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677)
2023(13746)
2022(11687)
2021(10624)
2020(9353)
2019(21141)
2018(20795)
2017(39962)
2016(21777)
2015(24271)
2014(23992)
2013(23605)
2012(21593)
2011(19225)
2010(18763)
2009(17315)
2008(16994)
2007(14915)
2006(12320)
2005(10464)
作者
(63732)
(53503)
(53441)
(50604)
(33834)
(25989)
(24324)
(21171)
(20095)
(18682)
(17987)
(17965)
(16807)
(16726)
(16689)
(16459)
(16413)
(15923)
(15381)
(15266)
(13369)
(13122)
(12707)
(12186)
(12117)
(11936)
(11797)
(11653)
(10837)
(10801)
学科
(89869)
经济(89775)
管理(63932)
(61638)
(50832)
企业(50832)
方法(49757)
数学(45161)
数学方法(44684)
(24874)
(22224)
中国(20837)
业经(18439)
(18076)
贸易(18074)
(17602)
(17592)
(16866)
财务(16824)
财务管理(16787)
企业财务(15961)
(15222)
地方(15158)
农业(15003)
(13765)
技术(13733)
银行(13710)
(13121)
金融(13118)
环境(12899)
机构
大学(310899)
学院(309210)
(126804)
经济(124513)
管理(124156)
理学(109547)
理学院(108422)
管理学(106505)
管理学院(105964)
研究(97160)
中国(72946)
(62742)
科学(62244)
(57380)
(56265)
业大(51575)
(48563)
中心(47191)
财经(46860)
农业(46114)
研究所(44815)
(43654)
(42863)
经济学(39807)
北京(37913)
(36752)
经济学院(36554)
师范(36196)
财经大学(35269)
(34815)
基金
项目(221817)
科学(174950)
基金(164607)
研究(152403)
(146048)
国家(144913)
科学基金(124858)
社会(98796)
社会科(93996)
社会科学(93967)
基金项目(87938)
(86432)
自然(84486)
自然科(82654)
自然科学(82628)
自然科学基金(81179)
(73567)
教育(70924)
资助(67439)
编号(59354)
重点(50039)
(49270)
(46493)
(46060)
成果(45710)
科研(44454)
创新(43555)
计划(42965)
教育部(42256)
国家社会(41864)
期刊
(120711)
经济(120711)
研究(77128)
学报(55112)
中国(49421)
(48966)
科学(47913)
(44513)
管理(41295)
大学(40631)
学学(38956)
农业(32921)
技术(25812)
(25308)
金融(25308)
财经(22878)
教育(22565)
经济研究(20600)
业经(20245)
(19501)
(18070)
统计(16891)
问题(16706)
(15913)
(15557)
技术经济(15346)
商业(14670)
理论(14474)
科技(14445)
业大(13887)
共检索到41888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王湘红  曾耀  孙文凯  
不同性别往往在不同行业有不同的进入概率和一定工资差异,但是否由性别歧视引起并不确定。我们对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2003和2006两年随机抽样微观数据进行分析,按照工资水平高低进行行业划分,并采用Brown分解方法分析性别进入不同行业的概率差异和由此带来的工资差异。结果发现,女性在收入最高和最低的行业都存在进入优势。男女工资性别差异主要来自于行业内部因素,行业间可解释工资差异占比较小,这一结论在不同时间是一致的。工资水平越高的行业,性别歧视越小,而且如果行业属于服务业,女性由于性别特征而存在进入优势。但是从总体上说,女性收入受到性别歧视程度存在随时间加大的趋势。
[期刊] 世界经济文汇  [作者] 郭凤鸣  张世伟  
基于职业分割的视角,本文建立了中国城镇居民的就业方程和工资方程,提出工资差异变动分解方法,并依据中国城镇家庭收入调查数据,对城镇劳动力市场中的性别工资差异变动进行分解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995年至2002年间,性别工资差异呈扩大趋势;性别工资差异的扩大完全是由性别歧视的加剧造成的;性别歧视的加剧不仅体现在职业内部针对女性工资歧视的加剧,而且体现在针对女性职业分割的就业歧视的加剧。因此,政府设计和实施公平的就业制度和工资分配制度,将有助于抑制性别工资差异的持续扩大。
[期刊] 贵州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郝翠红  李建民  
理论上,技能偏向型技术进步会降低运动技能的重要性,强调对认知技能的需求,由于男性和女性拥有不同的技能分布,当技术进步引起不同技能相对价格变化时,性别工资差距也会发生变化。研究使用中国综合社会调查数据与省级技术进步数据,实证检验了技术进步对性别工资差距的影响。分析表明,以研发投入衡量的技术进步有助于缩小性别工资差距。按年份、受教育程度、职业技能水平、单位性质和地区分组的回归结果也得到同样的结论,值得注意的是,技术进步更有助于缩小受教育程度低、职业技能水平低的劳动力的性别工资差距。本文的关键性结论也通过了稳健性检验。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李实  马欣欣  
文章利用1999年中国居民收入调查数据,对职业与男女工资差异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经验分析。分析结果表明,20世纪90年代后期中国城市存在较为严重的性别职业的分割。文章揭示了职业内性别歧视性因素是职业所导致的男女工资差异的最主要原因。
[期刊]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作者] 杨钋  程飞  
本文利用2009年北京大学的"高校毕业生就业调查"及2008年麦可思公司的"全国大学毕业生就业调查"数据,将行业分割纳入对中国大学毕业生性别工资差距的研究。本研究主要利用布朗-穆恩-扎罗斯全因素分解模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所有行业中都存在性别收入差距,该差距随着个体受教育程度的提高而增大。性别收入差距主要由行业内的性别收入差别导致,而非行业间的收入差异。此外,行业内的性别收入差别在本科毕业生群体中主要来源于行业内的性别歧视,硕士毕业生中的性别差异主要是由于性别间的个人特征差异所引起。因此,为了促进劳动力市场中的性别平等,政府应当首先考虑利用那些能改善行业内部性别歧视情况的政策工具。
[期刊] 税务与经济  [作者] 钟文皓  胡志成  
性别歧视作为普遍存在的社会现象,导致了中国性别比例失衡以及一系列的社会经济问题。利用中国社会综合调查(CGSS)2010年的数据,用OLS方法估计劳作方式对女性歧视的影响。结果显示,非水稻种植区的女性歧视现象显著强于水稻种植区,劳作方式对女性歧视有显著的影响。这表明女性的经济收益会显著影响性别歧视。解决性别歧视的问题,需要政府制定相关的政策,提高女性劳动力的收入,提高生育女孩的经济回报,也需要提高国民的整体受教育水平。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刘玉成  
文章基于中国1996-2012年省际面板数据和城镇单位行业面板数据,在控制了教育、劳动供给、经济开放、经济发展、就业环境和时间等因素后,考查了相对最低工资和绝对最低工资的提升对城镇单位就业性别差异的影响。结果表明,最低工资对就业性别差异的影响存在自我修正机制,当期影响与滞后影响方向相反;相对最低工资的综合影响以正向为主,但影响较微弱,绝对最低工资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滞后效应中,综合影响以负向为主;在高工资行业和女性就业集中度较低的行业中,相对最低工资的当期影响存在一致的负向性、滞后影响以正向为主,绝对最低工资的当期影响以负向为主、滞后影响以正向为主;在女性就业集中度较高的行业中绝对工资的滞后影响以...
[期刊] 广东商学院学报  [作者] 杨鹏  张广胜  
利用2009年农民工调研数据,采用改进的Brown分解方法对农民工性别工资差异进行测度,研究结果表明农民工存在严重的性别工资差异。从工资差异的构成来看,性别歧视等不可解释因素是导致性别工资差异的主要原因,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对性别工资差异的影响较小;从行业隔离的角度来看,性别工资差异也主要由行业内的同工不同酬造成的,行业隔离所起作用较小。因此,消除性别歧视、创造公平的劳动力竞争市场是改善农民工性别工资差异的重要途径。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苏捷  李童  王忠  
基于2000—2017年省级面板数据,应用理论模型与空间计量方法考察了市场分割对工业能源效率的影响及其传导机制。研究发现:第一,中国工业能源效率存在高度的空间相关性,即相邻省份能源效率的提高将促进本地能源效率的提升;第二,市场分割程度越高,工业企业单位GDP能耗越高,工业能源效率越低,在不同的稳健性检验下,这一结论都非常稳健;第三,市场分割的存在显著抑制了技术进步和技术效率提升对工业能源效率的影响。为了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和高质量发展,我们必须打破工业市场壁垒,完善市场交易机制,加速建立统一、开放的全国工业市场,加速淘汰在地方政府荫蔽之下的高排放、高污染、高能耗工业企业。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苏捷  李童  王忠  
基于2000—2017年省级面板数据,应用理论模型与空间计量方法考察了市场分割对工业能源效率的影响及其传导机制。研究发现:第一,中国工业能源效率存在高度的空间相关性,即相邻省份能源效率的提高将促进本地能源效率的提升;第二,市场分割程度越高,工业企业单位GDP能耗越高,工业能源效率越低,在不同的稳健性检验下,这一结论都非常稳健;第三,市场分割的存在显著抑制了技术进步和技术效率提升对工业能源效率的影响。为了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和高质量发展,我们必须打破工业市场壁垒,完善市场交易机制,加速建立统一、开放的全国工业市场,加速淘汰在地方政府荫蔽之下的高排放、高污染、高能耗工业企业。
[期刊] 管理科学  [作者] 许启发  蒋翠侠  
为揭示中国劳动力市场所有制分割引起的工资差异,基于二元选择Logit模型和Mincer方程,构建二元选择Logit-非歧视分解模型,将国有部门与非国有部门之间的工资差异分解为行业间可解释、行业间不可解释、行业内可解释、行业内不可解释1(超额回报)和行业内不可解释2(不足回报)5个部分。以2002年中国家庭收入调查微观数据为研究对象,对在国有部门和非国有部门就业的中国城镇居民行业选择行为、工资决定机制、工资差异构成等进行定量研究。实证结果表明,国有部门与非国有部门劳动力特征显著不同,导致其行业选择行为存在较大差异;国有部门与非国有部门工资决定机制显著不同,导致其工资水平存在较大差距,劳动力特征差...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赵建国  于晓宇  
基于CGSS 2010数据,采用Ordered Probit模型,从收入公平感知、阶级不平等感知、社会公平感知和政府机构及其工作人员公平对待四个维度对社会公平与政府信任的关系以及社会公平对不同层级政府信任的差异化影响进行实证研究。结果发现:中国政府信任存在"央强地弱"差序格局,但社会公平对政府信任的影响呈现出"央弱地强"格局;收入公平感知与社会公平感知的增加能够显著提升政府信任,阶级不平等感知的增加会显著降低政府信任,政府机构及其工作人员公平对待对地方政府信任存在显著的正向影响,但对中央政府的影响并不显著。改善经济政治等多领域的不公平状态,增强公民的公平感知,提高政府工作人员的行政执法能力,有利于缓解政府信任危机。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赵建国  于晓宇  
基于CGSS 2010数据,采用Ordered Probit模型,从收入公平感知、阶级不平等感知、社会公平感知和政府机构及其工作人员公平对待四个维度对社会公平与政府信任的关系以及社会公平对不同层级政府信任的差异化影响进行实证研究。结果发现:中国政府信任存在"央强地弱"差序格局,但社会公平对政府信任的影响呈现出"央弱地强"格局;收入公平感知与社会公平感知的增加能够显著提升政府信任,阶级不平等感知的增加会显著降低政府信任,政府机构及其工作人员公平对待对地方政府信任存在显著的正向影响,但对中央政府的影响并不显著
[期刊] 南方经济  [作者] 虢超  丁建军  
文章基于全国综合社会调查数据(CGSS),利用OLS回归和分位数回归方法分析"关系"和教育对中国居民收入的影响。研究发现:"关系"和教育对中国居民的收入有正向促进作用,在选取有效的工具变量克服了"关系"和教育的内生性之后,上述结果依然稳健,并且"关系"和教育存在负向交叉效应。"关系"的回报率随着收入的增加而上升,而教育的回报率却随收入的增加而下降。比较"关系"和教育在不同的分位点对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收入的影响后发现,农村居民"关系"的回报率随收入的增加而上升,而城镇居民"关系"的回报率呈"U"型,并且对在各个分位点上,城镇居民的教育回报率要高于农村居民的教育回报率。
[期刊]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钟若愚  屈沙  
基于连续6期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数据,主要采用Logit模型和FFL分解方法,针对城乡劳动者就业机会、工资水平差异及其成因问题进行探究。实证结果表明,当下城镇劳动力市场中就业隔离现象依然存在。公有制单位中城乡工资差距存在"黏性地板效应",从长期来看有所缩小;非公有制单位中城乡工资差距随收入水平及时间的变化,趋势均较为平缓。从城乡工资差距的来源来看,公有制单位主要源于户籍歧视,且随时间变化有所下降;而非公有制单位则主要源于特征差异。为进一步验证结论的稳健性,借助中国社会状况综合调查(CSS)数据进行实证对比,结果表明上述结论仍具有较好的一致性。因此,在人口城镇化进程中,为建立更加公平、规范、统一的劳动力市场,在进一步提升劳动者人力资本水平、缩小劳动者人力资本差异的同时,需要借助更为有效的户籍制度改革以弱化劳动力市场中的户籍歧视。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