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747)
2023(6626)
2022(5548)
2021(5020)
2020(4141)
2019(9047)
2018(8711)
2017(16245)
2016(8920)
2015(9460)
2014(8959)
2013(8678)
2012(7849)
2011(7021)
2010(6747)
2009(6125)
2008(5953)
2007(4985)
2006(4267)
2005(3659)
作者
(27229)
(22877)
(22690)
(21234)
(14397)
(11180)
(10069)
(8961)
(8652)
(7783)
(7745)
(7592)
(7378)
(7152)
(6988)
(6987)
(6914)
(6819)
(6642)
(6497)
(5791)
(5447)
(5294)
(5173)
(5062)
(4955)
(4899)
(4825)
(4627)
(4514)
学科
(33973)
经济(33926)
管理(26162)
(25285)
(19926)
企业(19926)
方法(16554)
数学(14995)
数学方法(14884)
(13337)
贸易(13334)
(13127)
(10126)
(9412)
(8939)
中国(8339)
业经(7795)
(7784)
出口(7774)
出口贸易(7774)
(7747)
农业(6935)
地方(6518)
(6137)
财务(6130)
(6122)
财务管理(6117)
技术(5917)
企业财务(5776)
环境(5641)
机构
大学(125728)
学院(124519)
(52263)
经济(51461)
管理(49275)
理学(44143)
理学院(43645)
管理学(42925)
管理学院(42717)
研究(42218)
中国(30649)
(29271)
科学(28009)
(25088)
业大(24277)
农业(23645)
(21663)
(21320)
研究所(20370)
中心(19325)
财经(18003)
(17766)
(16644)
经济学(16414)
农业大学(16049)
(15246)
经济学院(15139)
北京(14613)
(14403)
经济管理(14100)
基金
项目(94602)
科学(74665)
基金(71692)
(65920)
国家(65397)
研究(60885)
科学基金(55594)
社会(41503)
社会科(39546)
社会科学(39536)
基金项目(38902)
自然(38616)
自然科(37828)
自然科学(37813)
自然科学基金(37211)
(35938)
(31312)
资助(28040)
教育(27607)
编号(21727)
重点(21454)
(20998)
(20107)
(19533)
计划(19436)
科研(19170)
创新(18863)
国家社会(18109)
(18079)
教育部(17670)
期刊
(48739)
经济(48739)
研究(30090)
学报(27267)
(24757)
科学(22776)
中国(20552)
大学(19681)
学学(19197)
农业(16528)
管理(16345)
(15680)
(9529)
金融(9529)
(9201)
经济研究(9035)
财经(8806)
业经(8721)
技术(8136)
业大(7892)
(7868)
(7540)
问题(7408)
(7313)
教育(6827)
农业大学(6790)
科技(6605)
国际(6490)
商业(6287)
资源(5936)
共检索到16802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张健  邱昱  裴占文  吴建辉  石建高  陈锦辉  
为了检验蟹笼渔具逃逸口对三疣梭子蟹逃逸行为的影响,实验使用红外水下摄像装备观察了三疣梭子蟹对3种不同配置逃逸口(位于侧网底部、开口高度3.2 cm和4.0 cm以及位于侧网顶部、开口高度4.0 cm)的反应行为。水下观察结果显示,三疣梭子蟹在笼底的探索行为使其能轻易发现和接近底部逃逸口,而垂直搜索行为能使其发现和接近顶部逃逸口,虽然发现并接近顶部逃逸口所需的时间显著大于底部逃逸口,但平均次数无显著性差异;87%接近逃逸口的个体企图穿越逃逸口,且逃逸口位置对此无显著影响;所有个体均采用侧身姿态穿越逃逸口,甲高是决定个体成功逃逸的关键因素;穿越顶部逃逸口的三疣梭子蟹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调整姿态和位置以更好地匹配逃逸口,但广义线性混合模型(GLMM模型)拟合结果显示,逃逸口位置对个体逃逸成功率没有显著影响,表明三疣梭子蟹具有较高的个体姿态操纵能力,而笼内个体数量对逃逸成功率具有显著的影响。结合水下观察,研究认为个体在探索行为的活跃程度和浸泡时间会影响逃逸口的性能;考虑到东海近海蟹笼的结构和渔业现状,研究认为在蟹笼侧网靠近底部安装一个逃逸口是目前可行的技术措施。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张健  马有成  裴占文  邱昱  吴建辉  石建高  
为了解东海近海蟹笼逃逸口类型对三疣梭子蟹(Portunus trituberculatus)逃逸行为的影响,使用红外水下摄像装备,对入笼的三疣梭子蟹在不同行为阶段对安装于侧网靠近笼底一侧的刚性矩形逃逸口(高40mm×宽200mm)和网目逃逸口(由2个位置较低的40mm×60mm和1个位置较高的60mm×60mm破目构成)的行为反应进行观察。根据三疣梭子蟹探索、发现并接近、穿越企图和穿越逃逸口个体连续行为的4个阶段观察结果显示:相比刚性矩形逃逸口,三疣梭子蟹在网目逃逸口实验蟹笼中的探索行为持续时间更长;在笼底探索的个体能定位、发现并接近2种不同类型逃逸口,但发现并接近网目逃逸口时距离入笼的平均时间(P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白伦  张新峰  HE Pingguo  张健  
蟹笼渔具是东海近海重要的作业方式,安装释放装置是改善蟹笼渔具选择性的重要技术手段。作者通过海上试验,对比释放口宽度分别为25 mm和30 mm的试验蟹笼、对照蟹笼和张网的三疣梭子蟹(Portunus trituberculatus)渔获,结合渔获方程和SELECT模型分析蟹笼的接触选择性和对张网的相对选择性。试验结果显示,张网渔具所捕获的群体较对照蟹笼更小;对比对照蟹笼渔获分布,分析试验蟹笼的接触选择性,结果显示,50%选择甲宽(l50)和蟹笼的捕捞能力随着释放口宽度的增大而增大,但选择范围(SR)基本不变。对比张网的渔获分布,获得蟹笼对三疣梭子蟹的相对选择性,结合张网和蟹笼的作业特点,将对照...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张鹏  张秀梅  
选取蟳山东沿海捕获的体质健壮日本(Charybdis japonica),在实验室水槽内暂养1周后开展相关实验。观察蟳光照、诱饵条件对日本入笼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蟳日本畏光,在明亮条件下大多数分布于养殖水槽的四角,在黑暗条件下趋向随机分布,蟳遮黑处理和放置诱饵均能增加日本的入笼比例;在地笼网底部设置尺寸(长×高)分别为4 cm×3 cm、4.5 cm×3 cm、5 cm×3 cm、5.5 cm×3 cm的长方形逃逸口时,蟳日本50%选择甲长(L50)分别为3.75cm、4.24 cm、4.54 cm、5.08 cm,选择范围(SR)分别为0.65 cm、0.45 cm、0.62 cm、0.8...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张健  王佚兮  裴占文  石建高  初文华  
不断壮大的东海近海笼壶渔业对三疣梭子蟹(Portunus trituberculatus)等甲壳类资源造成了巨大的压力,实施养护幼蟹的管理措施已成为渔业管理者和生产者的共同呼声。本研究通过海上对比试验,分析了放大网目尺寸对蟹笼渔获效率的影响,运用SELECT模型估算了蟹笼对三疣梭子蟹的尺寸选择性,结合混合影响模型探讨了作业时间和可捕群体对选择性分析的影响。结果显示,对照蟹笼(网目尺寸32.0 mm)与试验蟹笼(网目尺寸分别为52.3 mm和59.7 mm)的三疣梭子蟹渔获甲宽分布存在显著性差异;SELECT模型拟合结果显示试验蟹笼与对照蟹笼的相对作业强度无显著性差异,网目尺寸分别为52.3 mm和59.7 mm的试验蟹笼对三疣梭子蟹的50%选择甲宽(CW_(50))分别为86.9 mm和90.9 mm,选择范围分别为15.9 mm和9.2 mm。试验蟹笼的CW_(50)远未达到浙江省等当前的最小可捕尺寸规定,表明蟹笼渔业中仅依靠放大网目尺寸可能难以实现幼蟹的有效释放。结果分析显示,在此次试验中作业时间和可捕群体的数量对蟹笼的选择性没有显著性影响。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朱冬发  王春琳  李志强  
实验用三疣梭子蟹于2003年3月-2004年6月购自浙江象山石浦港。以成熟卵、精巢、胚胎及状幼体等为材料进行三疣梭子蟹染色体数目和核型的研究。染色体制片采用组织切片法和气干法,用Olympus显微镜进行观测、摄影,依据Levan等的染色体分类标准进行核型分析。结果表明,精巢最适宜进行三疣梭子蟹染色体计数,卵内状幼体最适宜做核型分析。三疣梭子蟹染色体的数目是2n=106,n=53。核型分析显示,三疣梭子蟹有20对(第1~20号)中部着丝粒染色体(m)、3对(第21~23号)亚中部着丝粒染色体(sm)和30对(第24~53号)端部着丝粒染色体(t)。因此,三疣梭子蟹核型为2n=106=40m+6s...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李叶森  刘晶晶  宿宪朋  王芳  
为查明溶解氧浓度对三疣梭子蟹(Portunustrituberculatus)争斗行为和能量代谢的影响,本研究利用室内构建的水生动物争斗行为观测系统,量化了(2.5±0.5)mg/L、(4.5±0.5)mg/L和(6.5±0.5)mg/L溶解氧浓度下三疣梭子蟹的争斗行为,测定了三疣梭子蟹肝胰脏中糖原以及血淋巴中葡萄糖和乳酸含量的变化,主要结果如下:(1)随着溶解氧浓度的降低,三疣梭子蟹争斗持续时间显著减少,在2.5mg/L处理组达到最小值,显著低于其他处理组(P<0.05)。(3)随着溶解氧浓度的降低,三疣梭子蟹血淋巴中葡萄糖和乳酸含量均显著增加,肝糖原含量显著降低(P<0.05)。(4)在3个溶解氧浓度下,与争斗前的个体相比,争斗后三疣梭子蟹肝糖原的含量显著降低,血淋巴中葡萄糖和乳酸含量均显著升高(P<0.05)。研究结果初步表明,低氧条件下三疣梭子蟹无氧呼吸强度增加,能量供应效率降低且乳酸累积增加,三疣梭子蟹个体的争斗意愿和争斗强度降低,能量代谢的差异是导致其争斗行为表现差异的主要原因之一。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王馨  王芳  路允良  董双林  
在实验室条件下,研究了光照强度(0,200,800,1 500,3 500 lx)对三疣梭子蟹耗氧率、排氨率、肌肉中乳酸含量、血淋巴能源物质及己糖激酶(HK)、丙酮酸激酶(PK)、琥珀酸脱氢酶(SDH)和乳酸脱氢酶(LDH)4种呼吸代谢酶活力的影响。结果发现,5种光照强度下,三疣梭子蟹的耗氧率和排氨率均有显著差异,200~1 500 lx下,蟹的耗氧率显著高于0和3 500 lx处理组(P<0.05);光照强度对三疣梭子蟹血淋巴中的总蛋白含量产生显著影响(P0....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路允良  王芳  赵卓英  董双林  马甡  
在实验室条件下,研究了盐度(15,20,25,30,35)对三疣梭子蟹(Portunus trituberculatus)幼蟹生长、蜕壳和能量利用的影响,探讨了三疣梭子蟹生长的最适盐度、蜕壳与生长的关系以及不同盐度水平下蟹的蜕壳同步性。实验时间为50 d,结果显示:1、盐度显著影响三疣梭子蟹的摄食、生长和能量利用。盐度20、25和30组,三疣梭子蟹的日摄食率(FId)较小,但其食物转化效率(FCEd)较高,其中盐度30组蟹的食物转化效率显著高于盐度15和35组(P0.05)。盐度20、25和30组的能量吸收效率(K1)和净生长效率(K2)显著高于...
[期刊] 海洋水产研究  [作者] 高保全  刘萍  李健  迟恒  戴芳钰  
通过对鸭绿江口、莱州湾、海州湾和舟山4个采样地点的三疣梭子蟹Portunus tritubercula-tus12项形态性状的测量,采用相关分析和通径分析方法,计算了以形态性状为自变量对体重作依变量的相关系数、通径系数、决定系数及相关指数,定量分析了形态性状对体重的影响效果。结果表明,三疣梭子蟹12个形态性状均与体重的相关系数达到极显著水平(P
[期刊] 海洋水产研究  [作者] 王俊  姜祖辉  陈瑞盛  张波  唐启升  
20 0 2年 6~ 9月 ,在自然水温 (2 4 0、2 4 9和 2 6 3℃ )和投喂鹰爪虾虾仁的条件下测定了 3个体重组 (0 73± 0 15 g、1 5 5± 35 g和 3 75± 0 5 2g)三疣梭子蟹幼蟹的摄食和碳收支。结果表明 ,温度和体重对三疣梭子蟹幼蟹的摄食量均有明显影响 ,其中体重的影响更为显著。以湿重和干重(比能值 )计算得到三疣梭子蟹幼蟹的特定生长率 (SGR)和生态转换效率 (Eg)分别为 2 5± 1 33~3 0± 0 95和 19 4± 4 8~ 5 9 4± 2 2 9,2 8± 0 73~ 4 3± 2 2 8和 10 ...
[期刊] 海洋渔业  [作者] 吴祚增  
我国传统的捕蟹方法,用流刺网、蟹拖网捕捞,成活率低、残肢蟹多,且劳动强度大,已不能适应暂养业发展和国际市场需要。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浙江水产学院渔业生物研究所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从1986年开始进行笼捕梭子蟹技术研究,设计了由框架、笼体、入口、饵料装置多
[期刊] 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西部论坛)  [作者] 刘宇  
由于交通肇事逃逸行为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1997年修订后的《刑法》把交通肇事逃逸行为作为一个加重处罚情节规定在交通肇事罪中,以期发挥预防和制止交通肇事后肇事者逃逸现场的行为作用。然而,从该规定出台之日,就引起刑法理论和司法实务界的众多争议观点。本文试图从比较法的角度,在介绍域外相关立法情况,并对我国刑法规定和理论研究进行简要评述的基础上,着重分析交通肇事逃逸行为的构成,以期深化对交通肇事逃逸行为的理解和认识。
[期刊] 求索  [作者] 李采薇  
交通肇事罪中对“逃逸”行为加重法定刑的根据在于前置法律与司法解释规定了肇事者的四项法定义务,即保护现场、及时救助被害人、报警和损害赔偿,四者之间救助义务居首位,保护现场与报警义务次之,最后是作为民事义务的损害赔偿。相对应地,“逃逸”的行为内涵也呈现出明显的位阶关系:第一位阶是逃避救助义务的逃逸行为,指行为人肇事后未对需要救助的被害人进行任何形式的救助,包括未停车查看情况、未拨打急救电话、未自行救助、未委托他人救助等;第二位阶是积极逃避法律追究的逃逸行为,指行为人在救助义务履行完毕或履行瑕疵的情况下,通过主动找人“顶包”、虚假陈述等手段虚构事实、隐瞒真相的行为;第三位阶是消极逃避法律追究不构成逃逸,指行为人在救助义务履行完毕或履行瑕疵的情况下,若采用被动接受“顶包”、单纯逃跑等方式不归案、不配合调查,则不认定为逃逸。在此位阶化认定模式下,逃逸的成立范围将大大限缩,司法裁判规则也会更具合理性。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刘和东  施建军  
文章介绍了税收机关与纳税人的静态和动态博弈模型,得出纳税人逃税和税收机关检查的最优概率及相关影响因素;同时分析了税收机关与政府的博弈模型,得出政府的检查和税收机关违规的最优概率及其影响因素。最后,针对税收逃逸的影响因素,提出有效治理税收逃逸的前瞻性对策。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