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654)
- 2023(9488)
- 2022(7800)
- 2021(7034)
- 2020(5828)
- 2019(13071)
- 2018(12136)
- 2017(23982)
- 2016(12469)
- 2015(13253)
- 2014(12811)
- 2013(12724)
- 2012(11470)
- 2011(10228)
- 2010(10393)
- 2009(10060)
- 2008(8875)
- 2007(8006)
- 2006(6959)
- 2005(6507)
- 学科
- 济(51872)
- 经济(51825)
- 业(37848)
- 管理(35613)
- 企(30913)
- 企业(30913)
- 融(27243)
- 金融(27243)
- 银(24111)
- 银行(24074)
- 方法(23656)
- 行(23317)
- 数学(21721)
- 数学方法(21610)
- 中国(20252)
- 财(16881)
- 制(14775)
- 农(13899)
- 贸(12079)
- 贸易(12064)
- 易(11769)
- 业经(11766)
- 务(11712)
- 财务(11698)
- 财务管理(11685)
- 地方(11366)
- 中国金融(11328)
- 企业财务(11303)
- 体(9562)
- 农业(9446)
- 机构
- 大学(177286)
- 学院(177010)
- 济(80802)
- 经济(79461)
- 管理(67867)
- 研究(60336)
- 理学(59142)
- 理学院(58517)
- 管理学(57681)
- 管理学院(57381)
- 中国(54124)
- 财(38000)
- 京(35770)
- 科学(35305)
- 农(34594)
- 财经(31044)
- 所(30352)
- 中心(29858)
- 业大(28461)
- 经(28390)
- 研究所(27658)
- 农业(27557)
- 经济学(27041)
- 江(24878)
- 经济学院(24784)
- 融(24023)
- 金融(23608)
- 财经大学(23569)
- 北京(22159)
- 院(21305)
- 基金
- 项目(121720)
- 科学(96649)
- 基金(92348)
- 研究(82643)
- 家(82439)
- 国家(81796)
- 科学基金(70391)
- 社会(56553)
- 社会科(54134)
- 社会科学(54120)
- 基金项目(49410)
- 自然(46713)
- 省(46487)
- 自然科(45766)
- 自然科学(45751)
- 自然科学基金(45015)
- 划(39500)
- 资助(37300)
- 教育(36607)
- 编号(30174)
- 重点(27693)
- 部(27111)
- 创(26406)
- 发(26233)
- 创新(24828)
- 国家社会(24564)
- 科研(23896)
- 教育部(23377)
- 计划(23175)
- 人文(22621)
共检索到26115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证券市场导报
[作者]
李湛 刘波
基于融资融券标的扩容视角,本文深度挖掘了历次两融标的扩容的结构演变及对A股市场整体影响。结果表明,两融扩容标的由侧重主板蓝筹标的向稳主板蓝筹标的、倾向中小板与创业板高成长标的过渡,历次扩容短期内对两融业务发展具有促进作用,但并非促进市场行情持续或反转的有效工具。结构演变方面,通信、食品饮料、医药生物、电子、计算机与传媒等行业在近三次两融标的扩容中,呈"J"形反弹;银行、钢铁和非银金融的两融标的占比超85%,后续扩容有限;相对交通运输、采掘、有色金属与房地产等行业而言,在新一轮科技革命的驱动与政策支持下,通信、医药生物、电子、计算机与传媒等行业标的扩容具有更强的政策与环境基础。
关键词:
融资融券 证券标的 标的扩容 高成长标的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宋光辉 董艳 吴栩
股票市场的波动率是金融学界讨论的热点话题之一,我国沪深两市A股中融资融券标的股先后四次扩容,给市场的波动率带来了重大影响。本文以我国目前所有融资融券标的股扩容公司为研究对象,运用L-SV模型,系统分析了所有标的股扩容前后股票市场波动率的变化情况。研究结果表明:每次标的股扩容后对市场波动率的影响并不完全相同。第一次和第二次标的股扩容后,市场的波动率有所下降,具有稳定作用;第三次和第四次标的股扩容后,市场的波动率有所提高,具有助推作用。总体而言,股票市场的波动率随着标的股数量的增加而提升,这为监管层实施市场监管、投资者进行投资决策提供了可资参考的依据。
[期刊] 管理科学
[作者]
谢黎旭 张信东 张燕 王东
流动性是市场的灵魂,金融创新的目的和结果是提高资产的流动性。2010年3月31日,证监会以促进市场流动性为目的,正式推出融资融券业务试点,并在2011年至2013年先后3次扩大中国A股市场融资融券标的股票的范围。因此,研究中国融资融券是否促进流动性并探究其内在机制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排除股指期货和股指期权等卖空机制的影响,运用面板回归方法和适合政策评估的双重差分法,分别检验2011年至2013年3次融资融券扩容对标的股票流动性的影响,并从融资和融券交易者的短期交易策略和标的股票股东结构变化两个方面探讨买空卖空机制与流动性因果关系的内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融资和融券交易的双重引入降低了交易成本和价格影响,提高了标的股票的流动性。随着融资融券业务的深入开展和发展,融资融券标的股票扩容对价格影响方面的流动性的影响越来越强。融资交易者的短期动量交易策略降低了价格影响和交易成本,融券交易者的短期动量交易策略降低了价格影响,而对交易成本影响不显著。由于部分机构投资者退场,偏好短线投机炒作的中大型个体投资者入场,换手率高、流通市值低和特质波动率低等类型的标的股票组合的流动性提高更为明显。融资融券交易提高标的股票流动性的研究结论补充了已有研究关于买空卖空机制对市场质量影响方面的实证证据,也为中国融资融券业务的发展和完善提供借鉴意义。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孙文晶 王明伟 叶建华
基于我国2007—2016年上市公司数据,实证检验了卖空机制的引入对于公司过度投资的影响及作用机理,研究发现,卖空机制可以显著抑制公司过度投资。分批次检验显示,卖空的抑制作用逐批递减,且卖空规模对过度投资无显著影响,说明卖空主要发挥事前威慑而非事后惩罚作用。此外,卖空对过度投资的抑制作用在市场化进程较高的地区更加显著。作用机制检验发现,卖空主要通过降低管理层过度自信影响公司投资,且当信息不对称程度较低时效果更加显著。
关键词:
卖空 过度投资 事前威慑 过度自信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杜勇 邓旭
本文聚焦于中国经济"脱实向虚"背景下非金融企业金融化问题,将分批次放开融资融券限制作为准自然实验,构造双重差分模型,探究融资融券机制对企业金融化行为的影响。研究发现,融资融券机制的实施总体上会显著地促进企业金融化。这种促进作用主要源于实际交易中占主导地位的融资机制。虽然融券机制对企业金融化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但在融资交易与融券交易高度不对称的情形下,活跃的融资交易加剧了企业配置金融资产的短期投机套利行为。金融资产与经营资产的收益率差距和股价下跌风险是企业调整投资策略的两个关键因素。进一步研究发现,融资融券对企业金融化的影响只存在于管理层持股和机构持股比例较高、产品市场竞争较弱和处于牛市行情等情形中。本文有助于理解中国式融资融券的经济后果,也从制度环境层面为厘清非金融企业"脱实向虚"的内在机制提供了一个新视角。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权小锋 尹洪英
本文基于双重差分模型,以我国融资融券标的股票分步扩容为自然实验事件,系统考察了卖空机制对公司创新行为的影响效应及其价值机理。研究发现,融资融券制度的实施并没有显著影响公司的创新投入,却显著提升了公司的创新产出,表明融资融券制度具有"创新激励效应",能够显著提升公司的创新效率。其次,融资融券制度的"创新激励效应"在信息不透明公司、低管理层权力公司及垄断程度强行业表现地更加显著。最后,融资融券制度的实施能够通过创新渠道产生滞后的"价值提升效应"。本文结论总体证实,中国式卖空机制(融资融券制度)的实施符合"约束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姚磊 姚王信
中国融资融券业务的四次扩容政策及其对市场的影响都是渐进式的。多期DID模型能更好地处理融资融券对A股市场的影响,HAusmAn检验为该模型提供了稳健性检验工具。除基于2015年数据的实证结果 (受其他多种因素影响)显示显著增加A股市场流动性和波动性外,对前四次扩容政策市场的影响表明,融资融券显著减少市场流动性(影响程度随不断扩容而降低)、微幅强化A股市场的波动性(有时正向强化、有时负向强化);同时,融资融券政策效应的实现过程是曲折的,不同期间的政策效应存在差异。该研究结论为融资融券相关的渐进式改革提供了新的经验证据。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权小锋 尹洪英
本文基于双重差分模型,以我国融资融券标的股票分步扩容为自然实验事件,系统考察了卖空机制对公司创新行为的影响效应及其价值机理。研究发现,融资融券制度的实施并没有显著影响公司的创新投入,却显著提升了公司的创新产出,表明融资融券制度具有"创新激励效应",能够显著提升公司的创新效率。其次,融资融券制度的"创新激励效应"在信息不透明公司、低管理层权力公司及垄断程度强行业表现地更加显著。最后,融资融券制度的实施能够通过创新渠道产生滞后的"价值提升效应"。本文结论总体证实,中国式卖空机制(融资融券制度)的实施符合"约束假说"而非"压力假说",卖空机制具有显著的创新激励效应和价值提升效应。
[期刊] 证券市场导报
[作者]
温博慧 徐佳翔 刘玉康
本文基于2007―2020年A股上市公司样本数据,检验融资融券渐进扩容对股价崩盘风险的影响。结果表明,伴随扩容我国融资融券交易对股价崩盘风险的作用已由加剧逐步转变为缓解。在融资融券缓解股价崩盘风险的过程中,市场定价效率和企业金融化具有并行中介效应。融资交易促进企业金融化缓解崩盘风险的个体中介效应大于其降低股票定价效率加剧崩盘风险的个体中介效应;融券交易提高股票定价效率缓解崩盘风险的个体中介效应大于其抑制企业金融化加剧崩盘风险的个体中介效应。相对于深沪主板,融资融券对原中小板和创业板股价崩盘风险的缓解作用更强。融资交易对股价崩盘风险的缓解作用在机构持股比例较低和管理层持股比例较高的企业中更显著;而融券交易则相反。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龚玉霞 笪元元
文章以沪深300指数为样本数据研究2014年9月22日第四次扩容前后,融资融券交易对我国股票市场波动性的影响。研究表明两融标的证券第四次扩容对市场波动性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进一步对两个分样本估计结果显示,随着时间的推移,融资融券业务平抑股票市场波动的效果更加稳定。最后将实证结果与我国融资融券发展现状相结合提出相关对策建议。
关键词:
融资融券 沪深300指数 VAR模型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刘明青
作为证券市场的重要制度之一,融资融券交易理论上应具有价格发现、价格稳定、提高流动性等基本功能。本文从融资、融券交易的价格稳定理论机制出发,针对市场和个股两个层面系统而全面地分析融资交易和融券交易的价格稳定作用。研究发现:融资交易对指数波动没有显著影响,融券交易对指数波动有一定平抑作用;融资融券交易对标的个股有价格稳定作用,除极个别个股的融资作用表现不确定。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汲昌霖
本文以转融券业务推行及两次扩容前后的解禁股为研究对象,考察该业务的执行对A股市场定价效率的影响。研究发现,相较于试点阶段,扩容后的样本波动显著减小,投资者注意力实现了更高效的配置,对股价的负向冲击效应减弱。因此,我国资本市场发展中卖空机制的存在对提高市场有效性具有重要作用。
关键词:
转融券业务 解禁股 有限关注 卖空机制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王建文 周兰兰
融资融券具有放大证券供求、增加股市流通性、稳定与发现价格等重要功能,自2010年在A股市场推行以来,该业务得到快速发展。但由于受标的股票基本面信息和信息披露状况不同的影响,融资融券交易对股价波动的影响并不具有一致性,文章在融资融券改善股价信息含量的理论分析基础上,通过协整检验、个体固定效应模型、个体随机效应模型对绩优标的股和绩差标的股的面板数据进行实证研究,发现融资交易对标的股价有助涨作用且对绩差股的助涨效应更强,融券交易对标的股价有稳定作用但是对绩差股的稳定作用较弱。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王建文 周兰兰
融资融券具有放大证券供求、增加股市流通性、稳定与发现价格等重要功能,自2010年在A股市场推行以来,该业务得到快速发展。但由于受标的股票基本面信息和信息披露状况不同的影响,融资融券交易对股价波动的影响并不具有一致性,文章在融资融券改善股价信息含量的理论分析基础上,通过协整检验、个体固定效应模型、个体随机效应模型对绩优标的股和绩差标的股的面板数据进行实证研究,发现融资交易对标的股价有助涨作用且对绩差股的助涨效应更强,融券交易对标的股价有稳定作用但是对绩差股的稳定作用较弱。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方立兵 肖斌卿
本文以融资融券业务"常规化"后的三次扩容新增股票为研究对象,考察了融资融券失衡对标的股票定价效率的影响。结果发现,在控制了相关因素影响后,融资交易的相对比重与标的股票对好消息的定价效率负相关,而融券交易的相对比重与标的股票对坏消息的定价效率正相关。上述结果预示"买空"通道有被"过度开采"的迹象,而受到诸多约束的"卖空"通道却能发挥应有的积极作用。最后就如何在融资融券失衡的背景下发挥融资融券的积极作用提出了若干有益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融资融券 卖空约束 定价效率 微观结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