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616)
2023(12548)
2022(11132)
2021(10487)
2020(8776)
2019(19969)
2018(19823)
2017(37925)
2016(20808)
2015(22931)
2014(22926)
2013(22597)
2012(20621)
2011(18518)
2010(18345)
2009(16518)
2008(15891)
2007(13664)
2006(11763)
2005(10049)
作者
(61143)
(50912)
(50337)
(48049)
(31993)
(24543)
(22831)
(19896)
(19122)
(17994)
(17432)
(17042)
(16215)
(15808)
(15570)
(15568)
(15451)
(14994)
(14413)
(14361)
(12761)
(12241)
(12176)
(11416)
(11392)
(11282)
(11277)
(11051)
(10190)
(10165)
学科
(78147)
经济(78067)
管理(56189)
(52376)
(42816)
企业(42816)
方法(36542)
数学(30875)
数学方法(30505)
(21819)
(21149)
中国(18755)
地方(18643)
(18156)
业经(17758)
环境(15839)
农业(14994)
理论(14108)
(13895)
贸易(13888)
(13607)
(13462)
(12409)
技术(12404)
(11961)
财务(11900)
(11884)
财务管理(11880)
企业财务(11303)
(10639)
机构
学院(289590)
大学(288378)
管理(113663)
(105189)
经济(102685)
理学(99025)
研究(98785)
理学院(97811)
管理学(95951)
管理学院(95437)
中国(69955)
科学(67206)
(61983)
(51356)
(50459)
业大(47933)
研究所(46857)
(46749)
中心(43972)
(40490)
(40441)
农业(40391)
师范(40011)
北京(39261)
财经(38363)
(36613)
(34855)
(34219)
师范大学(32454)
技术(31280)
基金
项目(209236)
科学(162905)
基金(150260)
研究(148241)
(133304)
国家(132241)
科学基金(112304)
社会(90723)
社会科(85837)
社会科学(85814)
(82872)
基金项目(81538)
自然(76165)
自然科(74269)
自然科学(74249)
自然科学基金(72853)
(70248)
教育(66700)
资助(61630)
编号(59905)
重点(47270)
成果(46917)
(45158)
(44313)
(42876)
课题(41240)
科研(40538)
创新(39999)
计划(39856)
大学(37854)
期刊
(113174)
经济(113174)
研究(78379)
学报(52331)
中国(49308)
科学(47382)
(46149)
管理(38536)
大学(38233)
学学(36346)
(32910)
农业(32723)
教育(30280)
技术(22668)
业经(20063)
(19911)
金融(19911)
经济研究(17303)
财经(17172)
(17057)
资源(16007)
科技(15595)
图书(14831)
问题(14716)
(14526)
(14475)
林业(14128)
业大(13883)
理论(13543)
实践(12713)
共检索到40285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王璐  王丽媛  周延林  
蟒河生态旅游景区位于山西省晋城市阳城县东南33km,在中国植被区划中属南暖温带落叶阔叶林亚地带,是暖温带落叶阔叶植被向亚热带常绿落叶阔叶植被的过渡区。本文对蟒河生态旅游景区植物区系组成、植物群落基本特征、植物物种多样性进行了分析。调查区有维管束植物72种,隶属于35科66属,植被可划分为12个群系。蟒河生态旅游区旅游景点保护措施基本落实到位,景区内植被状况较好,植物群落多样性差异主要取决于生境条件。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吴安湘  
随着全民旅游时代的来临和城市人口的迅猛增长,想体验与城市不一样的农村生态景观的人越来越多,使得生态旅游在乡村旅游业中的地位日渐突出,成为其核心内容。在旅游景区中,除少数特殊的人文类风景名胜区外,植物景观始终是旅游景区的主要景观。是否具有优美独特的植物景观,就成为一个旅游景区是否具有较强的吸引力、竞争力的关键。特色植物景观的形成,离不开人为的营造,这可使天然的植物景观锦上添花,更加优美。植物景观的营造方式,主要有建设植物专类园、利用乡土植物营造具有地域特色的植物景观、利用"意境美"提升植物景观内涵、营造具有地方风格的园林植物景观等。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林道清  
对青云山风景区植物资源进行了调查,并研究了区内野生药用植物的生活型特征、药用部位、基本药用功能、珍稀濒危种、药用植物多样性与植被类型关系。结果表明,青云山的野生药用植物种类多,生活型及药用部位多样。药用植物物种多样性总体趋势为:针叶林>沟谷雨林>灌草丛>竹林>山地照叶林;个体丰富度总体趋势为:灌草丛>针叶林>山地照叶林>竹林>沟谷雨林。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文雅香  钟全林  夏金林  肖海燕  张晓芳  
采用对比样方调查法对武夷山旅游区内的武夷宫、大红袍、龙川瀑布和天游峰4个典型景区灌木林物种多样性指数、均匀度和丰富度指数、植被盖度及根系生物量等指标进行了调查与分析,并对旅游活动对灌木林的影响机理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旅游活动对景区灌木林物种多样性指数具有显著影响(Shannon-weiner均匀度指数除外),对林下根系生物量虽有影响,但影响不显著。干扰区的灌木林物种多样性指数、盖度、总根系及细根生物量均小于非干扰区。4景区灌木林的干扰变化率依次为:物种多样性指数为武夷宫>天游峰>龙川瀑布>大红袍,盖度为大红袍>武夷宫>天游峰>龙川瀑布,总根系生物量为天游峰>大红袍>龙川瀑布>武夷宫,细根生物量为天游峰>龙川瀑布>武夷宫>大红袍。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殷照东  赵子恩  程中平  刘小祥  王章利  
研究目的在于分析武汉东湖生态旅游风景区植物资源类型和构成特点,探讨人工引种对植物资源成分的影响。通过实地考察、标本鉴定和查阅资料,统计该景区现有维管植物142科453属819种。其中,蕨类17科、27属、33种,裸子植物7科、16属、32种,被子植物118科、410属、754种。按性质和用途,划分为观赏植物、古大树木、珍稀濒危及国家重点保护植物、药用植物、材用植物、油脂植物、芳香植物、饲用植物、纤维植物9大类。对各种类型的资源植物进行了统计分析,列举了一些具有代表意义植物种类。记录了外来入侵植物的种类和分布,分析了人工引种对景区植物的生活型及各类型植物资源比例的影响,以及该景区植物资源在武汉地...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窦璐  
生态旅游景区服务场景对游客情感及行为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也是当前学术界研究的热点,但国内少有学者对此进行深入探索。鉴于此,文章基于服务场景理论和已有相关文献,以具有代表性的国家5A级生态旅游景区——杭州西溪国家湿地公园为例,采用扎根理论,探索中国背景下生态旅游景区服务场景的结构维度及其测量题项。通过对访谈和网络点评资料的三级规范性编码分析,得出了环境氛围、基础设施、自然景观设施、人文景观设施和社会交往5个维度。以此为基础,根据扎根理论资料和已有文献,开发了用于定量测量上述5个维度的30个题项。探索性因子分析、验证性因子分析表明,该研究量表具有较高的信度和效度。小规模研究检验了服务场景对满意度的显著预测作用,证明所开发的量表可为后续实证研究提供有效的测量工具。文章的研究结论为生态旅游景区管理实践提供了相关建议。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杨振寅  苏建荣  李从富  王云  李正红  
通过样地调查,采用Patrick物种丰富度指数(S)、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Simpson优势度指数(D)、Alatalo均匀度指数(E)、Pielou均匀度指数分析比较了元谋干热河谷10个主要自然植物群落与人工林群落的物种多样性,并测定了不同群落的土壤养分。结果表明:(1)元谋干热河谷主要植物群落的多样性水平较低,S、H、D值分别为3.923~19.583、0.913~2.000和0.178~0.510,且人工植物群落的S值明显低于自然植物群落,具优势种乔木群落的H值较高,人工植物群落E值大于自然植物群落的特点;(2)物种多样性与植物生长型的分析表明,按S指数排序为乔...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刘建荣  
以野外调查的数据和植物群落TWINSPAN分类结果为基础,应用丰富度指数、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等物种多样性指数对山西云顶山自然保护区植物群落的物种多样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其植物群落13个群丛R0、H′、E_1和E_5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物种多样性指数综合排序为:群丛Ⅱ>群丛Ⅴ>群丛Ⅸ>群丛Ⅹ>群丛Ⅳ>群丛Ⅵ>群丛Ⅷ>群丛Ⅺ>群丛Ⅰ>群丛Ⅲ>群丛ⅩⅢ>群丛Ⅶ>群丛Ⅻ。(2)森林群落中白杄+华北落叶松–土庄绣线菊+金银忍冬–披针叶苔草+小红菊群丛多样性指数最高,华北落叶松+白桦–金银忍冬–披针叶苔草群丛多样性指数最低;灌丛群落中美蔷薇+刺梨–野青茅+东方草莓群丛多样性指数最高,沙棘+黄刺玫–山蒿+水杨梅群丛多样性指数最低;草本植物群落嵩草+平车前群丛多样性指数比委陵菜+早熟禾群丛高。(3)不同群落类型间的物种多样性指数差异显著(P <0.05),其中森林群落最高,表明群落结构越复杂,物种多样性指数越高。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张刚华  萧江华  聂洁珠  陈双林  郭子武  
通过对不同类型毛竹林植物物种多样性的研究,结果表明:毛竹林内物种是丰富的,但较大部分物种是脆弱的;乔木层植物物种多样性指数与林下木本植物物种多样性指数相关显著,与草本植物物种多样性指数相关不显著,乔木层物种多样性指数小于林下植物物种多样性指数;木本植物物种多样性指数,竹阔混交林>竹针混交林>毛竹纯林,粗放经营竹林>中等集约经营竹林>集约经营竹林;林下草本植物物种多样性指数,竹针混交林>毛竹纯林>竹阔混交林,中等集约经营竹林>粗放经营竹林>集约经营竹林;竹阔混交林向毛竹纯林转型时,林下木本植物部分丧失,而草本植物将可能增加,也可能减少。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温远光  刘世荣  陈放  和太平  梁宏温  陈婷  
以定位监测与时空互代相结合的方法,于1998—2003年,从不同连栽代数、层次的物种丰富度、均匀度和物种多样性指数等方面对桉树工业人工林群落的物种多样性及动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①从1998—2003年,第1代林分出现的物种数为78种,第2代林分只有39种,第2代林分出现的物种数比第1代减少了50%;以达到主伐时的林分监测结果比较,第2代林分的物种丰富度、Shannon_Wiener指数和Simpson指数分别比第1代林分下降39.39%、17.76%和5.45%.②在1个经营周期(6a)内,桉树工业人工林的物种丰富度呈先快速增加,后稍下降,再增加的“S型”变化;Shannon_Wiener...
[期刊] 数据分析与知识发现  [作者] 刘建华  王颖  张智雄  李传席  
【目的】拓展以物种为中心的植物物种多样性抽取框架,探索实现语义知识抽取方法。【方法】结合当前生物多样性抽取的主流研究,以物种为中心,设计包含多种实体及实体间关系的知识抽取框架,利用已有的众多专业数据库,设计并实现相应的识别方法。【结果】设计以物种为核心的知识抽取框架,探索实现多种实体及实体间关系的语义知识抽取方法,拓展植物物种多样性领域抽取内容和思路。【局限】实体识别的完整性和准确性受底层知识库影响较大,且实体间关系的类型局限于共现、上下位类、语法关系几类,还需进一步研究。【结论】本研究拓展了植物物种多样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史作民  程瑞梅  刘世荣  蒋有绪  陈宝金  
对宝天曼保护区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物种丰富度指数、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在群落梯度上的分布趋势基本一致 ,较好地反映了不同植物群落类型在物种组成方面的差异。草本层物种丰富度指数明显高于乔木层和灌木层 ,草本层物种丰富度指数在群落梯度上的变异最大 ,灌木层次之 ,乔木层最小。乔木层物种多样性指数小于灌木层和草本层 ,草本层和乔木层物种多样性指数在群落梯度上的变异程度明显大于灌木层。灌木层物种均匀度指数大于乔木层和草本层 ,草本层和乔木层均匀度指数在群落梯度上的变异程度大于灌木层。物种丰富度指数和多样性指数的较大值出现在高海拔和低海拔群落 ,较小值多出现在中等海拔群落。物种均...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赵立曦  陶莉  张先平  
【目的】调查太原市城区绿地植物物种的多样性,为太原市城市绿地的规划建设和植物物种多样性的保护与利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群落生态学的调查方法,调查太原城区绿地植物的组成、构成要素及垂直结构等,运用重要值、丰富度指数、均匀度指数和Shannon-Wiener指数综合评价绿地植物的物种多样性。【结果】太原城区绿地共有维管束植物83科243属402种,主要分布在蔷薇科、菊科、豆科及杨柳科,且以引进种略多于本地种,栽培植物种类远多于野生植物种类;垂直结构以乔灌草型和乔草型居多,二者的丰富度指数、均匀度指数及Shannon-Wiener指数较高;不同功能绿地中,森林公园、附属绿地、龙潭公园和玉门河公...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冯强  程兴火  
由于生态旅游景区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并能为旅游者解除工作压力,使其获得身心健康,一经出现便风靡全球,成为当今世界的旅游热点。我国生态系统类型众多,近年生态旅游呈现快速增长的态势,每年以15%~20%的速度增长。"旅游者的个人价值取向决定其目的地选择偏好",在当前旅游市场竞争愈发激烈的形势下,开展游客感知价值研究,将有助于旅游景区和旅游企业"以游客为中心"了解如何认识、评价旅游产品价值,进而了解游客对景区、旅游目的地的选择动机。本文对与生态景区游客感知价值有关的概念、理论及模型进行系统的论述与评价,使读者对相关研究有更深入的认识,为景区管理者分析相应的问题提供一定的意见和建议。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丁加琪  郭剑英  
运用调查问卷的方法,对溱湖国家湿地公园的游客的基本特征、环境影响行为态度进行调查。结合spss18.0软件分析游客的基本特征与其保护环境的行为态度的相关性,并且对景区提出针对游客破坏环境行为的管理措施。研究结果显示,游客的基本特征与其破坏环境行为有相关性,特别是性别、年龄和受教育程度相关性较大。大部分游客都具有生态环境保护意识,能约束自身行为,但其环境责任感不强。景区应该加强对游客的约束管理、教育管理和引导管理。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