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995)
2023(15605)
2022(12714)
2021(11611)
2020(9569)
2019(21370)
2018(20685)
2017(40053)
2016(21222)
2015(23321)
2014(22863)
2013(22571)
2012(20496)
2011(18281)
2010(18852)
2009(18163)
2008(17521)
2007(15922)
2006(14370)
2005(13463)
作者
(57747)
(47865)
(47672)
(44904)
(30625)
(22733)
(21666)
(18351)
(18257)
(17165)
(16236)
(15973)
(15243)
(14942)
(14807)
(14657)
(14100)
(14054)
(13773)
(13622)
(11763)
(11659)
(11562)
(11114)
(10751)
(10742)
(10713)
(10605)
(9444)
(9311)
学科
(96756)
经济(96654)
(95886)
(88455)
企业(88455)
管理(79968)
方法(35683)
(34260)
业经(33808)
中国(31010)
(29195)
(27734)
金融(27733)
(26817)
财务(26786)
财务管理(26756)
数学(26648)
数学方法(26486)
(25919)
银行(25908)
企业财务(25570)
(25196)
地方(23981)
(23748)
农业(21288)
技术(19596)
(17697)
(17683)
贸易(17663)
理论(17640)
机构
学院(301453)
大学(291318)
(131397)
经济(128937)
管理(121749)
理学(103354)
理学院(102412)
管理学(101284)
管理学院(100716)
研究(94205)
中国(81826)
(65208)
(60084)
科学(51181)
财经(50745)
(46785)
(45974)
(45701)
中心(45031)
(43832)
研究所(40245)
经济学(39635)
(38280)
北京(37817)
财经大学(37485)
业大(37369)
商学(35965)
经济学院(35803)
商学院(35632)
(35272)
基金
项目(187342)
科学(150911)
研究(143949)
基金(136753)
(115448)
国家(114331)
科学基金(101836)
社会(94849)
社会科(90229)
社会科学(90210)
(75475)
基金项目(71855)
教育(65295)
自然(62624)
自然科(61262)
自然科学(61252)
(60657)
自然科学基金(60210)
编号(59007)
资助(55209)
成果(46939)
(45034)
(42972)
重点(41585)
(41254)
课题(40334)
(40277)
创新(39199)
国家社会(39067)
(37892)
期刊
(156315)
经济(156315)
研究(92771)
中国(61651)
(55810)
管理(52799)
(44151)
金融(44151)
(42646)
科学(36411)
学报(34586)
教育(29041)
业经(28933)
农业(28676)
大学(28109)
技术(27942)
学学(26815)
财经(26107)
经济研究(24592)
(22538)
问题(19652)
(17323)
技术经济(16952)
财会(16776)
(16349)
商业(16056)
现代(15814)
国际(15186)
世界(15129)
会计(14960)
共检索到47313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柴正猛  张岩贵  
研发具有高投入、长期性、动态性以及结果的不确定性特点,研发不仅仅是一种投资行为,还应该看作是一种融资行为。本文建立博弈论模型研究了融资受限的国内企业与内源融资跨国公司之间的R&D竞争,考虑了研发投融资的动态跨期效应,比较了长短期债务融资契约对研发投资影响的异同,研究了动态债务融资契约与寡占研发竞争之间的互动关系,得到了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动态融资模式下的研发竞争动态模型,弥补了产业组织理论与公司融资理论之间各为体系的不足。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周学勤  
本文认为,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研发日益成为跨国公司与中国企业竞争的主要领域;在研发竞争中,跨国公司与中国企业的动态博弈表现为两个阶段,即跨国公司的先动优势和中国企业的模仿与赶超,在不同阶段所体现出的策略是不同的,政府应加强指导和规范两者在研发竞争中的行为,为市场经济的顺利发展提供制度保证。
[期刊]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齐亚伟  陶长琪  
基于产品差异化理论和Hotelling模型,以信息产品为例,探讨具有不同产品质量、网络效应、兼容性和转移成本的东道国企业与跨国公司的研发博弈,分析了技术创新溢出对厂商技术创新模式的影响。结论表明:厂商的研发投入具有相互替代性,并且研发投入和研发成功概率随着研发生产率的增大而增大;厂商应实施差别化策略,弱化价格竞争;网络效应有利于提升跨国公司的技术创新动机;兼容性和技术溢出不利于跨国公司进行产品质量或性能提高幅度较大的技术创新;转换成本成为"赢者通吃"的壁垒。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蒋殿春  
本文建立了一个跨国公司与东道国厂商之间的技术创新博弈模型。文章立足于二者在产品市场上的寡占竞争 ,推演并比较双方 R&D投资项目和投资规模的战略 ,对未来的竞争格局做了理论上的预测。结果表明 :跨国公司往往比国内生产厂商进行更多的 R&D活动 ;跨国公司更倾向于风险较小、生产成本节约或产品性能改良幅度也较小的技术创新项目 ,在可能成为新一代产品核心技术的革命性创新上 ,东道国企业比跨国公司的创新动机更强。东道国企业技术进步的平均速度慢于对方。在构成厂商技术创新主体的普通技术竞争中 ,东道国企业处于不利的地位。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王自锋  陈宁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跨国公司已成为许多发展中东道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跨国公司的进入,促进了发展中东道国的技术深化和产业升级。然而,随着全球并购浪潮的兴起,跨国公司的实力膨胀,其市场垄断力量增强,限制性商业做法(RBP)盛行,损害了发展中东道国的利益。因此,发展中东道国应加紧制定以限制跨国公司市场垄断力量和限制性商业做法为主要内容的竞争政策。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李长英  王君美  
在下游企业顺序进入市场条件下,本文分析了跨国公司对于上游企业创新动机的影响。我们的研究表明:上游企业的创新投入既取决于其国有股的比重又取决于下游企业的国别属性以及市场势力。具体而言,如果上游企业是一个私营企业,那么下游企业的国别属性不影响其研发投入。相反,倘若上游企业是一个纯粹的国有企业,那么只有当下游企业均为国外企业时,其研发投入不足,在其他情况下,上游企业的研发投入相同。假如上游企业是一个部分国有企业,那么下游跨国公司的市场势力越大,其研发动力越低。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宋敏  丁浩  
文章构建了跨国公司与东道国政府关于撤资问题的动态博弈模型,选取影响双方得益的主要因素以确定双方的支付函数,通过对跨国公司的撤资威胁进行识别,讨论了不同情况下双方的子博弈精炼纳什均衡,最后,侧重于东道国视角提出了针对性的对策。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邱立成  洪涌  
跨国公司的对外直接投资对东道国市场结构产生深刻影响,本文通过对产量竞争这一微观厂商行为进行深入分析,揭示出跨国公司在东道国的产量竞争中的制胜利器是其较低的边际成本和东道国市场缺乏需求弹性。文章同时指出,垄断或寡占竞争市场格局的形成取决于东道国市场的开放度以及竞争者之间的实力对比。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谢建国  
在一个两阶段古诺竞争模型基础上,本文研究了东道国引资政策对跨国公司技术转移的影响,结果显示,跨国公司对东道国的技术转移取决于东道国市场竞争程度、本地企业的模仿能力与跨国公司的技术转移成本。在东道国企业模仿能力有限的情况下,跨国公司低技术的直接投资将损害东道国企业,从而降低东道国的国民福利水平;文章同时研究了市场竞争对跨国公司技术转移的影响,结果表明,对东道国来说,维持一个适度有序竞争的国内市场,同时对跨国公司的直接投资进行有选择地甄别与吸收,比单纯的竞争战略更有利于跨国公司的技术转移与技术扩散。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张燕生  
在对现代世界经济格局产生重大影响的经济全球化和信息技术革命两大趋势的作用下,跨国公司已成为推动各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之一。据统计,至1997年全球共有跨国公司5.3万家,拥有45万家海外分支机构,对外直接投资存量3.5万亿美元,其海外机构的全球销售额9.5万亿美元,总资产12.6万亿美元,出口额2万亿美元;1997年全球直接投资流入额和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柴正猛  张岩贵  
用一个改进的KMRW声誉博弈模型解释了近年来跨国公司与许多(发展中)东道国政府之间的稳定合作现象和斯特兰奇与斯托普福德提出的“正和博弈”思想.本文模型为有限人数的多人多阶段动态博弈模型,它考虑了声誉价值、信息成本和时间成本,讨论了囚徒型、学习型和声誉型(定义参见正文)三类参与人的策略选择,排除了KMRW声誉博弈模型中“非理性假定” 存在的必要,对现实有更强的解释力,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王念祖  
中国企业合理规模的达到主要不是从行政命令而是从培育市场入手。从企业竞争的角度看,传统的非友即敌概念亦宜改变。中国企业的竞争策略虽然要放眼创新,在起步时不妨做人弃我取、平平常常的工作,在谋求突破的同时还要扎扎实实地不断摸索,管理层的重点也必然要从内部的管理转向对外的折冲。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