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238)
- 2023(9325)
- 2022(7603)
- 2021(7148)
- 2020(6025)
- 2019(14167)
- 2018(13314)
- 2017(26776)
- 2016(13892)
- 2015(15902)
- 2014(15312)
- 2013(15637)
- 2012(14677)
- 2011(13205)
- 2010(13270)
- 2009(12990)
- 2008(12159)
- 2007(10477)
- 2006(9210)
- 2005(8628)
- 学科
- 济(69498)
- 经济(69436)
- 业(46523)
- 管理(43056)
- 企(39246)
- 企业(39246)
- 方法(36526)
- 数学(34354)
- 数学方法(34253)
- 融(28400)
- 金融(28400)
- 中国(25427)
- 银(24882)
- 银行(24882)
- 财(24194)
- 行(24070)
- 务(17731)
- 财务(17717)
- 财务管理(17690)
- 企业财务(17172)
- 制(16435)
- 贸(15822)
- 贸易(15806)
- 易(15541)
- 农(14828)
- 业经(12800)
- 地方(11525)
- 中国金融(11472)
- 体(10958)
- 农业(10361)
- 机构
- 大学(201863)
- 学院(197746)
- 济(104535)
- 经济(103119)
- 管理(78734)
- 理学(68021)
- 理学院(67475)
- 管理学(66927)
- 研究(66737)
- 管理学院(66573)
- 中国(63696)
- 财(50874)
- 财经(41249)
- 京(40586)
- 经(37999)
- 经济学(36308)
- 经济学院(33159)
- 中心(32439)
- 财经大学(31571)
- 所(31357)
- 科学(30597)
- 融(29750)
- 金融(29251)
- 研究所(27778)
- 北京(26489)
- 江(25400)
- 商学(24567)
- 商学院(24370)
- 银(23876)
- 院(23368)
- 基金
- 项目(124767)
- 科学(101364)
- 基金(97973)
- 研究(93962)
- 家(82580)
- 国家(81985)
- 科学基金(72402)
- 社会(66566)
- 社会科(63768)
- 社会科学(63754)
- 基金项目(50375)
- 自然(43187)
- 教育(42547)
- 资助(42450)
- 省(42325)
- 自然科(42294)
- 自然科学(42286)
- 自然科学基金(41651)
- 划(36469)
- 编号(34844)
- 部(31556)
- 国家社会(29883)
- 成果(28864)
- 教育部(28771)
- 重点(27565)
- 中国(27489)
- 人文(27335)
- 创(26442)
- 发(26098)
- 社科(25682)
共检索到30547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王占峰
本文以2005年至2010年沪、深两市制造类企业为样本,检验了企业存货投资对内部现金流的敏感性。结果发现:公司的存货投资与内部现金流之间呈现显著的正向关系;非国有控股公司的存货投资受内部现金流影响更大,对于国有控股公司而言,非国有控股公司的外部融资成本会更高,其融资约束也更加严重。
关键词:
融资约束 存货投资 内部现金流
[期刊] 南开管理评论
[作者]
韩东平 张鹏
宏观经济调控政策如何影响企业的投融资行为,已经成为公司金融的一个新的研究领域,对这一问题加以研究不仅有助于深化对政府行为的认识,也有助于拓展对企业投融资行为的认识。本文基于企业契约理论,通过引入内外部管理要素概念,从理论上分析了货币政策对不同企业融资约束影响的差异,在此基础上,借助"哈耶克三角",进一步从理论上分析了货币政策对企业投资效率的影响。基于人的行动概念,本文构建了与以往相关研究存在明显差异的实证模型,并选择2003-2012年312家中国民营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对理论分析所提出的假设进行了检验。本文研究表明,由于企业间的管理能力存在差异,在政府对信贷资金配置施加微观干预情况下,宽松的货...
关键词:
货币政策 融资约束 投资效率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唐婧清 刘树海 张俊民
基于我国制造业上市公司2007-2015年的非平衡面板数据,检验了企业存货调整量对内部现金流的敏感性,以及存货持有量对投资效率产生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融资约束企业表现出更高的存货—现金流敏感性。并且,在融资约束企业中,存货持有量与投资效率之间存在着倒"U"型关系。结论为:存货是企业中重要的内部融资来源之一,通过存货持有量的调整能够实现流动性资源的跨期配置,据以推动融资约束企业的投资效率。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唐婧清 刘树海 张俊民
基于我国制造业上市公司2007-2015年的非平衡面板数据,检验了企业存货调整量对内部现金流的敏感性,以及存货持有量对投资效率产生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融资约束企业表现出更高的存货—现金流敏感性。并且,在融资约束企业中,存货持有量与投资效率之间存在着倒"U"型关系。结论为:存货是企业中重要的内部融资来源之一,通过存货持有量的调整能够实现流动性资源的跨期配置,据以推动融资约束企业的投资效率。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苏柯 张超林 刘可
从现金—现金流敏感性和现金持有水平两个角度出发,考察了金融发展对中国上市公司流动性管理行为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金融发展水平的提高,可以显著降低上市公司的现金—现金流敏感性和现金持有水平。同时,相对于低融资约束公司,高融资约束下,以上两种负向影响更为显著。结论为金融发展与微观层面融资约束及公司流动性管理的相关研究提供了经验依据。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潘越 戴亦一
香港上市公司回归内地资本市场双重上市,已成为当前中国证券市场发展中令人瞩目的新现象。本文以中国上市公司中身份特殊的"A+H"双重上市公司为样本,考察双重上市行为对公司融资约束程度所产生的影响,为有关双重上市的内在动因是否出于突破再融资困局考虑的理论假设提供实证证据。研究结果显示,H股公司在返回内地市场前存在严重的融资约束,实现双重上市之后公司投资对现金流的敏感度明显降低,融资约束得以有效放松,公司从外部资本市场再融资的频率和金额都显著增加。这一结论对于中国H股上市公司的所有利益相关方以及证券监管部门的决策都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
双重上市 投资—现金流敏感度 融资约束
[期刊]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马丽华 王振山 李海霞
政治关联是世界各国普遍存在的一种非正式制度安排。特别是在我国当前市场化程度不高、法律制度和金融体系不够健全的制度环境下,政府在经济金融资源配置中仍然占据主导地位。民营企业为了获取更多的资源,积极地寻求并建立与政府之间的联系。然而,政治关联在给企业带来融资便利,缓解企业融资约束,进而弱化企业现金持有的预防性和交易成本动机(即政治关联的融资约束效应)的同时,也可能会加剧企业的代理问题,从而强化企业现金持有的代理动机(即政治关联的代理冲突效应)。那么,政治关联对民营企业的现金持有决策究竟会产生怎样的影响?本文选
关键词:
政治关联 现金持有 融资约束 代理冲突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张洁 唐洁
企业研发能够推动技术进步和创新,是当前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核心动力。基于2010—2017年中国高新技术上市公司年报数据,检验资本错配和融资约束对企业研发投入的影响。结果发现:资本错配对企业研发投入存在抑制效应;融资约束不仅对企业研发具有直接负向影响,还会强化资本错配对研发投入的抑制效应,但上述融资约束的影响仅在非国有企业中存在,对国有企业没有显著影响。因此,针对不同所有制企业提供多渠道融资体系,提高资金配置效率,降低企业融资成本,有利于推动企业创新和供给侧改革。
关键词:
研发投入 资本错配 融资约束
[期刊] 审计研究
[作者]
程小可 杨程程 姚立杰
本文以2009-2011年沪深A股主板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基于投资现金流敏感度视角探究了内部控制和银企关联对企业融资约束的影响效应。研究发现:高水平内部控制可以有效缓解企业所面临的融资约束问题;进一步研究发现,在缓解企业融资约束方面,高水平内部控制和银企关联之间存在一种替代机制,即银行关联企业更多地借助于银行资源来降低其融资约束水平;而非银行关联企业更多地在提高其内部控制水平,降低其与外界的信息不对称程度层面上,达到缓解自身融资约束的目的。上述发现为理解内部控制、银企关联对中国上市公司融资约束的作用机理提供了新的经验证据。
关键词:
内部控制 银企关联 融资约束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刘雨薇 马胜
新经济环境催生新型股权结构,同时可能引发更严重的信息不对称和融资困境。基于2014—2021年中国A股民营上市公司的样本,考察融入公司制企业的有限合伙协议架构对企业融资约束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的结果显示,有限合伙协议架构缓解了民营企业面临的融资约束。内在传导机制的检验表明,有限合伙协议架构降低了公司经营风险、改善了公司业绩表现、提高了公司现金分红比例,从而缓解融资约束。进一步分析发现,在成长期和衰退期,因代理问题更严重、融资需求更强烈,有限合伙协议架构对融资约束的缓解作用更显著。在科创板上市的企业,盈利不确定性大、风险高、投资者面临的信息不对称程度高,有限合伙协议架构更能有效地缓解融资约束问题。此外,实际控制人兼任董事长或总经理、两权分离度越高,越能显著地提高有限合伙协议架构缓解融资约束的作用,印证了有限合伙协议架构能够缓解实际控制人掏空的代理问题。上述研究结果从微观视角扩展了对我国资本市场新型股权结构的认识,为进一步提高民营企业融资能力提供了新的思路。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符号亮 袁鲲
基于1998~2019年我国A股公司数据,实证分析货币政策与融资约束对企业商业信用融资替代性的影响。研究发现,企业商业信用对银行信贷的替代性显著存在,且融资约束企业的商业信用融资替代性更为明显。相对于货币政策宽松期,紧缩期的商业信用替代性受融资约束程度的影响更大。没有融资约束企业更倾向于对外提供商业信用,融资约束企业通过商业信用实现银行信贷二次配置。紧缩货币政策对企业产生了非对称性影响,中小企业、民营企业等融资约束较大企业受紧缩政策的影响更大。结论表明,有必要对微观实体企业,尤其是受紧缩货币政策叠加影响的融资约束企业,实施分类货币政策。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章琳一 张洪辉
从独立审计意见的信息传递机制出发,考虑审计意见影响的持续性,研究了独立审计对公司融资和公司投资的影响。研究发现,对于中国上市公司来说,相对于标准审计意见,非标准审计意见一方面作为公司治理机制约束了公司的投资行为,另一方面也通过信号传递机制影响了公司外部投资者对公司的评价,进而影响了公司外部融资并最终制约了公司的投资水平。然而,非标准审计意见对利用内部融资的公司投资没有显著性影响,这从侧面印证了优序融资理论的正确性。
关键词:
审计意见 公司融资 公司投资
[期刊] 中国经济问题
[作者]
张朝洋 胡援成
本文利用2006Q1-2015Q3中国上市公司数据分析了货币政策调整对公司融资约束的影响,并首次围绕货币政策与宏观审慎政策对公司融资约束的协同作用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非国有公司、资产规模较小的公司和金融发展水平较低地区的公司的投资-现金流敏感性更高,货币政策对其融资约束的缓解效果更明显;当货币政策取向由扩张转为紧缩、经济由上升周期进入下行周期、调控规模由大变小时,货币政策对公司融资约束的缓解作用趋于减弱。研究还发现,宏观审慎政策会强化货币政策对非国有公司、资产规模较小的公司和金融发展水平较低地区的公司的融资约束的缓解作用,降低货币政策在取向转为紧缩、经济进入下行周期、调控规模变小时对公司融资约束缓解效果造成的影响。
[期刊] 中国经济问题
[作者]
张朝洋 胡援成
本文利用2006Q1-2015Q3中国上市公司数据分析了货币政策调整对公司融资约束的影响,并首次围绕货币政策与宏观审慎政策对公司融资约束的协同作用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非国有公司、资产规模较小的公司和金融发展水平较低地区的公司的投资-现金流敏感性更高,货币政策对其融资约束的缓解效果更明显;当货币政策取向由扩张转为紧缩、经济由上升周期进入下行周期、调控规模由大变小时,货币政策对公司融资约束的缓解作用趋于减弱。研究还发现,宏观审慎政策会强化货币政策对非国有公司、资产规模较小的公司和金融发展水平较低地区
[期刊] 会计研究
[作者]
卢馨 郑阳飞 李建明
融资渠道是影响企业R&D投资的关键因素。本文选取2007-2009在沪深交易所上市的并披露R&D费用的高新技术企业作为样本,检验这些企业是否存在融资约束问题以及对R&D投资的影响,并研究R&D投资和现金持有量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1)中国的高新技术上市公司存在一定程度的融资约束,从而限制了R&D投资;(2)目前中国的高新技术上市公司在缺少债务融资的支持下,研发资金主要来源于内部现金流和股票融资;(3)R&D投资强度和现金持有量之间呈显著正相关,充足的资金具有一定的缓解融资约束的对冲效应。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
风险投资机构持股能够缓解企业后续融资约束吗?——来自中国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
融资约束、财务柔性与企业投资—现金流敏感性——理论分析及来自中国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
社会地位会影响企业融资约束吗?——来自A股民营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
供应商集中度与企业融资约束——来自中小板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
融资约束、代理成本对企业R&D投资的影响——基于我国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
预算软约束与资本结构——来自中国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
货币政策、融资约束与企业研发投入——来自沪深A股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
劳动力成本、融资约束与研发投入——基于中国A股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
民营控制、政治关系与企业融资约束——基于中国民营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
融资约束、代理成本与企业非效率研发投资研究——来自湖北省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