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946)
- 2023(5899)
- 2022(5380)
- 2021(5023)
- 2020(4537)
- 2019(10697)
- 2018(10656)
- 2017(20563)
- 2016(11945)
- 2015(13847)
- 2014(14307)
- 2013(14402)
- 2012(13937)
- 2011(12665)
- 2010(12997)
- 2009(12315)
- 2008(12648)
- 2007(11915)
- 2006(10160)
- 2005(9146)
- 学科
- 济(49819)
- 经济(49766)
- 管理(31265)
- 业(30192)
- 方法(26106)
- 企(23735)
- 企业(23735)
- 数学(23286)
- 数学方法(22874)
- 学(14241)
- 农(14161)
- 财(12420)
- 中国(11832)
- 贸(10216)
- 贸易(10213)
- 易(9915)
- 地方(9362)
- 农业(9165)
- 制(9120)
- 业经(8871)
- 和(8331)
- 务(7678)
- 财务(7655)
- 财务管理(7626)
- 理论(7527)
- 银(7306)
- 银行(7259)
- 企业财务(7142)
- 融(6911)
- 金融(6908)
- 机构
- 大学(184508)
- 学院(182260)
- 济(69102)
- 经济(67436)
- 研究(65561)
- 管理(63572)
- 理学(54418)
- 理学院(53653)
- 管理学(52359)
- 管理学院(52035)
- 中国(48452)
- 科学(45954)
- 农(42608)
- 京(40256)
- 所(37047)
- 农业(34268)
- 研究所(34024)
- 业大(33318)
- 财(31373)
- 中心(30118)
- 江(28956)
- 北京(25193)
- 财经(24929)
- 范(24484)
- 师范(24090)
- 州(22801)
- 院(22553)
- 经(22391)
- 农业大学(22235)
- 省(21904)
- 基金
- 项目(118696)
- 科学(89343)
- 基金(83387)
- 研究(79524)
- 家(75288)
- 国家(74673)
- 科学基金(60828)
- 省(47293)
- 社会(46733)
- 基金项目(44198)
- 社会科(43999)
- 社会科学(43979)
- 自然(42056)
- 自然科(41024)
- 自然科学(41000)
- 划(40515)
- 自然科学基金(40245)
- 教育(37102)
- 资助(35895)
- 编号(32578)
- 重点(27705)
- 成果(27491)
- 部(25769)
- 发(25418)
- 计划(24872)
- 科研(23706)
- 创(23547)
- 科技(22879)
- 课题(22861)
- 创新(22213)
共检索到26930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海洋渔业
[作者]
杨宪时 马超 许钟 郭全友
对蟹糊贮藏中的品质和细菌相变化进行分析。结果显示,水分活度0.901产品的货架期为水分活度0.861产品的81%,产品10℃贮藏的货架期为5℃贮藏的42%,表明栅栏因子强度对产品的质量和贮藏性十分重要。蟹糊产品初始菌相较单一,主要是棒状杆菌、玫瑰色库克菌、葡萄球菌和马红球菌。贮藏中菌相组成更趋单一,至感官拒绝时,葡萄球菌比例均超过50%;特别是水分活度高的产品,无论是5℃还是10℃贮藏,至感官拒绝时,葡萄球菌比例均超过三分之二,因此可以认定葡萄球菌是蟹糊产品的优势变质菌。虽然没有检出沙门氏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生长,但金黄色葡萄球菌是蟹糊中的潜在病原菌。
关键词:
蟹糊 贮藏 品质变化 优势菌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刘显琦 丁瑞雪 毛晋春 王一然 洛雪 史海粟 李堂正 武俊瑞
巴氏杀菌乳最大限度地保留了原料乳中固有的营养成分及风味,但残留的部分耐热菌和耐热酶,使其保质期缩短,从而一定程度地限制了巴氏杀菌乳的运输与销售。已有研究表明,贮藏温度和贮藏时间对巴氏杀菌乳的营养品质影响较大,但针对不同贮藏温度和贮藏时间对巴氏杀菌乳品质变化的具体影响还没有明确的研究。为深入研究不同贮藏温度和时间对巴氏杀菌乳营养品质的影响,选取大型乳品企业当天生产的巴氏杀菌乳,将其分别贮藏在0,4,10,15,25,37℃的条件下,通过测定色差、酒精阳性乳、密度、电导率及乳密度等理化指标,结合脂肪、非脂乳固体(SNF)和蛋白质对其营养成分进行分析,综合评定贮藏温度对巴氏杀菌乳营养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巴氏杀菌乳的脂肪、蛋白质、非脂乳固体含量和L*明亮值降低;a*,b*,乳密度和电导率值升高。随着贮藏温度的升高,L*明亮值、脂肪含量先升高后降低;a*,b*,乳密度和电导率呈上升趋势;蛋白质、非脂乳固体含量呈降低趋势。当牛乳贮藏到第3天时各指标有显著变化,所以变化节点为3d。综上所述,0℃贮藏12d,4℃下贮藏9d,10℃下贮藏6d是巴氏杀菌乳其营养成分和理化性质显著变化的关键点,达到品质变化的临界点,不推荐在15,25,37℃下贮藏。
关键词:
巴氏杀菌乳 品质 理化性质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汪志君 顾振新 方维明
研究了常温贮藏苹果(0~10℃)的6种处理(①0.05mm聚乙烯薄膜袋+保鲜剂KMnO4;②0.025mm聚乙烯薄膜袋+保鲜剂KMnO4;③0.05mm聚乙烯薄膜袋;④0.025mm聚乙烯薄膜袋;⑤河沙埋藏;⑥对照:普通筐装贮藏)对苹果品质及生理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0.025mm聚乙烯袋+KMnO4密封贮藏的苹果其硬度、固形物、总糖、总酸、Vc含量等都优于其它处理,且腐烂率低;其1-氨基环丙烷-1-羧酸(ACC)含量、乙烯释放量、呼吸强度、乙烯合成酶活性等生理指标的值都最低。0.05mm聚乙烯袋+KM-nO4、0.025mm聚乙烯袋+KMnO4、0.05mm聚乙烯袋、0.025mm聚乙烯袋贮...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王红丽 施文正 邱伟强 王锡昌
为了研究草鱼死后常温贮藏过程中的品质变化,以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us)背肉为研究对象,测定了草鱼死后30 h内质构、pH、乳酸、游离氨基酸、ATP及其关联化合物等指标的变化。结果显示,草鱼肉的硬度和咀嚼性在死后23h时达到最大值,弹性、内聚性及回复性均随时间的延长而降低。pH呈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在23 h达到最大值。乳酸含量则先增加后减少。在整个贮藏过程中,鲜甜味游离氨基酸的总含量逐渐减少,而苦味游离氨基酸的总含量则逐渐增加。ATP含量在草鱼死后10 h内显著增加,具有鲜味的IMP含量则迅速减少,呈苦味的HxR和Hx含量逐渐增加。在整个贮藏过程中,K值一直增加。K值的变化情况表明,草鱼死后常温贮藏10h内可保持较高鲜度,27h时,K值达到68.99%,表明鱼肉已经腐败。研究表明,草鱼死后室温贮藏时应在10 h内尽快加工。
[期刊] 海洋渔业
[作者]
迟海 李学英 杨宪时 许钟 李伟 郭全友
以感官、细菌总数、嗜冷菌数、TVB-N和TMA-N为指标,探讨了南极大磷虾在0、5和20℃贮藏中的品质变化,结合三氯乙酸可溶性氮含量和细菌菌相的变化对南极大磷虾腐败作用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南极大磷虾品质下降很快,0℃和5℃温度下15 h后品质不可接受,20℃温度下8 h后品质不可接受。0、5和20℃贮藏中南极大磷虾细菌总数、嗜冷菌数、TVB-N、TMA-N都有增加,三氯乙酸可溶性氮含量变化明显,细菌菌相变化不大,表明0、5和20℃贮藏中南极大磷虾自溶迅速,酶对其腐败起主要作用。
关键词:
南极大磷虾 品质变化 腐败作用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陈依萍 崔文萱 高瑞昌 李渐鹏 曾名湧 唐淑玮 冯秋凤 赵元晖
为了比较鲟鱼(Acipenser sinensis)肉在4℃冷藏与?3℃微冻过程中的品质变化,提供一种提高鲟鱼新鲜品质的贮藏方式,通过感官评分、菌落总数(TVC)、pH值、挥发性盐基氮值(TVB-N)、硫代巴比妥酸值(TBA)、质构、挥发性风味物质、水分分布状态与肌纤维微观结构等指标的测定,评价了2种温度贮藏对鲟鱼肉品质的影响。结果显示,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2种低温保鲜方式下鲟鱼肉的自由水与结合水的比例、TVB-N、TBA和菌落总数均呈现上升趋势;质构指标硬度和弹性及感官评分均呈降低趋势;观察其微观结构发现,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肌纤维之间出现黏连,肌节逐渐由清晰变为模糊,?3℃贮藏后期表现尤为明显。综合各指标的变化规律,确定了4℃冷藏和?3℃微冻条件下,鲟鱼肉的货架期分别为6 d和18 d。与冷藏相比,微冻可较好地保持鲟鱼肉品质,微生物对鲟鱼肉的腐败进程影响较小,而质构指标则是影响贮藏末期感官评分的最主要因素。
关键词:
鲟鱼 微冻 品质变化 微观结构 贮藏期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王贵禧 梁丽松 宗亦臣
研究了板栗的贮藏方式、贮藏温度及贮藏过程中板栗品质的变化。在 0~ 2℃温度条件下 ,冷藏板栗干耗较严重 ,栗仁失水皱缩 ,并在贮藏后期发芽 ;用保鲜袋包装后冷藏 ,可有效地防止板栗失水 ,栗仁新鲜饱满 ,但在贮藏后期发芽 ;人工气调贮藏能较好的抑制失水和发芽 ,但贮藏成本较高且对技术要求较严格。采用保鲜袋包装并变温 (即在贮藏后期将温度降至 - 2~ - 4℃的临界低温 )保持了板栗的新鲜度 ,贮藏期达 8个月以上 ,干耗率为 2 .0 %~ 2 .3% ,腐烂率为 0 .6 %~ 1.6 % ,发芽率为 0 ,保存率为 92 .1%~ 97.4 % ,较好地保持了板栗的淀粉、糖和蛋白质含量...
关键词:
板栗 贮藏方式 贮藏条件 品质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宣伟 励建荣 李学鹏 朱军莉
以感官特性、细菌总数、理化参数(基本营养组成、质构、色差、pH、TBA、TMA-N、TVB-N、K值、Ca2+-ATPase活性、SDS-PAGE)为指标,考察了真空包装的青石斑鱼片在0℃贮藏过程中的品质变化情况。结果表明,青石斑鱼片是一类高蛋白低脂肪的食品;气味和口感与贮藏时间均有显著正相关性(r=0.94和0.98),且口感评分比气味评分增加得快,但未达到阈值3分;细菌总数随贮藏时间呈显著递增(r=0.97),在第12天仍没有超过4LogCFU/g,保持着一级鲜度,在第15天达到4.34LogCFU/g,处于二级鲜度;硬度(r=-0.89)、胶黏性(r=-0.73)、咀嚼性(r=-0.87...
关键词:
青石斑鱼 鱼片 冷藏 真空包装 品质变化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苏新国 郑永华 汪峰 张兰 冯磊
研究了菜用大豆采后在 1,6和 12℃下主要衰老和品质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 ,菜用大豆在采后前 30d豆荚叶绿素和豆粒维生素C与还原糖含量迅速下降 ,豆荚失水率、膜透性和丙二醛含量上升较快 ,30d后豆荚腐烂迅速增加。低温能抑制豆荚贮藏期间的呼吸强度和蒸腾失水 ,保持较低的膜透性、MDA含量和较高的叶绿素、维生素C及还原糖含量 ,从而延缓豆荚的衰老和品质下降 ,延长贮藏寿命。
关键词:
菜用大豆 采后生理 品质 贮藏温度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施祁燕 王锡昌 史嘉男
为了研究中华绒螯蟹在冻藏期间的品质变化,通过感官和理化指标判断冷冻蟹膏蟹黄和蟹肉的赏味期分别为180 d和240 d;180 d时蟹膏蟹黄腥味和油耗味过重,蟹肉在240 d时不被接受是由于氨味和腥味过重;使用固相微萃取(solid-phase microextraction,SPME)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er,GC-MS)萃取并检测中华绒螯蟹在冻藏期间的挥发性气味物质,利用气味活性值(odor activity value,OAV)筛选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刘勤 俞炳杲 王薛修
采用室温(25±5)℃、低温(3±1)℃两种温度和散装、自然降氧、气调3种方式组成6种贮藏条件,研究其对“照种“枇杷(EriobotryajaponicaLindl.)果实的保鲜效果及其生理变化.结果表明:室温下,即使采用气调,对批把贮藏的效果也不明显;低温可明显延长贮在期,尤以低温气调能大大延缓果实可溶性糖、可溶性固形物、可滴定酸及维生素C等品质的损失,果实可贮藏40d以上.这与低温和低氧抑制果实呼吸和乙烯产生有关.低温散装或自然降氧虽能延缓果实衰老腐烂,但贮藏后期果实品质下降,腐烂增加.
关键词:
枇杷 贮藏条件 采后生理 品质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苏馨 咸光华 梁成云 李官浩 玄英晨
为研究火山石粉对猪肉品质的影响以及提高贮藏期内猪肉品质,对日粮中添加火山石粉的猪肉品质进行了研究,将20头育肥猪随机分成4组,分别为:对照组(基础日粮),试验1组(基础日粮+0.2%火山石粉),试验2组(基础日粮+0.5%火山石粉),试验3组(基础日粮+1.0%火山石粉)。经标准化屠宰后在(4±1)℃下排酸48h,对其眼肉和臀肉两部位进行贮藏期内于第1,4,7,10天肉的品质分析,主要从pH值、滴水损失、剪切力、质构参数、氨基酸和脂肪酸含量等方面来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肉的理化指标方面,眼肉部位试验3组在
关键词:
猪肉 火山石粉 贮藏期 氨基酸 脂肪酸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周倩倩 谢晶
为了探究海鲈鱼在不同温度贮藏过程中品质变化及实时监测物流过程中的货架期,将海鲈鱼贮藏在-3、0、4、10、15℃条件下,测定持水力、低场核磁共振横向弛豫时间(low-field 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LF-NMR)、质构、硫代巴比妥酸(thiobarbituric acid,TBA)值、挥发性盐基氮(total volatile base nitrogen,TVB-N)值与菌落总数(total viable count,TVC),并进行感官评分和观测海鲈鱼背部肌肉微观结构,在此基础上构建货架期预测模型。结果显示:随贮藏温度的降低,海鲈鱼品质下降速率越慢,货架期越长,但在-3℃下因微冻造成贮藏前期品质下降明显,在0℃下贮藏的海鲈鱼更能维持其组织纤维结构、品质最佳;在各温度下贮藏的海鲈鱼中的不易流动水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不断减少,不易流动水从细胞内部逐渐迁移到细胞间、肌纤维间,造成流动水含量的升高,海鲈鱼鱼肉水分分布的改变与其品质劣变相对应。采用Arrhenius方程构建的贮藏温度、贮藏时间与TVB-N值和菌落总数之间的动力学模型,可用于-3~15℃范围内海鲈鱼货架期的预测。
[期刊] 上海水产大学学报
[作者]
郭全友 许钟 杨宪时
对养殖大黄鱼5℃冷藏过程中品质变化特征及新鲜鱼、货架期终点时细菌相进行了定性和定量分析,用Gompertz方程定量描述了冷藏大黄鱼(Pseudosciaena crocea)细菌生长情况。新鲜大黄鱼菌落总数(TVC)为(5.52±0.41)log10cfu/g,挥发性盐基氮(TVBN)为(10.65±0.41)mg/100g,细菌相比较复杂,革兰氏阴性菌占84.3%,主要包括气单胞菌属(Aeromonasspp.)7.1%,不动杆菌属(Acinetobacterspp.)15.7%,弗氏柠檬酸杆菌(Citrobacter freundii)10.0%,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spp....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郁志芳 李宁 赵友兴 康若祎
挑选、清洗、预冷、切分后的鲜切莲藕采用不同褐变抑制剂组合处理 ,并贮藏于 4℃下。贮藏期间定期测定鲜切莲藕的褐变度 (BD)、总酚 (TP)、游离酚 (FP)和儿茶酚含量。试验结果表明 ,鲜切莲藕中FP占总酚的 70 %以上 ,且FP又以儿茶酚为主 ;鲜切莲藕在贮藏期间TP、FP和儿茶酚的量先上升后下降 ;效果最好的褐变抑制剂的组合是4 0mg·mL-1L Cys +1 5mg·mL-1EDTA 2Na +2 0mg·mL-1Zn(Ac) 2 。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