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632)
- 2023(14940)
- 2022(12218)
- 2021(11413)
- 2020(9862)
- 2019(22624)
- 2018(22069)
- 2017(42912)
- 2016(22659)
- 2015(25432)
- 2014(24862)
- 2013(24716)
- 2012(22313)
- 2011(19493)
- 2010(19656)
- 2009(18727)
- 2008(17993)
- 2007(15937)
- 2006(13823)
- 2005(12504)
- 学科
- 济(100130)
- 经济(100035)
- 业(99179)
- 企(90768)
- 企业(90768)
- 管理(88180)
- 方法(51670)
- 数学(42997)
- 数学方法(42631)
- 财(36100)
- 业经(31646)
- 融(29397)
- 金融(29396)
- 农(29367)
- 银(28177)
- 银行(28166)
- 务(27778)
- 财务(27721)
- 财务管理(27674)
- 中国(27356)
- 行(26978)
- 企业财务(26393)
- 制(24953)
- 农业(21629)
- 技术(18996)
- 理论(17583)
- 策(17233)
- 体(17210)
- 划(17108)
- 地方(16961)
- 机构
- 学院(314422)
- 大学(309088)
- 济(139242)
- 管理(137017)
- 经济(136692)
- 理学(116895)
- 理学院(115959)
- 管理学(114613)
- 管理学院(113995)
- 研究(88571)
- 中国(81989)
- 财(69720)
- 京(62089)
- 财经(55089)
- 经(50272)
- 科学(47277)
- 江(47072)
- 中心(45947)
- 农(44934)
- 经济学(43212)
- 财经大学(41255)
- 所(41110)
- 业大(40516)
- 经济学院(39376)
- 商学(38765)
- 商学院(38414)
- 北京(38313)
- 州(37853)
- 经济管理(36452)
- 研究所(36289)
- 基金
- 项目(204319)
- 科学(165228)
- 基金(153419)
- 研究(152891)
- 家(129641)
- 国家(128496)
- 科学基金(115654)
- 社会(101279)
- 社会科(96517)
- 社会科学(96493)
- 基金项目(81036)
- 省(79425)
- 自然(73874)
- 自然科(72304)
- 自然科学(72292)
- 自然科学基金(71105)
- 教育(70344)
- 划(64870)
- 资助(63255)
- 编号(60911)
- 成果(47120)
- 部(46618)
- 创(46070)
- 重点(44474)
- 发(42739)
- 国家社会(42557)
- 创新(42324)
- 业(41728)
- 教育部(41572)
- 人文(41276)
- 期刊
- 济(149509)
- 经济(149509)
- 研究(89753)
- 财(60877)
- 中国(57918)
- 管理(57595)
- 融(48028)
- 金融(48028)
- 农(40793)
- 科学(37686)
- 学报(35875)
- 技术(30906)
- 大学(30024)
- 学学(28798)
- 财经(28663)
- 农业(27036)
- 业经(25427)
- 经(24571)
- 经济研究(23092)
- 教育(22490)
- 问题(19072)
- 财会(18851)
- 技术经济(18405)
- 业(18230)
- 会计(17074)
- 现代(15874)
- 理论(15809)
- 统计(15749)
- 商业(15553)
- 策(15062)
共检索到47294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周晓苏 陈沉 杜萌
以我国2003-2014年的非金融业A股公司为研究样本,检验了融资需求、企业生命周期与盈余管理的关系。研究发现,融资需求与应计盈余管理及真实盈余管理显著正相关,而且这种正相关关系在不同生命周期企业中是不同的,其在成长期和衰退期企业中的表现要显著强于成熟期企业。这一结论丰富了企业生命周期、融资与盈余管理的经验研究,对监管机构也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谢攀 王艺霖 霍源源
良好的金融治理是促进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基础,也是去杠杆向稳杠杆过渡的重要保障。在测算了"去杠杆"政策实施以来的中国金融治理水平的基础上,采用中介效应和门限效应模型分析其对非金融上市公司融资效率的影响。研究发现:提升金融治理水平主要通过缓解融资约束来提高融资效率,这一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比例达到54.20%。当金融治理水平和股票市场活跃度超过门槛值后,加杠杆对融资效率的正向作用大幅减弱,将金融结构、融资结构作为替代指标的稳健性检验佐证了这一发现。进一步研究发现:与国有企业、大型企业相比,改善金融治理更能促进民营企业股权融资,提高小型企业融资效率。
[期刊] 预测
[作者]
张俊瑞 李彬
企业生命周期对企业契约的影响,通过契约磨擦的作用,最终会反映在盈余管理上。我们以2001~2005年沪深制造业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运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检验了企业生命周期与盈余管理的关系。实证结果表明,不同的企业生命周期阶段,其盈余管理的特点各有差异,在不区分盈余管理的方向时,成熟期的盈余管理程度最低;在正向盈余管理情况下,成熟期的盈余管理程度也最低;在负向盈余管理情况下,成长期盈余管理程度最高。研究结论意味着,在一定程度上企业生命周期理论可以整合以往针对盈余管理动机的不同研究。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翟胜宝 邹民 唐玮
本文运用2005—2011年我国A股非金融类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实证检验了融资需求、银行关联与真实盈余管理三者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融资需求与真实盈余管理显著正相关,融资需求越大越容易引发企业的盈余管理行为;但银行关联的存在会削弱融资需求对真实盈余管理的诱导作用,并且这种效应在不同性质的企业中存在差异。相较于国有企业,银行关联对非国有企业真实盈余管理的治理作用更加明显。银行关联有助于降低企业的真实盈余管理程度。此外,本文在进一步区分三种类型银行关联的基础上进行研究,发现结果保持不变。本文拓展了盈余管理的研究视角,丰富了银行关联领域的文献。实践中,对于公司治理盈余管理具有积极的启示意义。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周雷 陈捷 黄思涵
大学生创业会先后经历种子期、孵化期和成长期等不同的生命周期阶段,各阶段具有不同的融资需求特征。本文将以众筹为代表的互联网金融创新与企业自身动态演进相结合,通过分析苏州六大众创空间中54家大学生创业企业和301位众筹投资者的问卷调查结果,可从融资金额、融资时效性、融资成本、融资对控制权的影响等维度,选择适合创业企业各阶段的融资模式,并提出了进一步发挥众筹对大学生创业支持作用的对策建议。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周晨 赵秀云 刘晓红
商业关系资源的建立与维系,往往会对企业财务决策行为产生深刻影响。文章以2009—2016年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为对象,实证检验了供应链关系资源对债务融资能力的影响。研究发现,经济新常态背景下,企业利用供应链关系资源进行盈余管理活动的动机显著加强,而供应链关系资源驱动下的盈余管理行为显著提升了企业债务融资能力。此外,考虑我国地区制度环境,发现完善的金融市场化环境和诚实守信的社会公众环境对企业通过应计盈余管理达到债务融资获取目的的抑制作用明显,而对真实盈余管理并没有显著影响。
关键词:
供应链关系 应计盈余 真实盈余 债务融资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唐洋 宋平 唐国平
基于企业生命周期视角,利用我国制造业上市公司2007年至2012年的数据,分别研究债务总体水平、债务期限结构和债务来源结构在企业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对企业绩效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债务总体水平、短期借款与长期负债对企业绩效的影响在整个生命周期都呈现负相关关系,但影响程度在不同的阶段存在差异。在企业整个生命周期内,短期借款对企业绩效的负效应都强于长期负债。另外在企业生命周期的各个阶段,银行借款均对企业绩效产生负效应,商业信用仅在衰退期对企业绩效产生了正效应,在其他两个阶段均为负效应。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梅波
目前探寻异质金融生态下公允价值计量变动的内在机理备受关注。本文基于手工划分出异质性行业周期,分析金融生态和盈余操纵对公允价值变动的效应机理。实证发现:成长期行业的公允价值变动幅度更大,而成熟期行业的公允价值变动幅度更小更平滑;金融市场越发达地区的企业,公允价值变动幅度则更小;盈余管理操纵程度越大,公允价值变动幅度也更大;相比金融发展较差地区,金融发展较好地区的企业盈余操纵对公允价值变动的效应更显著;金融发展较差地区的金融市场有效发展更能减少公允价值的大幅波动,更利于平滑公允价值损益。此发现有助于深入理解异质金融生态下公允价值变动的内在机理以及现实金融市场发展下企业盈余操纵的内在形式和经济后果。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于静霞
本文对2006~2008年我国A股市场2548个样本公司的盈余管理与银行债务融资成本关系进行了实证考察,研究发现:盈余管理程度越高,企业的融资成本越高;操纵性应计项目为正要比操纵性应计项目为负的融资成本要高。另外,资产报酬率、息税前利息保障倍数等会计信息在银行信贷决策中也具有重要作用。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彭珏 胡斌
利用2008-2013年我国非金融上市公司的数据为样本,研究公允价值计量对会计盈余质量的影响,并按照样本内部控制的状况进行分组回归,以研究内部控制在公允价值与盈余质量之间的作用。研究发现:公允价值计量与盈余管理程度和盈余持续性之间没有显著的关系,但能提高盈余的价值相关性,并且高质量的内部控制状况能增强这种作用。同时还佐证了内部控制对盈余的价值相关性和持续性具有重要的影响。
关键词:
公允价值 盈余质量 内部控制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李歆 郭星雨
由于盈余管理行为会对融资约束产生影响,本文以2010~2013年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从盈余管理的程度、方向和属性三个方面来研究盈余管理对融资约束的不同影响。研究发现:盈余管理程度和向上盈余管理对融资约束有显著的不利影响,而审计师的标准审计意见能够对这种不利影响起到缓解作用。
关键词:
融资约束 盈余管理 审计意见 信息不对称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杨彩虹
文章选取2009—2016年的上市公司为样本,将企业按照生命周期划分为成长期、成熟期和衰退期三个阶段,通过描述性统计手段分析样本。进一步采用相关性分析、多元线性回归及稳健性检验等方法,分析不同企业生命周期中盈余管理与公司绩效的关系,实证结果表明:第一,企业整体应计盈余管理与未来财务绩效负相关,与市场绩效负相关;真实盈余管理与企业未来财务绩效和市场绩效都是负相关。第二,处于成长期的企业应计盈余管理与未来财务绩效负相关,与市场绩效负相关;真实盈余管理与企业未来财务绩效和市场绩效都是负相关。第三,处于成熟期的企业应计盈余管理与未来财务绩效正相关,与市场绩效不相关;真实盈余管理与企业未来财务绩效和市场绩效都是负相关。第四,处于衰退期的企业应计盈余管理与未来财务绩效和市场绩效不相关;真实盈余管理与企业未来财务绩效和市场绩效都是负相关。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王汀汀 李赫美
笔者以2007—2016年中国制造业上市公司数据为样本,基于委托代理理论、企业生命周期理论动态研究生命周期与盈余管理的关系,并进一步从公司治理层面研究企业生命周期对盈余管理影响因素的调节作用。从企业生命周期视角来看,企业在衰退期进行应计盈余管理的程度最高、成长期次之、成熟期最低。对应计盈余管理做进一步分析,企业在成长期进行负向盈余管理的程度最小,进行正向盈余管理的程度最大。另外,企业在成长期进行真实盈余管理的程度最高。从公司治理角度分析,管理层激励一方面强化了应计盈余管理,另一方面抑制了真实盈余管理,相较
关键词:
企业生命周期 应计盈余管理 真实盈余管理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戴书松 李婵婵
本文以我国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从管理层人员的心理出发,探讨薪酬攀比对盈余管理的影响。此外,将微观企业所处的生命周期引入进来,探讨企业生命周期是否会对管理层人员薪酬攀比与盈余管理的关系产生影响。实证研究结果表明,管理层人员薪酬与同行业可比公司人员薪酬中位数相差越大,攀比心理越强,进行的盈余管理程度就越大且企业的生命周期会影响二者之间的关系。相比于成熟期,成长期和衰退期企业的管理层薪酬攀比心理对盈余管理的影响程度更大。
关键词:
生命周期 攀比心理 盈余管理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侯晓红 马可
本文采用2010-2014年沪深两市8105家上市公司数据,分析了企业在不同生命周期阶段的应计盈余管理和真实盈余管理程度,以及在不同生命周期阶段为满足"盈余阈值"而进行的盈余管理方式选择差异。研究表明:企业在衰退期应计盈余管理和真实盈余管理程度均是最大,而在成长期上述两种盈余管理程度均为最小;但是,为了满足"盈余阈值",企业在衰退期仅会选择应计盈余管理方式,而在成熟期会同时选择应计盈余管理和真实盈余管理两种方式。
关键词:
企业生命周期 盈余管理 盈余阈值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
经济周期、行业周期性与盈余管理程度——来自中国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
企业生命周期与盈余管理
股权激励与盈余管理关系的实证研究——以企业生命周期为调节变量
经济周期、行业景气度与盈余管理——来自中国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
企业生命周期、行业竞争冲击与盈余管理——基于应计盈余管理和真实盈余管理的双重考量
不同生命周期企业投资决策有效性研究——基于产权视角的我国A股经验证据
企业生命周期、财务资助与银行贷款——基于A股民营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
企业生命周期、并购能力与价值创造——来自20122015年我国沪深A股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
企业生命周期、并购能力与价值创造——来自2012~2015年我国沪深A股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