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122)
- 2023(12058)
- 2022(9915)
- 2021(9284)
- 2020(7717)
- 2019(17694)
- 2018(16986)
- 2017(33790)
- 2016(17071)
- 2015(18830)
- 2014(18480)
- 2013(18079)
- 2012(16038)
- 2011(13868)
- 2010(13837)
- 2009(13004)
- 2008(11522)
- 2007(9822)
- 2006(8139)
- 2005(7308)
- 学科
- 济(71949)
- 经济(71874)
- 业(54399)
- 管理(53843)
- 企(46831)
- 企业(46831)
- 方法(36807)
- 数学(33463)
- 数学方法(33118)
- 融(28569)
- 金融(28568)
- 银(25163)
- 银行(25158)
- 行(24268)
- 财(23187)
- 中国(23024)
- 农(17114)
- 务(16957)
- 财务(16917)
- 财务管理(16892)
- 制(16282)
- 企业财务(16266)
- 业经(15631)
- 贸(13583)
- 贸易(13567)
- 地方(13492)
- 易(13226)
- 农业(11542)
- 中国金融(11407)
- 理论(10801)
- 机构
- 大学(230604)
- 学院(230231)
- 济(105074)
- 经济(103263)
- 管理(98467)
- 理学(86019)
- 理学院(85338)
- 管理学(84144)
- 管理学院(83719)
- 研究(66889)
- 中国(60407)
- 财(50956)
- 京(44494)
- 财经(41646)
- 经(38128)
- 中心(35612)
- 经济学(33980)
- 科学(33579)
- 财经大学(31742)
- 江(31113)
- 经济学院(30984)
- 所(29155)
- 融(28483)
- 业大(28171)
- 商学(28143)
- 金融(27945)
- 商学院(27889)
- 农(27503)
- 北京(27246)
- 经济管理(26087)
- 基金
- 项目(159039)
- 科学(129351)
- 基金(121529)
- 研究(118913)
- 家(102865)
- 国家(102037)
- 科学基金(91874)
- 社会(80197)
- 社会科(76561)
- 社会科学(76542)
- 基金项目(64414)
- 省(59744)
- 自然(58620)
- 自然科(57463)
- 自然科学(57453)
- 自然科学基金(56468)
- 教育(55034)
- 划(49971)
- 资助(49201)
- 编号(46891)
- 部(37050)
- 成果(35903)
- 创(34853)
- 重点(34803)
- 国家社会(34193)
- 教育部(33568)
- 发(33292)
- 人文(33231)
- 创新(32508)
- 制(32045)
- 期刊
- 济(104210)
- 经济(104210)
- 研究(66834)
- 财(41267)
- 融(40510)
- 金融(40510)
- 中国(38272)
- 管理(37066)
- 科学(26838)
- 学报(26271)
- 农(23301)
- 大学(22422)
- 学学(21547)
- 财经(21487)
- 技术(20136)
- 经(18319)
- 经济研究(17699)
- 业经(16689)
- 教育(16655)
- 农业(14978)
- 问题(13477)
- 理论(13348)
- 实践(12076)
- 践(12076)
- 贸(11914)
- 技术经济(11540)
- 财会(11474)
- 国际(11383)
- 商业(11208)
- 统计(10625)
共检索到33318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陈健 曾世强
引入融资融券制度的目的在于完善股票市场的价格发现功能、提升市场效率。然而,融资融券所提供的杠杆交易和做空机制在给市场带来套利机会的同时也提供了投机机会,基于此,有必要探讨我国引入融资融券究竟是促进了市场投机还是套利。本文从投资者情绪定价视角,采用2005年6月至2017年12月上海证券交易所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第一,融资行为削弱了投资者情绪对股票超额收益率的影响,而融券行为强化了投资者情绪对股票超额收益率的影响;第二,融资行为促进了市场套利,而融券行为促进了市场投机;第三,融资融券行为对股票定价没有直接影响,主要通过投资者情绪这一中间变量对股票定价产生间接影响。为了充分发挥融券交易的风险对冲功能,要进一步完善融券交易制度,促进融券和融资交易的平衡发展。鼓励和引导更多金融机构参与融资融券交易,扩大从事套利交易的机构投资者队伍。加强对融资融券交易的风险监督与控制,减缓融资融券交易对整个金融市场系统性风险的传递效应。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巴曙松 朱虹
融资融券是否通过影响投资者情绪,进一步对市场参与主体行为业绩,以及市场整体稳定性产生影响?本文认为,当前融资融券所表现出的"强杠杆、弱风险对冲"特征对投资者情绪起到助长的净效应;进一步,包含融资融券在内的投资者情绪对市场波动性具有加剧效应。从参与者层面,消极型投资者受投资者情绪影响所导致的业绩波动程度大于积极型投资者;在融资融券开展不同时期内,投资者情绪对投资者业绩波动呈现出先抑后扬的表现。从市场整体稳定性层面,本文发现投资者情绪对内地A股市场的加剧波动影响程度最大,而对香港中概股市场及海外(非港)中概股市场1也存在不同程度的情绪传染。
关键词:
融资融券 投资者情绪 市场波动
[期刊] 证券市场导报
[作者]
储小俊 曹杰
从投资者情绪的角度考察融资融券的影响效应,本文首先构建了一个度量投资者情绪效应的指数,该情绪指数为日度频率,而且符合行为金融学关于投资者情绪作用的"收益反转"特征和情绪效应"截面差异"性质。基于该指数,本文检验融资融券对情绪效应的影响。结果表明,融资融券放大了投资者情绪效应。导致这一结果的原因在于融券业务规模很低、未能发挥显著作用,而融资交易反而为投资者提供了跟风的渠道,所以使得股价对市场非理性情绪的冲击变得更为敏感。
关键词:
投资者情绪 融资 融券 情绪效应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张本照 程超
基于投资者情绪,本文利用2013年至2015年市场交易数据,分市场层面和公司层面来探讨融资融券与股票收益的关系。结果表明,融资交易市场上存在较为明显的羊群行为。在融资交易额快速增长的阶段,投资者遵循着小公司正反馈交易行为和大公司负反馈交易行为。融资融券交易额有助于股票未来收益的预测,且这种预测能力并没有因为流动性的下降而降低。
关键词:
融资融券 股票收益率 羊群行为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马强
本文使用主成分分析法,用市场换手率、新增股民开户数、市场成交量和市场市盈率构建了投资者情绪指标,然后基于投资者情绪的角度分析了2015年股灾前后融资融券与股票指数之间的关系,最后进行了稳健性分析。主要研究结论如下:投资者情绪对股指有一定的预测作用;股灾前后,融资都对股票指数产生显著影响,融券都对股票指数影响不显著;融资与股票指数双向互为格兰杰因果关系;股灾后,股票指数是融券的格兰杰原因。
关键词:
融资融券 投资者情绪 股票价格指数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刘俊奇 周威皓
本研究使用主成分分析法构建投资者情绪指标,并基于投资者情绪的角度分析了融资融券交易对于股市波动的影响。研究发现,融资余额、融券余额与股市波动显著负相关,投资者情绪与股市波动显著正相关。融资和融券并不是股市波动的格兰杰原因,投资者情绪和股市波动呈现双向格兰杰因果关系。脉冲响应和方差分解分析的结果表明,融资融券对于股市波动的贡献率不高,对股市波动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刘俊奇 周威皓
本研究使用主成分分析法构建投资者情绪指标,并基于投资者情绪的角度分析了融资融券交易对于股市波动的影响。研究发现,融资余额、融券余额与股市波动显著负相关,投资者情绪与股市波动显著正相关。融资和融券并不是股市波动的格兰杰原因,投资者情绪和股市波动呈现双向格兰杰因果关系。脉冲响应和方差分解分析的结果表明,融资融券对于股市波动的贡献率不高,对股市波动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黄虹 张恩焕 孙红梅 刘江会
我国金融市场需要制度创新。启动融资融券后,股指波动之大前所未有,人们在质疑两融的作用。本文试图探索投资者情绪、市场情绪、融资融券和股指波动之间的影响路径,以免错杀制度创新本身。运用VAR模型研究发现,投资者情绪与股指波动之间相互影响,投资者情绪单向影响融资融券交易,而融资融券单向影响股指波动。再利用TARCH模型着重分析两融是否为投资者情绪影响股指波动的放大器,结果表明,两融并不会加大投资者情绪对股指波动的影响。所以,监管层需要正确估计新常态下制度变革的影响力,才能有效运用和发展金融风险管理工具,防止发生区域性金融风险。
关键词:
投资者情绪 融资融券 股指波动
[期刊] 证券市场导报
[作者]
许恒 侯智杰 陈晓雨
本文以融资融券市场作为研究目标分析投资者的获利倾向、心理状态、行为决策等因素所反映出的投资者情绪特征对A股收益率波动的影响。采用CRITIC赋权法,通过计算融资融券中融资余额、融券余额、融资融券交易占比以及融资买入量等多个数据指标构建融资融券投资者情绪指数CRISI。结合A股市场日交易数据,分析研究了融资融券市场中投资者情绪指数和股市收益率波动的相互作用。本文实证结果表明,融资融券投资者情绪指数对A股市场收益率存在正向作用,而A股市场收益率对投资者情绪的影响并不显著。此外,A股市场中股价的"异常涨跌"亦对投资者情绪影响不明显。实证结果反映出我国融资融券市场中投资者情绪与A股市场收益率之间存在一种单向的影响关系,为我国股票市场投资者情绪调查机制与监控系统的建立和完善提供了依据。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侯鑫 褚剑
自2010年融资融券制度启动以来,有关融资融券制度的溢出效应引起了各方的关注。本文从债券投资者的视角,研究融资融券交易对公司债二级市场信用利差的影响。研究发现,上市公司融资余额增长越多,公司债的信用利差越大,而融券余额的变化对公司债信用利差没有显著影响。进一步研究发现,融资余额增长对信用利差的正向影响在信用风险或者信息风险较高以及公司治理较差的企业中更为显著。并且,融资余额增长较快的公司未来信息环境更可能出现恶化。以上研究结果表明,债券投资者关注融资融券交易行为释放的信号,融资交易对债券投资者具有信息含量,而融券交易的作用尚未显现。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李锋森
融资融券到底是加剧还是平抑股市波动,以往文献的研究结论分歧很大,一个重要原因是对投资者交易策略有着不同的假设和判断。本文借鉴趋势交易(根据股价变化趋势进行投资决策)研究方法,基于投资者交易策略视角对融资融券如何影响股市波动提出新的微观机制解释,并以我国股市为样本进行实证检验。从投资者交易策略来看,对于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较低的股票,其融资交易和融券交易没有呈现显著的趋势交易特征;而对于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较高的股票,其融资交易和融券交易均呈现显著的反转交易特征。从收益预测情况来看,融资买入比例越高的股票,其未来收益率也越高;而融券卖出比例越高的股票,其未来收益率越低。总的来看,我国投资者通过融资融券机制进行的交易是"高抛低吸"而非"追涨杀跌",其反转交易特征有助于平抑股市波动。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李锋森
融资融券到底是加剧还是平抑股市波动,以往文献的研究结论分歧很大,一个重要原因是对投资者交易策略有着不同的假设和判断。本文借鉴趋势交易(根据股价变化趋势进行投资决策)研究方法,基于投资者交易策略视角对融资融券如何影响股市波动提出新的微观机制解释,并以我国股市为样本进行实证检验。从投资者交易策略来看,对于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较低的股票,其融资交易和融券交易没有呈现显著的趋势交易特征;而对于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较高的股票,其融资交易和融券交易均呈现显著的反转交易特征。从收益预测情况来看,融资买入比例越高的股票,其未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刘维奇 闫汾娟
宏观风险因子作为股票市场面临的系统性风险,在股票的横截面收益中,应该被正确定价。本文基于投资者情绪视角,以上海证券交易所2003~2011年A股股票数据为样本,利用样本匹配以及构造动态组合的方法实证检验了投资者情绪对基于宏观因子套利定价的影响。结果发现,相对于低情绪期,高情绪期所有风险组合的收益都要高;高情绪期,高低风险组合的收益差比低情绪期小;低情绪期,高风险组合的收益比低风险组合的收益高。投资者情绪是宏观风险因子没被显著定价的一个解释因子,将投资者情绪的变化作为风险因子,实证证明,该因子是股票市场面临的系统性风险。研究结果将为我国宏观经济的研究提供有意义的经验证据。
关键词:
投资者情绪 宏观风险因子 贝塔组合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张芳 曾庆铎
融资融券制度的推行标志着我国股票交易机制进一步完善,两融交易从某种程度上反映了投资者情绪的变化,投资者情绪的变化与股市收益的相关性研究对降低噪声投资者对股市波动影响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创新性地将剔除宏观经济因素的融资融券变量作为衡量投资者情绪的代理变量,进而探索投资者情绪与沪深300指数收益的相互影响关系。研究表明:投资者情绪和沪深300收益率呈现显著的因果关系,沪深300收益率对投资者情绪影响显著为正,股市收益助推了投资者情绪的高涨;而投资者情绪高涨同样能够促进收益率提升,且在滞后前两期显著,随后这种影响逐渐弱化,这说明市场存在短期投机者,能够捕捉到短期市场趋势从而进行获利。本研究以融资融券作为衡量投资者情绪的切入点,实证结果将为中小投资者做出理性决策提供借鉴,同时也将为股票市场完善情绪监管机制提供科学参考。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许红伟 陈欣
基于双重差分(DID)模型,本文研究了我国融资融券试点对股票定价效率和收益率分布的影响,发现其仅在少数指标上有一定积极作用,总体上效果仍然相当有限,为现有文献争议和后续政策完善提供了新的经验证据。具体来说,融资融券试点1年内:(1)对定价效率的改善仍然较弱,标的股票价格的负面信息含量和对市场向下波动的调整速度变化均不明显;(2)能够显著减少股价暴跌概率,对抑制暴涨却几乎没有影响,最终只起到了"单向缓冲器"作用;(3)仅能显著降低含H股、高市值、低换手率和低市盈率股票的偏度,对改善收益率的尖峰现象则没有起到积极作用。结合市场实际运行情况,本文认为融资融券这一机制创新没有完全发挥功能的主要原因在于...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