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941)
- 2023(7309)
- 2022(6166)
- 2021(5533)
- 2020(4688)
- 2019(10706)
- 2018(10548)
- 2017(20372)
- 2016(10397)
- 2015(11844)
- 2014(11469)
- 2013(11713)
- 2012(11518)
- 2011(10685)
- 2010(11127)
- 2009(10608)
- 2008(9292)
- 2007(8018)
- 2006(7530)
- 2005(6907)
- 学科
- 济(67572)
- 经济(67534)
- 管理(26665)
- 业(20377)
- 地方(19285)
- 方法(19177)
- 数学(16828)
- 数学方法(16673)
- 企(15105)
- 企业(15105)
- 学(14259)
- 中国(13838)
- 农(13168)
- 地方经济(12954)
- 业经(11452)
- 融(9492)
- 金融(9491)
- 制(9366)
- 农业(8995)
- 财(8635)
- 银(8501)
- 银行(8488)
- 行(8215)
- 环境(8145)
- 贸(7659)
- 贸易(7647)
- 经济学(7552)
- 理论(7489)
- 体(7339)
- 和(7284)
- 机构
- 大学(155084)
- 学院(153712)
- 济(74954)
- 经济(73599)
- 研究(59954)
- 管理(55302)
- 中国(46386)
- 理学(46223)
- 理学院(45626)
- 管理学(44905)
- 管理学院(44580)
- 科学(34105)
- 京(33650)
- 财(31755)
- 所(30410)
- 研究所(27233)
- 中心(26429)
- 农(25579)
- 财经(24743)
- 江(24548)
- 经济学(24206)
- 经(22319)
- 范(21511)
- 经济学院(21411)
- 北京(21399)
- 师范(21348)
- 院(21127)
- 业大(20879)
- 农业(19845)
- 州(18913)
- 基金
- 项目(96834)
- 科学(75970)
- 研究(72309)
- 基金(70212)
- 家(60888)
- 国家(60394)
- 科学基金(51177)
- 社会(47871)
- 社会科(45391)
- 社会科学(45380)
- 省(37060)
- 基金项目(36676)
- 教育(32051)
- 自然(30881)
- 划(30660)
- 自然科(30080)
- 自然科学(30070)
- 自然科学基金(29501)
- 资助(28660)
- 编号(28411)
- 成果(23546)
- 发(22623)
- 重点(22061)
- 部(21537)
- 国家社会(20515)
- 课题(20072)
- 创(19086)
- 发展(18781)
- 教育部(18649)
- 展(18543)
共检索到25232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李想 石磊
国内食品药品等行业在产品质量上面临严重的信任危机。本文利用一个包含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的两期交易模型进行了解释。我们发现:相对于单家企业在质量上的信息不对称而言,行业层面的信息不对称才是危机产生的根源。追逐利润的企业即使在行业层面的信息对称时坚持高质量,当此信息变得不对称后,面对低质量竞争者就可能"近墨者黑",宁愿提供低质量产品,从而引发行业信任危机。为化解危机,需要在扩大监管覆盖面、提升检测技术和加大惩罚力度三方面多管齐下,形成政策合力。鉴于国内食品监管体系的现状,这意味着,重塑食品安全治理模式以实现民众可信任的大范围监管,才是突破当前食品安全困境之道。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李想 黄安楠 李昕玮
近年来,国内一些食品加工企业热衷于通过自建上游生产基地等方式实施纵向整合,以此向公众显示其在质控能力上的高额投资。同时,面对该项投资,消费者对企业的实际质量控制水平却缺乏足够的信任。文章构建了一个包含事前能力投资与事后追责的不对称信息博弈模型对此现象进行了解释。我们发现:由于能力投资背后的质控努力是企业的私人信息,企业将可能闲置一部分投资,其实际的质控努力水平可能会低于事前投资所蕴含的质控潜能,从而在显性投资水平与隐性质控行为上表现出"名不副实"的特征,导致在投资上的"策略性产能过剩"。进一步,增强监督的有效性和加大对低质量行为的惩罚可以促进企业采取"名副其实"的高水平质控。文章的研究有助于从微观层面解析质量与效率的内在关系,所得结论不局限于食品安全领域,也能为我国科研资助及精准扶贫等其他领域的政策设计提供一定启发,有助于深入理解质量强国战略。
[期刊] 世界经济文汇
[作者]
张一林 雷丽衡 龚强
政府监管投入不足往往被视作食品安全事故屡禁不止的重要原因,但本文发现,更深层次的原因是我国食品行业严峻的信任危机抑制了政府监管的有效性。本文基于政府、企业与消费者博弈的理论分析表明,在缺乏消费者信任的市场环境中,企业会竞相采取以劣充优等违法手段降低生产成本,只要信任危机的格局未得到根本改变,政府的监管投入就必须达到极高的水平,但由此产生的监管成本往往超过监管部门可动用的行政资源,食品安全监管的短期性和局部性难以避免。考虑到我国食品行业目前面临的信任危机以及由此导致的行政监管负荷,本文建议通过全方位调动社会
[期刊] 世界经济文汇
[作者]
李想
本文阐述了食品安全的信任品特征,通过引入质量缺陷在重复购买前可能被曝光这一因素,研究了食品安全型信任品的质量信号显示问题,得到了分离均衡以及可能并存的混同均衡的实现条件。研究表明:面对产品质量良莠难辨的现状,增加特定消费群体的收入、或者在该类消费者收入达到一定程度的基础上大幅增强监管,将有助于高质量者自愿做出信号显示的努力;但监管力度的温和提升并不会改善现状。当高端消费群体所占比例较小时,在低端消费者的收入达到一定程度的基础上,消费者信心的大幅提升也能促进高质量者自愿做出信号显示的努力;但信心的温和提升同样无法改善现状。当高端消费群体所占比例较大时,即使消费者信心大幅提升也不会改善质量显示效果...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曾望军 邬力祥
公共物品的属性定位使得食品安全生成具有不可剥夺的公共性。我国食品安全事故的频繁爆发恰恰根源于对食品商品性的过度追求而忽视了对食品安全公共性的捍卫,只有建立以市场为主体、政府为主导、各种社会力量积极参与的多元主体联合治理格局,才能最大限度地保障食品安全公共性的供给,以有效应对食品安全危机。
关键词:
食品安全 公共性 危机 供给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陈和平
无视法律禁令、疯狂追逐利益导致了当前食品安全事件频发,给消费者生命、健康和财产带来了巨大损失。在企业良知被拷问的同时,也充分暴露出某些政府职能部门监管的缺位和法治的薄弱。实现法律对经济利益的调整,维护社会正义,切实防范此类事件再次上演、保障民众的食品安全迫在眉睫。
关键词:
食品安全 法经济学 监管 法律出路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王可山
食品安全问题的基本原因是经营者受经济利益驱动而实施的机会主义行为,这与食品使用价值的生产被异化、食品的价值表现被扭曲、资本逐利的本性被放大密切关联。为此,必须完善市场体系,建立有利于食品安全评价的标准体系和认证体系;完善市场准入制度,建立有利于实现优质优价的政策环境;完善食品安全责任体系,建立有利于来源可追溯、去向可查证、责任可追究的安全责任链。
关键词:
食品安全 使用价值 价值 资本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周晓唯 张波
食品安全是严重的社会问题,其产生的根源主要在于食品市场存在严重的信息不对称。虽然近年来我国更加重视对食品安全的治理,同时也加强了政府对食品安全的监管,但是单纯依靠政府的监管并不能从根源上治理和解决食品安全问题。所以,要在继续加强政府监管力度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政府监管的技术,还要借助全社会的力量以构建全方位的食品安全监管体系。
关键词:
食品安全 治理 经济学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董银果 褚潇
近年来,我国频繁爆发的食品安全危机事件使得食品安全问题已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文章在已有研究基础上,从我国现行分段式监管体制入手,阐述了由分段监管导致的监管职能、法律体系、安全标准和检测、认证体系中存在的漏洞及缺陷。并从明确政府部门职责、统一法律体系、完善食品安全标准和加强行业协会作用等方面提出现行食品安全监管体制改革的短期与长期思路。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张喜才 张利庠
近年来,食品安全危机事件频繁发生,不仅影响到公众的身体健康甚至是生命安全,而且造成了严重的文化、政治影响。文章分析了食品安全危机的特性,提出了食品安全危机管理机制的模型构建,并提出了具体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
食品安全 危机管理 机制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陶林
当前中国食品安全管理现状存在一些问题,重视加强食品安全管理对于维护社会稳定、保护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其管理的原则包括:多主体参与食品安全管理:政府主导;与国际接轨;重视从源头治理。对策建议有:建立有效的责任政府、重视企业和行会的自律、加大对农产品源头治理的力度、培育相关的中介组织、消费者树立维权意识、社会舆论媒体的监督。食品安全管理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社会各个方面的合力。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白永秀 吴航
欧债危机实质上是市场经济固有特征与现代社会文明矛盾的产物,反映出欧盟经济发展方式的深层次矛盾。欧盟国家长期通过扩大债务方式维持高水平"公平"导致了经济效率的降低,长期通过提高虚拟经济比重方式维持经济增长导致了产业结构的不合理,长期通过加大社会保障力度方式提高公民福利水平导致了社会发展责任意识的淡漠。为避免欧债危机问题在中国出现,中国要确保公平的实现依靠效率的提高,确保虚拟经济的发展依靠坚实的实体经济基础,确保权利的实现与责任的担当相匹配。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高原 王怀明
市场机制的信号失灵、政府部门的监管不力、行业协会的监督缺位以及媒体调查的短视行为,是目前我国食品行业深陷消费者食品安全信任危机而难以自拔的四大因素。本文将新经济社会学中的嵌入理论引入消费者食品安全信任研究领域,在国内外现有的食品安全治理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进行适当拓展,构建一个适用于常规食品体系情境下的消费者食品安全信任机制理论分析框架。
关键词:
嵌入 信号发送 食品安全 消费者信任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汪普庆 周德翼
目前,我国实行的分段式食品安全监管体制的弊端日益凸显,如何提高监管效率而提升食品安全水平成为一个非常重要的研究课题。本文尝试应用产权经济学的相关理论,通过对现有食品安全监管体制弊端的剖析,结合对发达国家食品安全监管体制的比较分析以及我国在这一方面的积极探索,揭示其背后的原因及逻辑。最后通过上文的分析比较得出一些初步的结论,并提出一体化监营模式是我国食品安全监管体制改革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
食品安全 监管体制 产权经济学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刘瑞明 段雨玮 黄维乔
近年来,愈演愈烈的食品安全事故令人担忧。为什么在政府采取了多种手段进行治理后,食品行业的假冒伪劣产品仍然层出不穷?本文在更为贴近现实的行为法经济学分析框架下研究发现:企业的"短视认知偏差"会放大"造假冲动",使得企业生产更多的假冒伪劣产品,而且企业的造假行为具有"自我强化效应"和"互动传染效应",这些效应在不完善的制度环境中被进一步放大,形成"行业危机"。这更好地拟合了现实情况,有效弥补了新古典模型的分析缺陷。在行为法经济学视角下,即使不改变其他的制度,仅仅改变监管资源的分配,就可以取得更好的短期效果。针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