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489)
2023(8131)
2022(6470)
2021(6045)
2020(4997)
2019(11350)
2018(10766)
2017(21064)
2016(10662)
2015(12288)
2014(11908)
2013(12264)
2012(11492)
2011(10474)
2010(10306)
2009(9731)
2008(8466)
2007(7390)
2006(6589)
2005(6282)
作者
(28143)
(23383)
(23339)
(22531)
(14738)
(11060)
(10677)
(9242)
(8980)
(8325)
(8212)
(7717)
(7618)
(7534)
(7478)
(7164)
(6917)
(6916)
(6830)
(6159)
(5900)
(5569)
(5410)
(5377)
(5316)
(5295)
(5010)
(4773)
(4691)
(4677)
学科
(49820)
经济(49770)
(30447)
管理(27781)
(25866)
金融(25866)
中国(24675)
(23288)
银行(23283)
方法(22696)
(22692)
数学(21477)
数学方法(21404)
(20702)
企业(20702)
(15999)
(15797)
(13245)
贸易(13232)
(13045)
(12473)
农业(11703)
中国金融(11283)
收入(10124)
业经(9703)
地方(8827)
环境(8084)
(7987)
财务(7969)
财务管理(7958)
机构
大学(152271)
学院(151277)
(82602)
经济(81554)
管理(56151)
研究(55587)
中国(52836)
理学(48226)
理学院(47799)
管理学(47300)
管理学院(47044)
(37196)
(31266)
财经(30199)
经济学(29589)
(27904)
科学(27369)
中心(26902)
经济学院(26875)
(26643)
研究所(24139)
财经大学(22967)
(22131)
金融(21786)
(20871)
北京(20631)
(19411)
(18995)
(18961)
人民(18571)
基金
项目(98453)
科学(79471)
基金(76691)
研究(73843)
(65863)
国家(65372)
科学基金(56490)
社会(52776)
社会科(50457)
社会科学(50447)
基金项目(39043)
(33364)
自然(32888)
资助(32499)
自然科(32236)
自然科学(32230)
教育(32193)
自然科学基金(31704)
(28643)
编号(27357)
国家社会(24229)
(24180)
中国(23064)
重点(21939)
成果(21835)
(21821)
教育部(21695)
(20565)
人文(20486)
社科(20141)
期刊
(84735)
经济(84735)
研究(51767)
(33023)
金融(33023)
中国(30290)
(26351)
管理(20631)
(19281)
科学(19195)
学报(18652)
经济研究(16830)
财经(15836)
大学(15469)
学学(14841)
(13741)
农业(12555)
(11522)
业经(11510)
问题(10989)
国际(10957)
世界(10713)
技术(10032)
教育(8026)
统计(7919)
理论(7798)
技术经济(7476)
(7252)
商业(7212)
经济问题(6818)
共检索到23744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汪伟  郭新强  艾春荣  
基于中小(民营)企业面临信贷融资约束、国民收入中劳动收入份额与消费率同步下降的中国经济特征事实,本文从企业的异质性及其面临的金融环境差异出发,构建了一个包含国有和中小(民营)两类企业,而后者受到借贷约束与投资扭曲的动态一般均衡模型,在校验模型现实解释能力的基础上对上述特征事实进行传导机制分析与实证研究。本文理论与实证揭示了如下现实: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中国金融环境的变化导致中小(民营)企业面临的信贷约束收紧。为了应对融资困境,大量中小(民营)企业被迫通过利润留成方式进行内源融资,从而减少了对居民部门的利润分配,降低了家庭劳动收入的份额。与之相对,国有银行主导的体制内金融支持不仅抑制了金融市...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阎曼华  刘婷婷  
以2006~2011年的季度数据为样本,以负债资产率作为企业融资约束的代理变量,就证监会行业分类中的制造业企业的融资约束对劳动收入份额的影响进行了实证分析。实证分析结果表明:融资约束对劳动收入份额的影响是负向的,这主要是长期负债资产率对劳动收入份额影响的结果。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祝树金  赵玉龙  
本文基于流动资本的视角,在新古典要素分配模型中引入融资约束,分析了企业流动资本约束对劳动收入份额的影响机制;采用1998-2007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实证考察了融资约束对劳动收入份额的影响效应。研究表明,与流动资本紧密相关的内源融资约束对于劳动收入份额的变化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尤其是对于非国有企业表现得更为明显;外源融资约束的加强在一定程度上则可能减少企业流动资本的挤占,从而增加劳动收入份额;企业垄断能力的变化及其实收资本中不同所有制所属份额,都将显著改变融资约束影响要素收入份额的程度。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罗长远  陈琳  
本文考察了融资约束对劳动收入份额的影响。首先基于文献提出了一个假说,面临融资约束的企业,通过信贷获得流动资本的能力受到限制,它们倾向于减少劳动雇用或降低工资水平,从而对劳动收入份额产生负面影响。通过对世界银行提供的中国企业数据进行系统GMM估计和稳健性分析,我们找到了这一命题的支持性证据:私人企业的负债资产比(融资约束的代理变量)与劳动收入份额显著负相关,而国有企业和外资企业则没有类似的结论。出现这一差异的关键原因是,在中国,只有私人企业面临着融资约束的困扰。
[期刊] 世界经济文汇  [作者] 周明海  肖文  姚先国  
近年来我国劳动报酬在国民收入中的份额下降显著,有很多文献试图给出经济学的解释。本文将简要综述该领域的理论和实证研究进展,并重点考察基于中国事实的研究情况。现有研究主要从经济转型和对外开放两大视角对中国劳动收入份额的下降给出了解释,但是无论是劳动收入份额的度量还是对它的理论解释还存在很多有待进一步研究的地方。特别地,本文认为从对外开放的视角出发对于解释中国劳动收入份额的下降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戴小勇  成力为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劳动收入占GDP的比重持续下降,这与中国经济对外开放程度提高密切相关。理论分析认为,出口扩张与外商直接投资,使劳动要素对最终产品分配权的相对地位下降,将导致劳动收入份额降低。基于我国1999~2007年工业企业数据,使用倾向得分匹配模型的检验结果表明:企业出口使劳动收入份额下降4.2%,使劳动收入份额增长率下降9.3%;外商直接投资使劳动收入份额下降4.8%,使劳动收入份额增长率下降5.4%;出口依赖程度越高,出口对劳动收入份额下降的冲击越大;外资企业的生产率越高,外商直接投资对劳动收入份额下降的冲击越大。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张威  王舒鸿  
经典理论将劳动收入份额下降的原因解释为技术和资本两个因素,文章尝试创新地应用DEA模型将其量化并进行解释,然后分别对各个省市进行分析评价。结果表明,我国有1个省份的劳动收入份额变化只受到技术进步的影响,8个省市仅受到资本产出比变化的影响,还有15个省市同时受到这两个因素的影响,另外4个省市没有受到上述两个因素影响,其劳动收入份额也未出现下降。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薛龙   邱梦欣   张倩瑜  
随着我国企业数字化转型的不断推进,将对劳动收入份额产生重要影响。基于此,采用2011—2021年沪深A股上市企业数据,基于文本分析方法衡量上市企业数字化转型程度,实证研究企业数字化转型对劳动收入份额的影响及作用机制,并进一步分析这种影响的异质性。研究结果表明:企业数字化转型能够显著促进劳动收入份额的提升。作用机制检验结果表明,数字化转型通过缓解融资约束来促进劳动收入份额的提升。进一步研究发现,企业数字化转型对劳动收入份额的促进作用在高内部治理水平企业、高新技术企业以及中小规模企业中更为显著。研究结论对于推进企业数字化转型,进而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期刊] 产经评论  [作者] 余玲铮  魏下海  
本文从金融发展视角解读中国劳动收入份额下降这一现象。首先基于文献探讨金融发展对劳动收入份额的作用机制,利用1997-2007年省级面板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无论是金融发展的总指标,还是分项指标皆与劳动份额有显著负向关系,说明现阶段金融发展是我国劳动收入份额下降的重要因素之一。即便控制内生性、异常样本点和指标定义等潜在问题,上述结论也是稳健可靠的。本文评估了金融发展对国民收入分配的影响,也为破解当前我国经济的消费-投资结构困境提供了一定政策启示。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张建华  褚玲  张全红  
利用中国省际面板数据实证分析了近年来中国劳动收入份额持续下降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二元经济结构的强度和人力资本均与劳动收入份额之间呈显著负相关。基于此,认为要扭转劳动收入份额下降的趋势,根本途径是消除二元经济结构,通过提高农业的比较劳动生产率和降低城乡收入差距来加快向一元经济结构过渡。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孙慧文  
在劳动力供求关系一定的前提下,现实的工资水平取决于劳资双方讨价还价的能力,而劳动者讨价还价的能力受制于一定的制度环境,因此本文认为制度因素是造成我国劳动收入份额持续降低的主要原因。计划经济时代低工资制度的形成和市场经济条件下低工资制度的延续以及由此形成的以低工资制度为核心的其他一系列厂商偏向的制度环境是我国劳动者缺乏讨价还价能力、劳动份额持续下降的主要原因,同时也因为制度变迁的路径依赖特征,使得要改变这种偏向型的制度环境面临着较大的障碍。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张鹏  陈勇凡  
本文从技术选择偏离角度运用2002-2007年31个省、市、自治区的面板数据对劳动收入份额进行了实证分析。以劳动收入份额为研究对象,重点从对外技术引进导致的本国技术选择偏离的视角探讨其下降的原因,并以此为理论依据对改善我国劳动收入份额现状提出相应建议,以期对今后的相关研究有所助益。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刘帅光  
中国持续宽松的货币政策营造了相对低利率的投资环境,对经济增长和人均收入提高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但是,在经济增长获得阶段性成功的同时,劳动收入份额却持续下降,导致收入差距扩大愈演愈烈。本文结合企业生产过程中需要借入运营资本的特征和中国货币存量高速扩张的事实,通过建立动态随机一般均衡(DSGE)模型来分析货币扩张对劳动收入分配的影响机制。本文认为持续扩张的总量型货币政策有助于降低贷款利率,带动产出和就业的增长。但是,由于各产业的融资依赖性不同,融资依赖性较强且劳动收入份额较低的产业在货币扩张过程中获得偏向性的增长,造成劳动收入份额较低的产业相对扩张和劳动份额较高的产业相对收缩的产业结构变化效应,当...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朱琳  江轩宇  伊志宏  
劳动收入份额对经济社会发展有重要影响,已有文献从诸多视角对其决定因素展开了广泛的研究。但少有研究关注资本市场制度设计与变迁在其中发挥的作用。文章利用融资融券制度推出的外生冲击,考察了放松卖空约束对企业劳动收入份额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卖空约束放松显著提高了标的企业未来的劳动收入份额。机制检验发现,缓解企业未来融资约束是卖空约束放松提升劳动收入份额的重要途径。进一步研究发现:(1)卖空约束放松显著降低了企业未来的债务融资成本;(2)当企业面临的信息不对称问题越严重、公司治理环境越差时,卖空约束放松对劳动收入份额的促进作用越强烈;(3)“卖空威胁恶化企业产品市场表现”这一竞争性假说并不影响本文的研究结论。文章的研究不仅丰富了卖空约束放松的经济后果以及劳动收入份额影响因素的相关文献,对于如何通过深化资本市场改革提高劳动收入份额,以实现民生福祉达到新水平的时代目标具有重要的启示。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程锐  
借助数字技术而推动的数字金融对提高经济共享水平具有重要作用。本文以2011—2020年上市公司数据为基础,研究数字金融对企业劳动收入份额的影响。研究发现:(1)数字金融发展有利于提高企业劳动收入份额。其中,数字金融发展更有利于提高普通员工收入份额,并且数字金融的发展深度和数字化程度更有利于实现经济发展由人民所共享;(2)数字金融发展能够降低企业的融资约束、融资成本和融资风险,解决融资难、融资贵等问题,从而提高企业劳动收入份额。数字金融发展可以纠正“属性错配”“领域错配”和“阶段错配”问题,更好地实现经济发展由人民所共享;(3)加强金融监管以促进数字金融健康发展是提高企业劳动收入份额的重要体制因素;(4)数字金融发展对中西部地区、规模较小企业和技术密集型企业的劳动收入份额的促进作用更大。因此,扎实推动共同富裕,需要不断促进数字金融多维发展,并且完善金融监管体系,以更好地实现经济发展成果为人民所共享。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