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2682)
2023(18516)
2022(15657)
2021(14658)
2020(12200)
2019(28284)
2018(27737)
2017(54337)
2016(29010)
2015(32618)
2014(32454)
2013(31652)
2012(28997)
2011(25949)
2010(26292)
2009(24335)
2008(22758)
2007(19936)
2006(17428)
2005(15272)
作者
(81177)
(67566)
(66932)
(63945)
(43028)
(32359)
(30691)
(26451)
(25763)
(24260)
(22926)
(22635)
(21332)
(21304)
(21103)
(20807)
(20070)
(19864)
(19413)
(19322)
(16614)
(16496)
(16364)
(15470)
(15229)
(15024)
(14908)
(14816)
(13632)
(13168)
学科
(113455)
经济(113330)
管理(85078)
(81882)
(68591)
企业(68591)
方法(54927)
数学(48426)
数学方法(47633)
中国(34391)
(31643)
(31042)
(29240)
金融(29237)
(27888)
银行(27853)
(26751)
业经(25959)
地方(23972)
(23233)
(22072)
(20933)
农业(20925)
贸易(20916)
理论(20687)
(20400)
(20355)
财务(20311)
财务管理(20268)
企业财务(19257)
机构
学院(403752)
大学(401954)
(162030)
管理(161824)
经济(158505)
理学(140707)
理学院(139249)
管理学(136483)
管理学院(135766)
研究(129539)
中国(102412)
(83802)
科学(78631)
(76451)
(63193)
(61742)
中心(61649)
财经(61408)
业大(58606)
(58295)
研究所(57521)
(55918)
北京(52616)
(51719)
师范(51250)
经济学(49335)
农业(48226)
(47730)
(47540)
财经大学(45942)
基金
项目(278259)
科学(219830)
研究(204429)
基金(202313)
(175241)
国家(173791)
科学基金(150889)
社会(128572)
社会科(122054)
社会科学(122023)
(108799)
基金项目(106422)
自然(98595)
自然科(96382)
自然科学(96363)
教育(95554)
自然科学基金(94584)
(91266)
资助(84720)
编号(84085)
成果(67409)
重点(61959)
(61523)
(58944)
(58311)
课题(57728)
创新(54266)
教育部(53372)
科研(53204)
国家社会(52702)
期刊
(169807)
经济(169807)
研究(117111)
中国(74653)
学报(60362)
管理(59313)
(57751)
科学(55715)
(55579)
(47966)
金融(47966)
大学(46927)
教育(45688)
学学(44200)
农业(38084)
技术(37101)
财经(29366)
业经(28545)
经济研究(27959)
(25052)
问题(21518)
理论(19693)
图书(19647)
统计(19544)
技术经济(19372)
(19224)
科技(18465)
(18086)
实践(18030)
(18030)
共检索到58563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姚磊  姚王信  
中国融资融券业务的四次扩容政策及其对市场的影响都是渐进式的。多期DID模型能更好地处理融资融券对A股市场的影响,HAusmAn检验为该模型提供了稳健性检验工具。除基于2015年数据的实证结果 (受其他多种因素影响)显示显著增加A股市场流动性和波动性外,对前四次扩容政策市场的影响表明,融资融券显著减少市场流动性(影响程度随不断扩容而降低)、微幅强化A股市场的波动性(有时正向强化、有时负向强化);同时,融资融券政策效应的实现过程是曲折的,不同期间的政策效应存在差异。该研究结论为融资融券相关的渐进式改革提供了新的经验证据。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崔立志  陈秋尧  
中国智慧城市建设试点的三次扩容政策对城市环境治理的影响是渐进式的。基于2005—2016年中国227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采用多期双重差分模型较好地估计了扩容政策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同时运用倾向得分双重差分模型(PSM-DID)和反事实方法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随着不断扩容,智慧城市建设减少环境污染的影响程度不断增强,同时智慧城市扩容政策效应的实现过程是曲折的,不同时期的环境效应存在差异。进一步探究其原因,发现人力资本水平和信息基础设施等特征越高的城市,减污效应越显著,同时发现不同区位的智慧城市建设,对具体污染物的减污效应具有显著差异。上述研究为智慧城市渐近式扩容提供了新的经验证据。
[期刊] 证券市场导报  [作者] 温博慧  徐佳翔  刘玉康  
本文基于2007―2020年A股上市公司样本数据,检验融资融券渐进扩容对股价崩盘风险的影响。结果表明,伴随扩容我国融资融券交易对股价崩盘风险的作用已由加剧逐步转变为缓解。在融资融券缓解股价崩盘风险的过程中,市场定价效率和企业金融化具有并行中介效应。融资交易促进企业金融化缓解崩盘风险的个体中介效应大于其降低股票定价效率加剧崩盘风险的个体中介效应;融券交易提高股票定价效率缓解崩盘风险的个体中介效应大于其抑制企业金融化加剧崩盘风险的个体中介效应。相对于深沪主板,融资融券对原中小板和创业板股价崩盘风险的缓解作用更强。融资交易对股价崩盘风险的缓解作用在机构持股比例较低和管理层持股比例较高的企业中更显著;而融券交易则相反。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徐雪  马润平  
本文以2014-2015年我国股市剧烈波动为研究背景,使用融资融券实施前后7年的月度数据建立DID(二重差分法)模型,实证检验融资融券对股票价格波动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融资融券交易对房地产行业和家电行业股价波动的影响不明显,即融资融券平抑股价波动的功能没有得到发挥。基于此,本文提出规范融资融券业务发展、促进双向交易、扩大标的证券范围、增加证券品种、进一步改进融资融券交易制度的建议。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肖浩  孔爱国  
本文基于双重差分模型检验了融资融券对股价特质性波动的影响及其机理。研究发现,融资融券交易降低了标的证券股价特质性波动,但这一影响是通过降低标的证券的噪音交易、提升信息传递速度、降低公司盈余操纵以及降低投资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程度来实现。以上结果表明,融资融券业务降低了股价特质性波动的非信息效率因素。此外,本文发现,融资融券对公司盈余操纵的影响只有在业务开通时的瞬间效应而无持续效应,这表明卖空机制对公司的外部治理作用有待改善。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王帅  
本文采用VAR模型实证研究了融资融券与我国股票市场波动性的关系,实证结果表明融资融券交易行为与股票市场的波动率呈双向因果关系。相比融券交易,融资交易对股票市场的影响更大,并且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抑制股票市场的异常波动。总体来看,融资融券交易虽然对股票市场的波动有显著的影响,但影响幅度较小,股票市场的波动更多地受其自身因素及外部冲击的影响。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王帅  
本文采用VAR模型实证研究了融资融券与我国股票市场波动性的关系,实证结果表明融资融券交易行为与股票市场的波动率呈双向因果关系。相比融券交易,融资交易对股票市场的影响更大,并且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抑制股票市场的异常波动。总体来看,融资融券交易虽然对股票市场的波动有显著的影响,但影响幅度较小,股票市场的波动更多地受其自身因素及外部冲击的影响。
[期刊] 管理科学  [作者] 谢黎旭  张信东  张燕  王东  
流动性是市场的灵魂,金融创新的目的和结果是提高资产的流动性。2010年3月31日,证监会以促进市场流动性为目的,正式推出融资融券业务试点,并在2011年至2013年先后3次扩大中国A股市场融资融券标的股票的范围。因此,研究中国融资融券是否促进流动性并探究其内在机制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排除股指期货和股指期权等卖空机制的影响,运用面板回归方法和适合政策评估的双重差分法,分别检验2011年至2013年3次融资融券扩容对标的股票流动性的影响,并从融资和融券交易者的短期交易策略和标的股票股东结构变化两个方面探讨买空卖空机制与流动性因果关系的内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融资和融券交易的双重引入降低了交易成本和价格影响,提高了标的股票的流动性。随着融资融券业务的深入开展和发展,融资融券标的股票扩容对价格影响方面的流动性的影响越来越强。融资交易者的短期动量交易策略降低了价格影响和交易成本,融券交易者的短期动量交易策略降低了价格影响,而对交易成本影响不显著。由于部分机构投资者退场,偏好短线投机炒作的中大型个体投资者入场,换手率高、流通市值低和特质波动率低等类型的标的股票组合的流动性提高更为明显。融资融券交易提高标的股票流动性的研究结论补充了已有研究关于买空卖空机制对市场质量影响方面的实证证据,也为中国融资融券业务的发展和完善提供借鉴意义。
[期刊] 证券市场导报  [作者] 李湛  刘波  
基于融资融券标的扩容视角,本文深度挖掘了历次两融标的扩容的结构演变及对A股市场整体影响。结果表明,两融扩容标的由侧重主板蓝筹标的向稳主板蓝筹标的、倾向中小板与创业板高成长标的过渡,历次扩容短期内对两融业务发展具有促进作用,但并非促进市场行情持续或反转的有效工具。结构演变方面,通信、食品饮料、医药生物、电子、计算机与传媒等行业在近三次两融标的扩容中,呈"J"形反弹;银行、钢铁和非银金融的两融标的占比超85%,后续扩容有限;相对交通运输、采掘、有色金属与房地产等行业而言,在新一轮科技革命的驱动与政策支持下,通信、医药生物、电子、计算机与传媒等行业标的扩容具有更强的政策与环境基础。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孙文晶  王明伟  叶建华  
基于我国2007—2016年上市公司数据,实证检验了卖空机制的引入对于公司过度投资的影响及作用机理,研究发现,卖空机制可以显著抑制公司过度投资。分批次检验显示,卖空的抑制作用逐批递减,且卖空规模对过度投资无显著影响,说明卖空主要发挥事前威慑而非事后惩罚作用。此外,卖空对过度投资的抑制作用在市场化进程较高的地区更加显著。作用机制检验发现,卖空主要通过降低管理层过度自信影响公司投资,且当信息不对称程度较低时效果更加显著。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杜勇  邓旭  
本文聚焦于中国经济"脱实向虚"背景下非金融企业金融化问题,将分批次放开融资融券限制作为准自然实验,构造双重差分模型,探究融资融券机制对企业金融化行为的影响。研究发现,融资融券机制的实施总体上会显著地促进企业金融化。这种促进作用主要源于实际交易中占主导地位的融资机制。虽然融券机制对企业金融化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但在融资交易与融券交易高度不对称的情形下,活跃的融资交易加剧了企业配置金融资产的短期投机套利行为。金融资产与经营资产的收益率差距和股价下跌风险是企业调整投资策略的两个关键因素。进一步研究发现,融资融券对企业金融化的影响只存在于管理层持股和机构持股比例较高、产品市场竞争较弱和处于牛市行情等情形中。本文有助于理解中国式融资融券的经济后果,也从制度环境层面为厘清非金融企业"脱实向虚"的内在机制提供了一个新视角。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权小锋  尹洪英  
本文基于双重差分模型,以我国融资融券标的股票分步扩容为自然实验事件,系统考察了卖空机制对公司创新行为的影响效应及其价值机理。研究发现,融资融券制度的实施并没有显著影响公司的创新投入,却显著提升了公司的创新产出,表明融资融券制度具有"创新激励效应",能够显著提升公司的创新效率。其次,融资融券制度的"创新激励效应"在信息不透明公司、低管理层权力公司及垄断程度强行业表现地更加显著。最后,融资融券制度的实施能够通过创新渠道产生滞后的"价值提升效应"。本文结论总体证实,中国式卖空机制(融资融券制度)的实施符合"约束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权小锋  尹洪英  
本文基于双重差分模型,以我国融资融券标的股票分步扩容为自然实验事件,系统考察了卖空机制对公司创新行为的影响效应及其价值机理。研究发现,融资融券制度的实施并没有显著影响公司的创新投入,却显著提升了公司的创新产出,表明融资融券制度具有"创新激励效应",能够显著提升公司的创新效率。其次,融资融券制度的"创新激励效应"在信息不透明公司、低管理层权力公司及垄断程度强行业表现地更加显著。最后,融资融券制度的实施能够通过创新渠道产生滞后的"价值提升效应"。本文结论总体证实,中国式卖空机制(融资融券制度)的实施符合"约束假说"而非"压力假说",卖空机制具有显著的创新激励效应和价值提升效应。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廖果平  姜铭哲  王卫星  
从企业创新出发,将2012年正式出台的《绿色信贷指引》作为基本事件进行准自然实验,通过双重差分模型(DID)实证检验绿色信贷政策对“两高”(即高耗能、高污染)行业企业创新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当前绿色信贷政策的实施在一定层面上抑制了“两高”行业的债务融资,压缩了“两高”行业的创新空间。同时,在股权性质分样本检验中,绿色信贷政策对非国有“两高”企业的创新影响更显著而对国有“两高”企业创新影响并不明显;在检验绿色信贷政策对企业债务融资的约束效应中,国有企业的抑制成效更为显著。将绿色信贷政策与企业创新、债务融资结合起来,拓宽了绿色信贷政策的研究范围,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国家环境经济政策实施效果的研究。
[期刊] 投资研究  [作者] 林祥友  易凡琦  陈超  
以我国首批纳入融资融券标的证券上市公司构造处理组样本,采用倾向得分匹配法选择数量基本相当的非融资融券标的证券上市公司构造控制组样本,以上市公司证券的平均超常收益率和平均绝对超常收益率为考察指标,利用非参数检验方法和双重差分模型,实证检验融资融券交易"助涨助跌效应"的存在性及其非对称性。研究表明,从平均绝对超常收益率看,融资融券交易会产生显著的"助涨助跌效应",其助涨助跌效应不具有显著的非对称性;从平均超常收益率看,融资融券交易的"助涨助跌效应"具有非对称性,价格下跌中的"助跌效应"强于价格上涨中的"助涨效应"。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