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109)
2023(8541)
2022(7052)
2021(6229)
2020(5190)
2019(11513)
2018(11071)
2017(21599)
2016(11250)
2015(12475)
2014(12179)
2013(11884)
2012(10858)
2011(9682)
2010(10093)
2009(10195)
2008(9133)
2007(8359)
2006(7613)
2005(7274)
作者
(30843)
(25947)
(25685)
(24455)
(16164)
(12288)
(11736)
(9829)
(9652)
(9239)
(8829)
(8653)
(8207)
(8170)
(8157)
(7986)
(7641)
(7604)
(7362)
(7351)
(6416)
(6159)
(6142)
(5824)
(5789)
(5715)
(5708)
(5701)
(5139)
(5044)
学科
管理(43754)
(41805)
经济(41730)
(40220)
(36186)
企业(36186)
(26297)
金融(26295)
(23783)
银行(23775)
(23053)
(19849)
(18868)
中国(18551)
方法(15418)
(13793)
环境(13589)
数学(13219)
数学方法(13089)
(12731)
财务(12699)
财务管理(12673)
体制(12284)
企业财务(12164)
业经(11851)
(11397)
中国金融(11028)
地方(9846)
(9327)
(7909)
机构
学院(158516)
大学(157269)
(69639)
经济(68152)
管理(60824)
理学(51577)
理学院(51128)
研究(50615)
管理学(50467)
管理学院(50186)
中国(47033)
(38175)
(31848)
财经(29274)
科学(26802)
(26422)
中心(25782)
(24406)
(24113)
经济学(22824)
财经大学(21859)
(21646)
研究所(21250)
经济学院(20626)
北京(20034)
(19849)
(19830)
(19760)
业大(19654)
金融(19477)
基金
项目(102292)
科学(81746)
研究(77018)
基金(76001)
(64455)
国家(63923)
科学基金(56448)
社会(52159)
社会科(49702)
社会科学(49689)
(40201)
基金项目(39795)
自然(34312)
教育(34144)
自然科(33508)
自然科学(33501)
自然科学基金(32895)
(32623)
资助(30681)
编号(30097)
(26276)
成果(24767)
重点(23042)
(22970)
(22498)
国家社会(22372)
(22095)
创新(21186)
课题(20844)
(20644)
期刊
(78270)
经济(78270)
研究(49710)
中国(33923)
(33311)
金融(33311)
(32302)
管理(24068)
学报(20692)
(20380)
科学(19558)
大学(16887)
学学(16150)
财经(15312)
(13022)
农业(12270)
经济研究(12244)
教育(12203)
技术(12156)
业经(11896)
问题(9707)
财会(8865)
理论(8342)
(7831)
会计(7604)
国际(7505)
实践(7384)
(7384)
现代(7266)
技术经济(6890)
共检索到25029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杨晶  
本文以2008—2017年在沪深A股上市的公司为样本,对融资约束、非正式环境规制与绿色并购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非正式环境规制与绿色并购间存在显著正向关;融资约束与绿色并购间存在显著负向关;融资约束具有削弱非正式环境规制与绿色并购间关系的作用。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牛艳梅  
正式制度是人们有意识建立起来的并以正式方式加以确定的各种制度安排,而非正式制度是指人们在长期社会交往过程中逐步形成,并得到社会认可的约定成俗、共同恪守的行为准则。产业集群发展的实践表明,嵌入于社会结构的非正式制度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在社会资本的分配方式上,尽管正规金融占据主体和主导的地位,但是,鉴于目前我国绿色产业集群发展在资金筹集上的特殊性,本文深入分析了非正式制度在集群发展中的正面效应,并提出了引导非正规金融支持绿色产业集群快速发展的途径。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葛涛  李金叶  马莉  
提升企业出口绿色技术含量是培育竞争新优势、建设贸易强国的内在要求。在厘清环境规制、融资约束对出口绿色技术含量的影响机制基础上,本文利用双边随机边界模型,测算环境规制与融资约束对企业出口绿色技术含量的实际效应。结果表明:环境规制和融资约束对我国企业出口产品绿色技术含量分别具有正向促进和负向抑制作用,但前者对出口绿色技术含量的正效应并未完全冲抵后者引起的负效应,因而使得实际出口绿色技术含量负向偏离有效水平;进一步分析显示,出口绿色技术含量低于有效水平的局面并未随企业特征分组有所改善,并且出口绿色技术含量未达到国际出口的基准水平是我国对外贸易"大而不强"的重要原因。以上结论的发现,对驱动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和推动我国贸易强国建设具有一定的政策启示。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周海华  王双龙  
探讨了正式与非正式的环境规制对企业绿色创新的影响机制并进行比较。研究结果发现,正式环境规制与非正式环境规制对企业绿色创新均具有显著的影响作用;企业宽裕资源对政府正式规制与绿色创新之间的关系具有正向调节效应,而对非正式的环境规制与绿色创新之间的关系不具有调节效应。此外,组织知识惯性对正式与非正式的环境规制与绿色创新之间的关系均具有负向调节效果。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韩国文  甘雨田  
基于2011—2020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面板数据,将网络搜索指数作为投资者关注的代理变量,探讨投资者关注能否促进企业绿色创新绩效提升。结果发现,投资者关注能够有效提高企业绿色创新绩效,体现在专利数量和专利质量上,资产规模、杠杆率、股权集中度对绿色创新绩效具有不同程度的影响。进一步研究发现,投资者关注通过融资约束这一中介变量影响绿色创新绩效,同时环境规制是有效的调节变量,投资者关注与环境规制的交互效应能够促进企业绿色创新绩效提升。从关注属性维度看,投资者负面关注对企业绿色创新的促进作用更显著,异质性检验发现,相较于非东部地区,东部地区企业的促进作用更加显著,相较于高污染企业,投资者关注对非高污染企业绿色创新绩效的影响更显著。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康雯  吴云霞  
绿色企业的融资约束既有外部环境不均衡,亦有内部因素使然。文章构建均衡模型分析引致绿色企业面临融资约束的内在机理。研究发现,绿色企业的资产规模、市场利率以及运营收益都会对其融资约束环境造成影响。绿色金融能够有效缓解绿色企业所面临的融资约束,其反融资约束主要通过门槛效应、资本效应和技术效应三大效应路径来实现。同时构建一般静态模型验证了三大效应能够促进绿色企业增量投入的边际成本递减,从而有效实现绿色金融的反融资约束。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熊云飚   代宇杰  
良好的营商环境有助于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与发展潜力,从而推动企业绿色发展。基于企业外部制度环境的视角,采用2010~2021年省级层面营商环境指数与上市企业微观数据进行匹配,考察营商环境对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的影响效应与作用机制。研究发现:良好的营商环境能够促进企业绿色技术创新,在使用地形起伏度作为工具变量解决内生性问题与稳健性检验后,这一结论仍然成立;异质性分析表明,营商环境对绿色技术创新的促进作用会因绿色专利类别、企业产权、企业所属行业、企业所处地区不同而存在显著差异;机制分析表明,营商环境通过缓解融资约束促进企业绿色技术创新、实质性绿色技术创新与策略性绿色技术创新。基于此,各地区应着力于持续优化营商环境以降低制度性成本,提高金融服务效率以缓解融资约束,制定绿色发展激励措施以促进企业绿色技术创新。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许露元  
我国流通产业覆盖领域广、社会影响大,推动其转型升级对实现经济新常态至关重要。作为金融创新的体现,绿色金融可以为流通产业实现转型升级提供更多的经济支持。因此,本文基于2012-2021年我国A股上市流通企业与省级面板数据,通过实证分析验证了绿色金融与融资约束对流通产业转型升级的影响机制。研究表明:绿色金融发展与流通产业转型升级呈正相关关系,绿色金融能够通过有效缓解流通企业面临的融资约束问题,从而为流通产业转型升级提供支持。结论反映了我国要持续推动绿色金融发展,进一步减少流通企业融资约束,进而推动流通产业转型升级。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卫婧婧  
金融环境影响企业融资成本和投资计划,是企业异地投资决策的重要考量因素。基于Heckman两阶段模型,利用2011—2020年中国企业境内并购数据,从金融资源规模和金融市场化程度两个维度考察了企业异地并购对金融环境的偏好特征。实证结果表明:非国有企业具有更强的金融资源寻求动机,倾向于选择金融资源相对丰富的地区进行并购扩张;受限于高额的能力建设成本,国有企业对高市场化程度金融市场表现出更加显著的规避倾向。企业对金融环境的不同偏好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企业融资约束的结构性特征。进一步检验表明,去杠杆政策有助于激活融资约束对企业经营的治理作用,对企业的过度投资行为能够发挥一定约束作用,但同时存在矫枉过正的风险,结构性去杠杆至关重要。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徐圆  
普通民众对环境污染的关注度不断提升、新闻媒体对环境破坏的披露不断升级,无形中给政府和排污企业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并演变成一种"非正式性"环境规制。在环境服务的"需求—供给"理论框架中,考虑到行业的异质性特征,分析非正式性环境规制对中国工业污染的影响机制和总体效应。研究发现,虽然相比于正式性环境规制,非正式性环境规制的影响要小很多,但也直接促进了中国工业污染的治理。因此,有必要建立环境信息公开制度,完善公众参与环境决策的机制,从而形成政府、企业、公众协力保护环境的管理体制。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许松涛  肖序  
本文以现金-现金流量模型为基础,用1998~2009年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研究环境规制对重污染行业融资约束的影响。结果表明:环境规制使重污染行业中央国企的融资约束状况得到显著改善;在股权融资规制阶段,重污染行业地方国有企业的融资约束状况得以显著改善,而在此后阶段,这种改善局面有所减弱;重污染行业非国有企业的融资约束状况及变化正好与地方国有企业的表现相反。本文进一步从银行长期借款增长率角度证实了上述结论。
[期刊] 证券市场导报  [作者] 许林  林思宜  钱淑芳  
"碳达峰、碳中和"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将绿色低碳发展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本文以2008―2019年沪深A股2211家上市公司为样本,基于异质性视角研究了环境信息披露、绿色技术创新对融资约束的影响,并分析了二者的交互效应。实证结果发现:(1)环境信息披露显著缓解了企业融资约束,缓释效应在民营企业、非重污染、行业竞争激烈的公司中尤为显著;(2)绿色技术创新有效缓解了企业融资约束,且缓释效应不受企业产权性质、环保属性、行业竞争程度以及地区市场化程度的限制;(3)考虑环境信息披露和绿色技术创新的交互效应时,发现企业的融资约束缓释效应得到了进一步强化;(4)从外源融资渠道看,环境信息披露与绿色技术创新主要通过增加信贷融资来缓解融资约束,但交互效应反而抑制了信贷融资。本文从环境信息披露和绿色技术创新角度为企业提供了缓解融资约束的新思路与经验证据,有利于激发企业绿色高质量发展的活力。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柴正猛   赵雅淇  
供应链数字化为企业经济发展提供了新动能,其对企业环境表现的潜在影响仍待进一步研究。以2013—2021年中国1 646家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采用双重差分模型实证检验了供应链数字化对企业环境绩效的影响。研究发现:供应链创新与应用试点工作显著改善了企业的环境绩效,供应链数字化提高企业环境绩效主要通过促进企业绿色技术创新和缓解融资约束两种途径;供应链数字化对企业环境绩效的积极影响对于国有企业、数字化程度更高的企业和处于环境规制较强区域的企业效果更为显著。据此,建议加快数字化基础建设,满足数字化转型的多层次需求;高度重视供应链数字化的绿色效应,打造绿色技术创新新引擎;完善相关环境规制,构建数字经济下企业前瞻性环境治理体系。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柴正猛   赵雅淇  
供应链数字化为企业经济发展提供了新动能,其对企业环境表现的潜在影响仍待进一步研究。以2013—2021年中国1 646家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采用双重差分模型实证检验了供应链数字化对企业环境绩效的影响。研究发现:供应链创新与应用试点工作显著改善了企业的环境绩效,供应链数字化提高企业环境绩效主要通过促进企业绿色技术创新和缓解融资约束两种途径;供应链数字化对企业环境绩效的积极影响对于国有企业、数字化程度更高的企业和处于环境规制较强区域的企业效果更为显著。据此,建议加快数字化基础建设,满足数字化转型的多层次需求;高度重视供应链数字化的绿色效应,打造绿色技术创新新引擎;完善相关环境规制,构建数字经济下企业前瞻性环境治理体系。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左喜梅   朱汉年  
现阶段我国大多数地区经济和生态的关系处于发展与防治相持阶段,随着政府环境监管的力度不断增大,绿色创新已成为帮助企业实现环境可持续性发展、获得竞争优势的重要工具。文章基于2010-2022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数据,通过构建中介效应模型,探讨环境监管对企业绿色创新的影响,同时采用异质性分析以及变量替换法对实证结果进行稳健性检验。研究表明:(1)环境监管增强能够显著促进企业绿色创新,影响系数为0.0755,在1%的显著性水平上通过了检验;(2)根据“挤出”效应,融资约束在环境监管与企业绿色创新关系中表现为部分中介效应,企业性质异质性分析表明对非国有企业表现出完全中介效应;(3)环境监管对企业绿色创新影响具有明显的区域异质性,对中西部地区企业绿色创新的促进作用不显著;(4)环境监管对林业相关企业绿色创新的影响在5%的显著性水平上为正,影响系数为0.0258,影响系数和效果均弱于非林业相关企业。基于研究结论,文章提出政策启示:一是要通过合理的监管措施和力度为企业绿色创新创造有利的环境条件;二是要给予非国有企业更多的资金支持和技术支持;三是要打通中西部地区“环境监管—绿色创新”体系、信息传导机制;四是要兼顾森林的保护,长远维度实现企业绿色创新的更大价值。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