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5594)
- 2023(22356)
- 2022(18735)
- 2021(17384)
- 2020(14712)
- 2019(33567)
- 2018(32785)
- 2017(62300)
- 2016(33775)
- 2015(37419)
- 2014(36914)
- 2013(36555)
- 2012(33468)
- 2011(29953)
- 2010(29796)
- 2009(27818)
- 2008(26939)
- 2007(23609)
- 2006(20465)
- 2005(18286)
- 学科
- 济(135474)
- 经济(135325)
- 业(112039)
- 管理(105012)
- 企(97640)
- 企业(97640)
- 方法(62632)
- 数学(52208)
- 数学方法(51566)
- 农(41596)
- 财(39973)
- 中国(39664)
- 业经(37831)
- 融(29746)
- 金融(29744)
- 银(28949)
- 银行(28880)
- 制(28826)
- 务(28094)
- 农业(28047)
- 财务(28016)
- 财务管理(27978)
- 行(27778)
- 学(26856)
- 贸(26656)
- 贸易(26635)
- 企业财务(26620)
- 易(25999)
- 地方(25313)
- 理论(23744)
- 机构
- 学院(475348)
- 大学(473855)
- 济(194212)
- 经济(190385)
- 管理(187255)
- 理学(161872)
- 理学院(160137)
- 研究(159949)
- 管理学(157294)
- 管理学院(156448)
- 中国(127092)
- 京(100732)
- 科学(99718)
- 财(89190)
- 农(87389)
- 所(80763)
- 业大(74774)
- 中心(74490)
- 研究所(73909)
- 财经(72072)
- 江(69157)
- 农业(69014)
- 经(65841)
- 北京(63264)
- 经济学(59124)
- 范(58100)
- 院(57833)
- 师范(57403)
- 州(55962)
- 财经大学(53760)
- 基金
- 项目(326109)
- 科学(255891)
- 基金(238199)
- 研究(232239)
- 家(210391)
- 国家(208640)
- 科学基金(178625)
- 社会(147734)
- 社会科(140220)
- 社会科学(140182)
- 省(126548)
- 基金项目(125356)
- 自然(117942)
- 自然科(115300)
- 自然科学(115265)
- 自然科学基金(113221)
- 划(106868)
- 教育(106021)
- 资助(98824)
- 编号(92566)
- 成果(73791)
- 重点(73291)
- 部(71569)
- 发(69247)
- 创(68930)
- 创新(64064)
- 课题(63419)
- 科研(63200)
- 国家社会(61783)
- 教育部(60896)
- 期刊
- 济(207356)
- 经济(207356)
- 研究(136044)
- 中国(89651)
- 学报(80497)
- 农(79814)
- 科学(72536)
- 管理(71265)
- 财(70155)
- 大学(60649)
- 学学(57721)
- 农业(54425)
- 融(50909)
- 金融(50909)
- 教育(45064)
- 技术(40719)
- 财经(35609)
- 业经(35192)
- 经济研究(33969)
- 业(31360)
- 经(30722)
- 问题(26976)
- 技术经济(23692)
- 版(23397)
- 科技(22680)
- 统计(22018)
- 贸(21999)
- 现代(21320)
- 理论(21295)
- 世界(21034)
共检索到69869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罗连发 程欣 唐婷
不同类型融资约束,可能会使企业产生不同的质量选择行为。现有文献研究了融资约束与企业质量行为的总体效应,而没有基于我国独特的金融市场结构进行异质性分析。笔者以一个随机抽样调查的企业样本,探讨了不同类型融资约束对于产品质量的异质性影响。实证结果表明,来自正规金融市场的融资约束,对企业产品质量水平具有显著的正效应,而非正规金融市场的约束对企业产品质量具有显著负效应。因此,正规金融约束能够提升企业的产品质量激励,而来自非正规金融市场的约束,则会降低企业提升产品质量的努力。基于这一发现,笔者提出的政策建议是:加大面向民营企业的正规金融服务,缓解其资金压力的同时也对其产品质量行为产生外在约束,进而提升其产...
关键词:
融资约束 产品质量 企业调查数据 异质性
[期刊] 产业经济研究
[作者]
程虹 陈太义
利用2018年中国企业-劳动力匹配调查(CEES)的最新数据,尤其是其参照国际通行做法"世界管理调查"(WMS)所形成的覆盖考核监控、目标规划与绩效激励等维度的管理得分指标,运用OLS、一阶差分法与分组回归等估计策略,针对管理对产品质量的影响效应与路径进行稳健性实证分析。研究发现:管理提升1个标准差,产品质量将上升0. 150~0. 250个标准差。进一步的路径考察与异质性分析表明,管理有助于拉动质量投入和强化内部质量控制,但主要通过拉动质量投入促进产品质量提升;这些影响在资本密集度偏低、中等规模的企业中更大,在其他企业中则相对较弱,同时,在考核监控维度上最为显著,其次是绩效激励,最后是目标规划。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许明
本文以大型微观企业数据库为基础,利用双边随机前沿分析方法测度和验证了市场竞争、融资约束对企业出口产品质量的影响效应。研究结果表明:第一,市场竞争和融资约束的相互作用最终导致实际出口产品质量低于有效出口产品质量达到20.36%;第二,企业的实际出口产品质量不同程度地低于有效出口产品质量,这一局面并未随着企业特征分组而明显改善;第三,在市场竞争和融资约束共同作用下,IV和OLS估算的实际出口产品质量分别偏离有效出口产品质量边界20.39%和26.09%。解决出口产品"中国制造"困局,要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着力解决初创期企业的"融资难""融资贵"问题。
关键词:
市场竞争 融资约束 双边随机前沿分析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周守华 吴春雷 刘国强
企业环境资源和财务资源承担着价值创造功能,而出口模式的选择是价值实现方式。本文从独立因素和协同效应两方面分析了企业生态效率、融资约束与出口模式选择的价值创造机理,并以2013年世界银行公布的中国制造企业调查数据为样本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发现,制造业出口企业的生态效率越高或者融资约束程度越低则越倾向于选择直接出口模式,反之则越倾向于间接出口模式。进一步地,企业生态效率与融资约束程度协同作用时对直接出口模式倾向的贡献大于它们各自发挥作用时的贡献之和,且良性协同性越强则这种协同效应越大;较高的生态效率与各种融资约束水平的协同效应随着融资约束由低到高而反向变化;如果生态效率较低,则不论融资约束如何,企...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程虹 李唐
作为人力资本"非认知能力"(non-cognitive skills)的重要因素,人格经济学已成为劳动力市场研究的新兴热点。在系统梳理现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本文运用"中国企业—员工匹配调查"(CEES)数据,就"大五"人格特征对于劳动力工资的影响效应进行了基于微观一手调查数据的实证检验。基准回归结果表明,开放性、严谨性等积极的人格特征对于劳动力工资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而对于现阶段中国劳动力市场而言,以开放性为代表的创新型人格特征较为稀缺,其对于工资收入的边际贡献更为明显。在此基础上,本文以开放性人格特征为例,选取处理效应的识别策略,就人格特征对于劳动力工资的因果效应进行了稳健性检验。估计结果表明,开放性人格特征对于工资收入的促进效应均在至少5%显著性水平上满足因果推断的统计要求,而以员工冒险精神、风险偏好指数作为开放性人格特征的替代变量,也得到了相似的估计结果。
关键词:
“大五”人格 开放性 工资 处理效应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程虹 李唐
作为人力资本"非认知能力"(non-cognitive skills)的重要因素,人格经济学已成为劳动力市场研究的新兴热点。在系统梳理现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本文运用"中国企业—员工匹配调查"(CEES)数据,就"大五"人格特征对于劳动力工资的影响效应进行了基于微观一手调查数据的实证检验。基准回归结果表明,开放性、严谨性等积极的人格特征对于劳动力工资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而对于现阶段中国劳动力市场而言,以开放性为代表的创新型人格特征较为稀缺,其对于工资收入的边际贡献更为明显。在此基础上,本文以开放性人格特征为
关键词:
“大五”人格 开放性 工资 处理效应
[期刊]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余红伟 谭琳
发掘当前我国不同质量管理模式企业在创新实践中的问题,有助于提升我国企业整体的质量管理水平与创新效率。文章基于2015年"中国企业-员工匹配调查(CEES)"的微观数据,运用三阶段DEA模型从类别与取向两个维度对不同质量管理模式下的企业进行了创新效率评价与影响因素分析。实证结果表明,需求实现型取向的质量管理模式有利于提升企业创新效率;单纯类别维度的质量管理模式差异并不会造成企业创新效率的差异;质量管理模式会通过其他因素来影响企业的创新效率。进一步分析发现,规模越大的企业,采取卓越绩效管理模式更有利于企业创新效率的提升;劳动力素质水平越高的企业采用卓越绩效管理模式的创新效率越高;企业融资成本越高,卓越绩效管理与全面质量管理模式的企业创新效率将更低;政府支持对卓越绩效管理及ISO质量标准模式企业的创新效率存在负向影响,对全面质量管理模式企业的创新效率则存在正向影响。
[期刊]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余红伟 谭琳
发掘当前我国不同质量管理模式企业在创新实践中的问题,有助于提升我国企业整体的质量管理水平与创新效率。文章基于2015年"中国企业-员工匹配调查(CEES)"的微观数据,运用三阶段DEA模型从类别与取向两个维度对不同质量管理模式下的企业进行了创新效率评价与影响因素分析。实证结果表明,需求实现型取向的质量管理模式有利于提升企业创新效率;单纯类别维度的质量管理模式差异并不会造成企业创新效率的差异;质量管理模式会通过其他因素来影响企业的创新效率。进一步分析发现,规模越大的企业,采取卓越绩效管理模式更有利于企业创新
[期刊] 经济学(季刊)
[作者]
施炳展
本文首次测算了中国企业层面出口产品质量,并提炼了相关典型化事实。结论发现:由于持续出口企业产品质量升级,质量总体水平上升;质量升级效应主要发生在第二年;产品质量越高,出口持续时间越长、广度越大;由于生产低质量产品企业的大量进入,本土企业产品质量总体水平下降,与外资企业差距扩大;本土企业的产品质量升级效应、出口稳定性、持续时间、广度均劣于外资企业。提升产品质量应成为本土企业出口的更高追求。
关键词:
企业 质量 测算 事实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程虹 马娟霞 罗连发
国际贸易中发展中国家的企业进口发达国家的中间品是提高产品附加值的一条重要路径。本文利用"中国企业—劳动力匹配调查"(CEES)数据,就不同类型的企业进口中间品的自我选择效应进行研究。实证结果表明:进口中间品的自我选择效应在不同类型的企业中具有差异性;分不同所有制来看,自我选择效应仅在外资企业中存在,内资企业中并不存在;分不同贸易类型来看,加工贸易企业中不存在自我选择效应,而在非加工贸易企业中自我选择效应非常显著。
关键词:
中间品 进口 自我选择效应 全要素生产率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程虹 谭琳
质量信号传递对于降低信息不对称及促进产品销售具有重要价值,同时质量信号需要投入成本,因此企业如何选择最优的质量信号是其重要的经营管理决策。通过大样本调查数据,对企业质量信号的选择进行实证研究发现:整体上品牌是最受企业偏好的质量信号,口碑其次,选择认证的比重最低,表明我国第三方的质量信号提供能力明显滞后。由于承担"信号成本"的能力有差异,大中企业主要选择品牌,而小企业则选择口碑作为其产品质量信号。搜寻品性质突出的行业更倾向于选择品牌为产品的质量信号,经验品性质的行业则更倾向于选择口碑。据此,文章的建议是:加
关键词:
质量信号 品牌 口碑 认证 比较分析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程虹 黄颖
质量能力提升与质量信号传递是新常态下制造业企业提高产品质量,实现市场需求的重要途径。基于2015年中国企业-员工匹配调查数据,运用Oprobit模型对不同质量能力企业的产品质量信号选择偏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质量战略能力强的企业更倾向于选择强制性标准或市场性价格作为质量信号传递的载体,质量运营能力强的企业更倾向于选择自愿性商标或强制性标准作为质量信号传递的载体,而质量管控能力对质量信号选择倾向的作用不显著,质量竞争能力强的企业并不认可除品牌外的质量信号作为产品质量能力的效用。基于此,建议加大对标准信息缺失
关键词:
质量能力 质量信号 认可度 实证研究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姚耀军 吴文倩 王玲丽
中国金融开放进程逐渐提速,外资银行进入是否真正有利于实体经济已成为现实议题。文章从企业产权与规模异质性的视角,利用现金-现金流敏感性模型和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数据,对外资银行进入的企业融资约束缓解效应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论显示:(1)尽管对国有企业融资状况无足轻重,但外资银行进入显著影响了民营企业的融资约束——大型民营企业的融资约束被显著缓解,而中小型民营企业的融资约束则被显著强化;(2)由于中小型企业是民营企业的主体,外资银行进入整体上加剧了民营企业的融资难问题;(3)鉴于中小型民营企业受损于外资银行进入产生的"撇脂"效应,文章进一步认为,在落实外资银行国民待遇以推动其尽快融入本土的同时,应...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程虹 陈文津
技术创新是企业发展和经济增长最重要的源动力之一,已有研究基于外部制度环境和内部要素投入的分析,均未能全面解释部分企业研发创新效率不高的问题。基于上述研究现状,本文从企业质量能力的微观视角出发,运用最新一手企业调查数据,就质量能力对研发创新效率的影响效应及其渠道进行了全面的实证研究。研究发现:第一,作为研发创新的重要互补性能力,质量能力显著提升了企业研发创新效率,提高了企业以新产品销售和专利为代表的创新产出;第二,在质量能力中,质量需求满足能力对研发创新效率提升发挥最为重要的作用,质量能力主要通过引导企业将研发聚焦于客户需求满足,进而提高产出;第三,辅助回归结果表明,质量能力促进了企业家、管理层及非研发部门参与研发创新,促进了企业的外部研发合作,提高了企业决策中的数据使用,并提升了企业管理效率,上述效应是质量能力提升研发创新效率的潜在机制。据此,本文建议:政府应转变创新支持政策策略,在给予创新补贴等直接物质支持的同时,强调帮助企业提升配套质量能力;鼓励企业引进专业咨询服务,全面提升内生能力;引导企业树立市场化导向的创新观,将对顾客需求的满足作为研发创新的主要方向。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高娟
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一直以来就是国内外经济学界重点关注的研究领域。本文选择对人力资本进行激励这一微观视角,基于"中国企业-劳动力匹配调查(CEES)"数据,就绩效激励对于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效应进行实证研究。基准回归结果表明,在其他条件不变的前提下,企业的绩效激励程度平均提高10%,全要素生产率平均提高提升0. 46%-1. 2%。这表明,绩效激励水平的提升是促进现阶段中国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持续增长的重要手段。进一步的回归发现,企业的开放性程度、配置水平显著影响绩效激励对全要素生产率的促进效应。因此,本文建议企业在注重激励的同时,也须加强对交流环境和相应设施的改善。
关键词:
全要素生产率 绩效激励 开放性 配置水平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
人力资本质量、技能溢价与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基于中国企业-员工匹配调查(CEES)的实证分析
出口对我国企业融资约束影响的异质性分析
人力资本、融资约束与企业出口产品质量
融资约束、成本异质性与企业出口行为——基于中国工业企业数据的实证分析
英语人力资本与员工工资——来自2015年“中国企业—员工匹配调查”的经验证据
党组织对企业管理效率的影响研究——基于中国企业-劳动力匹配调查数据的实证分析
环境管制如何影响了中国企业的出口行为——基于企业融资异质性视角
外部融资约束对企业出口行为的影响——基于中国企业普查数据的实证研究
融资约束、金融发展与我国企业出口产品质量——基于银行信贷和商业信贷的双重视角
融资约束与中国制造业企业出口产品质量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