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805)
- 2023(2711)
- 2022(2404)
- 2021(2420)
- 2020(2072)
- 2019(4847)
- 2018(4669)
- 2017(9840)
- 2016(5234)
- 2015(5989)
- 2014(5971)
- 2013(5958)
- 2012(5714)
- 2011(5035)
- 2010(5172)
- 2009(4721)
- 2008(4948)
- 2007(4657)
- 2006(4291)
- 2005(4020)
- 学科
- 济(18750)
- 经济(18715)
- 管理(16520)
- 银(15496)
- 银行(15351)
- 行(14130)
- 业(12736)
- 制(12694)
- 企(11902)
- 企业(11902)
- 方法(9632)
- 财(9408)
- 业务(9271)
- 度(9130)
- 制度(9128)
- 数学(8543)
- 融(8533)
- 金融(8533)
- 数学方法(8482)
- 银行制(8029)
- 家(6923)
- 国家(6758)
- 中国(5528)
- 务(4912)
- 财务(4908)
- 财务管理(4893)
- 企业财务(4745)
- 体(4492)
- 财政(4192)
- 体制(3905)
- 机构
- 大学(69701)
- 学院(67227)
- 济(30688)
- 经济(29899)
- 管理(27242)
- 中国(26715)
- 研究(22324)
- 理学(22153)
- 理学院(21955)
- 管理学(21801)
- 管理学院(21636)
- 财(19923)
- 银(19359)
- 银行(18601)
- 行(17319)
- 财经(14556)
- 京(14322)
- 经(13330)
- 中心(11916)
- 融(11655)
- 金融(11439)
- 所(11407)
- 财经大学(11206)
- 科学(11055)
- 江(10897)
- 上海(10429)
- 经济学(10326)
- 农(10221)
- 人民(9909)
- 研究所(9748)
- 基金
- 项目(39800)
- 科学(31275)
- 基金(30678)
- 研究(29204)
- 家(25596)
- 国家(25423)
- 科学基金(22211)
- 社会(19416)
- 社会科(18542)
- 社会科学(18534)
- 基金项目(15714)
- 自然(13999)
- 资助(13707)
- 自然科(13654)
- 自然科学(13653)
- 自然科学基金(13449)
- 省(13325)
- 教育(13169)
- 划(11797)
- 编号(10913)
- 部(9786)
- 成果(9645)
- 教育部(8888)
- 重点(8694)
- 国家社会(8358)
- 性(8342)
- 人文(8275)
- 制(8096)
- 大学(8041)
- 创(7838)
共检索到12174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刘杰
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公债是银行业的主要业务之一。上海银行公会对公债十分关注,不仅与政府协商公债发行,谋求政府做出示信承诺,而且围绕公债还努力搭建银行与政府之间沟通桥梁。为维护行业经营利益,一直"在场"参与公债整理,同时还积极进行制度设计,联络业内谋求建立属于自身的债权管理机构。通过与政府互动与博弈以达到维护行业利益与构建债信秩序的目的。上海银行公会参与政府公债发行以及整理的历史过程,对当今政府建立偿债基金制度、完善公债基金管理组织、促进民间金融组织制度创新都具有参考价值。
关键词:
上海银行公会 公债 公债整理 债信秩序
[期刊]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温锐 周海燕
南京国民政府主导下的经济发展具有强制性制度变迁特征,亦是对二千多年中国"重农抑商"路径锁定的继续突破。政府通过制度与立法保障以及国家资本主义政策,建构现代金融体制和加强国家关键资源管控,推进自由契约、财产权和自由企业的保护,激活要素市场、产品市场,引导新兴工商产业发展和传统农业振兴;开放与自由使金融市场、商品市场以及土地市场表现活跃,乡村复兴使传统农业迈向现代转型之路,商会、农会、同业公会等民间经济组织及舆论自由构成经济发展的助力与保护,同时还促进政府及其决策之优化;政府与市场双向互动关系迎来了近代中国经济发展的第二个黄金期。该时期南京国民政府重构政府权威与适时有效干预经济发展、政府与市场在经...
[期刊] 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
[作者]
张天政 成婧
伴随着20世纪三四十年代西安银行业的兴起,需要建立统一的业务制度及协调市场秩序的同业组织,1942年西京银行公会成立。鉴于西北大后方银行放款投资于商业,商人囤积居奇,物价上涨,国民政府颁布一系列战时金融管制法规。银行公会协助国民政府从缴纳存款准备金,督促执行蒋介石手令、财政部颁行金融管制法令,参与组建银钱业放款委员会审核放款,指导银钱业行庄验资注册等方面,监督管理银行资金营运,并维护同业利益,为引导银行资金投入战时工农业经济建设,为战时金融制度建设发挥关键作用,对增强大后方抗战实力产生重要影响,西京银行公会尽到了金融业同业团体的职责。
关键词:
西京银行公会 抗战时期 金融监管
[期刊] 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
[作者]
金普森 王国华
从1927年4月到1937年底的近五年中,南京国民政府发行了29种计104000万元的内债,笔者曾撰专文进行阐述与分析。1932年,南京国民政府从整理内债,暂缓债务支付和压缩军费等措施,勉力维持预算平衡,未发行内债。但是从1933年开始,南京国民政府又自接连大举内债。本文拟讨论1933—1937年间的内债情况,并对1927—1937年间的内债发行作一点总的详述。 一、1933—1937年内债发行情况 财政部长宋子文在1932年整理公债时,曾口头承诺四年之内不再发行新内债。但是,不到一年又自食其言,不得不依赖发行内债来支撑财政。
[期刊]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刘晓泉
国民政府统治确立后,制定了一系列法律、规章,对地方公债的发行程序、发行用途、所得款项、偿还基金等做了规定,并以此为依据对地方公债进行了监管。抗战时期,国民政府第三次全国财政会议决定对各省地方公债进行接收和整理,并规定1942年起各省不得再发行地方公债。国民政府对地方公债的监管,本质上是对地方财政的监管,作为近代中国对地方公债最全面、最系统的监管,一定程度上结束了地方公债的紊乱情形。对地方公债的接收及整理,进一步加强了中央对地方财政的控制,适应了战时财政的需要,理论上也有利于维护政府债信。
关键词:
国民政府 地方公债 民国史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潘国琪
抗战胜利之初,国民政府一度拥有相当可观的财力,从敌伪手中接收的财产值10万亿元以上;随着东部富庶地区的大片国土得以收复,国民党政府的税源激增;法币流通区域也第一次覆盖全国,加上大量的美援,国民政府的财库是十数年来未见的充实。这笔可观的资产,如有一个良好的政
[期刊] 档案学通讯
[作者]
袁晓川
公文制度的构建及改革活动,在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受到全国政、学、商各界的普遍关注,形成了大批学术及实践成果,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本文从政治秩序与行政效能互动的研究视角,将"秩序重建"与"效率提升"定义为近代中国公文制度变革的内在逻辑,以"社会变迁——政治鼎革——思想纷争——制度构建——行政实践"为逻辑主线,紧密围绕公文制度的构建与实践这一主题,结合南京国民政府时代的政治体制特点,围绕其政治秩序构建过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柳靖 王辉
南京国民政府时期职业教育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在教育宗旨和方针中充分体现了职业教育,通过专门的职业教育法规和多起职业教育议案,确立了职业教育制度,形成了职业学校教育、职业补习教育和职业指导三者有机结合的较适合中国国情的职业教育模式。职业教育在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的发展对我国当今职业教育的发展具有借鉴意义。
关键词:
国民政府 职业教育 发展 启示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柳靖 刘冬
南京国民政府时期通过了专门的职业教育法规和多起职业教育议案,形成了职业学校教育、职业补习教育和职业指导三者有机结合、较适合中国国情的职业教育模式。职业指导在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的发展对当前职业指导的发展具有借鉴意义。
关键词:
国民政府 职业指导 发展 启示
[期刊] 求索
[作者]
李传斌
南京国民政府时期,中国各界在进行乡村卫生建设时,适应现实采取了多种建设路径。如:综合化的路径,专业与非专业相结合的路径,经济实用的路径,非慈善、非赢利化的路径,西医主导、不排斥中医的路径,渐进、稳妥、务实的工作路径,多方合作的路径。这些路径在实施过程中取得一定的成效,产生了较大影响。但是,受制于特定的环境,它们也面临难以克服的困难。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王红曼
19271937年,南京国民政府实现了对全国金融的控制,建构起以"四行二局"为主体的金融机构。与此同时,民营商业银行不断改革创新,配合以社会系统为基础的业务手段和经营方式,在现代化经营理念的推动下形成了该时期独特的企业文化。随着民族资本金融业的发展,金融家群体作为一支重要的社会力量,角色定位与社会意识更趋明确化、理性化。与之相应的是,他们所管理的银行业在过去经验的基础上,更加主动地按照社会的目标与价值,采取具体行动去承担其社会责任。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王红曼
1927~1937年,南京国民政府实现了对全国金融的控制,建构起以"四行二局"为主体的金融机构。与此同时,民营商业银行不断改革创新,配合以社会系统为基础的业务手段和经营方式,在现代化经营理念的推动下形成了该时期独特的企业文化。随着民族资本金融业的发展,金融家群体作为一支重要的社会力量,角色定位与社会意识更趋明确化、理性化。与之相应的是,他们所管理的银行业在过去经验的基础上,更加主动地按照社会的目标与价值,采取具体行动去承担其社会责任。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李婧
20世纪30、40年代,南京国民政府改变了"私法自治"、"契约自由"古典自然法学的立法思想,转以"社会立法"为指导思想,先后制定了《银行法》、《中央银行法》及多部银行监管法,以实现金融统制。这些立法实践,促使银行立法技术的成熟、金融管理的法制化,实现了银行法形式上的现代化。但由于受立法目的及其它因素的局限,国民政府银行法内容超前,未取得良好的立法效益。
关键词:
南京国民政府 银行立法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畅童娜
大多数地方银行在国民政府时期步入正轨,成为当时初兴的银行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以调剂地方金融、服务地方财政、发展公用事业为宗旨。上海市银行是少数运营较为成功的地方银行之一,其兼具官办和商业双重性质,不仅发挥了财政金融的主要职能功效,而且衍生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科教文卫事业发展及民生救济等职能功效,对地方经济稳定发展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本文运用制度经济学原理揭示其背后的原因,并作出上海市银行的积极作用大于消极影响的历史评价。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畅童娜
大多数地方银行在国民政府时期步入正轨,成为当时初兴的银行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以调剂地方金融、服务地方财政、发展公用事业为宗旨。上海市银行是少数运营较为成功的地方银行之一,其兼具官办和商业双重性质,不仅发挥了财政金融的主要职能功效,而且衍生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科教文卫事业发展及民生救济等职能功效,对地方经济稳定发展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本文运用制度经济学原理揭示其背后的原因,并作出上海市银行的积极作用大于消极影响的历史评价。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