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649)
- 2023(15346)
- 2022(12655)
- 2021(12021)
- 2020(10141)
- 2019(23274)
- 2018(22560)
- 2017(43406)
- 2016(22656)
- 2015(25424)
- 2014(24701)
- 2013(24268)
- 2012(21892)
- 2011(19486)
- 2010(19288)
- 2009(18294)
- 2008(17070)
- 2007(14699)
- 2006(12733)
- 2005(11694)
- 学科
- 济(90916)
- 经济(90787)
- 管理(72405)
- 业(69276)
- 企(59414)
- 企业(59414)
- 方法(43132)
- 数学(38870)
- 数学方法(38457)
- 财(32170)
- 中国(31539)
- 融(29127)
- 金融(29124)
- 银(27003)
- 银行(26994)
- 行(25971)
- 制(24920)
- 农(22884)
- 务(22109)
- 财务(22055)
- 财务管理(22012)
- 企业财务(21126)
- 业经(20869)
- 贸(18448)
- 贸易(18432)
- 易(18131)
- 体(16789)
- 地方(15483)
- 农业(15251)
- 体制(14209)
- 机构
- 大学(310680)
- 学院(307439)
- 济(139801)
- 经济(137401)
- 管理(123833)
- 理学(107079)
- 理学院(106077)
- 管理学(104571)
- 管理学院(103993)
- 研究(100973)
- 中国(87563)
- 财(68662)
- 京(63845)
- 财经(54587)
- 科学(54047)
- 经(50011)
- 中心(49525)
- 所(47207)
- 经济学(45411)
- 江(42649)
- 研究所(42341)
- 财经大学(41302)
- 经济学院(41029)
- 农(40683)
- 北京(40236)
- 业大(38786)
- 院(36910)
- 范(35426)
- 师范(35092)
- 商学(34537)
- 基金
- 项目(207927)
- 科学(167599)
- 基金(157524)
- 研究(155174)
- 家(135431)
- 国家(134385)
- 科学基金(117935)
- 社会(104014)
- 社会科(99109)
- 社会科学(99090)
- 基金项目(82512)
- 省(76203)
- 自然(73863)
- 自然科(72241)
- 自然科学(72224)
- 自然科学基金(70976)
- 教育(70822)
- 划(65011)
- 资助(64286)
- 编号(60819)
- 成果(49315)
- 部(48674)
- 重点(46575)
- 国家社会(45223)
- 创(44363)
- 制(44210)
- 发(43592)
- 教育部(43238)
- 人文(41759)
- 创新(41655)
- 期刊
- 济(142807)
- 经济(142807)
- 研究(93443)
- 中国(59181)
- 财(56166)
- 管理(47183)
- 融(45162)
- 金融(45162)
- 科学(39854)
- 学报(39654)
- 农(36185)
- 大学(32780)
- 学学(30935)
- 财经(27955)
- 技术(25810)
- 教育(25252)
- 经济研究(24251)
- 农业(23985)
- 经(23922)
- 业经(20585)
- 问题(18625)
- 贸(17316)
- 国际(16037)
- 世界(15954)
- 理论(15553)
- 财会(15273)
- 统计(14605)
- 技术经济(14358)
- 会计(14017)
- 实践(13663)
共检索到46167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赵薇 曹海敏
现金流操纵作为资本市场的一种异常现象,一直是学界和业界关注的焦点。本文基于融资融券制度背景,研究其对管理层现金流操纵的制约程度。研究发现,融资融券制度抑制了企业的现金流操纵,并且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该结论仍然成立。影响机制的检验显示,融资融券制度通过增加管理层自利成本以及缓解融资约束来抑制现金流操纵;进一步研究发现,对于内控水平较低和法律环境较差地区的上市公司,融资融券制度发挥作用更显著。以上结论,一方面验证了融资融券制度的作用;另一方面,旨在为融资融券制度政策的执行力研究提供经验数据。
关键词:
融资融券 现金流操纵 治理效应
[期刊] 审计与经济研究
[作者]
陈艳利 刘亚 蒋琪
资本市场交易制度与公司治理有机联动对于助推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基于2008—2021年中国沪深A股上市公司数据,利用中国融资融券标的分步扩容的准自然实验,实证检验融资融券外部监管对公司内部研发操纵的治理效应。研究发现,融资融券这一资本市场交易制度的完善举措显著抑制了公司研发操纵,且该抑制效应在非国有、融资约束更高、内部控制质量更低及分析师关注度更低的公司中更为明显。机制检验表明,融资融券制度通过信息传递效应与注意力集聚效应对研发操纵产生影响。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李学峰 蔡新怡
2010年中国证监会将卖空机制引入资本市场。那么,卖空机制是否会影响企业的研发操纵行为呢?本文以2007—2022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利用多期DID模型考察了卖空机制对企业研发操纵行为的影响。研究发现,卖空机制能有效抑制企业的研发操纵行为。机制分析发现,卖空机制能能提高公司治理水平和降低企业内外之间的信息不对称程度,从而可抑制企业的研发操纵行为。异质性分析发现,卖空机制对企业研发操纵的抑制作用在竞争程度高行业中的企业、法治化程度低地区的企业、融资约束程度高的企业和内部控制质量高的企业中更显著。经济后果分析发现,由于卖空机制抑制了企业的研发操纵行为,因此卖空机制可提高企业的创新能力。为此,要进一步完善法律法规,加大对企业研发操纵行为的治理力度。
关键词:
卖空机制 研发操纵 治理水平 信息不对称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刘鑫春
本文以我国制造业上市公司沪深A股2008~2011年的数据为样本,考察我国企业是否存在投资/现金流敏感度,并且分别以利息保障倍数、净资产收益率、综合投资评级作为融资约束的划分标准,对分组变量进行回归分析,验证不同分组标准下融资约束与投资/现金流敏感度关系,以供相关企业融资决策参考。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范红忠 汪玉杰
卖空机制对于上市公司来说是一种来自外部证券市场的治理机制,本文从这一视角出发,基于我国融资融券试点启动并分步扩容这一准自然实验,以2008—2018年沪深A股中763家上市公司为样本,运用双重差分模型研究卖空机制对于上市公司资本配置效率的影响。在资本配置效率的度量上,本文从投资效率和融资约束两个角度进行衡量。研究发现,卖空机制的引入使得上市公司的投资效率提高、融资约束降低,说明公司获取外部融资、进行外部投资这一资本配置过程更为有效,因而从整体上提高了上市公司的资本配置效率;基于产权性质异质性的研究发现,相比国有控制上市公司,卖空机制对非国有控制上市公司的资本配置效率的正向促进作用更大。
[期刊] 投资研究
[作者]
赵文庆 王婧
本文借助国内融资融券试点安排,利用双重差分法研究了融资融券对于上市公司现金股利政策的影响。研究发现,融资融券的引入对企业现金股利支付倾向的影响不显著,但使得企业现金股利支付量显著减少。进一步研究发现融资融券使得投资者信念的异质程度上升,公司的投资效率上升,最终导致股利支付水平下降。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洪昀 隋晓敏
以2010—2015年我国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实证检验融资融券对企业费用粘性的影响。研究发现:融资融券对上市公司费用粘性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且分样本组回归结果表明,在所在地区投资者保护环境较差的企业、代理问题更为严重的国有企业及外部审计质量较低的企业中上述抑制效果更为明显。进一步分析发现:融资融券抑制费用粘性的效用主要出现在不包含企业研发支出的费用中。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李志辉 王博 孙沁茹
本文结合股票市场高频交易数据构建收盘价操纵监测识别模型,利用多时点双重差分模型就融资融券对市场操纵的影响展开研究。结果显示:融资融券的实施能够抑制标的证券操纵行为的发生,对我国股市的公正运行有促进作用;同时,对作用机制的分析显示,融资融券的实施通过提高股票流动性,而并非提高股价信息含量、缓解投资者信息不对称来抑制操纵行为;最后,横截面分析结果显示,融资融券在中小板、创业板及股市处于熊市时对市场操纵的抑制作用更显著。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程浩
公司股东和管理层之间的代理问题一直是学术界关注的重点。文章以我国A股2007—2010年的数据为样本,对公司自由现金流对负债水平的影响进行了验证。研究发现,随着自由现金流的增加,为了约束管理者的道德风险,公司负债水平便会越高,并且,内部人控制对这一影响效应产生了负面影响。文章用股权集中度和董事长、总经理两职合一来衡量内部人控制的程度,即股权集中度下降会削弱负债水平随自由现金流上升而上升的效应;两职合一后,管理人员的控制能力上升,使得这种效应也进一步削弱,从而在理论上为加强公司治理、减少内部人控制以及进一步更好地解决公司股东和管理层之间的代理问题提供了参考。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陈陆兵
本文采用修正的现金—现金流敏感度模型,以2009—2011年沪深两市A股所有上市公司为样本,研究了金融发展水平、产权特征对中国上市公司融资约束的影响。研究结论表明,金融发展水平高低、产权性质以及产权结构均对上市公司的融资约束具有显著影响,具体来说:国有企业面临的信贷约束显著小于非国有企业,且金融水平发达地区的上市公司面临的融资约束小于金融水平欠发达的地区;适中的股权集中度有利于降低中国上市公司的融资约束水平。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汪强 林晨 吴世农
本文运用中国上市公司的数据实证研究了融资约束与投资-现金流关系。研究发现:(1)总体来说,融资约束较高的企业比融资约束较低的企业有更高的投资—现金流敏感性。(2)公司治理比较好的情况下,融资约束程度越高的企业有更高的投资—现金流敏感性;公司治理比较差的情况下,中等融资约束企业的投资—现金流敏感性比高、低融资约束企业低,融资约束程度与投资-现金流敏感性呈U形。上述发现表明,信息不对称理论无法完全解释融资约束程度与投资-现金流敏感性的关系,公司治理可能是导致相关研究结论不一致的重要因素。
关键词:
融资约束 投资-现金流敏感性 公司治理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胡凯 朱泽钢
股利政策在中国资本市场存在自身的特点,其中低股利是一个突出的特征。通过理论分析和实证数据检验了以下假设:在股权高度集中的条件下,现金流控制权和索取权分离导致大股东对上市公司进行掠夺,造成企业现金流不足,为此,企业通过融资来满足经营需要,同时边际融资成本递增造成掠夺成本逐步上升,因此,大股东选择低股利政策以"支持"上市公司,最终实现股权利益最大化。
关键词:
现金流权分离 融资成本 股利支付倾向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章晓霞 吴冲锋
作为一种重要的内部融资手段,公司现金持有政策是公司管理层必须要考虑的一个问题。本文从公司所受到的融资约束角度出发,采用现金-现金流敏感度作为检验指标,研究了我国上市公司的现金持有策略。实证结果发现按照通常的融资约束分类标准,融资受约束和不受融资公司的现金持有政策并没有显著的差异。这个结果一方面说明我国资本市场发展的还不成熟,绝大多数公司都面临着严重的融资约束问题。另一方面隐含着我国大多数上市公司都存在滥用“自由现金流”的现象。因此我们的结论不能有效地支持融资约束影响了我国上市公司现金持有政策这一假说。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徐向艺 李鑫
实证研究发现,上市公司过度投资程度与短期负债水平负相关,与长期负债正相关;总体而言,在预算软约束条件下,负债融资无法对企业"过度投资"发挥其应有的约束效用。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陈理
本文在已有研究思路的基础上,改进了实证方法,考察了1999—2004年再融资的554家A股公司的经营性现金流操纵行为。1998、2001年虽然有现金流量表的规范文件出台,但经营性现金流操纵仍是我国A股上市公司的普遍行为。文章在跨期5年的实证考察中也印证了公司再融资时确实通过获得一次性的税费返还、收回被股东单位占用的资金、拖延支付货款以及其他与经营活动有关的支出等手段操纵上市公司的现金流。
关键词:
经营性现金流 现金流操纵 再融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