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2832)
2023(18627)
2022(15537)
2021(14149)
2020(11878)
2019(27050)
2018(26547)
2017(50397)
2016(27241)
2015(30549)
2014(30336)
2013(30068)
2012(28003)
2011(25735)
2010(26522)
2009(24802)
2008(23870)
2007(21499)
2006(19067)
2005(17608)
作者
(83112)
(69420)
(69312)
(65794)
(44151)
(33570)
(31341)
(27094)
(26326)
(24770)
(23789)
(23245)
(22259)
(22200)
(21809)
(21612)
(20739)
(20526)
(20060)
(20042)
(17490)
(17405)
(17007)
(15939)
(15932)
(15540)
(15443)
(15221)
(14119)
(13764)
学科
(129676)
经济(129553)
管理(74269)
(73690)
(58755)
企业(58755)
方法(51666)
数学(45866)
数学方法(45206)
中国(37887)
(32451)
地方(31583)
(29509)
金融(29507)
(29119)
(28386)
银行(28323)
(27356)
业经(27010)
(26782)
(24406)
(22725)
贸易(22707)
农业(22265)
(21956)
理论(18156)
环境(18093)
(18011)
财务(17954)
财务管理(17911)
机构
学院(398548)
大学(396409)
(170919)
经济(167412)
管理(147347)
研究(142638)
理学(126251)
理学院(124751)
管理学(122327)
管理学院(121617)
中国(112364)
科学(88993)
(84162)
(76913)
(74687)
(74613)
研究所(68009)
中心(65857)
业大(61829)
(60993)
财经(60895)
农业(58845)
(55134)
经济学(53573)
北京(53390)
(51330)
(50725)
师范(50675)
(48769)
经济学院(48179)
基金
项目(262273)
科学(204998)
基金(189525)
研究(184820)
(168156)
国家(166774)
科学基金(141150)
社会(117978)
社会科(112022)
社会科学(111988)
(103837)
基金项目(99591)
自然(92326)
自然科(90243)
自然科学(90216)
自然科学基金(88596)
(87689)
教育(84455)
资助(78411)
编号(73193)
(60880)
重点(60356)
成果(58871)
(56795)
(54783)
课题(51641)
创新(51344)
科研(50888)
计划(49566)
国家社会(49158)
期刊
(192448)
经济(192448)
研究(118325)
中国(81680)
(67849)
学报(67626)
科学(60939)
(58728)
管理(54456)
大学(50021)
(48917)
金融(48917)
学学(47713)
农业(45073)
教育(38593)
技术(34814)
经济研究(32354)
财经(30625)
业经(30601)
(26401)
问题(24786)
(24460)
技术经济(21235)
统计(21124)
(19815)
(19295)
商业(19107)
(19045)
科技(18138)
世界(17997)
共检索到60801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周迎平  
文章基于1998~2008年的跨国面板数据与分位数回归方法实证考察了融资模式对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效应。实证结果表明,融资模式对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效应呈显著的非线性特征。具体而言,随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基于银行系统的间接融资模式对经济发展的影响效应在不断弱化;与之相反,基于证券市场的直接融资模式对经济发展的影响效应则不断趋于增强。上述实证规律意味着促进经济发展需要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融资模式。基于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平衡性,文章建议在经济欠发达的中西部地区以间接融资模式为主导,而在经济相对发达的东部地区,加强以证券市场为主体的直接融资。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张晓旭   梁泽恒   汪寿阳  
全球经济正面临多重逆境,包括经济全球化逆流、地缘冲突升级、欧美通货膨胀居高不下和极端天气等因素。在此背景下,印度凭借庞大的人口数量、年轻的人口结构以及国外资本的大量投资,展现出独特的经济活力,正崛起为全球经济的新引擎,围绕印度经济的乐观情绪也不断升温。文章首先回顾独立后印度经济的发展历程以及各阶段的特征,并探讨了印度是如何发展出其独有的产业升级路径;然后,分析了印度经济发展历程中遇到的国家治理问题与应对措施;最后,从多维视角探讨了印度经济中长期发展的优势以及面临的挑战,以期为中国政府制定战略提供理论依据,为其他发展中国家的发展提供借鉴。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徐飞  
赶超国家经济体制其显著的特征是:东亚各国或地区政府大都具有强烈的经济赶超意识和强大的经济导向功能。他们往往以强国作为经济发展目标,并形成了与其相适应的一套发展措施和体制结构。具体而言,赶超型国家经济发展模式特征主要表现如下: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罗建勇  
民营经济已经成为国民经济重要组成部分,但其融资状况长期得不到有力改善,成为制约其发展的瓶颈。本文从自身条件、供应渠道、外部环境三方面入手分析影响民营经济融资问题的障碍因素,系统性地探讨改善民营经济融资状况的策略措施。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胡俊  熊凯  陈胜东  
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息息相关,不同的融资模式具有不同的经济增长效应。本文利用中部6省2004-2014年的面板数据,通过构建计量模型,实证分析了融资模式的经济增长效应。研究结果表明:直接融资的比例越高,经济增长效应就越明显;同时,扩大信贷规模、加大人力资本投入以及增加固定资产,对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而贸易开放度的提高与实际利用外资规模的扩大,则对经济增长效应的影响并不显著。为提升全要素生产率,需要进一步提高全社会直接融资的比重,以及适时采用适度收紧的货币政策。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孙剑  李惠斌  
中国的经济体制先后经历了计划经济体制、转轨经济体制和市场经济体制,与此相对应,形成了具有时代特征的经济发展模式。中国当前的经济发展模式面临着经济增长高度依赖投资和过度依赖外部需求的问题,塑造新经济发展模式需要从经济体制、市场主体、资源配置方式、经济增长、产业选择和调控方式等方面做出调整。中国的经济发展模式只有不断调整优化,才能实现持续发展和大国崛起的目标。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刘文革  孙瑾  
改革开放以来经济的快速发展显示出中国发展模式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独特性,其结构演化与创新需要系统地进行研究,同西方资本主义发展的典型模式相比呈现明显的差异,值得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借鉴。在系统评述现有研究文献的基础上,文章阐明了中国特色经济发展模式的内在本质和演化逻辑,并围绕构成经济体制和经济运行的维度提炼和总结了中国特色的混合经济模式、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模式、新型工业化与城镇化模式、多元要素供给与综合优势模式和渐进式全方位开放经济模式,以此清晰勾勒出中国经济发展模式的鲜明特色和独特竞争力,澄清了一些西方学者及各界对中国发展模式的误判与否定。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康蕊  朱恒鹏  
文章聚焦于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运用系统GMM估计考察了养老服务中政府投入和社会资本投入对经济发展的影响。研究发现:第一,养老服务业中的政府投入和社会资本投入均对经济发展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政府投入的经济发展贡献更显著,社会资本投入对经济发展影响的显著性较弱。第二,无论是政府投入还是社会资本投入,对中部、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促进作用更显著,但东部、东北地区的养老服务投入却并未对经济发展产生显著影响。未来应在养老服务业中建立长效的与经济发展相关的投入机制,调整政府和社会资本投入的方式和区域分布结构,以实现养老服务作为大健康产业对经济发展的助推作用。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马庆军  
社会融资规模是全面反映金融与经济关系的总量指标,研究和探讨地区社会融资规模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关系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本文以潍坊市社会融资规模为切入点进行实证分析,结果显示地区社会融资规模与区域经济增长存在长期的均衡关系,利用门限效应分析进一步证实,当社会融资规模与区域经济发展相契合时对地方经济发展推动力才能达到最优。最后对如何促进社会融资规模与经济健康发展,优化社会融资规模结构提出了建议。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詹正茂  陈刚  李俊  
区域资本市场对区域经济的整体性发展发挥巨大的推动作用。本文从经济总量、经济结构、经济政策、经济运行风险等方面系统分析了区域资本市场的融资差异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陈伟民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很多成功的发展模式。然而,各地成功的经济发展模式却无法被其他地区所克隆,其原因在于:模式形成的过程就是制度的变迁过程,而制度的变迁取决于“私人剩余信息”所导致的主观博弈的再生。另外,若一种成功的经济发展模式要对另一种模式产生影响,前者在人口数量上要占绝对的优势。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盛朝辉  
本文通过实证分析,揭示出社会融资规模与地方经济增长存在的协同一致性,社会融资规模对同一区域经济体中不同个体的影响程度不同。相对于GDP、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及居民消费价格指数而言,社会融资规模与固定资产投资的关系更为紧密,两者之间的相关性明显较高,固定资产投资对社会融资规模的脉冲效应较为明显,并且传导时滞较短。这对如何促进社会融资规模与经济的良性健康发展,优化社会融资规模结构具有较强的政策指导意义和现实意义。
[期刊] 税务与经济  [作者] 韩占兵  
企业融资结构是指企业各项资金来源的组合状况,它受到宏观经济发展状况的影响。通过对2001~2008年我国东、中、西部三大区域代表性上市公司的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可以得出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状况是影响企业融资结构形成的重要因素。其中,我国东部地区企业偏重于内源性融资方式,而西部地区企业偏重于外源性融资方式。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汪炜  彭勇  
本文对我国民营经济发展最为活跃的几个省区———浙江、江苏及广东的金融渗透差异进行比较和分析,并与全国的情况进行对比。分析表明,之前我国正规的金融体系对民营经济的“所有制歧视”导致了内源式发展与内生性金融渗透之间的极为密切的联系,但是近年来的政策转变和民营经济自身资质的提高使得这种现象有了很大的改变,正规金融机构的内生化趋势日益明显。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