到13581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产经评论
[作者]
尹今格 雷钦礼
全球开放环境下,一国经济发展中获取国际技术外溢的渠道越来越多样化。而由于行业发展差异,自主研发及各种技术溢出渠道的作用在各行业之间差别很大,因而需将多种国际技术溢出渠道纳入一个模型进行行业间异质性分析,以揭示我国全要素生产率背后的行业技术效率因素。利用我国2001-2010年33个工业数据估算进口、出口、FDI以及R&D对我国全要素生产率的贡献,在此基础上使用系统广义矩估计方法进行了考虑行业异质的动态面板估计。结果表明,R&D、进口和出口对全要素生产率的贡献显著,而FDI对全要素生产率的贡献不显著。进一步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柒江艺 许和连
本文将受知识产权保护制度约束的模仿效应参数及模仿成本引入Hausman的技术水平模型,通过建立1994—2009年SITC Rev.3的三位编码产品与中国国民经济中35个工业行业的对应关系,构建了行业出口技术水平测算指标,运用固定效应模型与系统GMM估计方法,实证分析了知识产权保护对行业出口技术进步的影响及在不同行业间的差异性体现。研究结果表明:中国知识产权保护制度的完善对出口技术提升起到了加速器的作用,但并未对出口规模扩张做出显著直接贡献,而是通过影响出口技术间接作用于出口规模;不同行业的知识属性差异使知识产权保护的出口技术进步效应在研发强度大、技术水平高、外资渗透率高的行业中更显著。
关键词:
知识产权保护 出口技术进步 行业异质性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尹今格 雷钦礼
本文在给出技术偏向程度定义的基础上分析了国内研发及对外开放对其造成的影响,进一步利用我国工业行业国内研发及进口、出口、FDI数据进行检验,结果表明,国内研发、出口和FDI使得技术进步偏向资本,即使得资本边际产出的提高多于劳动边际产出的提高,且国内研发的作用远大于出口和FDI的作用,而进口对技术进步偏向的影响不显著。进一步将数据分为资本品行业组和非资本品行业组分别加以分析,发现资本品行业组国内研发和出口使得技术进步偏向资本,进口与FDI使得技术进步偏向劳动,非资本品行业组的结果和分组之前的结果相差不大。结论是国内研发和对外开放均对技术进步偏向产生了不可小觑的影响。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周五七
运用全局DEA模型测算中国36个工业行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并将其分解成技术进步效应、纯技术效率变化效应和规模效率变化效应,从多个行业异质性视角对效率增进、技术进步及能源相对价格对工业能源强度的影响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效率增进、技术进步及能源价格对工业行业能源强度存在显著的异质性影响,效率增进比技术进步对工业能源强度下降的促进效应更强,能源相对价格提高显著促进高能耗行业能源强度下降,显著推动传统采矿行业能源强度上升,对劳动密集型的轻工行业能源强度无显著影响。
关键词:
能源价格 效率增进 技术进步 能源强度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景维民 张璐
本文在Acemoglu et al.(2012)的偏向性技术进步框架下,考察了环境管制及对外开放影响绿色技术进步的机制,并运用2003—2010年中国33个工业行业的面板数据,采用可行广义最小二乘法和系统广义矩方法,对理论分析结果进行了检验。本文构造出基于SBM模型的全局Luenberger指数度量中国工业的绿色技术进步。主要结论是:(1)技术进步具有路径依赖性,合理的环境管制能够转变技术进步方向,有助于中国工业走上绿色技术进步的轨道。(2)在目前较弱的环境管制和偏向污染性的技术结构下,对外开放对中国绿色技术进步的影响可以分解为正向的技术溢出效应和负向的产品结构效应。二者在对外开放的三个方面有...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彭旸 刘智勇 肖竞成
本文在考虑人力资本对劳动力投入质量的影响下,运用DEA方法测算了中国及各区域的技术进步指数,并将对外开放和人力资本放入统一的研究框架内分析其对技术进步的影响。结果发现,对外开放对我国技术进步起显著的推动作用,但从各区域细分研究来看,这种推动效果存在较大差异。人力资本作为推动技术进步的重要因素,虽然在当期对技术进步的影响显著为负,但在滞后一期不论是从全国还是分区域来看,都明显地促进了技术进步的提高。
关键词:
技术进步 DEA 对外贸易 人力资本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王必好 张郁
技术创新效率、创造性破坏在渐进式和跨越式技术进步中产生差异性作用,技术进步具有随机变动特征,构建Bellman方程分析其动态变化趋势和特征。研究认为,技术创新效率引导厂商充分利用既定创新资源,改善产出投入比例,使技术进步路径朝着厂商最优化效益目标逐渐收敛,总体是先易后难,拉动技术进步不显著。创造性破坏加快技术积累与进步,技术水平在较低阶段上快速提升,技术进步路径不是持续渐进升级的,跨越多个阶段推动技术进步,发生着较大幅度波动。两者共同作用使技术进步更加具有不确定性,呈现非线性趋势和异质性特征。本文在门限自回归和分位数自回归分析基础上,引入门限分位数自回归模型,开展实证分析并验证相关结论。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刘广亮 董会忠 吴宗杰
技术进步是实现节能减排和低碳环保的重要推动力之一,研究不同技术对碳排放的影响有利于充分发挥技术进步的作用。基于中国2005—2014年省际面板数据,运用门槛模型,从经济发展和环境规制两个角度研究广义技术进步、资本体现式技术进步和能源技术进步对碳排放的门槛效应。研究表明:异质性技术进步均对碳排放存在显著门槛效应。当经济发展水平较高时,广义技术进步和资本技术体现式进步对碳排放有显著抑制作用,能源技术进步对碳排放有显著促进作用;当环境规制值较高时,广义技术进步、资本体现式技术进步和能源技术进步均对碳排放有显著抑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姜磊 季民河
利用2008年我国省级相关数据,建立了基于加权最小二乘法的空间变系数地理加权回归模型,研究了技术进步对能源效率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我国各省的技术进步明显促进了能源效率的提高;在改善能源效率方面,国内R&D投入的贡献比外商直接投资要大;与普通最小二乘估计模型相比,空间变系数地理加权回归模型的拟合优度更好,且基于后者的参数异质性估计结果显示,不同省域的技术进步在促进能源效率改善方面存在空间差异性。最后提出建议:加大国内R&D投入、依赖自主创新更有利于能源效率的改善;各地区应针对本地区的实际情况制定科研政策,
关键词:
技术进步 能源效率 空间异质性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李新安
入世过渡期结束的过程,也是我国加大开放、融入全球化的过程。在该过程中,一区域可通过加速区际贸易和引入外部直接投资,承接技术外溢,以分享外部知识积累和技术创新的成果,更好地实现区域技术进步。该机制为中部地区实现经济快速崛起提供了重要渠道和契机,中部地区应充分利用开放经济的这种技术外溢效应,通过加大开放,以实现自身的经济迅速崛起。
关键词:
区域开放 技术传递 区域发展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郑蕊 张宁静
运用考虑区域技术异质性的Meta-Frontier DEA框架下的MML指数测度了2003—2014年30个省份的绿色技术进步,并将其分解为创新效应和技术领导效应,从两个层面上研究了环保投资对绿色技术进步的影响。研究发现:(1)东部地区是我国绿色技术进步的主要推动者,西部地区与技术前沿的差距比中部地区小;(2)全国及三大地区绿色技术进步均呈现不断增长的态势,东部地区的绿色技术进步远远高于中、西部地区;(3)环保投资对绿色技术进步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这种作用由东向西逐步增强;(4)环保投资对创新效应在不同地
关键词:
环保投资 绿色技术进步 MML指数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潘雄锋 彭晓雪 李斌
本文通过引入非动态面板门限回归模型,检验了技术进步在能源市场扭曲影响下对能源效率产生的非线性效应的存在性和作用条件,分析技术进步对能源效率发生作用的经济学意义上的传导机制。本文发现,这个传导机制的作用将改变传统意义上对技术进步与能源效率单纯正向促进关系的认识,从全局角度来讲,这种间接的影响机制具有较强的政策含义。同时,本文根据能源市场扭曲度的波动形态将中国29个省份所处市场扭曲区间的类型划分为发展滞后型、发展波动型、发展成熟型和发展改善型,并对不同扭曲区间的省市提出了针对性的政策建议。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潘雄锋 彭晓雪 李斌
本文通过引入非动态面板门限回归模型,检验了技术进步在能源市场扭曲影响下对能源效率产生的非线性效应的存在性和作用条件,分析技术进步对能源效率发生作用的经济学意义上的传导机制。本文发现,这个传导机制的作用将改变传统意义上对技术进步与能源效率单纯正向促进关系的认识,从全局角度来讲,这种间接的影响机制具有较强的政策含义。同时,本文根据能源市场扭曲度的波动形态将中国29个省份所处市场扭曲区间的类型划分为发展滞后型、发展波动型、发展成熟型和发展改善型,并对不同扭曲区间的省市提出了针对性的政策建议。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王明益
文章从外资异质性的视角探讨外资对东道国不同行业技术进步的影响,首先通过构建三部门模型进行理论论证,理论分析结论认为两者存在复杂的非线性关系;在经验分析部分,借助2003-2009年中国制造业企业层面的数据,运用全参数和半参数估计方法,分别从外资来源地、外资投资方式、外资技术水平和产品质量等几个角度刻画外资异质性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外资来源地、技术水平及外资出资方式对机电行业生产率水平有显著性影响;外资出资比例、产品品质和目标市场消费水平等对食品行业竞争力影响显著;对外直接投资是当前我国纺织行业发展的最好选择,采用国内并购和吸引外资方式都需要规避资本过度集聚的负面影响。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
偏向性技术进步与劳动力就业——基于自主创新、对外开放视角的分析
新时期对外开放战略对异质性企业的影响——基于“一带一路”的事件研究
资本市场对外开放与股价异质性波动——来自“沪港通”的经验证据
海外知识资本对技术进步的异质性溢出效应——基于G20国家面板数据的比较研究
异质性企业、技术进步与比较优势——对微观企业贸易数据的经验分析
创新技术进步要素偏向视角下区域异质性研究——基于SFA和广东数据的实证分析
要素禀赋异质性、技术进步与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基于28个省市数据的分析
技术进步路径转换、异质性劳动力流动与地区经济差距演化
人力资本结构与技术进步——异质性影响分析及其跨国经验证据
全球价值链异质性嵌入、偏向型技术进步与劳动收入份额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