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2507)
2023(18106)
2022(15200)
2021(13998)
2020(11784)
2019(26527)
2018(25736)
2017(49794)
2016(26704)
2015(29093)
2014(28754)
2013(28238)
2012(26149)
2011(23207)
2010(23223)
2009(21453)
2008(20564)
2007(17941)
2006(15435)
2005(13912)
作者
(75995)
(63043)
(62623)
(59468)
(40243)
(30533)
(28550)
(24675)
(24245)
(22528)
(21603)
(21265)
(20063)
(19826)
(19657)
(19522)
(18764)
(18678)
(18173)
(18155)
(15617)
(15483)
(15327)
(14551)
(14385)
(14076)
(14049)
(13782)
(12759)
(12440)
学科
(107548)
经济(107439)
管理(77883)
(76657)
(62590)
企业(62590)
方法(46384)
数学(41055)
数学方法(40582)
(35337)
中国(34342)
(30374)
银行(30322)
(29514)
金融(29513)
(28988)
(28915)
地方(27663)
(24741)
业经(24538)
(23246)
财务(23191)
财务管理(23140)
企业财务(22203)
(20731)
(20549)
贸易(20530)
农业(20101)
(19843)
技术(16991)
机构
学院(364888)
大学(362452)
(151782)
经济(148810)
管理(139796)
研究(124206)
理学(120765)
理学院(119429)
管理学(117404)
管理学院(116738)
中国(100852)
科学(76093)
(75542)
(74225)
(66438)
(62641)
中心(59482)
财经(58106)
研究所(56880)
业大(56222)
(54374)
(52886)
农业(52409)
经济学(47494)
北京(46991)
(45403)
师范(44766)
(44706)
(44093)
财经大学(43506)
基金
项目(250097)
科学(197155)
基金(183018)
研究(177299)
(161721)
国家(160375)
科学基金(137446)
社会(115010)
社会科(109401)
社会科学(109375)
(98398)
基金项目(97002)
自然(90074)
自然科(88064)
自然科学(88041)
自然科学基金(86459)
(82915)
教育(81018)
资助(74828)
编号(69070)
(57338)
重点(56725)
(55011)
成果(54671)
(53027)
创新(49687)
科研(48971)
国家社会(48374)
课题(48095)
教育部(47103)
期刊
(160857)
经济(160857)
研究(105987)
中国(71510)
学报(60824)
(60308)
(59716)
科学(54604)
(50927)
金融(50927)
管理(50804)
大学(46006)
学学(44102)
农业(39633)
教育(33103)
技术(29407)
财经(28897)
业经(27031)
经济研究(26893)
(24706)
问题(21152)
(20998)
(18125)
商业(17093)
理论(16958)
科技(16891)
财会(16773)
技术经济(16604)
(16564)
统计(16430)
共检索到54534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银行家  [作者] 宋宸刚  蔡宁  赵建辉  
1994年,为解决"两个比重"不断下降的问题,我国开始进行分税制改革。经过多年的实践,分税制改革成效显著,"两个比重"逐渐上升(见图1),但由此却给地方政府带来沉重的压力,其中之一便是地方政府债务增长。据2011年《全国地方政府性债务审计结果》显示,2010年底,全国地方政府性债务余额高达107174亿元,占当年GDP的25.95%,其中银行贷款是地方政府债务形成的主要资金来源,比重高达79%。近年来,虽然通过规范地方政府,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宋宸刚  蔡宁  
本文以非径向、非导向性的SBM-DDF方向距离函数为基础,分析了开发性金融和商业性金融促进地方经济增长的效率,提出了基于开发性金融和商业性金融的地方政府融资模式选择。研究发现:在地方政府债务的约束下,开发性金融支持地方经济发展的效率要高于商业性金融;分区域看,开发性金融在中部和西部地区效率更高,商业性金融在东部地区的效率更高;目前中国开发性金融和商业性金融支持地方经济发展呈现非均衡特征,仅少数省份实现了对两者的双高效利用,大部分省份仍然难以同时兼得。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王东红  刘金林  
尽管"打捆贷款"、"政府担保、财政兜底"的平台融资模式引起了地方政府债务规模的快速膨胀及债务风险的剧增,但此模式的形成过程,实质上是国家开发银行充分运用政府组织协调和增信优势,与地方政府共同孵化、建设合法、合规的地方政府融资市场,解决地方政府投融资市场存在的"市场主体缺失"和"市场融资机制不健全"等问题,完善地方政府投融资市场的行为和创新,是开发性金融理念在我国地方政府融资领域的一种体现。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王东红  刘金林  
尽管"打捆贷款"、"政府担保、财政兜底"的平台融资模式引起了地方政府债务规模的快速膨胀及债务风险的剧增,但此模式的形成过程,实质上是国家开发银行充分运用政府组织协调和增信优势,与地方政府共同孵化、建设合法、合规的地方政府融资市场,解决地方政府投融资市场存在的"市场主体缺失"和"市场融资机制不健全"等问题,完善地方政府投融资市场的行为和创新,是开发性金融理念在我国地方政府融资领域的一种体现。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曲昭光  
开发性金融与商业性金融的关系,是开发性金融理论与实践中的重要内容。本文采用一个新的分析视角,对二者之间的互补关系进行研究,首先,基于新制度经济学分析范式,对金融交易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建立起一个新的分析框架;其次,论证了二者的互补关系。在理论上,开发性金融与商业性金融既存在着静态互补关系,也存在着动态互补关系。最后,简要指出二者互补关系的实践意义。开发性金融与商业性金融之间存在互补关系有益于双方开展横向合作和纵向合作,进而实现二者的“双赢”,并提升金融体系的整体功能。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李惠彬  高金龙  
依据现代经济增长理论以及商业性金融与开发性金融的本质特征,在总量生产函数模型的基础上,分别引入商业性金融要素和开发性金融要素,构造了商业性金融与开发性金融对经济增长影响强度系数的测算模型。结果显示,开发性金融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强度系数明显大于商业性金融,同时开发性金融对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的功能发挥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并且纳入开发性金融要素的生产函数其规模报酬递增效应较为显著。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赵岩  
开发性金融与商业性金融是一个经济体的完整金融系统中不可或缺的两翼,二者相互对称,彼此平行,是相互补充而非相互替代的,是协调合作的伙伴而非对立竞争的对手。这两种金融形态性质上的诸多异构性决定了二者在经济社会发展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为此,应在融资特征、资产匹配和经营目标等方面进行分析,探讨开发性金融如何能够弥补商业性金融的不足,并以微观和宏观双重视角研究二者互补与合作的实践意义。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刘乐峥  吴晓斌  
地方隐性债务的主要风险之一是通过市场化的渠道长期影响企业行为,对经济增长的可持续性造成负面影响。笔者立足于我国信贷市场中金融分割的特征,分析了地方政府隐性债务对民营中小企业融资约束的影响以及背后的传导机制。在此基础上构建地区企业债务成本与负债水平的联立方程,结果表明:在金融“结构分割”与“地理分割”的影响下,地方政府隐性债务扩张仅加剧了本地民营中小企业的融资约束;由于存在融资渠道的差异,相比于更具有隐性债务特征、以银行贷款为主的地方政府非标准债务,城投债等相对公开透明的地方政府标准债务并未影响本地民营中小企业融资约束。文章的机制分析还发现,基于中小银行发展的金融“结构分割”弱化,以及省内较弱的金融“地理分割”,均可以抑制地方政府隐性债务增加对本地民营中小企业融资约束的负面效应。以上研究为如何防范化解地方隐性债务风险进入实体经济中提供了新的视角。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刘锡良  李秋婵  
在考虑金融发展水平对地方政府债务规模影响的基础上,构建了以金融发展水平和地方政府债务规模的门槛面板模型。实证研究发现,金融发展水平对地方政府债务规模存在"门槛效应",金融发展水平越高的地区,地方政府债务规模门槛值也较高;金融发展水平中等的地区,地方政府债务规模门槛值相对较低;而一旦地方政府规模超过最高"门槛值",地方政府较难通过金融市场来缓解债务压力。因此,长期来看,地方政府应将债务控制在一定适度范围内,并加强债务风险管控能力。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王蕴  胡金瑛  徐策  
尽管我国预算法禁止地方政府融资,但面对不断加快的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地方政府只能采取迂回策略,通过组成各种城投公司等各类机构为地方政府筹集资金,现行以银行贷款为主的地方政府融资格局,面临加大财政与银行风险的难题,迫切需要改变。"城投债"作为标准化的债务性融资方式,需要认识到其存在的合理性,尽快给予其合法的地位,使其发挥更大作用。借鉴国际经验、结合我国实际,基于"十二五"时期加强地方政府债务管理的考虑,"城投债"要向项目收益债券引导,以便更好地满足地方基础设施建设的融资需求。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叶维武  
从2014年修正后的《预算法》到"89号文"的一系列制度安排,应该说都是国家在地方政府举债融资方面出现了较为严重的制度供给失衡后的一次次修复与完善,也正是这种制度失衡给处于非均衡状态中的有关行为主体带来了难得的改革机遇。基于此,论文从制度层面对地方政府举债融资改革进行分析,总结我国地方政府举债融资改革的新趋势,进而有针对性地提出政策建议,以期为我国防范和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提供借鉴和参考。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侯世英  宋良荣  
利用2010—2018年中国省域面板数据,从财政-金融关联与政府竞争行为结合的综合视角探讨了财政分权、金融分权与地方政府债务扩张的空间关联。研究结果显示:财政分权不仅推动了本区域地方政府债务扩张,还刺激了邻近区域的债务扩张;而金融分权则抑制了地方政府债务扩张。进一步考虑地方政府竞争行为下分权规制对债务扩张的影响发现,财政分权和地方政府竞争行为的交互作用推动了地方政府债务的扩张和空间溢出。研究结论对于科学管理地方政府债务,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推动地方财政可持续发展具有一定现实意义。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尹启华  陈志斌  
从2013年全国政府性债务审计结果分析来看,中国地方政府举债融资呈现出典型的"羊群效应"特征。中央政府、其它地方政府、商业银行和企业等四类主体在地方政府举债过程中扮演了极其重要的角色,逐层分析这些主体与地方政府之间的互动关系有利于厘清地方政府债务融资"羊群效应"的产生机理。而从抑制"羊群效应"的治理框架来看,应逐步完善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分担机制、地方政府官员绩效考评机制与激励机制、地方政府债务信息的生产与披露机制以及新型"政企分开"机制。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毛锐  刘楠楠  刘蓉  
在经济"新常态"背景下,中国政府投资支出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逐渐减弱,从而出现基建投资、M2大幅增加但经济增长放缓的现象。本文通过构建包含金融摩擦、预算软约束、政府投资等要素的DSGE模型,试图从地方债务和税收两种融资方式差异的角度解释这一现象。结果显示:在存在金融摩擦的条件下,地方债务融资支出相较于税收会紧缩金融信贷,挤出私人投资,导致投资效力减弱,并引致金融风险;预算软约束会降低政府瞬时和累积支出乘数,乘数效应的变化幅度与金融摩擦程度正相关;经济下行期间,税收融资支出对经济的提振作用明显,但地方债务融资支出提振经济仅具有短期效应,长期则会加速经济下行。
[期刊] 会计研究  [作者] 潘俊  王亮亮  沈晓峰  
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的债务风险近年来不断累积,导致担负一方经济建设重任的地方政府背负着巨大的偿债压力。金融生态环境决定了市场主体的外部融资条件,势必也会影响到地方政府债务融资的成本,然而鲜有学术文献尝试探讨二者间关系。鉴于此,本文以2006-2012年期间的省级城投债数据为样本,实证考察了金融生态环境对地方政府债务融资成本的影响效应。结果表明:在控制其他因素的情况下,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能够为地方政府筹措资金创造条件,有效地降低了地方政府债务融资成本;地方的经济基础越好,当地政府债务融资的成本越低,这在财政分权程度也比较高的地区更为明显;地方政府治理水平越高,政府债务融资的成本越低,尤其是在法律环...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