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463)
- 2023(6659)
- 2022(5355)
- 2021(4954)
- 2020(4149)
- 2019(9262)
- 2018(8725)
- 2017(17571)
- 2016(9083)
- 2015(9677)
- 2014(9561)
- 2013(9445)
- 2012(8670)
- 2011(7721)
- 2010(7862)
- 2009(7656)
- 2008(6865)
- 2007(6138)
- 2006(5381)
- 2005(5213)
- 学科
- 济(34571)
- 经济(34529)
- 业(29977)
- 融(26654)
- 金融(26654)
- 企(26404)
- 企业(26404)
- 管理(26307)
- 银(23128)
- 银行(23117)
- 行(22432)
- 方法(17650)
- 中国(16374)
- 数学(16306)
- 数学方法(16203)
- 财(15043)
- 制(12567)
- 务(12148)
- 财务(12130)
- 财务管理(12116)
- 企业财务(11864)
- 中国金融(11144)
- 业经(7770)
- 体(7745)
- 农(7643)
- 地方(7442)
- 体制(6919)
- 贸(5882)
- 贸易(5874)
- 学(5818)
- 机构
- 大学(123201)
- 学院(122978)
- 济(54110)
- 经济(53001)
- 管理(45643)
- 研究(39633)
- 中国(39343)
- 理学(39207)
- 理学院(38832)
- 管理学(38196)
- 管理学院(37977)
- 财(29953)
- 京(24298)
- 财经(24074)
- 经(22045)
- 科学(21654)
- 融(21510)
- 金融(21135)
- 中心(21126)
- 所(19730)
- 银(19203)
- 农(18823)
- 经济学(18753)
- 财经大学(18633)
- 银行(18468)
- 研究所(17576)
- 江(17463)
- 行(17238)
- 经济学院(17137)
- 业大(15816)
- 基金
- 项目(79825)
- 科学(63509)
- 基金(60543)
- 研究(56669)
- 家(52483)
- 国家(52059)
- 科学基金(45399)
- 社会(37915)
- 社会科(36347)
- 社会科学(36338)
- 基金项目(31590)
- 省(30145)
- 自然(29447)
- 自然科(28900)
- 自然科学(28892)
- 自然科学基金(28445)
- 资助(25751)
- 教育(25748)
- 划(25373)
- 编号(21334)
- 部(18186)
- 重点(17850)
- 成果(17606)
- 性(17427)
- 创(17327)
- 发(16401)
- 国家社会(16364)
- 创新(16258)
- 教育部(16103)
- 科研(15846)
共检索到19023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张本照 张玺 程超
创业板市场股票具有较强的风险溢出和较高的特质性波动风险特征。本文基于融资融券背景,使用分位数回归和投资组合分析两种方法,探究创业板市场机构投资者持股与股票特质性波动的关系。研究结论表明:在市场平稳期,机构投资者偏好买入融资融券标的股,并表现出风险追逐行为,此阶段股票的特质性波动与公司层面因素有关;在异常波动初期,机构投资者较强的"抱团取暖"行为造成股票特质性波动上升;市场风险集聚期,机构投资者削减仓位加大特质性波动,整个过程中二者关系呈现出倒"U"型。
关键词:
特质性波动 融资融券 机构投资者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依布拉音·巴斯提
融资融券业务在我国作为一项创新的交易业务,自2010年3月31日启动以来,不仅为国内投资者提供了新的交易渠道和方式,也为国内证券市场增添了活力。我国融资融券标的股经过5次扩容之后,大约占据了我国A股数量的30%。文章报告了目前我国融资融券交易发展的现状以及五次扩容的相关过程,并选取2011年12月5日至2013年1月30日和2016年12月12日至2018年3月1日两段时间的融资融券余额以及相应时间段的沪深300的收盘指数作为研究数据,采用分期研究的方式对两个时间段的数据进行VAR模型分析。从理论和实证两方面对两融标的股扩容是否对股票市场波动性具有显著影响进行了研究,结论表明我国股票波动性的确会受到融资融券交易机制的影响,并且只有发挥好融资融券制度的正面影响,我国股票市场才有可能实现更深层次的发展。
关键词:
融资融券 VAR模型 股容量 股市波动性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梁星韵 刘卫民
在我国正式开通融资融券交易的背景下,研究我国融资融券交易量与股市波动性的关系具有重要的意义。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表明,我国融资融券交易会增加股市的波动性,当我国股市波动增大时,投资者参与融资交易的意愿也会增强,但我国当前的融券交易还存在大量的限制因素,现阶段的融券交易还不充分。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李诗瑶 李星汉
本文使用2010年至2015年中国A股市场数据,研究融资融券制度的保证金机制对股价特质性波动的影响。研究发现:在非极端市场环境下,融资融券制度的保证金机制有可能放大市场中股票的特质性波动,具体表现:对于特质性波动水平较高的股票,融资融券交易能够显著放大其特质性波动;对于特质性波动水平较低的股票,融资融券交易并不会显著放大其特质性波动。这一结论在分别检验了融资交易和融券交易的影响后依然成立。
关键词:
融资融券 信用交易 特质性波动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李诗瑶 李星汉
本文使用2010年至2015年中国A股市场数据,研究融资融券制度的保证金机制对股价特质性波动的影响。研究发现:在非极端市场环境下,融资融券制度的保证金机制有可能放大市场中股票的特质性波动,具体表现:对于特质性波动水平较高的股票,融资融券交易能够显著放大其特质性波动;对于特质性波动水平较低的股票,融资融券交易并不会显著放大其特质性波动。这一结论在分别检验了融资交易和融券交易的影响后依然成立。
关键词:
融资融券 信用交易 特质性波动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徐维军 吴槐雄
通过以A股市场所有融资融券标的股票作为研究对象,划分五个研究窗口和四个指数板块,分别采用面板数据回归的方法,研究融资融券对标的股票波动性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融资融券对标的股票波动性的影响随行情变化而变:在非暴涨暴跌行情中,融资减小标的股票的波动,融券增大或减小标的股票的波动,但因为融资的影响更大,所以融资融券减小标的股票的波动;在暴涨暴跌行情中,融资融券加剧标的股票的波动。
关键词:
股票市场 融资融券 股票波动性 面板数据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徐维军 吴槐雄
通过以A股市场所有融资融券标的股票作为研究对象,划分五个研究窗口和四个指数板块,分别采用面板数据回归的方法,研究融资融券对标的股票波动性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融资融券对标的股票波动性的影响随行情变化而变:在非暴涨暴跌行情中,融资减小标的股票的波动,融券增大或减小标的股票的波动,但因为融资的影响更大,所以融资融券减小标的股票的波动;在暴涨暴跌行情中,融资融券加剧标的股票的波动。
关键词:
股票市场 融资融券 股票波动性 面板数据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刘莹 肖欣荣 王铎
本文研究了中国A股市场融资融券标的股票的"异质性波动率之谜",分别在我国融资融券制度推行初期和后期,构建了两阶段的双重差分回归模型,比较融资融券制度的政策效果。实证结果表明,在融资融券制度推行初期,两融标的股票"异质性波动率之谜"现象未能得到有效抑制。融资融券制度推行后期,A股市场融券交易总量快速增长,融资融券标的股票的"异质性波动率之谜"现象相对非融资融券股票得到明显抑制,这一抑制效应对于融券交易活跃的股票更为显著,说明融券交易的活跃程度对于抑制融资融券标的股票"异质性波动率之谜"现象起主要作用。
关键词:
融资融券 异质性波动率之谜 双重差分模型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杨颖 张同纬
融资融券机制具有平抑市场波动的作用。在我国证券市场引入融资融券机制两年多的时间里,融资融券机制是否发挥了其稳定市场的基本功能?国内研究融资融券业务对证券市场和股价波动的影响尚处于起步阶段,主要观点有两种:一是认为融资融券交易不会对股市波动性产生影响。王虎、朱贵宇(2011)运用GARCH模型研究融资融券交易与股市波动性之间的内在联系,并得出结论,融资融券交易业务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降低股票价格波动,但现阶段我国融资融券业务对股市波动影响不具有显著
[期刊] 投资研究
[作者]
涂红 江旭
本文以新加入和新剔除融资融券业务的股票为研究对象,采用事件分析法,从股票收益率偏度和极端负收益率出现频率两个角度研究卖空机制和信用交易对我国A股市场的影响。研究表明,与国外市场不同,我国实施融资融券交易后,股票收益率出现显著的负偏,其原因是由于卖空机制实施后,股票极端正收益率出现的频率下降,从而在极端负收益率频率没有增加的情况下,偏度更加负偏。这说明融资融券交易有利于抑制我国A股市场出现暴涨暴跌行情。
关键词:
融资融券 卖空交易 波动性 偏度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潜力 邱丽萍
融资融券交易改变了中国股市的微观结构和定价机制。本文通过GARCH模型和VAR模型来研究融资融券交易是否降低股市波动率这一问题。实证研究表明,融资融券业务推出、标的证券扩容、转融通机制等各项融资融券交易重大事项对于市场波动率的影响程度不一致;融资融券交易对于市场波动确实具有抑制作用;但是,在中国这样的市场环境中,该项业务稳定市场的作用还有待提升,两融交易抑制股市波动的基本功能仍需通过各项措施得到进一步的开发。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杨宏林 滑淑美 陈收
当前融资融券业务的发展使中国证券市场条件发生深刻变化,由以往纯粹的单边市场逐步具备了双边市场的部分特征。为探讨这一市场条件的改变对于特质波动率变化的影响,论文采用双重差分模型和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实证检验了融资融券业务政策对个股特质波动率的影响。实证结果显示:增加融资融券交易提高了标的股票的特质波动率;单纯地增加融资交易提升了股票的特质波动率,而仅增加融券交易则会降低股票的特质波动率。投资者可通过选择非融资融券标的股,或者选择融资规模相对较小而融券规模相对较大的标的股来降低特质风险。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卢妙妙
本文采集股价指数月收益率和融资融券交易额每月日平均变化率的数据,针对融资融券对我国股市波动性的影响,进行实证检验,并对结果做进一步的解释。
关键词:
融资融券 波动性 股价指数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肖浩 孔爱国
本文基于双重差分模型检验了融资融券对股价特质性波动的影响及其机理。研究发现,融资融券交易降低了标的证券股价特质性波动,但这一影响是通过降低标的证券的噪音交易、提升信息传递速度、降低公司盈余操纵以及降低投资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程度来实现。以上结果表明,融资融券业务降低了股价特质性波动的非信息效率因素。此外,本文发现,融资融券对公司盈余操纵的影响只有在业务开通时的瞬间效应而无持续效应,这表明卖空机制对公司的外部治理作用有待改善。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张红伟 杨琨 向玉冰
融资融券设计初衷是通过融资加强市场流动性和通过融券提供投资者规避价格下跌风险的金融工具,改善由供求关系严重失衡导致市场巨幅震荡的局面,实现资本市场长期稳定的目标。实际操作中,融资融券疏通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间的资金流动,撬动巨额资金涌入股市;融资规模扩张过快而融券做空力量薄弱,业务结构发展严重失衡,导致两融业务具有"小冲击、大波动"的金融加速效应,放大了外部冲击引起股价上涨和下跌的幅度。协整回归分析表明,两融业务规模的扩张和收缩对上证指数涨跌具有显著的同向影响。TGARCH事件模型结果进一步证实融资融券从稳定股价到加剧波动的功能变化。随着标的股票扩容和业务常规化,两融业务导致股市投机过度,加剧了...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