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017)
2023(12922)
2022(10636)
2021(9575)
2020(7899)
2019(17502)
2018(16819)
2017(31777)
2016(16882)
2015(18673)
2014(18557)
2013(18144)
2012(16816)
2011(15417)
2010(15731)
2009(15018)
2008(13645)
2007(12510)
2006(11299)
2005(10387)
作者
(51648)
(42998)
(42799)
(40610)
(27263)
(20494)
(19292)
(16625)
(16585)
(15092)
(14757)
(14183)
(13915)
(13606)
(13450)
(13312)
(12644)
(12485)
(12383)
(12293)
(10672)
(10572)
(10515)
(9921)
(9875)
(9585)
(9376)
(9161)
(8701)
(8441)
学科
(87613)
经济(87532)
管理(48791)
(45133)
(36651)
企业(36651)
方法(30293)
(27971)
金融(27964)
数学(26999)
数学方法(26842)
中国(26256)
(25623)
银行(25579)
(24787)
地方(21888)
(20241)
(18976)
(18813)
业经(17363)
(17283)
(14235)
贸易(14220)
(13827)
(13769)
地方经济(13151)
农业(12842)
(12774)
财务(12738)
财务管理(12716)
机构
学院(247540)
大学(246981)
(114593)
经济(112427)
管理(89917)
研究(89328)
理学(76765)
理学院(75905)
管理学(74708)
中国(74548)
管理学院(74276)
(52393)
科学(51950)
(51141)
(46427)
(45715)
中心(42120)
财经(41771)
研究所(41372)
(37958)
业大(37760)
经济学(37600)
(37187)
农业(36608)
经济学院(33763)
北京(32147)
(31520)
财经大学(31118)
(29802)
(28872)
基金
项目(161892)
科学(126573)
基金(118905)
研究(113584)
(105582)
国家(104722)
科学基金(88726)
社会(75578)
社会科(71891)
社会科学(71871)
(63109)
基金项目(62477)
自然(56746)
自然科(55498)
自然科学(55478)
自然科学基金(54511)
(52799)
教育(50817)
资助(48492)
编号(43326)
重点(36966)
(35940)
(35183)
成果(34500)
(34080)
国家社会(32422)
创新(32041)
科研(30922)
课题(30685)
教育部(30226)
期刊
(130035)
经济(130035)
研究(76842)
中国(50099)
学报(43161)
(41554)
(40765)
金融(40765)
(40580)
科学(37330)
管理(34293)
大学(32317)
学学(31284)
农业(26430)
经济研究(23034)
财经(22674)
技术(19912)
(19601)
业经(19130)
教育(18559)
问题(16605)
(13541)
(13514)
技术经济(13126)
国际(12931)
商业(12246)
理论(12185)
世界(11965)
统计(11931)
(11683)
共检索到38589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罗来军  蒋承  王亚章  
本文研究虚拟经济银行融资问题对实体经济市场扭曲行为的影响及其对企业发展的危害。实证研究发现:银行融资对冷性市场扭曲和热性市场扭曲具有显著的作用;进一步检验市场扭曲引发机制得出,国有、法人、民营和外商企业的银行融资均会引发冷性市场扭曲行为,而集体、法人、民营和外商企业的银行融资则引发了热性市场扭曲行为;其中国有企业银行融资引发冷性市场扭曲行为的程度最严重,但是其对热性市场扭曲行为则具有很强的抑制作用;冷性市场扭曲和热性市场扭曲均妨碍企业发展。本文发现了利润迷失问题,该问题是我国目前经济情形下具有重大影响的经济谜题,对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的关系讨论初步揭示了利润迷失发生的现实依据。本文研究能够很好地...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余大胜  
实体经济活力的发挥是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近年来,由于我国金融微循环扭曲的程度日益显著,由此导致以中小企业为主体的实体经济发展受到明显制约。我国金融微循环体系扭曲是多种原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根源于制度缺陷所导致的市场分割,同时,政府的隐性担保和对宏观经济的干预过度加剧了金融微循环扭曲的程度,而信息不对称与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滞后则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在现阶段,我国金融微循环存在的问题会加剧资金供求的结构性矛盾,从而显著提高实体经济的融资成本,对宏观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极为不利。为有效缓解金融微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余大胜  
实体经济活力的发挥是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近年来,由于我国金融微循环扭曲的程度日益显著,由此导致以中小企业为主体的实体经济发展受到明显制约。我国金融微循环体系扭曲是多种原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根源于制度缺陷所导致的市场分割,同时,政府的隐性担保和对宏观经济的干预过度加剧了金融微循环扭曲的程度,而信息不对称与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滞后则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在现阶段,我国金融微循环存在的问题会加剧资金供求的结构性矛盾,从而显著提高实体经济的融资成本,对宏观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极为不利。为有效缓解金融微循环体系存在的问题,就需要我国在加快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同时,积极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一是积极推进顶层制度设计,在国有企业全面推行混合所有制,以彻底消除金融领域存在的制度障碍和市场分割;二是充分发挥市场对资金配置的基础性作用,不断提高金融体系运行效率,切实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三是加快构建多层次资本市场,多渠道增强金融微循环体系资金供给,促进资金与实体经济的有效融合;四是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建立行业产能评估标准,从而为金融微循环体系效率的改善和提高创造条件。
[期刊] 会计研究  [作者] 宋晓缤   王苑琢   王竹泉  
信贷融资中的企业规模歧视现象一直困扰着我国经济的健康发展,但尚未有研究从财务风险信息扭曲视角对其进行阐释。本文以2009-2018年我国非金融A股上市公司数据为样本,证实企业规模歧视在信贷规模和信贷成本两方面同时存在。在此基础上阐释了营业性负债与金融性负债相混淆、资本与资产不加区分的传统财务风险分析体系致使实体经济上市公司财务风险被高估约40%的严重缺陷,且财务风险信息扭曲在信贷融资的企业规模歧视中发挥了部分中介作用。该效应突出表现在长期信贷歧视方面、国有企业和高市场化程度地区的信贷歧视方面。因此,从财务风险信息扭曲视角重新审视信贷融资的企业规模歧视现象、科学测度财务风险以完善授信评估模型是缓解信贷融资的企业规模歧视现象、战略性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质量的创新路径。
[期刊] 征信  [作者] 曾康霖  
[期刊] 征信  [作者] 曾康霖  
经典作家考察虚拟资本的逻辑有虚拟资本想象论、虚拟资本制造论、虚拟资本派生论、虚拟资本的相对论,其共同特点是:存在于交换之中,基于债权方持有的资产而言,其含义是收益资本化,其客观存在无褒贬之意。考察虚拟经济需要界定不同的概念:虚拟资本不完全等同于有价证券,虚拟经济不完全等同于虚拟资本,虚拟经济不同于网络经济、泡沫经济,泡沫经济不同于经济泡沫。当代值得关注的虚拟经济是房地产交易。实体经济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金融必须支撑实体经济。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其理论支撑。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肖磊  
马克思货币经济思想的主要内容包括虚拟的货币形式(主权信用货币理论雏形),借贷货币资本与现实资本积累的关系,虚拟资本的运行及其与实体经济的关系等。这些思想对于分析我国经济"脱实向虚"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我国经济"脱实向虚"的根源在于实体经济的内在矛盾,这是市场经济的必然结果,在本质上属于"生产过剩"的表现形式。可从总体顶层设计、过剩经济调节机制、利润增长机制、泡沫消化机制、货币流通机制、政府监管机制等六个方面构建推动我国经济"脱虚向实"的具体机制,从而为我国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创造良好条件。
[期刊]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罗良清  龚颖安  
虚拟经济的本质是一种价值权利的转移,它脱离了实体经济的具体生产过程,利用人们心理预期变化所造成的短期市场价格波动来赚取价差收益。在虚拟经济交易过程中,价值权利所代表的实物资本的物量和用途并未发生变化,也没有创造出新增价值,而只是实现了交易各方的货币收入再分配。虚拟经济对实体经济产生影响的关键性因素是虚拟经济的市场流动性,只有保持虚拟经济的适度流动性,才能真正起到改善实体经济融资环境、优化资源配置和产业结构的功能,实现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的稳定协调发展。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王千  
实体经济对虚拟经济的影响越来越弱,而虚拟经济对实体经济的影响却在逐渐加强。本文选取股票及房地产价格指数作为虚拟经济子系统的指标,选取固定资产投资作为实体经济子系统的指标,用Granger因果检验法验证了这种非对称性影响,分析了产生的原因,提出了在我国当前注重打造好虚拟经济平台的政策建议。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林兆木  张昌彩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李帅  靳涛  
基于政府干预和所有制歧视对我国资本市场扭曲影响的研究目的,在标准的SOLOW增长模型的基础上,引入政府干预比较不同所有制经济部门(国有企业和非国有企业)在获取资本价格和资本使用数量上的差异,建立在我国体制转型背景下政府干预、所有制和资本市场扭曲之间的联系。研究表明,政府干预通过国有银行对银行业的垄断和国有企业对上市权和配股权的垄断扭曲资本市场,从而实现其对国有经济扶持的目的。据此,促进政府转型是降低要素市场扭曲的主要途径。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李晓西  杨琳  
虚拟经济是市场经济高度发达的产物 ,是现代市场经济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实体经济的发展、经济机制运行效率的提高 ,均与虚拟经济的扩张发展密切相关 ,但虚拟经济过度膨胀又会引致泡沫经济 ,损害实体经济的发展。如何防止虚拟经济过度膨胀引致泡沫经济 ,已成为国际经济学界的热点。目前 ,我国正处于金融体制改革的关键时期 ,加入 WTO后 ,金融服务业将被迫对外开放 ,金融自由化和金融深化进程将日益加快 ,研究虚拟经济、泡沫经济与实体经济的关联机制 ,以便在充分发挥金融深化对我国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的同时 ,防止金融深化过程中发生虚拟经济过度膨胀进而引发泡沫经济问题 ,已成为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重要课题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陈再齐  钟世川  李震  
文章通过构建测算要素价格扭曲系数的理论框架,将经济增长率分解为要素价格扭曲、劳动增长、劳动报酬增长和技术进步偏向,利用1978-2013年中国31个省份的数据进行了测算分析。测算结果表明:大多数省份的劳动偏向型技术进步导致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率下降,并且各省份资本增长速度明显大于经济增长的速度。大部分省份的资本价格扭曲程度大于劳动,资本价格相对劳动价格越便宜,这些省份的要素价格扭曲系数越小。进一步实证分析表明,在劳动人口正增速时,要素价格扭曲、地区劳动报酬增长对地区经济增长具有抑制作用,而地区技术路径的选择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