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826)
2023(6855)
2022(5695)
2021(5059)
2020(4258)
2019(9307)
2018(8908)
2017(16515)
2016(9299)
2015(9977)
2014(9524)
2013(9382)
2012(8753)
2011(7859)
2010(7583)
2009(6852)
2008(6669)
2007(5906)
2006(5126)
2005(4419)
作者
(31938)
(26503)
(26459)
(24749)
(16953)
(13085)
(11775)
(10519)
(10296)
(9175)
(9164)
(8949)
(8865)
(8517)
(8460)
(8307)
(8284)
(8011)
(7782)
(7733)
(7070)
(6586)
(6388)
(6157)
(6126)
(5940)
(5850)
(5705)
(5511)
(5498)
学科
(34354)
经济(34304)
管理(25355)
(24827)
(19312)
企业(19312)
方法(16545)
数学(14854)
数学方法(14693)
(11330)
(10253)
(9538)
中国(9023)
(8185)
贸易(8184)
(7988)
业经(7651)
农业(7059)
(6017)
技术(5913)
(5870)
财务(5866)
环境(5865)
财务管理(5853)
企业财务(5593)
地方(5237)
(5056)
银行(4998)
(4976)
(4937)
机构
大学(135842)
学院(132993)
研究(52516)
(51952)
经济(51023)
管理(47636)
理学(42307)
理学院(41780)
管理学(40802)
管理学院(40615)
(38315)
科学(38270)
中国(37174)
农业(31313)
业大(29892)
(29626)
(29249)
研究所(27871)
中心(22650)
(21358)
农业大学(20708)
(19915)
(19436)
(18226)
(18115)
北京(17899)
财经(17656)
实验(16872)
(16809)
科学院(16597)
基金
项目(100966)
科学(77345)
基金(74277)
(71165)
国家(70588)
研究(61255)
科学基金(57415)
自然(41654)
自然科(40713)
自然科学(40694)
自然科学基金(40005)
基金项目(39380)
(39302)
社会(39162)
社会科(37120)
社会科学(37108)
(35164)
资助(30403)
教育(27199)
计划(23788)
重点(23725)
科技(21880)
(21553)
(21379)
(21248)
科研(21065)
编号(20848)
(20212)
创新(19972)
(18475)
期刊
(50272)
经济(50272)
学报(36804)
研究(33931)
(32594)
科学(29242)
大学(25737)
中国(25123)
学学(24986)
农业(22122)
管理(16196)
(15582)
(12112)
业大(11356)
农业大学(9574)
经济研究(9552)
(9487)
金融(9487)
(8947)
财经(8586)
教育(8518)
技术(8437)
业经(8274)
科技(8003)
林业(7924)
(7350)
问题(6867)
中国农业(6646)
自然(6219)
技术经济(6008)
共检索到18742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刘苑艺  Paul B.Brown  裴卓  刘慧  樊可  黄勇  
为研究蟋蟀(Gryllus bimaculatus)粉替代鱼粉对黄颡鱼(Pelteobagrus fulvidraco)幼鱼生长性能、肌肉成分和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以黄颡鱼幼鱼[(2.0±0.13) g]为研究对象,分别使用蟋蟀粉替代0 (对照组)、15%、30%、45%和60%的鱼粉配制成5组等氮等能的实验饲料,分别记为T0、T15、T30、T45和T60组。实验幼鱼在室内循环水系统进行为期10周的养殖实验。结果显示,随着蟋蟀粉替代量的增加,黄颡鱼幼鱼生长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T30组的终末均重(FBW)、增重率(WGR)和特定生长率(SGR)最高,且均显著高于T0组;T30组的饲料系数(FCR)显著低于T0和T15组;T30的肝体比(HSI)显著高于T0和T15,而与T45和T60组无显著差异。与T0组相比,各替代组的脏体比(VSI)、摄食量(FI)、肥满度(CF)和成活率(SR)均无显著差异。黄颡鱼幼鱼肌肉必需氨基酸(EAA)含量中,T60组肌肉中精氨酸(Arg)和缬氨酸(Val)含量显著高于T0组;且蟋蟀粉替代不同比例的鱼粉对黄颡鱼幼鱼肌肉中的总呈味氨基酸(TFAA)含量均未产生显著影响。T30、T45和T60组血清中的葡萄糖(GLU)含量显著高于T0组;相反,其总胆固醇(TCHO)含量显著低于T0组。在本研究条件下,蟋蟀粉替代不同比例的鱼粉不影响黄颡鱼幼鱼的生长性能和肌肉氨基酸含量,且能增加血清GLU和降低TCHO含量,以30%的蟋蟀粉替代鱼粉比例能生长最佳,且优于对照组。本研究对揭示蟋蟀粉在黄颡鱼饲料中替代鱼粉应用的可行性、为今后昆虫蛋白源在水产饲料中的开发提供科学依据。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胡冬雪  马季  王成强  乔洪金  王际英  李宝山  孙永智  
为探讨拟微绿球藻(Nannochloropsis sp.)粉替代鱼粉对大菱鲆(Scophthalmus maximusL.)幼鱼生长性能、体组成和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用拟微绿球藻粉替代基础饲料中0%、3.88%、7.76%、11.64%和15.52%的鱼粉,配制成5种等氮等能的饲料(N_0、N_(3.88)、N_(7.76)、N_(11.64)、N_(15.52))。选取初始体重为(24.60±0.02) g的大菱鲆幼鱼600尾,随机分成5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40尾鱼,养殖周期70d。结果显示:1)各实验组大菱鲆幼鱼的增重率(WGR)、特定生长率(SGR)、蛋白质效率(PER)、饲料系数(FCR)、日摄食率(DFI)、肥满度(CF)和成活率(SR)均无显著差异(P>0.05);2)随着藻粉添加量的增加,全鱼及肌肉中粗脂肪含量显著降低(P0.05);3)血清溶菌酶(LZM)、补体蛋白C3、补体蛋白C4及酸性磷酸酶(ACP)活力均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分别在N_(7.76)、N_(7.76)、N_(11.64)、N_(7.76)组达到最大值,且显著高于N_0组(P<0.05),N_(15.52)组碱性磷酸酶(ALP)显著低于其他组(P0.05);4)藻粉组血清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总抗氧化能力(T-AOC)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力,均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在N_(7.76)组达到最大值,且显著高于N_0组(P0.05),藻粉组血清总胆固醇(TCHO)显著低于N0组(P0.05);6)藻粉组血清谷草转氨酶(AST)活力呈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N_(11.64)组达到最小值,显著低于N_0组(P<0.05),藻粉组谷丙转氨酶(ALT)活力显著低于N_0组(P<0.05)。研究表明,本实验条件下,拟微绿球藻粉替代大菱鲆幼鱼饲料中15.52%的鱼粉对其生长无显著影响,替代7.76%可显著提高其非特异性免疫力,降低血脂水平。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王国霞  陈冰  孙育平  胡俊茹  彭凯  吴浩敏  黄燕华  
为研究脱脂亮斑扁角水虻幼虫粉(DBSFLM)替代鱼粉对黄颡鱼幼鱼生长性能、营养素沉积率、血清生化指标和消化酶活性的影响,本实验选用平均体质量为(1.67±0.01) g的黄颡鱼幼鱼480尾,随机分为4个处理组,分别投喂基础饲料(T0)和实验饲料[脱脂亮斑扁角水虻幼虫粉分别替代鱼粉20%(T20)、40%(T40)和60%(T60)],每个处理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40尾鱼,养殖8周。结果显示,随着DBSFLM替代量的增加,黄颡鱼生长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T20组的终末均重、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最高,且显著高于T60组;实验组T20和T60的摄食量显著高于对照组和T40组;实验组的腹脂指数、灰分和钙沉积率呈下降趋势,其中T60组的腹脂指数、T40和T60组的灰分和钙沉积率达到显著水平;与对照组T0相比,实验组的肥满度、脏体比、肝体比、肠体比和胃体比、蛋白质、脂肪和磷沉积率及黄颡鱼体蛋白、体脂肪和灰分均没有显著差异;血清胆固醇和甘油三脂显著降低,高密度/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显著升高,实验组T40的胃蛋白酶活性有增加趋势、肠道胰蛋白酶活性显著增加。研究表明,在本实验条件下,脱脂亮斑扁角水虻幼虫粉替代鱼粉不影响黄颡鱼幼鱼的生长性能和体组成含量,并可降低腹脂指数、血清甘油三酯、胆固醇含量及灰分、钙的沉积率,还可增加蛋白酶活性,以20%替代比例生长最佳,且优于对照组。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魏佳丽  王际英  宋志东  黄裕  孙永智  张利民  
以酶解磷虾粉分别替代基础饲料中0(T0)、10%(T10)、20%(T20)、30%(T30)、40%(T40)、50%(T50)的鱼粉,配制6种等氮等能的饲料,研究饲料中酶解磷虾粉替代鱼粉对珍珠龙胆石斑鱼幼鱼生长性能、体组成、血液生化指标、抗氧化性能及氟残留的影响。选取初始均重为(57.80±0.28)g的珍珠龙胆石斑幼鱼360尾,随机分为6组,每组3个重复,试验周期为56 d。结果显示,(1)T30组的增重率、特定生长率和摄食率均显著高于T0组(P<0.05);在替代量大于20%时,饲料干物质表观消化率显著高于T0组(P<0.05);各替代组的饲料系数、肥满度、肝体比、蛋白质效率、蛋白质消...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范涛  刘毅  明伟  林荣楠  温安祥  
以初始体重为(3.86±0.23)g的大鳞副泥鳅(Paramisgurnus dabryanus)为试验对象,研究蚯蚓(EisEnia foEtida)粉替代鱼粉对其生长、肌肉成分、血清生化指标及免疫性能的影响。以0代替鱼粉为对照组,用蚯蚓粉替代25%、50%、75%、100%的鱼粉配制成5组等氮等能饲料,在网箱中进行10周的养殖试验。结果显示,饲料中的蚯蚓粉替代鱼粉对大鳞副泥鳅的存活率无显著影响;随着替代水平的升高,饲料系数、增重率升高(P<0.05),肥满度、肝体比降低(P<0.05)。各组间脾体比、特定生长率均无显著性差异;75%和100%替代组肌肉粗脂肪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向枭  周兴华  陈建  李代金  王文娟  周小秋  
试验分别以豆粕替代0(对照组)、20%、40%、60%、80%、100%的鱼粉蛋白设计出6种等氮等能的饲料配方,按照配方配制试验饲料(A1、A2、A3、A4、A5和A6)。将540尾体质量为(14.67±0.51)g的齐口裂腹鱼随机分为6个试验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30尾试验鱼,分别投喂6种不同的试验饲料,养殖时间为45 d。结果表明,豆粕蛋白替代水平对齐口裂腹鱼的生长有显著影响。豆粕替代鱼粉蛋白的比例为60%时,试验鱼的增重率(WGR)、特定生长率(SGR)、饲料蛋白效率(PER)均达到最高(分别为118.08%、1.95%/d和207.22%),饵料系数(FCR)最小(1.27)(P<...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郭斌  梁萌青  徐后国  卫育良  张庆功  李本相  廖章斌  
本实验旨在研究江蓠(Gracilaria verrucosa)、浒苔(Enteromorpha prolifera)、藻渣和菌渣替代鱼粉对红鳍东方鲀(Takifugu rubripes)幼鱼生长性能、血清和肝脏生化指标和体组成的影响。实验共制成6种等氮、等脂的饲料,以含鱼粉60%为对照组1和45%鱼粉的为对照组2,分别将10%的江蓠、浒苔、藻渣、菌渣与植物蛋白质配合后替代对照组1饲料中30%的鱼粉,投喂初始体重为(17.33±0.55)g的红鳍东方鲀幼鱼56d。结果显示,1)浒苔组特定生长率(SGR)显著高于其他5组(P<0.05),藻渣组SGR显著高于对照组2和江蓠组(P0.05);对照组1和浒苔组饲料效率(FER)显著高于对照组2和菌渣(P0.05);对照组1的蛋白质沉积率(PPV)和蛋白质效率(PER)显著高于对照组2和菌渣组(P0.05)。2)各组血清和肝脏中谷丙转氨酶(GPT)和谷草转氨酶(GOT)活性均无显著差异(P>0.05)。各组血清丙二醛(MDA)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均无显著差异(P>0.05)。3)菌渣组鱼体粗蛋白质含量显著高于藻渣组(P0.05);浒苔和藻渣组鱼体粗脂肪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2(P0.05)。综合来看,将10%江蓠、浒苔、藻渣和菌渣与植物蛋白质配合后替代饲料中30%的鱼粉对红鳍东方鲀幼鱼的生长性能无不良影响,并且浒苔可以显著提高红鳍东方鲀的生长性能。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黄燕华  文远红  曹俊明  王国霞  莫文艳  陈晓瑛  刘群芳  刘小玲  
选用初始体质量约2.02 g的黄颡鱼(Pelteobagrus fulvidraco)960尾,随机分为6组,分别投喂6种用蝇蛆粉替代饲料中0%、20%、40%、60%、80%、100%鱼粉配制的等氮(39.5%)等能(16.8 MJ/kg)饲料,分别记为G0、G20、G40、G60、G80和G100。养殖期为60 d。结果显示,黄颡鱼肌肉水分、粗蛋白质、粗脂肪含量受蝇蛆粉替代鱼粉水平的影响不显著(P>0.05),但G60~G100灰分含量与G0相比显著升高(P0.05)。与...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谢凯  石勇  何慧  马学坤  李昭林  钟蕾  吴桐强  张俊智  胡毅  
为研究南极磷虾粉替代鱼粉对黄颡鱼生长性能、血清免疫指标及肌肉品质的影响,实验以初始体质量为(10.51±0.13) g的黄颡鱼为研究对象,南极磷虾粉替代基础饲料(30%鱼粉)中0%(KM0,对照组)、 2.5%(KM2.5)、 5.0%(KM5)、 7.5%(KM7.5)和10%(KM10)的鱼粉,共配制5组等氮等脂的饲料,每组3个重复,养殖实验在水库网箱(1.5 m×1.5 m×1.5 m)中进行,持续8周。结果显示,南极磷虾粉替代鱼粉对黄颡鱼生长、存活率、肠道淀粉酶和脂肪酶活性无显著性影响,但显著降低肠道胰蛋白酶活性。与KM0组相比,各替代组血清中补体3含量显著上升,KM5组免疫球蛋白M显著上升,而替代水平超过5%时,血清中碱性磷酸酶活性显著降低。随着磷虾粉替代比例的增加,黄颡鱼肌肉黏附性、弹性、胶黏性呈下降趋势,内聚性呈上升趋势,硬度、咀嚼性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与KM0组相比,KM10组黄颡鱼肌肉黏附性、弹性、胶黏性显著降低,内聚性显著升高。随着磷虾粉替代鱼粉比例的上升,黄颡鱼肌肉水解氨基酸中呈味氨基酸和总非必需氨基酸含量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研究表明,在本实验条件下,南极磷虾粉替代鱼粉对黄颡鱼的生长无负面影响,适量添加南极磷虾粉能在一定程度上增强其免疫功能,并影响黄颡鱼肌肉质构和呈味氨基酸含量。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毛盼  胡毅  李金龙  黄云  肖调义  艾庆辉  
以初始体重(5.90±0.01)g的青鱼(Mylopharyngodon piceus)为研究对象,用豆粕替代不同水平鱼粉,配制5种等氮等能的实验饲料,分别为30%鱼粉(对照组)、25%鱼粉、20%鱼粉、15%鱼粉和15%鱼粉+晶体氨基酸,试验持续8周。结果显示:当鱼粉含量为15%时,其增重率、特定生长率、肌肉鲜味氨基酸含量和总氨基酸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而饲料系数则显著高于对照组,添加晶体氨基酸对青鱼生长无显著改善;各处理组间甘油三酯(TG)、总蛋白(TP)、总胆固醇(TC)含量及谷丙转氨酶(ALT)活性无显著差异,但15%鱼粉组和15%鱼粉+晶体氨基酸组的青鱼的血糖含量和谷丙转氨酶活性显著高...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程媛媛  周洪琪  华雪铭  冷向军  黄旭雄  陈莉  丁卓平  
分别用0%(对照组)、5%、10%、15%的玉米蛋白粉替代饲料中0%、9.10%、18.20%、27.30%的鱼粉,配制4种等氮等能的实验饲料,饲养罗氏沼虾(Macrobrachium rosenbergii)53d后,测定其生长、饲料利用、肌肉营养成分和肌肉氨基酸沉积率,旨在为玉米蛋白粉在罗氏沼虾饲料中的应用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5%玉米蛋白粉组虾的生长和饲料利用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10%玉米蛋白粉组的生长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但饲料系数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蛋白质效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15%玉米蛋白粉组虾的生长、饲料利用显著低于对照组...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陆游  金敏  袁野  熊家  马红娜  周歧存  
为研究不同脂肪源对黄颡鱼幼鱼生长性能、体成分、血清生化指标、体组织脂肪酸组成及抗氧化能力的影响,进行为期8周的养殖实验。实验配制了4种分别添加有椰子油(CO)、苏子油(PO)、葵花籽油(SO)、鱼油与葵花籽油1∶1混合油(FO/SO)的等氮等脂的饲料,喂养平均初始体质量为(1.52±0.00)g的黄颡鱼幼鱼。实验结果显示:不同脂肪源对黄颡鱼终末体质量(FBW)、增重率(WGR)、特定生长率(SGR)和成活率(SR)均无显著影响,对饲料系数(FCR)影响显著,各组SR均在95%以上。各组间的肝体比(HSI)、肥满度(CF)均有显著性差异,而脏体比(VSI)和肠脂比(IPR)无显著性差异。HSI和CF均以鱼油与葵花籽油1∶1混合油(FO/SO)组最高,葵花籽油(SO)组最低。黄颡鱼的鱼体水分、粗蛋白和灰分不受饲料脂肪源的影响,而椰子油(CO)组的粗脂肪含量显著高于其他3组,为10.51%,剩余3组间无显著性差异。饲料中脂肪源对黄颡鱼肌肉、肝脏组织脂肪酸组成和含量影响显著,并且肌肉和肝脏中脂肪酸含量变化与饲料中相应脂肪酸含量变化基本一致,椰子油(CO)组组织中饱和脂肪酸(SFA)含量最高,苏子油(PO)组组织中亚麻酸(ALA)和n-3 PUFA含量最高,葵花籽油(SO)组组织中亚油酸(LA)和n-6 PUFA含量最高,而鱼油与葵花籽油1∶1混合油(FO/SO)组组织中脂肪酸较为均衡。黄颡鱼血清中的总蛋白(TP)、白蛋白(ALB)、球蛋白(GLOB)、白蛋白/球蛋白(A/G)、谷草转氨酶(AST)、总胆固醇(CHOL)、甘油三酯(TG)、血糖(GLU)、肌酸激酶(CK)含量不受饲料脂肪源的影响。各组黄颡鱼肝脏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活性有显著差异。椰子油(CO)组的SOD和GST活性最高,而MDA含量最低。研究表明,在添加豆油的基础上,椰子油、苏子油、葵花籽油和鱼油与葵花籽油1∶1混合油都可以用作黄颡鱼饲料的脂肪源;证实了鱼体组织中脂肪酸组成基本可以反映饲料脂肪酸组成,并且说明了黄颡鱼具有延长和去饱和ALA和LA的能力。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郝甜甜  王际英  李宝山  宋志东  黄炳山  孙永智  王雅平  王晓艳  
本研究设计5组等氮等能(粗蛋白为53%,能量为25KJ/g)的实验饲料,以60%的鱼粉饲料组作为对照(D1),豆粕∶花生粕∶鱼溶浆粉∶鸡肉粉(2∶1∶3∶2)的复合蛋白替代40%(D2)、50%(D3)、60%(D4)和70%(D5)的鱼粉,养殖大菱鲆幼鱼(Scophthalmus maximus L.)初始体重(53.0±0.2) g,养殖周期84 d,每天定时(08:00,16:30)投喂2次,投喂量为体重的1.5%~2%。实验结果显示,各处理组之间幼鱼存活率、饲料系数和摄食率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与对照组相比,D4和D5组增重率显著降低(P<0.05);肥满度在D2组达到最高值,显著高于D3、D4和D5组(P<0.05);脏体比(VSI)、肝体比(HSI)和肠体比(ISI)均在D2组达到最低值,均显著低于D5组(P0.05);各替代组全鱼粗脂肪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全鱼灰分含量在D5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复合动植物蛋白替代鱼粉对鱼体肌肉非必需氨基酸和必需氨基酸总量无显著影响(P>0.05);各替代组均显著提高了血清谷草转氨酶和谷丙转氨酶活性(P<0.05);总蛋白浓度在D2组显著高于D4和D5组(P<0.05);血糖浓度在D2和D3组显著低于其他3组(P<0.05);D3、D4和D5组甘油三酯浓度和高密度脂蛋白浓度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和D2组(P<0.05);各替代组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浓度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结果表明,复合动植物蛋白可有效替代50%鱼粉而不影响大菱鲆幼鱼生长性能和部分生理生化指标。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严晶  曹俊明  王国霞  黄燕华  张荣斌  刘群芳  孙智武  文远红  
采用等蛋白替代方式,以家蝇蛆粉(housefly maggot meal)分别替代饲料中0、20%、40%、60%、80%和100%的鱼粉,配制6种等氮等能的饲料,饲养初始体质量(0.56±0.03)g的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相应记为G0、G20、G40、G60、G80和G100实验组。养殖45 d后测定对虾肌肉的常规成分和氨基酸、肌苷酸含量,研究家蝇蛆粉对凡纳滨对虾肌肉品质的影响。结果显示,凡纳滨对虾肌肉粗蛋白和灰分含量随家蝇蛆粉替代水平的增加而升高,其中G100组粗蛋白含量和G80、G100组灰分含量显著高于G0组(P<0.05);水分和粗脂肪含量各组之间...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苏时萍  杨启超  苏雷  霍礼辉  刘军  施培松  
以鱼粉作为对照,用黄粉虫、蚕蛹干粉半量和全量替代鱼粉,配制5组等蛋白质水平(40%)的饲料,对黄颡鱼幼鱼进行36 d的饲养.结果表明:对照组幼鱼的增重率、蛋白质消化率和饵料系数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黄粉虫和蚕蛹全量替代组的增重率显著低于半量替代组(P0.05),而蚕蛹组的蛋白质消化率显著低于其他替代组;除半量黄粉虫组幼鱼的饵料系数与对照组间的差异不显著外,全量替代组和半量蚕蛹组的饵料系数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除机体含水率外,各替代组幼鱼机体的粗蛋白含量只有全蚕蛹组显著低于其他组(P<0.05),...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