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3829)
2023(19372)
2022(16032)
2021(14921)
2020(12958)
2019(29601)
2018(29112)
2017(55673)
2016(29682)
2015(33459)
2014(32700)
2013(32599)
2012(29904)
2011(26881)
2010(26953)
2009(25572)
2008(25064)
2007(22526)
2006(19462)
2005(17865)
作者
(82895)
(69316)
(69056)
(65685)
(44332)
(33159)
(31376)
(26772)
(26322)
(24712)
(23552)
(23401)
(22188)
(21707)
(21596)
(21532)
(20588)
(20405)
(20153)
(19929)
(17146)
(16894)
(16748)
(15891)
(15572)
(15529)
(15505)
(15176)
(13794)
(13782)
学科
(130626)
经济(130502)
(109925)
管理(99070)
(98059)
企业(98059)
方法(61417)
数学(51391)
数学方法(50874)
(40966)
中国(37913)
(36456)
业经(36374)
(29962)
金融(29959)
(29613)
财务(29556)
财务管理(29503)
(28796)
(28493)
银行(28455)
企业财务(28121)
(27351)
农业(25438)
技术(25234)
(24963)
贸易(24942)
(24316)
地方(23409)
理论(22101)
机构
学院(423341)
大学(420492)
(185323)
经济(181927)
管理(171089)
理学(146811)
理学院(145422)
管理学(143338)
管理学院(142541)
研究(136893)
中国(114508)
(87753)
(86908)
科学(78733)
财经(69279)
(67551)
(66157)
中心(65722)
(63188)
(63067)
研究所(60732)
业大(57833)
经济学(57432)
北京(55407)
经济学院(51978)
农业(51805)
财经大学(51446)
(50333)
(49474)
(49094)
基金
项目(275728)
科学(220215)
基金(203909)
研究(203498)
(175748)
国家(174305)
科学基金(152335)
社会(132694)
社会科(126182)
社会科学(126150)
基金项目(107077)
(106602)
自然(97049)
自然科(94936)
自然科学(94913)
自然科学基金(93329)
教育(93194)
(88871)
资助(83870)
编号(81290)
成果(64905)
(62308)
重点(61773)
(61737)
(58935)
创新(57112)
国家社会(56011)
课题(54986)
教育部(54333)
人文(53066)
期刊
(200386)
经济(200386)
研究(124231)
中国(82220)
(72047)
管理(67917)
(59768)
学报(57988)
科学(57473)
(51224)
金融(51224)
大学(45403)
学学(42956)
技术(40652)
农业(40351)
教育(37967)
财经(35424)
经济研究(32951)
业经(32457)
(30548)
问题(25998)
(25130)
技术经济(24512)
(22854)
统计(22077)
(20849)
世界(20618)
财会(20593)
国际(20207)
理论(19740)
共检索到63890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李冲  钟昌标  徐旭  
该文旨在考察我国目前融资结构与企业技术创新的非线性关系。构建不同融资结构下的最优创新收益模型,同时基于国泰安数据库中2007-2011年上市公司的样本数据,对企业技术创新的投入、产出与融资结构的相互关系进行实证研究。系统广义矩估计的回归结果显示,融资结构与企业技术创新的关系曲线显现出明显的倒"U"型特征,且拐点处股权融资与债权融资的比值约为2.6,明显高出我国目前的融资结构比值。该文基于上述分析探讨了我国融资体制深化改革的正确方向。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胡宗义  冯婷  
本文以20112015年沪深A股199家信息技术行业上市公司为例,采用面板门限方法,研究外部融资结构对企业技术创新的非线性影响。研究结果表明:R&D投入随资产负债率的增加而呈现"U"型趋势;长期负债占比、大股东持比、前十大股东(不含大股东)持比虽然不存在门限效用,但均与R&D投入呈显著线性关系。其中,长期负债占比、大股东持比与R&D投入呈负相关;前十大股东(不含大股东)持比则与R&D投入呈正相关。因此,企业应当灵活使用外部融资方式,结合自身发展阶段,通过提高R&D投入来推动技术创新。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梁曙霞  张骞  
加大科技创新,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是打造制造强国的战略性任务。这需要动员更多资本,安排有效分散风险的金融制度与之相匹配。利用2010—2019年A股上市先进制造业企业相关数据,通过整体样本回归、加入分产权性质以及分地区样本回归实证研究股权融资对其技术创新的影响,并从产权性质和区域分布差异分析影响的异质性。研究结果表明:(1)股权融资对先进制造业企业创新投入有抑制作用,但显著促进创新产出;(2)国有产权性质企业股权融资对创新投入促进作用更大,非国有产权性质的股权融资对创新产出的促进作用更明显;(3)中部地区企业股权融资未提升技术创新投入与产出,西部地区企业股权融资显著促进创新投入与产出。因此,应进一步完善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不断提升国有企业创新能力,持续优化民营企业的创新环境,合理配置区域间经济和创新资源。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冯根福  温军  
本文通过利用中国2005—2007年343家上市公司的相关数据,对公司治理与技术创新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本文的主要发现和结论是:经营者持股与企业技术创新存在正相关关系,但这种发现并不具有统计上的显著性;股权集中度与企业技术创新存在"倒U型"关系,适度集中的股权结构更有利于企业技术创新;国有持股比例(包括国有股和国有法人持股)与企业技术创新存在反相关关系,国有持股比例越高,技术创新能力越低;以证券投资基金为主的机构投资者对企业技术创新有显著的正效应,机构持股比例越高,技术创新能力越强;独立董事制度与企业技术创新存在正相关关系,董事会中独立董事占比较高的企业技术创新投入明显高于独立董事占比较低的...
[期刊] 工业工程与管理  [作者] 胡彦斌  钟田丽  
研究了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与融资结构的相互关系。构建了完全市场竞争下的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与融资结构关系的理论模型并据此提出研究假设。选取了我国创业板上市公司2009-2011年数据平衡面板数据为样本,采用因子分析法对技术创新能力评价的基础上,实证检验了技术创新能力与融资结构的相关性,结果发现两者正相关。与现有研究不同,本研究从影响企业竞争优势的内生性因素入手,既从理论上提供了一个分析两者内在关系的逻辑依据,又对其进行了实证检验。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林学梅  
本文使用2010-2017年中国节能环保企业上市公司的数据,分析了政府补贴方式、融资约束与企业创新之间的关系。实证结果表明:政府补贴能有效的促进企业创新项目,特别是对民营企业来说激励效果明显;当企业融资约束程度较重,政府补贴的激励效应就越小;而税收优惠反而抑制了企业的创新投资,其中对民营企业的抑制作用更明显;市场补偿对企业的创新投资产生不显著的负向激励作用。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刘军航  张玲玲  
在全球能源绿色低碳转型发展趋势下,通过绿色创新提升技术优势与经济优势成为能源产业的新增长点。本文立足于新能源行业,先运用DEA模型计算2018~2020年间134家新能源上市公司的融资效率,再通过实证分析探讨融资效率对新能源企业绿色创新的影响。研究发现:新能源企业的融资效率整体不理想,但这一现象在逐年改善;融资效率对新能源企业绿色创新产生正向影响;相较于国有企业,这种影响在民营企业中更为显著。
[期刊] 会计研究  [作者] 钟田丽  马娜  胡彦斌  
从产业组织理论视角研究融资结构影响因素,大多是假定企业同质性前提下,根据其外在的要素市场特征来研究。本文在现有研究基础上,根据资产专用性理论,分析了具有异质性特征的人力资源、专有技术及专用设备、R&D创新资金以及产品差异化等企业创新的各投入要素的基本特征以及对融资结构选择的影响;并利用我国创业板上市公司样本数据对各投入要素与融资结构选择的相互关系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发现:我国创业板上市公司各创新投入要素与融资结构选择存在相互影响的负相关关系。本文的研究,对企业外部债权人参与创业企业融资决策,有效发挥负债相机治理作用,促进创新投入要素的合理配置,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与现实意义。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熊胜绪  方晓波  
本文在文献回顾的基础上,分析了互补资产对渐进性和突破性技术创新的影响,并通过中国医药制造、电子信息和电气设备制造等三个行业103家上市公司2004~2008年的数据,对二者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本文的主要发现和结论是:企业互补资产的积累有利于渐进性技术创新,但不利于突破性技术创新;不同类的互补资产对突破性创新的影响有所不同,互补生产制造和人力资产不利于突破性技术创新,而互补营销资产的积累有利于突破性技术创新。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赵宸宇  李雪松  
本文运用2010-2014年中国上市公司与商务部《境外投资企业(机构)名录》匹配后的数据,基于内生转换回归(ESR)模型和边际处理效应(MTE)的参数估计方法,估计了企业反事实专利数量,在考虑了异质性效应的基础上估计了对外直接投资对中国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结果表明:对外直接投资有助于提高中国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规模大、研发费用高、人力资本投入高以及所得税率低的企业,专利数量相对较高;越倾向于进行对外投资的企业,对外投资提升其专利数量的边际处理效应越高;而那些不具备比较优势的企业如果对外投资,反而可能会降低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赵宸宇  李雪松  
本文运用2010-2014年中国上市公司与商务部《境外投资企业(机构)名录》匹配后的数据,基于内生转换回归(ESR)模型和边际处理效应(MTE)的参数估计方法,估计了企业反事实专利数量,在考虑了异质性效应的基础上估计了对外直接投资对中国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结果表明:对外直接投资有助于提高中国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规模大、研发费用高、人力资本投入高以及所得税率低的企业,专利数量相对较高;越倾向于进行对外投资的企业,对外投资提升其专利数量的边际处理效应越高;而那些不具备比较优势的企业如果对外投资,反而可能会降低企业的专利数量;国有企业、综合型对外投资企业以及投资到发达国家(地区)的企业如果选择对外投资,对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提升作用更大。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丁重  邓可斌  
一般认为经济周期与技术创新周期存在逆周期性。为此,对2007年持续至今的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制造业企业创新是否存在这种逆周期影响进行了实证检验。基于非平衡面板数据下的虚拟变量检验模型的研究发现:金融危机后中国制造业企业的创新产出有明显提升;尽管金融危机提升了企业的创新产出,但金融危机对中国制造业企业创新意愿没有产生正面影响,反而存在一定的负面影响。这些研究结果表明,在政府主导的转型经济技术创新环境下,金融危机虽然能够使得外部环境更重视对企业的创新支持,但却未有效提升其自发的创新意愿与动机。因而,技术创新的逆经济周期特性在我国呈现出与国外发达国家不同的特征。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冒乔玲  许敏  
依据2007-2010年创新型上市公司相关数据,以R&D经费支出强度为技术创新的替代变量,从企业市场成长和利润成长两个维度,实证分析了技术创新对企业成长绩效的影响及其态势。研究表明:技术创新与公司的市场成长速度、成长效率正相关,与公司利润成长速度无关;技术创新促进公司市场成长见效快、持续期短,在提升公司成长效率上有短期滞后性,累积效应较好,但未能创造经济价值。研究建议:企业应当将技术创新战略适时由市场导向向市场、利润并重导向转变,开拓强化突破性创新,且在以产品创新、过程创新为主要形式的技术创新实施过程中,努力发掘产品创新的增值能力及空间。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马倩茹  许向阳  
随着“双碳”目标的提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进入以降碳为重点战略方向阶段,而企业技术创新对促进我国产业结构的优化和转型尤为重要。碳市场是碳配额和碳汇交易的结合,我国碳市场的建立与发展对企业绿色转型的重要性逐渐显现。文章在波特假说和创新补偿效应理论基础上,对2014-2021年62个林业上市公司的493个样本数据,采用主成分分析法测度林业企业技术创新水平,并通过面板固定效应模型进行回归,在微观层面探讨碳价波动影响因素对林业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国际碳价和汇率均在1%的显著性水平上显著促进林业企业技术创新,即国际碳价和汇率对林业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系数分别为0.01和0.28。(2)煤炭和国内经济发展水平对林业企业技术创新影响并不显著。(3)由于区域发展差异,汇率对深圳市影响程度更高,在1%的显著性水平上显著,对湖北省则在5%的显著性水平上显著,汇率对深圳市企业技术创新水平影响系数比湖北省多0.17;第二产业产值占比对湖北省影响更大,在5%的显著性水平上显著,对深圳市影响不显著。文章提出3点政策启示:(1)完善碳市场机制,减小外部影响;(2)激励企业创新,加快清洁能源开发利用;(3)优化产业结构,实现绿色低碳转型。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杨杨  曹玲燕  杜剑  
本文采用创业板上市公司年报数据,实证分析了我国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对创业板上市公司技术创新研发支出的影响。研究发现,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明显促进创业板上市公司加大技术创新研发投入;高新技术行业的企业更有进行技术创新研发活动的动力,且创业板上市公司规模越大,这种激励越大。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