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1266)
2023(16487)
2022(13705)
2021(12862)
2020(10976)
2019(25458)
2018(24704)
2017(47392)
2016(24923)
2015(28284)
2014(27922)
2013(27766)
2012(25693)
2011(23048)
2010(23047)
2009(21750)
2008(20616)
2007(18231)
2006(15660)
2005(14297)
作者
(70213)
(58839)
(58503)
(56100)
(37266)
(28258)
(26860)
(22981)
(22424)
(20862)
(20062)
(19867)
(18579)
(18552)
(18420)
(18352)
(17387)
(17321)
(17140)
(16903)
(14576)
(14281)
(14220)
(13517)
(13358)
(13204)
(12920)
(12741)
(11867)
(11642)
学科
(107283)
经济(107173)
(72117)
管理(71320)
(58378)
企业(58378)
方法(50963)
数学(45640)
数学方法(45111)
中国(35716)
(29418)
(29143)
金融(29140)
(28718)
(27325)
银行(27286)
(26320)
(22296)
业经(22129)
(21979)
贸易(21962)
(21461)
地方(20203)
农业(19827)
(19376)
技术(19024)
(18820)
财务(18756)
财务管理(18716)
企业财务(17875)
机构
大学(355752)
学院(353193)
(157008)
经济(154125)
管理(137429)
研究(121623)
理学(118375)
理学院(117150)
管理学(115164)
管理学院(114505)
中国(99252)
(74892)
(71223)
科学(70550)
(60401)
中心(58438)
财经(57374)
(56774)
研究所(54820)
(52386)
(51083)
经济学(50523)
业大(50068)
北京(47500)
经济学院(45714)
农业(44593)
(44057)
(43673)
师范(43617)
财经大学(42957)
基金
项目(237354)
科学(188349)
基金(175923)
研究(173050)
(153174)
国家(151984)
科学基金(130956)
社会(113052)
社会科(107530)
社会科学(107499)
基金项目(92038)
(89821)
自然(83337)
自然科(81535)
自然科学(81511)
自然科学基金(80091)
教育(79739)
(76465)
资助(73189)
编号(68105)
成果(54974)
(54387)
重点(53773)
(50990)
(50184)
国家社会(48454)
教育部(47141)
创新(47084)
课题(46764)
科研(45890)
期刊
(161481)
经济(161481)
研究(104548)
中国(70765)
(55786)
学报(53062)
(50736)
科学(50120)
管理(49790)
(44631)
金融(44631)
大学(41078)
学学(38504)
农业(34197)
教育(33431)
技术(33064)
财经(28746)
经济研究(27887)
(24755)
业经(23991)
问题(21371)
(19910)
(19767)
统计(19068)
技术经济(19007)
国际(17837)
世界(17725)
(17155)
理论(16769)
(16022)
共检索到52959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王永齐  
基于劳动力由R&D企业转向其他企业或建立新企业从而引致技术扩散,而新企业的建立势必涉及到融资这一事实,本文认为金融市场效率变动在促进劳动力流动进而引起技术扩散方面起着重要作用。本文通过模型分析和数据检验指出:融资效率的提高将增强资本的可获得性,会促进R&D企业内部人力资本学习水平上升,进而提高人力资本由R&D企业流出转而建立自己的企业。从而加速技术扩散。这意味着融资效率的提高使得R&D投资产生的技术扩散效应同时增加了R&D企业和非R&D企业的产出,即增加整个社会的边际产出。围绕这些问题,本文针对技术扩散效应将放大金融市场对经济增长影响的问题展开了一定层次的论证。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白永亮  石磊  党彦龙  
以长江中游城市群为研究区域,选取2003、2007和2013年3个时间截面,运用城市流模型,从劳动力要素流动的视角,以行业从业人员变化为量化指标,通过要素空间集聚与扩散分析,揭示了宏观的空间集聚趋势、中观的产业集聚形态与城市功能秩序形成和微观的劳动力要素流动的相互作用机制。结果表明:长江中游城市群的空间集聚与扩散功能逐渐增强,主要集中在第三产业;省会城市的集聚能力远高于其他城市,但是辐射带动能力不足;需要从结构视角关注城市流强度,改善城市群内城市经济实力与外向服务功能不协调程度,整体提升城市流强度,更加有效地引导空间集聚与扩散。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杨云彦  徐映梅  向书坚  
从 2 0 0 0年人口普查取得的资料看 ,2 0世纪 90年代我国中部出现连片就业萎缩地区 ,劳动力持续外流。与中部地区就业紧缩形成鲜明反差的是沿海地区工业部门就业规模的迅速扩展。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 ,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程度不断加深、外商直接投资部门不断扩展 ,沿海地区的区位优势得到充分体现 ,以劳动密集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为主的制造业发展迅速 ,这些地区正在以一种反梯度模式进行着其特殊的“再工业化”过程 ,并形成对内地国有部门和传统工业地区的刚性就业替代 ,地区差距在就业机会方面的表现十分突出。非农就业机会在地区间的转移、替代和重新分配 ,是解释我国转型时期劳动力跨地区流动的一个新的分析框架...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姜乾之  权衡  
该文针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东中西部三大区域之间长期存在的"劳动力流动与区域发展差距并存悖论",建立新经济地理学研究框架进行研究。研究发现,目前我国的劳动力流动与地区产业集聚之间表现出互为因果的关联性。同时,三大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主导因素,逐步从地区产业发展的结构效应演变成为地区非农产业的集聚效应。在我国东部地区一体化水平尚未进入高级阶段之前,经济集聚的"向心力"大于"离心力",劳动力跨地区流动和非农产业区域集中现象将在一段时期内并存,而这只是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一个中间形态;与此同时,经济集聚也抬升了城市发展的拥挤成本,随着运输、非贸易品价格等变量的内生调整,经济集聚的"离心力"将逐步增大并将大...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金山  汪前元  
厂商间的联系效应是FDI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途径,东道国金融发展水平越高,联系效应就越明显,经济增长就越快。通过经验检验,本文没有发现中国金融发展与FDI的结合显著地促进了联系效应的发挥,究其原因,主要源于中国金融发展的低水平。因此,推进中国金融制度变迁,实现金融市场化与自由化,提升金融发展水平,是强化联系效应、促进经济增长的重要选择。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马亚明  张岩贵  
跨国经营的实质不仅在于利用和发展原有的优势,还在于保持和寻求新的优势。本文从技术扩散的角度出发,论证了技术落后厂商进行FDI可能是为了在地理上靠近先进厂商以分享技术溢散的好处,而不是为了利用已有的优势,从而在理论上阐明了发展中国家企业进行FDI的经济合理性。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唐茂华  
传统理论从工资收入差异角度阐释了劳动力转移的根本动因,但对我国特殊的“两栖”劳动力转移模式缺乏足够的解释力。本文基于对中国劳动力转移现实背景的抽象描述,认为决定劳动力能否实现从农村到城市的永久性转移的关键在于劳动力的转移能力———城市生活能力。我国“两栖”劳动力转移模式形成的主要原因并不在于转移制度约束,而是不变制度工资、家庭决策和非人力财富匮乏导致劳动力缺乏城市生活能力。“两栖”劳动力转移的长远意义在于为下一代的永久性转移积累人力资本和非人力财富。当前,最紧迫的任务是实现进城务工农民子女教育的市民化,保障他们平等的受教育的权利;改革农村教育制度,使之向务实有效方向发展。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李发昇  
教育对增长的影响主要是通过劳动力素质"节点"实现的。进入知识经济时代的今天,劳动力素质已逐步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核心,以物化资本来衡量人的作用已暴露出了许多缺陷。本文尝试放弃一些生产函数模型的传统做法,提出以体现教育作用的劳动力素质作为增长要素的评价标准,这与将劳动力资本化的人力资本作为评价标准相比,必将是一种挑战,无疑对指导教育和以人为本的现代社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袁志刚  
本文运用1995年1%人口抽样调查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估算了较为准确的乡——城劳动力流动数量和城镇失业数据,并结合两种相互补充的方法——“地区分析法”和probit模型——对“进城农村劳动力增加显著提高了城镇失业”这一假说进行了检验。总的来看,这一假说并未得到经验证据的有力支持。尽管有证据表明城镇中等受教育程度的中年人的失业风险比其他群体更易受到进城农村劳动力的影响,但这种影响的幅度还不足以引起人们的当心。这意味着没有理由以限制农村劳动力向城镇流动和迁移的方法来取得城镇失业状况的改善。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韩丽娜  
建立灵活安全的劳动力市场是当今世界各国政府追求的目标。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劳动力市场经历了从过度安全到过度灵活的变革历程,但由此带来了损害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劳动者的保护不公平、结构性失业等问题。因此,政府应寻求我国劳动力市场灵活性与安全性的平衡点,在制度安排上着力解决劳动力市场的边缘化、劳动者的权益保护、劳动者的就业能力等问题,真正建立一个城乡统筹、合理流动的劳动力市场。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赵奇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传统僵化的人口流动模式逐渐发生着变化。随着劳动力市场的日趋成熟与完善,劳动力的流动形式也呈现出多层次、多角度的特征。而在现代市场经济中,金融的地位越来越突出,可以说,金融中介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占据着核心地位,而劳动力流动本身就是经济发展的主要标志和内容,因此金融发展对劳动力流动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在自然禀赋及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不平衡的条件下,各地区金融发展状况存在较大差异,本文试图分析这种差异对劳动力流动的影响。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朱云章  
我国城乡劳动力流动规模与收入差距同时扩大的现象引起了学界的重视,但是,学者们就城乡劳动力流动对收入差距的具体影响存在观点分歧;通过分析城乡劳动力流动影响收入差距的作用机理发现:城乡劳动力流动是扩大还是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关键取决于进城务工人员工资水平的高低,如果他们的工资水平相对于城镇居民来说太低,则城乡劳动力流动不仅不会带来城乡收入差距的缩小,反而会导致差距扩大。这一结论得到了基于山东省相关时间序列数据分析和计量检验的支持。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王永齐  
从宏观层面来看,FDI企业的技术水平总体高于国内企业,当劳动力由FDI企业转向国内企业或建立新企业时会引致技术溢出,而新企业的建立势必涉及到融资这一事实,本文认为融资效率高低在促进劳动力流动进而引起FDI溢出方面起着重要作用,融资效率的提高会提高劳动力由FDI企业流出建立自己的企业从而加速技术溢出的可能。这意味着劳动力流动产生的技术溢出同时增加了FDI企业和国内企业的产出,即增加整个社会的边际产出。围绕这些问题,本文针对FDI溢出效应将放大金融市场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的问题展开了一定层次的论证。论证结果显示:融资效率与FDI的联合作用并没有对经济增长产生显著影响,表明通过劳动力流动这一途径发生的F...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官华平  郭滨华  张建武  
数字技术进步具有较强的技能偏向性,数字贸易将对劳动力技能结构产生重要影响。文章构建一个包括数字贸易和劳动力技能结构的均衡模型,基于世界71个国家2010~2019年的面板数据,采用SYS-GMM回归分析和中介效应模型实证考察数字贸易发展水平对劳动力技能结构的影响及传导机制。结果表明:(1)数字贸易能够显著优化劳动力技能结构;(2)数字贸易更加有利于低收入国家劳动力技能结构的优化,且数字贸易对劳动力技能结构的影响还会受到不同贸易自由度、市场规制程度以及价值链分工地位的影响;(3)数字贸易通过技术进步和技术扩散优化劳动力技能结构。文章还根据研究结论对我国发展数字贸易以及完善数字贸易人才培养体系提出了政策建议。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方建国  
从技术和劳动力的替代关系假说出发,探讨中国产业发展过程中技术创新、劳动力就业和产业模式之间的内在联系。研究发现:随着劳动效率的提升,三次产业内部确实存在技术替代劳动力的情况;但从整体和长期来看,技术创新虽然推动了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但对劳动力就业总量的影响不显著;只有当大规模技术变革引起产业发生结构性变动时,技术替代劳动力所带来的失业现象才会出现。得出结论:就业在相当大的程度上表现为宏观经济增长的结果,与技术创新的关系并不明朗。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