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596)
- 2023(9313)
- 2022(7739)
- 2021(6841)
- 2020(5748)
- 2019(12980)
- 2018(12367)
- 2017(24802)
- 2016(12876)
- 2015(14156)
- 2014(13904)
- 2013(13700)
- 2012(12508)
- 2011(11051)
- 2010(11456)
- 2009(11379)
- 2008(10411)
- 2007(9439)
- 2006(8445)
- 2005(7972)
- 学科
- 济(53634)
- 经济(53548)
- 管理(44239)
- 业(42050)
- 企(35917)
- 企业(35917)
- 融(27414)
- 金融(27412)
- 银(24735)
- 银行(24723)
- 行(23829)
- 方法(22875)
- 财(21527)
- 中国(20814)
- 数学(20684)
- 数学方法(20539)
- 制(18688)
- 务(14134)
- 财务(14104)
- 财务管理(14079)
- 企业财务(13488)
- 农(13097)
- 业经(12679)
- 地方(12189)
- 体(12018)
- 中国金融(11194)
- 体制(10476)
- 贸(9738)
- 贸易(9726)
- 易(9533)
- 机构
- 学院(178946)
- 大学(178848)
- 济(84424)
- 经济(82883)
- 管理(68544)
- 理学(58357)
- 研究(57967)
- 理学院(57819)
- 管理学(57097)
- 管理学院(56762)
- 中国(53601)
- 财(46084)
- 京(35637)
- 财经(35570)
- 经(32255)
- 科学(29545)
- 中心(29131)
- 经济学(29070)
- 所(27686)
- 江(27064)
- 财经大学(26701)
- 经济学院(26483)
- 研究所(24324)
- 农(24005)
- 融(23753)
- 金融(23311)
- 银(22538)
- 北京(22264)
- 银行(21745)
- 州(21561)
- 基金
- 项目(115602)
- 科学(92981)
- 基金(87502)
- 研究(86518)
- 家(74611)
- 国家(74032)
- 科学基金(65047)
- 社会(59719)
- 社会科(57076)
- 社会科学(57068)
- 基金项目(45749)
- 省(43946)
- 自然(39344)
- 教育(39094)
- 自然科(38437)
- 自然科学(38431)
- 自然科学基金(37813)
- 划(36096)
- 资助(35518)
- 编号(33127)
- 制(28540)
- 成果(27304)
- 部(26862)
- 重点(26269)
- 国家社会(26236)
- 创(25030)
- 发(24688)
- 教育部(24187)
- 人文(23714)
- 创新(23610)
共检索到28188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会计研究
[作者]
吴战篪 陈相伊 吴伟立
关于资产增长效应的成因,学术界存在错误定价与理性预期两种解释,本文以我国推出融资融券制度的准自然实验来区分这两种假说。本文的研究发现,在我国推出融资融券制度后,资本市场出现了明显的资产增长效应,且这种效应仅体现在可卖空公司中,这说明资产增长效应随着定价效率的提高而增强,而不随套利难度的提高而增强。此外,本文的研究还发现,不论是否可卖空,过度投资、择时融资和盈余管理这些与错误定价相关的因素对资产增长效应均不产生影响。本文的研究结果与理性预期假说相符,而不支持错误定价假说。本文不仅揭示了我国资本市场资产增长效应的表现形式与变化趋势,也为资产增长效应的成因这一理论命题提供了新的证据。
[期刊] 会计研究
[作者]
吴战篪 陈相伊 吴伟立
关于资产增长效应的成因,学术界存在错误定价与理性预期两种解释,本文以我国推出融资融券制度的准自然实验来区分这两种假说。本文的研究发现,在我国推出融资融券制度后,资本市场出现了明显的资产增长效应,且这种效应仅体现在可卖空公司中,这说明资产增长效应随着定价效率的提高而增强,而不随套利难度的提高而增强。此外,本文的研究还发现,不论是否可卖空,过度投资、择时融资和盈余管理这些与错误定价相关的因素对资产增长效应均不产生影响。本文的研究结果与理性预期假说相符,而不支持错误定价假说。本文不仅揭示了我国资本市场资产增长效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齐萌
保证金制度是融资融券交易的一项重要制度,可以有效的降低融资融券交易的成本、控制证券市场的过度投机、防范和控制融资融券交易所带来的风险。由于法律移植所具有的只观其行、不见其核的固有缺陷,导致我国的保证金制度并不完善。通过对美国保证金制度的立法和实践进行考察,并对境外市场保证金变动对股价波动影响的实证结果进行梳理,可以发现我国保证金制度在立法和实践中还存在诸多缺陷,难以发挥其积极作用。因此,借鉴国外成熟的立法和实践经验,我国的保证金制度应着重完善以下几个方面:厘清保证金制度的设立宗旨,明确保证金比例的主管机关,规定保证金的现金比例,建立灵活和多层次的保证金制度等。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赵佼 陈沁梅
融资融券业务的推出是进一步推进资本市场健康发展的重要环节,是完善资本市场基础性建设的重要一步,是股票二级市场真正的信用交易,具有专业性强、杠杆高、风险大的特点,只有在充分认识该业务蕴涵的风险并分析其产生风险的原因的基础上,建立有效的风险控制体系和制度建设,才能趋利避害,推进融资融券业务的顺利开展。
关键词:
融资融券 风险控制 制度建设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马树卿 李文华
券商变相融资融券的滋生和漫延曾给证券行业带来灾难。制度不完善、监管不足、风险控制手段不足是造成灾难的主因。综合治理对变相融资融券进行了彻底的割舍与矫正,为融资融券业务合规开展奠定了基础。在审慎监管原则指导下,券商融资融券业务在摸索中不断前行。完成基本制度设计后,融资融券业务从试点转常规,并推出了日本式转融通业务模式。纵观券商融资融券业务发展历程,完善的顶层制度设计是基础、有效监管是防范风险的保证、现行业务模式只是融资融券业务持续健康发展的过渡。
[期刊] 南开管理评论
[作者]
马惠娴 佟爱琴
本文以我国卖空管制逐步放松为背景,采用双重差分模型,基于高管薪酬业绩敏感性和薪酬粘性,考察卖空机制对高管薪酬契约有效性的影响。研究发现,卖空机制能够显著提高高管薪酬业绩敏感性,特别当业绩下滑时,卖空机制对高管薪酬业绩敏感性的积极作用加强,从而有效缓解薪酬粘性,其作用机理主要是通过股东监督及薪酬股价敏感性发挥卖空机制的治理效应。在产品市场竞争程度较低、市场化水平较低的外部治理环境,以及管理层权力较弱的内部治理环境下,卖空机制的治理作用更为明显。本文基于高管薪酬契约视角拓宽了卖空机制治理效应的研究,打开了卖空机制治理高管代理行为的"黑匣子",对我国融资融券制度的实施效果进行了微观解读。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刘艳霞 祁怀锦
本文以我国2008-2015年A股上市公司数据为样本,研究融资融券和管理者自信对在职消费的影响。结果发现,管理者自信与在职消费之间呈"U"型关系,即当管理者自信程度相对较低时,管理者自信与在职消费之间呈负相关关系;当管理者自信程度相对较高时,管理者自信与在职消费之间呈正相关关系。然后利用2010年我国开始实施的融资融券制度这一准自然实验,采用双重差分模型研究融资融券对在职消费的影响,发现在引入融资融券制度后,与控制组样本相比,处理组中的融资融券标的企业降低了超额在职消费水平;将管理者自信对在职消费的影响置于融资融券背景下研究,结果发现融资融券会削弱管理者自信对在职消费总额以及超额在职消费的抑制作用。上述结果表明融资融券制度具有显著的公司外部治理效应,这为我国深化相关金融制度改革、加强企业监管和完善薪酬契约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参考。
关键词:
融资融券 管理者自信 在职消费 公司治理
[期刊] 会计研究
[作者]
刘艳霞 祁怀锦
基于我国2008-2017年A股上市公司数据,研究发现管理者自信通过促进过度投资与投资不足而降低投资效率;进一步检验发现自信不足管理者通过降低过度投资与投资不足而提升投资效率,但过度自信管理者通过促进过度投资和投资不足而降低投资效率。然后采用双重差分模型研究发现相比控制组样本,在引入融资融券制度后,处理组中的融资融券标的企业通过降低过度投资与投资不足而提升了投资效率;融资融券通过降低管理者自信对过度投资的促进作用削弱管理者自信对投资效率的负向影响,上述结果表明实施融资融券制度具有显著的公司外部治理效应。本文的研究发现对于证券监管部门、上市公司及其投资者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黄旭成 杨尔稼
套利的有限性和不对称性导致资本市场产生了诸多异象。基于"套利不对称性"以及融资融券等制度安排,检验"波动率效应"的异象特征和变化趋势。研究发现,"波动率效应"存在因"套利不对称性"而导致的异象特征,即波动率在低估组合中呈现出正效应,在高估组合中呈现出负效应,且由于负效应显著大于正效应使得波动率最终呈现出整体负效应。结合融资融券制度改革的准自然实验研究发现,相比非两融样本,具有卖空机制的两融样本的"波动率效应"明显变弱,该实验结果进一步增强了结论的稳健性。上述结果说明,有限套利导致的"套利不对称性"是资本市场上"波动率效应"等异象产生的重要原因,融资融券等制度建设能有效降低套利成本,从而提升市场效率。
关键词:
波动率效应 套利不对称性 融资融券
[期刊] 金融经济学研究
[作者]
刘乐平 逯敏
选取首批融资融卷标的股票中的72支,使用基于机器学习中LASSO方法的反事实分析方法研究中国融资融券制度对股票价格稳定性的影响,并通过因子分析探究稳定效果存在差异性的根源,研究发现,尽管融资融券制度普遍降低了大多数股票价格的波动率,但该制度的实施对上市公司个股价格的稳定性影响存在"马太效应",即融资融券制度使得有较强盈利能力的上市公司的股价更加稳定,而对经营效率较低的重资产类上市公司作用并不明显。因此,在确定融资融券标的时应充分考虑个股的盈利能力、资产结构等要素,选取高盈利能力、高成长性的股票作为融资融券标的以降低对应个股的波动性,投资者应根据自身对股价波动性的偏好选择高成长性或资产实力雄厚的标的进行投资。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刘艳霞 祁怀锦 魏禹嘉
本文以我国A股上市公司2008—2017年数据为样本,研究发现:全样本下管理者自信程度与审计质量之间呈负相关关系;将样本按照管理者自信程度的核密度函数分为自信不足、适度自信和过度自信三个子样本,在自信不足样本中,随着管理者自信程度的上升,审计质量会上升;在过度自信样本中,随着管理者自信程度的上升,审计质量会下降。然后,采用双重差分模型研究发现:融资融券会削弱管理者自信程度与审计质量之间的关系,说明融资融券呈现出了一定的公司外部治理效应。本研究对注册会计师提高审计质量、监管部门加强企业监管乃至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均有参考意义。
关键词:
融资融券 管理者自信 公司治理 审计质量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李科 徐龙炳 朱伟骅
最近中国资本市场融资融券制度的建设为微观上实证检验卖空限制对股票价格实际影响提供了理想的研究背景。本文利用自然实验——白酒行业"塑化剂事件",研究卖空限制对股票错误定价的影响。我们根据股票卖空限制的性质构建对冲投资组合,实证结果显示投资策略取得了0.5%的平均日超额收率,1.5%的标准差和33%的日夏普比率,表明投资组合具有很高的超额收益,但风险很低。进一步的回归分析发现卖空限制导致了不能被卖空的股票被严重高估,股票基础价值的变化不能解释高估的股价。本文的研究结果表明卖空限制导致了股价高估,融资融券制度等做空机制有助于矫正高估的股价,提高市场定价效率。本文将卖空限制与事件驱动相结合,设计了能产...
关键词:
卖空限制 错误定价 交易策略 融资融券
[期刊] 审计研究
[作者]
陈关亭 朱松 王思敏
以我国融资融券试点为准自然实验,从被审计方的行为选择视角,采用双重差分模型(DID)和倾向得分匹配法(PSM),考察了放松卖空限制对上市公司审计师选择的影响,发现放松卖空管制会促使上市公司选择审计质量较高的会计师事务所。该效应在非国有企业中更加显著,而且卖空标的公司更加倾向于变更为高质量的会计师事务所。进一步研究发现,卖空机制对高质量审计师选择的影响,并非是融资做多所致,而是主要源于融券做空的卖空压力。本文为我国在条件成熟时全面放开卖空机制以及会计师事务所做大做强并提高审计质量,提供了来自上市公司行为选择的经验证据支持,并提示学界在研究审计师选择时应该考虑卖空机制因素。
关键词:
卖空机制 审计师选择 融资融券 信号传递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李志生 李好 马伟力 林秉旋
本文基于2009—2014年我国上市公司业绩预告和分析师盈利预测数据,从管理层信息披露和分析师预测的角度研究融资融券交易的信息治理效应。通过比较分析融资融券标的股票与非标的股票,以及股票加入融资融券标的前后上市公司信息环境的差异,我们发现融资融券交易同时具有内部信息治理和外部信息治理的作用。其中内部信息治理效应表现为,融资融券交易的推出有效促使了管理层对非强制信息和坏消息的披露,提高了管理层业绩预告的及时性和准确性;融资融券的外部信息治理效应体现在显著降低了财务分析师对目标公司盈利预测的偏差与分歧。在控制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