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089)
2023(11880)
2022(9853)
2021(9252)
2020(7974)
2019(18149)
2018(17317)
2017(34443)
2016(17303)
2015(19081)
2014(18610)
2013(18196)
2012(16100)
2011(13735)
2010(13667)
2009(12898)
2008(11550)
2007(9714)
2006(8191)
2005(7036)
作者
(43455)
(36311)
(35970)
(34273)
(23174)
(17316)
(16685)
(13904)
(13821)
(12521)
(12296)
(11998)
(11433)
(11162)
(11078)
(10793)
(10679)
(10546)
(10357)
(10287)
(8763)
(8469)
(8300)
(8290)
(8198)
(8114)
(7829)
(7540)
(7165)
(7013)
学科
(70529)
经济(70462)
(61007)
管理(59617)
(54719)
企业(54719)
方法(37718)
数学(34217)
数学方法(33859)
(28187)
(27905)
金融(27904)
(24780)
银行(24777)
(23791)
中国(22089)
(21939)
财务(21897)
财务管理(21865)
企业财务(21134)
(16791)
(15909)
业经(15847)
地方(13031)
技术(11600)
(11491)
农业(11396)
中国金融(11350)
理论(11330)
(11176)
机构
大学(231609)
学院(231413)
(103124)
经济(101387)
管理(100172)
理学(87830)
理学院(87157)
管理学(85941)
管理学院(85513)
研究(63942)
中国(58712)
(51903)
(44197)
财经(42218)
(38658)
中心(34393)
经济学(33319)
科学(32973)
财经大学(32282)
经济学院(30437)
(30391)
商学(28820)
商学院(28587)
业大(28349)
(27771)
(27405)
金融(27204)
北京(26781)
经济管理(26270)
(25799)
基金
项目(162248)
科学(131575)
基金(123609)
研究(120635)
(104510)
国家(103681)
科学基金(93768)
社会(81405)
社会科(77699)
社会科学(77680)
基金项目(66233)
(61530)
自然(60189)
自然科(58763)
自然科学(58748)
自然科学基金(57738)
教育(56276)
(50852)
资助(49923)
编号(46983)
(37618)
成果(36056)
(35605)
重点(35591)
国家社会(34758)
教育部(34205)
人文(33858)
创新(33154)
(33118)
大学(32420)
期刊
(98736)
经济(98736)
研究(64404)
(44580)
(39013)
金融(39013)
管理(38439)
中国(35648)
科学(26756)
学报(26401)
大学(22583)
学学(21828)
财经(21619)
技术(21566)
(21236)
(18341)
经济研究(16969)
业经(15353)
教育(14754)
财会(14301)
农业(13585)
问题(12832)
理论(11666)
技术经济(11343)
会计(11088)
(10807)
国际(10634)
统计(10571)
实践(10494)
(10494)
共检索到32540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证券市场导报  [作者] 李春霞  
本文基于深沪A股上市公司的微观数据,从公司债这一视角入手,采用双倍差等估计方法,考查了金融工具创新对公司外部融资约束变化及企业经营绩效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公司债成为企业新的融资途径后,高信用等级公司比低信用公司的销售收益率、总资产收益率和净资产收益率均显著为高。进一步研究发现,上述结论背后的作用机制在于,公司债这一金融工具创新降低了高信用等级公司资本投资对内部现金流的依赖,并且这类公司的投资规模、销售增长率和技术进步率均有显著提升。这一结论为宏观领域金融发展如何促进经济增长提供了微观证据。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黄俊威  龚光明  
本文基于我国融资融券分步扩容这一准自然实验,运用双重差分模型考察了融资融券制度对公司资本结构动态调整的影响效应,同时探讨了当资本结构低于或高于目标水平时,卖空机制的引入对资本结构调整速度的影响是否存在显著差异。研究发现,融资融券制度的实施显著加快了公司资本结构调整的速度,其动力来源于融券机制发挥的"卖空压力"效应。在进一步区分调整方向后,发现当资本结构高于目标水平,即向下调整资本结构时,卖空压力对资本结构调整速度的促进作用会更大。渠道检验发现,卖空压力对资本结构调整速度的提升作用在信息不对称程度较高或代理成本较高的情况下更为显著。本文从"资本结构动态调整"的视角考察了融资融券制度的价值效应,同时基于企业杠杆率与资本结构的密切关系,从"卖空压力"这一新的视角为解读我国金融创新改革促进微观企业去杠杆提供了理论依据,也为我国金融改革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提供了新的证据支持。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范红忠  汪玉杰  
卖空机制对于上市公司来说是一种来自外部证券市场的治理机制,本文从这一视角出发,基于我国融资融券试点启动并分步扩容这一准自然实验,以2008—2018年沪深A股中763家上市公司为样本,运用双重差分模型研究卖空机制对于上市公司资本配置效率的影响。在资本配置效率的度量上,本文从投资效率和融资约束两个角度进行衡量。研究发现,卖空机制的引入使得上市公司的投资效率提高、融资约束降低,说明公司获取外部融资、进行外部投资这一资本配置过程更为有效,因而从整体上提高了上市公司的资本配置效率;基于产权性质异质性的研究发现,相比国有控制上市公司,卖空机制对非国有控制上市公司的资本配置效率的正向促进作用更大。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章刚勇  王立彦  文芳  
我国A股市场较为独特的高校系上市公司为研究集体声誉如何作用于个体行为提供了一项准自然实验,从债务融资规模和期限结构等视角研究了集体声誉、产权性质与企业外部债务融资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集体声誉对上市公司的融资规模具有较显著的正向作用,但当个体行为能较好地被市场观测时,集体声誉作用较弱,个体声誉作用较强,表现为与其他非高校系上市公司相比,高校系上市公司的债务期限较短。此外,随着以商业银行为主体的借贷市场市场化程度的提高,样本期间,银行信贷政策并未偏袒于经行业和资本规模匹配的国有上市公司。因此,高度重视高校声誉对高校系上市公司的影响,完善高校系上市公司治理结构至关重要,深入推进金融和产权市场化改革。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范从来  叶宗伟  
一、债务融资对提高 公司绩效的意义 债务融资是企业融资的基本渠道之一,它至少在以下几个方面对提高我国上市公司绩效具有积极意义。 1.债务融资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减轻上市公司内部人控制造成的损失。由于历史的原因,我国的上市公司大都脱胎于传统的国有企业,国有企业的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张园园  张广冬  王风华  
以2007~2016年中国沪深A股非金融类上市公司为样本,研究是否持股金融机构、类型和程度对公司投资效率的影响,并从融资约束视角分析其作用路径。研究发现:持股金融机构显著缓解了投资不足、抑制过度投资,提高了公司投资效率,融资约束发挥了部分中介效应;在全样本和过度投资样本中,持股银行的公司投资效率显著更低;随着持股金融机构程度的加大,缓解融资约束和投资不足、提高投资效率的程度更显著;在非国有企业中,持股金融机构程度和类型对投资效率的作用更显著。
[期刊] 审计与经济研究  [作者] 杨兴全  齐云飞  曾义  
以我国上市公司2003-2012年数据为样本,基于产权性质和金融发展水平,从资本投资中介效应视角检验了融资约束对现金持有竞争效应的影响。研究发现:公司现金持有通过资本投资中介效应实现的竞争效应在融资约束公司、民营公司以及金融发展水平较低地区的公司中更加显著。进一步检验表明,现金持有的竞争效应提高了现金价值,而且在金融发展水平较低地区的公司、融资约束公司和民营公司中更高。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李君平  徐龙炳  
资本市场错误定价如何影响实体经济是一个具有深远意义的问题,如何准确度量错误定价是研究这一问题的关键,但人们更关注在此基础上,错误定价会对实体经济产生什么影响以及通过何种途径产生影响。本文采用可操控应计利润作为错误定价的代理变量,运用2000-2012年A股上市公司年度数据,研究了股票市场错误定价对公司投资的影响及影响途径。研究发现,股价高估会促进公司投资,但主要作用于高融资约束公司,对低融资约束公司没有显著影响。进一步研究发现,股价高估不仅会促进高融资约束公司的股权融资,还会促进其债务融资,进而放松融资约束,促进公司投资。进一步对不同所有权性质公司的研究发现,对于外部融资环境较差的民营公司,股...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袁奋强  陶蕾花  
由于机构投资者能够有效缓解信息不对称所带来的逆向选择问题,其在我国资本市场中的治理效应日渐凸显。那么,在差异性融资约束条件下,机构投资者的介入会对公司现金股利分配行为产生怎样的影响?研究发现:有机构投资者介入的公司更倾向于现金股利支付,且随着企业融资约束程度的降低,有机构投资者介入的企业会进一步提高现金股利支付水平;机构投资者高介入公司的现金股利支付水平要高于低介入公司,且机构投资者的高介入又强化了融资约束对公司现金股利支付水平的影响;随着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的提高,与强股权制衡公司相比,弱股权制衡公司的现金分红水平提高更为显著;在弱股权制衡条件下,随着融资约束的强化,机构投资者的介入放宽了公司现金股利支付的选择;在强股权制衡条件下,无论融资约束强弱,机构投资者介入与公司现金股利支付之间不具有显著的相关关系。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冀雅文  
近年来,中国资本账户开放进程取得了显著进展。本文运用双重差分模型研究了沪深港通政策对A股上市企业融资约束的影响,并进一步检验了具体作用机制。主要结论:一是中国上市公司普遍面临融资约束,资本账户开放政策的实施有助于缓解企业融资约束;二是市场化程度对资本账户开放缓解企业融资约束存在显著的调节效应,企业所处区域的市场化水平越低则缓解效应越强;三是资本账户开放缓解企业融资约束主要通过提高信息透明度的渠道实现。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邢会  杨子嘉  张金慧  
外部融资是高端装备制造业创新投入不可或缺的重要渠道。本文从这一视角出发,基于我国上海自贸区金融开放试点启动这一准自然实验,以2010~2020年高端装备制造业全部A股上市公司年度数据为样本,运用双重差分模型分析了上海自贸区金融开放对高端装备制造业创新投入的影响,并引入有调节的中介模型,探究融资约束和盈利能力在金融开放影响研发投入中发挥的作用。研究发现:(1)上海自贸区金融开放确实具有促进高端装备制造业创新投入的作用;(2)上海自贸区金融开放促进高端装备制造业上市公司研发投入是通过缓解企业外部融资约束来实现的,并且盈利能力越强的企业在金融开放改革中获得的红利越多,融资约束缓解程度更为明显;(3)相较于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受到自贸区金融开放的融资约束缓解效应更强,更有利于其加大创新投入。
[期刊] 证券市场导报  [作者] 史永东  陈火亮  宋明勇  
本文以新《环保法》实施作为准自然实验,采用双重差分模型探究环境规制对重污染企业融资约束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新《环保法》的实施显著缓解了重污染企业融资约束;截面异质性分析显示,新《环保法》对重污染企业融资约束的缓解作用仅在小规模企业和银行业发展较好、污染程度较高、法律环境较差的地区显著;经济机制分析表明,新《环保法》通过降低代理成本、缓解信息不对称、促进企业社会责任履行的渠道,缓解重污染企业融资约束。本文结论既拓展了环境规制对企业影响的研究边界,也为“双碳”目标下中国实现生态保护与经济增长的协同发展提供了理论支撑和经验证据。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冯梅   刘佳   陈楚  
服务型制造是基于“服务化”等概念而提出的一个具有中国特色的概念,是我国推进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的重要方向。以服务型制造示范遴选工作为准自然实验,采用PSM-DID方法研究了服务型制造对企业融资约束的缓解效果及其作用机制。结果发现:服务型制造能够缓解企业的融资约束,且该结论具有稳健性;服务型制造通过改善生产效率、提升企业绩效和强化企业创新渠道发挥作用,且效果受到地理区位、行业竞争以及企业所有权性质等异质性因素的影响。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李国柱   吕杨  
环境规制和市场融资是影响企业绿色发展的重要因素,那么新《环保法》的实施对重污染企业融资约束是否产生影响?文章以2015年新《环保法》颁布为准自然实验,选取2012—2021年3 743家沪深A股上市公司数据,采用双重差分模型对此问题进行探讨,并基于信息不对称与企业社会责任的作用机制进一步分析新《环保法》对重污染企业融资约束的调节作用途径。研究表明,新《环保法》的实施显著缓解了重污染企业融资约束。作用机制检验显示,新《环保法》的实施降低了重污染企业的信息不对称,提升了企业社会责任的履行,进而缓解了重污染企业的融资约束。该研究结论为重污染企业制定环保战略提供了参考,有利于绿色技术的创新发展。
[期刊] 审计与经济研究  [作者] 张铁铸  金豪  
使用自然实验法研究了融资约束与企业信息披露之间的因果关系,把2004年增值税转型在东北的试点作为融资约束缓和的外生冲击,研究发现,事件前后企业信息披露质量有显著下降,融资约束与信息披露之间呈正相关关系。按照企业产权性质、KZ指数和SA指数为基准区分了高融资约束组和低融资约束组,发现,在事先存在高融资约束的企业中,融资约束与企业信息披露正相关的关系更强,即事前受到较强融资约束的企业在事件前后信息披露调整更大。研究还发现:融资约束与信息披露之间关系的理论基础是信息不对称,企业选择信息披露政策时会考虑信息披露成本和融资成本,当融资约束缓和时,企业的融资压力减轻从而减少信息披露。融资约束与信息披露正相关的结论表明,融资约束是影响信息披露的重要因素之一。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