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609)
- 2023(15255)
- 2022(13162)
- 2021(12286)
- 2020(10208)
- 2019(23297)
- 2018(22972)
- 2017(43701)
- 2016(23555)
- 2015(26462)
- 2014(26508)
- 2013(26092)
- 2012(23742)
- 2011(21325)
- 2010(21347)
- 2009(19859)
- 2008(18268)
- 2007(15949)
- 2006(13990)
- 2005(12386)
- 学科
- 济(93734)
- 经济(93612)
- 管理(68519)
- 业(66021)
- 企(55385)
- 企业(55385)
- 方法(40666)
- 数学(35364)
- 数学方法(34909)
- 中国(29571)
- 融(27547)
- 金融(27544)
- 银(25788)
- 银行(25747)
- 农(25096)
- 行(24835)
- 地方(24292)
- 财(23764)
- 业经(21760)
- 制(20469)
- 学(20030)
- 技术(19028)
- 农业(17402)
- 理论(16280)
- 贸(15746)
- 贸易(15731)
- 务(15537)
- 财务(15464)
- 财务管理(15439)
- 易(15242)
- 机构
- 大学(328016)
- 学院(326559)
- 管理(129457)
- 济(127544)
- 经济(124540)
- 理学(112165)
- 理学院(110880)
- 研究(109143)
- 管理学(108951)
- 管理学院(108352)
- 中国(86011)
- 京(69947)
- 科学(68439)
- 财(58396)
- 所(54162)
- 中心(51542)
- 农(50978)
- 研究所(49554)
- 业大(48687)
- 江(47014)
- 财经(47000)
- 北京(44316)
- 范(44111)
- 师范(43706)
- 经(42650)
- 院(40489)
- 农业(39760)
- 州(39323)
- 经济学(38362)
- 师范大学(35650)
- 基金
- 项目(228798)
- 科学(179410)
- 研究(168654)
- 基金(164660)
- 家(143552)
- 国家(142351)
- 科学基金(122102)
- 社会(105207)
- 社会科(99685)
- 社会科学(99659)
- 省(90020)
- 基金项目(88274)
- 自然(79112)
- 自然科(77206)
- 自然科学(77193)
- 教育(76529)
- 自然科学基金(75780)
- 划(75749)
- 编号(69344)
- 资助(67021)
- 成果(55486)
- 重点(51497)
- 发(49698)
- 部(49647)
- 创(48226)
- 课题(47673)
- 创新(45051)
- 科研(43461)
- 国家社会(42968)
- 项目编号(42626)
- 期刊
- 济(137351)
- 经济(137351)
- 研究(95498)
- 中国(63519)
- 学报(50403)
- 科学(47792)
- 管理(46217)
- 农(45581)
- 财(43489)
- 融(39092)
- 金融(39092)
- 大学(38308)
- 教育(37104)
- 学学(35938)
- 农业(31304)
- 技术(30252)
- 业经(22204)
- 财经(22161)
- 经济研究(21014)
- 经(18820)
- 问题(17753)
- 图书(17574)
- 科技(17121)
- 理论(16467)
- 技术经济(16359)
- 业(16031)
- 资源(15437)
- 实践(15237)
- 践(15237)
- 现代(14712)
共检索到47850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情报学报
[作者]
冉从敬 田文芳
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发展的大背景下,如何在新技术不断涌现的技术大海中精准找到和识别出有颠覆性潜力的新兴技术,对于国家、企业参与主体和相关商业投资机构把握科技创新发展趋势和方向、合理配置科技资源、提前进行科技战略规划与技术布局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提出一种基于知识增强SVM-LDA (Support Vector Machine-Latent Dirichlet Allocation)的新兴技术主题识别模型。首先,基于专家小组的先验知识,制定基础技术类别划分标准;其次,将技术类别划分标准作为先验知识输入SVM-LDA模型,得到技术主题聚类结果;再其次,基于类别主题词的加权相似度计算,确定潜在新兴关键技术;最后,以人工智能领域为例进行实证研究。采用本文模型共得到24项潜在新兴技术,主要分布在特种机器人技术、监测预警技术、视频图像处理技术、语音识别技术、自动规划和决策技术以及自然语言处理技术6个大类方向。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赵玉桐 杨建林
[目的/意义]针对来源于跨领域技术融合或应用的颠覆性技术建立识别框架,结合应用场景识别颠覆性技术,为颠覆性技术的遴选和培育提供参考,助力科技资源优化配置。[方法/过程]首先,基于跨领域专利的德温特手工代码字段进行突变检测;其次,依据突变类型、创新性和影响力筛选重要手工代码;最后,基于重要手工代码对应的标题摘要组合文本,提取专利关键词进行共现分析,根据词频及中介中心性筛选颠覆性技术关键词,并采用社区发现算法进一步识别具体应用场景下的颠覆性技术。[结果/结论]以人工智能领域为实证领域,识别出智能教育、人脸识别、智慧医疗、虚拟现实与增强现实、智能云计算、自然语言理解与生成、自动驾驶、智能机器人、智能家居等技术具有较强颠覆性,验证了方法的有效性。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王海军 于佳文
颠覆性技术被广泛认为是后发企业抢占市场先机的最佳赛道。如何把握颠覆性技术未来发展主题及方向?围绕这一关键问题,本文基于颠覆性技术的创新性、扩散性、转轨性、提升性及替代性等特征,从专利和微博视角切入,构建颠覆性技术主题识别模型,并以人工智能领域为研究对象,验证所提模型的可行性和有效性。进一步地,分析出人工智能领域中的自然语言处理、机器学习、类脑智能、智能机器人与虚拟现实是未来颠覆性技术发展的重要主题。本文研究结论丰富既有颠覆性技术创新理论体系,可为企业制定和调整技术创新战略和方向提供借鉴。
关键词:
颠覆性技术 技术主题 人工智能 技术识别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冉从敬 宋凯
[目的/意义]探索构建高校可转化专利识别模型,精准锁定存在转化价值的专利,对提升高校专利转化效率具有促进作用。[方法/过程] 以人工智能领域为例,首先结合已有研究中使用的专利评估指标,从数据易获取性角度出发,确定了16个指标,并应用主成分分析探索指标之间的相关性,实现对重要指标的筛选;进而,将LDA模型与K-means算法结合,确定专利的技术主题,并与专利评估指标进行融合构建专利特征矩阵;最后,利用AdaBoost算法进行识别模型构建,并应用到对高校可转化专利的识别中,获取每件专利的可转化概率,仿照标准十分评估方法对专利进行划分,确定具备转化价值的专利。[结果/结论] 结果显示,将专利技术主题与评估指标融合后,AdaBoost算法分类准确度提高了10%;通过对高校专利的识别,专利可转化概率呈对数常态分布,具备转化价值的专利比重为22.47%,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为高校专利价值评估研究提供了新的研究思路,也为高校科技成果管理部门的专利运营及企业对高校核心专利的识别提供了实践方案。
[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作者]
周源 董放 刘宇飞
[目的/意义]技术融合是新兴产业形成和发展的驱动力,而知识融合是技术融合的前提,对知识融合过程进行研究,对于引导新兴产业形成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方法/过程]首先根据现有的研究构建一个采用论文引用网络表征知识融合过程的理论模型,其次根据知识融合过程每个阶段论文引用网络的特征设计验证方法,最后以融合新兴生物信息领域为例进行实证分析。[结果/结论]生物信息领域的实证分析结果表明理论模型的有效性,可为研究知识融合过程提供一种新的方法。
关键词:
知识融合 知识流动 引用网络 新兴领域
[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作者]
陆泉 秦雨萱 陈静
[目的 /意义]前沿技术的跨学科应用是科技创新的重要方式,识别学术文献中潜在的跨学科“技术—主题”创新组合,有助于发现驱动目标学科领域发展的创新机会,助力我国抢占科技创新制高点。[方法 /过程]基于组合创新思想与学术论文大数据构建跨学科“技术—主题”创新组合识别框架,首先基于主题模型和词向量模型构建跨学科“技术—主题”组合适配度指标,通过借鉴其他学科领域对前沿技术的应用来评估目标学科领域主题与前沿技术搭配的合理性;其次基于前沿技术与目标学科领域主题的共现分析构建跨学科“技术—主题”组合新颖性指标,筛去新颖性不足的“技术—主题”组合,即可得到适配且新颖的跨学科“技术—主题”创新组合。[结果 /结论 ]根据构建的框架探索人工智能技术在图情领域学术研究中的创新应用,共识别出14个适配且新颖的跨学科“人工智能技术—图情领域主题”创新组合。结果表明该框架识别跨学科“技术—主题”创新组合的有效性,可为各学科领域的科技创新提供前瞻性指引。
关键词:
跨学科知识 技术驱动 组合创新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赵蓉英 李新来 李丹阳
[目的/意义]通过专利引证可以挖掘出有重要影响力的核心专利,从而制定针对核心专利的专利布局。[方法/过程]文章以德温特专利数据库为数据来源,采用专利计量及前向引证指标对人工智能领域的专利数据进行分析,首先根据专利被引频次对核心专利进行挖掘,然后以被引频次排名第一的专利US5963940-A为例分析了该专利的历年引文频次、引证对象及多级引证网络。[结果/结论]专利US5963940-A从1994—2015年连续21年被后续专利技术所引用,得到了本领域专利申请人的持续关注;该专利的主要引证对象包括谷歌、JumpTap、IBM、VoiceBox、微软等企业,并且存在竞争关系;而该专利的一级和二级引证网络表征了US5963940-A在整个人工智能领域的技术扩散、技术延伸以及技术发展。基于以上分析,从而制定针对核心专利的专利布局,主要包括围栏式布局与糖衣式布局。[局限]针对多个核心专利的组合分析及大量专利数据的多级引证网络有待进一步分析。
关键词:
专利引证 核心专利 专利布局 人工智能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王菲菲 赵旭
[目的/意义]从论文层面计量角度出发,针对不同科研人员阅读文献的需求,综合传统计量指标和新型社媒网络指标,提出核心文献价值测度与识别的思路与框架,进而为领域科学研究推进、科研管理服务开展提供一定的参考。[方法/过程]将核心文献划分为经典、热门和前沿三类,综合多重指标运用熵权法和主成分分析方法构建文献价值测度体系,并以人工智能领域为例进行实证研究。[结果/结论]实现了针对不同科研需求的人工智能领域核心文献识别与推荐,揭示了不同类型核心文献所属方向、所载期刊、所选指标、时序影响等方面的差异。[局限]纯粹客观赋
关键词:
计量分析 核心文献 价值识别 人工智能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刘晓燕 庞雅如 单晓红 孙丽娜
技术融合能够显著提高企业创新能力,是产业融合的基础。合作研发和技术交易是常见的技术创新模式。为探究不同创新模式下的技术融合影响因素,以人工智能产业为例构建组织-技术多层网络模型,从技术异质性和创新能力异质性两个维度探究不同创新模式下组织合作伙伴异质性对技术融合的影响。研究表明,在合作研发模式下,技术异质性、创新能力异质性有利于技术融合;在技术交易模式下,创新能力异质性有利于技术融合,技术异质性不利于技术融合。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高楠 彭鼎原 傅俊英 赵蕴华
文章采用技术生命周期曲线判断技术发展阶段,通过多维尺度分析法结合K-means算法,以专利IPC号为基础,结合Pearson相关系数,对专利差异性矩阵进行专利技术聚类;对技术集群从技术影响力、技术范围、技术保护、扩散指数、专利家族数量5个维度进行技术评价;综合孔多塞投票法和文本挖掘技术,进行前沿技术集群的命名与比较;引入时间维度,最终得到前沿技术演进图。通过对人工智能领域进行实证分析,验证了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并最终得到近5年的10类前沿技术,包括神经网络、语音识别与自然语言处理、计算机视觉与图像识别、机器人、智能系统、人机交互、虚拟现实、汽车自动驾驶、生物特征识别、智能制造。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王曰芬 曹嘉君 余厚强 邹本涛
[目的/意义]在人工智能持续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借助于数据分析进行人工智能领域突变术语的识别,揭示人工智能领域的研究前沿及其态势的演变状况,以为科学研究与政策制定提供数据支撑和决策参考。[方法/过程]在对研究前沿综述的基础上,以WoS核心合集为数据源,采集与处理人工智能研究的文献数据,利用突变检测算法识别出突变术语,从整体内容、突变持续区间、突变初始年限以及突变时间和词频相结合的角度进行研究前沿的识别与具体演进分析。[结果/结论]人工智能研究前沿由理论研究向技术方法和算法研究演变,整体上处于持续稳定的发展状态中;在学习模型和算法上出现新的发展思路,以智能应用为目标;同时,移动设备、能源消耗以及标准测试数据等研究发展得较快。[局限]主题术语可能存在分词误差,需追踪到实际文献中的主题词进行修正。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沈漫竹 于慧娴 李倩 袁红梅
针对专利技术主题识别方法存在缺少语义语境、可解释性弱和主题界定模糊等问题,提出一种融合专利结构数据和文本语义的技术主题识别分析方法。该方法以专利IPC作为结构数据改进纯文本主题建模,获取由IPC和专家分类意见指导的主题词向量,并使用word2vec模型获取专利文本语义词向量,将二者结果进行向量拼接,进而获得易于解释的精准技术主题,满足细粒度分析要求。最后,以非小细胞肺癌治疗领域作为实证研究,证实该方法的科学性、有效性和实用性。
[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作者]
朱宇婧 陈芳 赵萍 王学昭
[目的 /意义]在美国对华技术出口管制日益升级的背景下,本研究提出一种在专利引文网络中融合美国商业管制清单数据识别关键路径的方法,尝试寻求技术突破或技术替代方案,该方法具有较高实际应用价值。[方法 /过程]在专利引文网络中融合商业管制清单数据,在路径组合权重中引入管制权重以衡量技术受到管制的程度,引入语义权重提高路径技术主题一致性;采用动态规划的广度优先搜索网络获得组合权重最大的路径集合;根据路径上所有专利的平均语义将候选关键路径进行聚类,选择各个类中组合权重最大的路径作为不同技术环节上的关键路径。[结果 /结论 ]在EDA软件技术领域的实证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识别领域内5个不同技术环节上受到管制的关键路径,并通过对比引入管制权重前后的结果探讨管制权重在该方法中的重要作用。
[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作者]
周源 张超 唐杰 刘宇飞 张宇韬
[目的/意义]识别领域发展路径对于科技创新具有重要意义,但现有方法如专家访谈、引文分析等不能适应文献爆发性增长的现状,针对这一问题,提出一种基于主题变迁的领域发展路径识别方法。[方法/过程]该方法可以自动从Aminer平台获取数据,通过构建关键词-学者矩阵,综合使用KMeans++和谱聚类算法识别出研究主题和相关学者;通过相似度计算实现不同主题之间的关联,最终获得研究领域的发展路径并进行可视化展示。[结果/结论]通过对人工智能领域的实证分析,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有效反映领域研究主题的变迁,有助于研究者快速定位领域的研究热点和重点,丰富领域发展路径相关的研究方法。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王菲菲 贾晨冉 刘俊婉
以人工智能领域论文和学者为研究对象,探讨科技项目资助对论文产出绩效的作用效率。运用负二项回归分析不同国家、领域资助种类、强度对论文引用和载文期刊水平的影响,结果发现,各项资助指标均可提升论文质量,但在不同地域和研究方向上的作用效果有所差异。运用倾向得分分层和线性回归,从发文、被引量和h指数角度测度资助对学者产出绩效提升的有效性,结果发现,资助能够显著提升学者产出力和影响力。通过Tobit回归测度资助项目数量和金额对不同年龄群体学者发文、被引量与变化率等指标的影响,结果发现,资助项目数量增加可整体提升学者产出绩效,资助金额增加更能扩大产出力和影响力的动态提升幅度。据此,提出资助改进策略和评审机制优化等相关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