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155)
2023(3018)
2022(2610)
2021(2313)
2020(2160)
2019(4878)
2018(4706)
2017(10284)
2016(5190)
2015(6146)
2014(6117)
2013(6327)
2012(6036)
2011(5435)
2010(5348)
2009(4849)
2008(4883)
2007(4248)
2006(3552)
2005(3074)
作者
(14469)
(12258)
(12033)
(11647)
(8202)
(5828)
(5549)
(4736)
(4679)
(4431)
(4300)
(4106)
(3969)
(3851)
(3784)
(3728)
(3616)
(3613)
(3543)
(3464)
(3111)
(3092)
(2917)
(2868)
(2718)
(2700)
(2687)
(2486)
(2460)
(2401)
学科
(30279)
经济(30250)
方法(20646)
数学(19731)
数学方法(19672)
(19621)
管理(19551)
(16344)
企业(16344)
(7960)
中国(6326)
(6302)
贸易(6299)
(6109)
(5498)
财务(5496)
财务管理(5484)
(5468)
(5350)
银行(5348)
企业财务(5250)
(5077)
(5040)
(5009)
金融(5009)
地方(4413)
业经(4409)
供销(3989)
(3989)
农业(3701)
机构
大学(81247)
学院(80152)
(39118)
经济(38643)
管理(34820)
理学(30924)
理学院(30691)
管理学(30340)
管理学院(30194)
研究(21952)
(18612)
中国(18552)
财经(15683)
(15502)
(14471)
经济学(13582)
经济学院(12644)
财经大学(11962)
科学(10945)
(10879)
商学(10771)
商学院(10703)
中心(10622)
(9813)
业大(9763)
经济管理(9662)
(9634)
北京(9512)
(9049)
金融(8888)
基金
项目(54528)
科学(44813)
基金(43230)
研究(38872)
(36590)
国家(36351)
科学基金(32870)
社会(27593)
社会科(26519)
社会科学(26515)
基金项目(22811)
自然(21238)
自然科(20801)
自然科学(20800)
自然科学基金(20492)
(19585)
资助(19056)
教育(18861)
(16557)
编号(14030)
(13813)
教育部(12653)
国家社会(12152)
人文(12132)
重点(11890)
(11263)
大学(11067)
科研(10948)
(10799)
成果(10777)
期刊
(36065)
经济(36065)
研究(22816)
(14186)
管理(12585)
中国(10869)
(10257)
金融(10257)
学报(10090)
科学(9576)
财经(8690)
大学(8381)
学学(8083)
(7358)
(7095)
经济研究(6772)
技术(6314)
(5653)
业经(5622)
统计(5296)
问题(5210)
商业(5131)
(4717)
技术经济(4616)
农业(4504)
国际(4479)
决策(4353)
理论(3951)
教育(3915)
会计(3826)
共检索到11010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改革  [作者] 杨连星  李海龙  
基于世界银行全球反倾销数据库的统计分析,通过区分发起国、贸易行业和产品等层面发现:总体而言,各经济体对华反倾销已经完成从量到质的变化过程,尤其WTO成立以来,对华反倾销已进入"常态化"阶段;在行业分布方面,对华反倾销涉及行业广泛,以2009年行业数量最多,进一步凸显中国出口贸易摩擦的严峻性;在发起国方面,中国与传统的发达国家间贸易摩擦越来越多,新兴经济体如巴西、印度、南非等也逐渐成为对华反倾销主要国家;在对华反倾销强度方面,确认反倾销和确认损害的案件数量呈现波动上升趋势,并且呈现向部分国家集聚的特性,终裁平均税率显著高于初裁税率。系统研究部分对华反倾销发起国以及行业等贸易壁垒特点,加强同这些国...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冯巨章  
文章利用WTO提供的数据,对1995~2008年国外对华反倾销进行了统计分析。分析表明,我国近年遭受的反倾销日益严重;而各国对华反倾销的分布差异显著,发展中国家正成为对华反倾销的主力军;我国不同产品遭受反倾销的频率差别也很大。对华反倾销的执行率处于高水平,这对于我国企业应诉工作的开展极为不利。
[期刊] 国际商务研究  [作者] 王孝松  付乙含  林发勤  
目前印度已成为世界上发起对华反倾销案件最多的国家,并且打击力度不断增强。1992年以来,印度对中国产品频繁使用反倾销措施,且手段越来越严酷,具有涉案产品多、确认损害比例高、最终税率高的特点。印度对华反倾销案件涉及的产业较为集中,且对不同行业裁定的最终税率具有显著差异。使用Probit方法及行业数据考察印度对华反倾销案件裁定结果的影响因素,经验结果表明,印度当局在进行反倾销裁定时,综合考虑了政治、经济因素和中国特定因素,3类因素在裁定过程中相互影响、共同发挥作用,裁定结果也受到国内利益集团的影响,并且对中国产品有很强的歧视性。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焦芳  白桦  
美国在对华反倾销的主要国家(地区)中占据尤为重要的地位,通过将Bown,Chad P.(2010)全球反倾销数据库中1991~2009年美国对华反倾销的数据与联合国贸易统计数据库中同期的进出口数据以及由此计算得来的显性比较优势指数和行业内贸易指数进行对照,我们发现,美国对华反倾销的行业分布与中美两国的进出口状况以及显性比较优势指数存在比较明显的相关性,与行业内贸易指数之间的规律则与预期不尽一致,这可能是由于GL指数因为分类集合抵消而造成的扭曲。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王晰  
反倾销是国际贸易领域国内外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已有的文献非常丰富,但未能有效解释长期存在的反倾销申诉行为的广泛差异。本文在对传统的经济变量进行控制的基础上,引入制度变量,进一步探究了对华反倾销申诉行为差异的原因。本文发现政治制度、社会福利制度、机构独立性等因素对各国对华反倾销起到了直接调节作用,而且,政治和社会制度还通过调节宏观经济变量的作用程度间接调节各国对华反倾销行为。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刘爱东  刘悦  
中国是世界遭受反倾销数最多的国家,因此统对华反倾销国别和案件的聚集统计分析既是掌握各国对华反倾销的动态趋势的渠道,也是帮助中国企业有针对性的采取预防和应对措施的途径。通过对华反倾销国别和案件的统计、对华反倾销是发达和发展中国家聚集及对华反倾销倾向性国别聚集的统计,揭示并总结出外国对华反倾销的几点规律。
[期刊] 对外经贸实务  [作者] 范炜琪  郭志勇  
在反倾销诉讼中,除了它的法律框架外,财务与会计是很重要的内容。当反倾销调查发起之后,调查机关与有关当事企业为了证明出口企业是否存在倾销和确定倾销的幅度,迅速地卷入了一场关于产品成本与价格的会计论争之中,在某种意义上,反倾销不是普通的法律诉讼,而是发生在既定的法律程序之下的会计数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刘爱东  熊倩  
本文在界定应对反倾销会计举证能力、分析其关键影响因素的基础上,提出了应对反倾销会计举证能力指标体系,建立了基于层次分析法的应对反倾销会计举证能力综合评价模型,综合评价与分析了企业应对反倾销的会计举证能力,旨在增强我国出口企业会计举证能力、提高反倾销应对水平。
[期刊] 对外经贸实务  [作者] 侯菁  彭剑波  
作为高速发展的贸易大国,中国进出口贸易规模与日俱增,但国外进口产品对国内市场的倾销现象也频繁发生。本文结合中国1997~2017年21年间进口反倾销案例,分别从国别、行业两个方面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表明:中国进口反倾销地区分布相对集中,主要以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为主,发展中国家相对较少,且立案谨慎,实施率相对较高;不同行业间分布却差异显著,主要以化工产品为主,且涉及同一税则号产品曾先后发起两次甚至三次反倾销立案调查。为此,本文旨在探讨如何合理、有效地利用反倾销政策,以保护国内市场,实现更大程度的开放。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应瑞瑶  赵永清  李胜军  
近年来,对华反倾销案件数量大幅度增加,国内市场整合程度是影响对华反倾销案件增加与否的原因之一。行业协会反倾销的功能日益凸显,其明确定位和发展可以提高国内市场整合程度;由行业协会进行反倾销应诉,一定程度上可以使得对华反倾销案件数量减少。因此行业协会应加强自身功能完善,发挥比较优势,代理反倾销应诉,从而在世贸组织框架下减少外国对华反倾销案件的数量,提高我国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余利红  刘海云  
金融危机以来,我国遭遇反倾销的态势愈发严峻,文章探讨报复威胁对反倾销的抑制作用,采用1980~2008年美国对华反倾销及相关数据,运用泊松回归模型,验证了两种报复威胁渠道的效应,结果表明:我国产业界的报复性反倾销威胁降低了美国对华反倾销发起频度;而我国在WTO争端解决机制下的报复威胁没有阻止美国政府在对华反倾销案中作出肯定性裁决。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杨红强  聂影  
中国是被反倾销调查和采取最终措施的最大国。比较反倾销强度指数证明,中国在美国市场的出口份额强烈地受到美国反倾销行动的影响,但美国在世界出口市场份额则较少受到他国反倾销的影响,美国是影响中国贸易救济的最大因素。美、欧对华提起反倾销诉讼对他国具有示范效应。中国应积极谋求世贸组织剔除其非市场经济地位,重视反倾销对称性并积极应诉,通过行业协调和调整出口导向,促使进出口内外均衡与结构合理,以减少反倾销措施的不利影响。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杨仕辉  许乐生  邓莹莹  
在整理印度反倾销申诉案件的基础上,通过收集相关数据,发现印度反倾销主要目标国是中国、韩国、中国台湾和泰国等新兴工业化国家和美国、欧盟和日本等发达国家,打击的恰恰是具有强大比较优势的产品。中国成为印度头号反倾销国家,被诉产品都是出口增长快、市场份额高的产品。其后建立动态面板数据模型,从被诉国家和显示性比较指数角度重点实证分析了印度反倾销的贸易破坏效应和贸易转移效应。经过使用系统GMM估计方法进行分析后,发现反倾销措施的贸易破坏效应和贸易转移效应随时间延递而逐渐减弱,反倾销措施对被诉国的贸易破坏效应一直比关税的贸易破坏效应要大。从反倾销政策对产业竞争力影响来看,印度反倾销措施对其产业竞争力提升具有较显著的促进作用,当印度产业处于比较劣势时,印度反倾销措施对产业竞争力的提升效果更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