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980)
2023(7165)
2022(5776)
2021(4951)
2020(4057)
2019(8873)
2018(8287)
2017(16376)
2016(8032)
2015(8888)
2014(8826)
2013(8919)
2012(8451)
2011(7777)
2010(8242)
2009(8328)
2008(6878)
2007(6269)
2006(6002)
2005(5805)
作者
(23334)
(19500)
(19425)
(18685)
(12421)
(9206)
(8805)
(7534)
(7392)
(7002)
(6867)
(6358)
(6335)
(6280)
(6233)
(6197)
(5695)
(5600)
(5569)
(5068)
(4956)
(4684)
(4583)
(4567)
(4518)
(4469)
(4121)
(3962)
(3914)
(3862)
学科
(60330)
经济(60299)
(25125)
金融(25125)
管理(22253)
(22013)
银行(22006)
(21845)
(21452)
中国(19259)
地方(18723)
(17239)
企业(17239)
方法(16308)
数学(14908)
数学方法(14842)
地方经济(12174)
(11603)
业经(11500)
(11307)
中国金融(11040)
(9984)
(9115)
(8181)
农业(7876)
产业(7814)
(7439)
财务(7424)
财务管理(7416)
企业财务(7122)
机构
学院(121687)
大学(119878)
(68511)
经济(67355)
研究(45831)
管理(42491)
中国(42170)
理学(35367)
理学院(35006)
管理学(34605)
管理学院(34374)
(30976)
经济学(24339)
财经(24330)
(23956)
科学(22766)
(22539)
中心(22109)
(22002)
经济学院(21743)
研究所(20050)
(18367)
(18256)
财经大学(18087)
金融(18072)
(17840)
银行(17244)
(16199)
人民(16189)
(16136)
基金
项目(73054)
科学(57693)
研究(55223)
基金(53934)
(45906)
国家(45542)
科学基金(39155)
社会(38935)
社会科(37238)
社会科学(37230)
(28014)
基金项目(27355)
教育(23246)
资助(22679)
(22252)
自然(21759)
自然科(21254)
自然科学(21252)
自然科学基金(20875)
编号(20619)
(18327)
国家社会(17316)
成果(16914)
重点(16794)
(16088)
(16033)
经济(15948)
发展(15790)
(15572)
(15285)
期刊
(81920)
经济(81920)
研究(44787)
(30027)
金融(30027)
(24130)
中国(23410)
管理(17816)
经济研究(15108)
(14419)
学报(14229)
科学(13955)
财经(13701)
(11952)
大学(11715)
学学(11544)
技术(10509)
业经(10068)
问题(10022)
农业(8447)
技术经济(8031)
(7772)
国际(7568)
世界(7352)
统计(7159)
经济问题(6499)
理论(6309)
(6175)
经济管理(5989)
改革(5872)
共检索到20516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章潇萌  刘相波  
智能制造是我国制造强国建设的主攻方向。推动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和发展以及提升智能化生产水平,对我国实现制造强国战略目标和构筑国际竞争新优势具有深远意义。文章构建包含融资约束、内生人工智能技术创新和劳动力市场摩擦的基于任务的模型,讨论融资约束如何影响智能化生产水平,进而如何影响产出和就业水平。文章研究发现:第一,由于不同任务实现智能替代的难易程度存在差异,放松融资约束能够促进企业人工智能技术研发,提高实现智能化生产的任务占比,从而促进智能资本使用。第二,智能化生产水平的提高通过机器替代效应和岗位创造效应对不同技能劳动力产生异质性影响,而从总体层面上看,智能化生产水平提高促进了产出增加,降低了总体失业率。因此,智能制造转型升级过程中应充分发挥金融市场的作用,并需要协调智能制造与就业的关系,以降低机器替代对就业的负向冲击。具体措施包括加强企业进入激励、促进行业融合发展、消除劳动力市场壁垒以及转变劳动力技能结构等。文章的研究对我国当前推动智能化生产转型升级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袁健   段巍  
本文从数据交易的经济激励切入,通过构建一个包含数据要素与人工智能的内生增长模型,研究了企业数据在训练通用人工智能,以形成专业化人工智能方面的应用,并探讨了企业自行训练模式与专业化人工智能服务商训练模式在产生数据交易激励效果上的差异及其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发现,一方面,数据与人工智能的结合,强化了数据的经济增长效应;另一方面,相比企业训练模式,当由专业化人工智能服务商进行训练时,企业有更高的数据交易意愿,进而数据交易规模增加,最终推动了总产出水平增加。进一步的分析表明,专业性数据的贡献度是导致差异出现的关键。只有在专业化人工智能服务商训练模式中,企业数据交易意愿会随着专业性数据贡献度的增加而增加。本文拓展了数据经济的内生增长模型,同时为数据交易所设计激励机制提供了参考。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董坤坤  王琦  
本文引入"社会资本"这一社会学概念,结合人工智能企业特性,从非正式制度视角实证检验不同层面社会资本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机制和作用效果,并以2015—2019年我国138家深沪上市人工智能企业为研究样本构建面板数据模型。研究发现:融资约束对人工智能企业的创新绩效有显著的抑制作用,且不同层面的社会资本对创新绩效产生的影响也不一致。企业层面的社会资本可以通过缓解企业融资约束的方式来提升人工智能企业的创新绩效。个人层面的社会资本也能提升人工智能企业创新绩效,但不通过缓解企业融资约束的方式发挥作用,而是另有他因。地区层面的社会资本则对其影响不显著。鉴于此,研究结论为进一步优化人工智能产业资源配置提供理论支持和经验证据。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林晨  陈小亮  陈伟泽  陈彦斌  
改革开放后的很长一段时期内,中国经济呈现出"高增长、高投资、低消费"的特征,近年来虽然居民部门消费率有所上升,但是经济增速也在不断下降。本文构建了含有人工智能和异质性资本(包括实体经济资本、住房资本和基建资本)的动态一般均衡模型,探寻人工智能是否有助于优化中国的资本结构,从而在扩大居民消费的同时促进经济增长。研究发现,人工智能可以优化资本结构,实现扩大居民消费和促进经济增长的双重目标。究其原因,一方面,人工智能可以提高实体经济的吸引力,吸引资金从房地产流向实体经济,从而减轻住房资本对居民消费的挤出效应,并增强实体经济资本对经济增长的拉动效果;另一方面,人工智能可以减弱地方政府依靠基建投资"稳增长"的动机,从而减轻基建资本对居民消费的挤出效应,并进一步增强实体经济资本对经济增长的拉动效果。据此,本文建议政府部门着力促进人工智能快速健康发展,从而优化资本结构,最终实现扩大消费和经济增长的双重目标。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陈彦斌  林晨  陈小亮  
历史和国际经验表明,长期中老龄化会给经济增长带来较为严重的冲击,由于中国的老龄化程度正在不断提高,因此很有必要探寻应对老龄化的有效之策。本文通过构建含有人工智能和老龄化的动态一般均衡模型,研究了人工智能是否能够有效应对老龄化对经济增长的不利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人工智能主要通过三条机制应对老龄化的冲击,进而促进经济增长:一是提高生产活动的智能化和自动化程度从而减少生产活动所需的劳动力,二是提高资本回报率从而促进资本积累,三是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数值模拟结果进一步显示,人工智能可以较好地应对老龄化对经济增长的不利影响,而且其效果明显优于延迟退休政策。有鉴于此,本文认为中国可以通过发展人工智能来应对老龄化对经济增长的冲击。不过,要想实现这一目标并非易事,政府部门一方面需要为人工智能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另一方面需要事先防范人工智能可能引发的失业和收入分配失衡等问题,确保经济与社会的平稳运行。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鞠晓生  
降低企业融资约束是金融发展促进经济增长的重要机制。通过观测投资现金流敏感度可以发现:我国企业普遍受到融资约束,企业融资约束程度具有异质性,与企业规模和产权属性密切相关;金融发展显著地降低了企业融资约束。进一步将金融发展分解为金融规模发展和金融结构发展两部分,分析发现:金融规模发展对降低企业融资约束发挥主要作用。在我国金融体系中,银行信贷规模扩大对缓解企业融资约束贡献大于股票市场;银行体系通过大规模动员社会储蓄和投资转化,为经济增长积累了生产性资本,金融脱媒不符合我国实体经济发展需求。
[期刊] 产业经济研究  [作者] 王静  张西征  
本文分无融资约束和融资约束两种情况,讨论了企业出口和研发投资之间的互补效应和替代效应,并使用世界银行对中国企业投资环境的调查数据,实证检验了融资约束对出口与R&D投资之间两种效应的影响程度。结果表明:融资约束抑制了出口与R&D投资之间的相互促进作用,随着融资约束的增加,企业不能既出口又进行R&D投资,只能二者择其一。这一微观企业层面的研究发现,折射了我国金融发展相对滞后是阻碍我国经济转型的一个重要原因,从微观层面解释了为何我国出口的高速增长没有带来经济转型。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项松林  
文章首先构建了一个融资约束影响出口增长二元边际的理论模型,然后使用历年中国出口到123个国家(地区)的HS-6位码贸易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结果发现融资约束具有显著正向影响集约边际、负向影响扩展边际的作用,这说明中国出口增长主要沿集约边际实现的现状确实与金融市场化改革相对滞后的融资约束有关。为改善这一现状,政府应加快市场化改革,尤其是要提高金融资源的市场配置效率,这不仅能缓解潜在出口企业的融资约束,而且能扩大出口企业的"广度",进而实现对外贸易结构向扩展边际为主的方向调整。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黄迈  董志勇  
近年来,大量的研究发现资本支出同截面股票收益存在负向关系,即著名的"资产增长异象"。本文基于有投资摩擦的Q理论,从理论上分析了"资产增长异象"产生的原因及投资成本对"资产增长异象"的影响;并以A股1996-2011年上市公司为样本,用融资约束变量替代投资摩擦,对有投资摩擦的Q理论能否解释"资产增长异象"这一命题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发现:投资成本对总资产增长率、投资增长率、股票筹资净额异象具有显著而稳定的解释力,而对投资与总资产之比、净经营资产异象并不具有显著的解释力。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程承坪  陈志  
人工智能是第四次工业革命的代表性技术,是推动经济增长的新动能。为了揭示人工智能促进经济增长的机理,首先从理论上加以系统阐述,然后采用2010—2018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对理论机理加以实证检验。理论与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人工智能既可以通过替代劳动要素、人机融合和人工智能产业链的扩展直接促进经济增长,也可以通过提升人力资本水平,提高技术创新效率、市场效率和政府治理效率间接地促进经济增长。实证研究结果还表明,相较于人工智能基础设施水平较低和人工智能人才缺乏的地区,在人工智能基础设施水平较高和人工智能人才充足的地区,人工智能促进经济增长的作用更加明显。根据研究结论,提出了发展中国的人工智能并利用人工智能促进中国经济增长的政策建议。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黄旭  董志强  
人工智能怎样才能促进经济增长和社会福利提升?通过拓展世代交替模型,构建传统物质和人工智能两部门生产模型,笔者发现:若政府不控制人工智能部门规模,长期经济发展会陷入停滞。在人工智能技术外生给定的情况下,若政府对人工智能企业征税,可以实现经济和社会福利的U型增长。以劳动密集型企业为主的国家比以资本密集型企业为主的国家更容易实现奇点跨越。为实现经济快速跨越奇点,政府可适当增加人工智能的资本投入,减少传统物质的资本投入。以劳动密集型企业为主的国家,在初始阶段应对人工智能尽量少征税,鼓励其发展,达到一定规模后再提高征税水平,以资本密集型企业为主的国家应控制人工智能规模。
[期刊] 投资研究  [作者] 杨乐  刘信群  
本文从金融结构与经济增长的视角,运用我国内地31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2003年至2014年的面板数据,对直接融资比例变化与区域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实证结果表明,当期直接融资比例提升与下一期区域经济增长、区域第二产业经济增长、区域第三产业经济增长存在显著正向相关关系,与区域第一产业经济增长关系并不显著。本文结合相关文献和直接融资的特点分析了产生上述结果的可能原因,并提出政策建议。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刘梦凯  谢香兵  
本文基于"企业金融化—融资约束—企业可持续增长"的理论分析路径,分析非金融企业配置金融资产对其可持续增长水平的影响,并重点分析融资约束在其中的中介效应。研究结果表明:非金融企业配置金融资产能够发挥"资金蓄水池"效应,显著提升企业的可持续增长水平;机制检验表明,配置金融资产的"资金蓄水池"效应有助于缓解企业面临的融资约束进而提升其可持续增长水平;异质性分析表明,配置金融资产的"资金蓄水池"效应对民营企业、中西部地区企业的影响大于对国有企业、东部地区企业的影响。为缓解企业融资约束、抑制实体企业过度金融化现象,一是要进一步推进金融体制机制改革,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加大银行信贷和资本市场对民营企业、小微企业的支持力度;二是要促进不同行业间的利润均衡化,引导非金融企业加大实业投资,促进实体经济健康发展;三是要引导非金融企业在优化资产结构、合理利用金融资产"资金蓄水池"效应的同时,注意配置金融资产的适度性,防范过度金融化带来的风险。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李建军  
政府通过增加税收的内源融资受到经济增长的约束表现为总量和结构两方面。实证结果表明 ,中国近 5年税收的快速增长中政府增税融资比重在 2 5 %——— 5 4 %之间。增税使宏观税负增加不超过2 2 .9% ,宏观税负与政府支出占GDP比重相差不超过 3个百分点为宜 ;增税应以消费支出税类为主 ,资本收入税类、劳动所得税类的增税空间很小。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项松林  
中国出口增长具有以集约边际为主的固化特征。为解释这一原因,本文认为金融市场化改革的相对滞后,给低效率的老产品出口企业提供了外部融资保护,有利于出口增长的集约边际扩张。随着老产品出口企业的国际市场地位逐渐巩固,具有融资约束的潜在出口企业由于缺乏外部融资机会以支付进入国际市场的贸易成本,被迫放弃或减少出口计划,导致中国出口增长的扩展边际不足。进一步使用HS-6位码的贸易数据进行实证检验后,本文发现融资约束确实具有促进集约边际扩张、不利于扩展边际增长的作用。然而,经济规模、贸易成本、人民币升值、区域经济一体化、外部冲击、语言的相通性、政治体制等因素影响中国出口贸易结构二元边际调整的机制不完全相同,说...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