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746)
2023(8457)
2022(6898)
2021(6147)
2020(4985)
2019(10869)
2018(10281)
2017(19093)
2016(9618)
2015(10896)
2014(10682)
2013(10597)
2012(10080)
2011(9518)
2010(10187)
2009(9982)
2008(8644)
2007(7857)
2006(7557)
2005(7059)
作者
(29983)
(24692)
(24564)
(23626)
(15728)
(11694)
(11268)
(9563)
(9392)
(8746)
(8672)
(8165)
(8093)
(7963)
(7916)
(7783)
(7168)
(7128)
(7007)
(6760)
(6580)
(5958)
(5933)
(5832)
(5764)
(5630)
(5368)
(5135)
(5116)
(4857)
学科
(63218)
经济(63184)
管理(26406)
(25292)
金融(25289)
(22233)
银行(22211)
(21918)
(21676)
中国(21055)
地方(20150)
(17961)
企业(17961)
方法(16817)
(15167)
数学(14758)
数学方法(14632)
地方经济(12628)
业经(12360)
(11971)
环境(11961)
(11348)
中国金融(11022)
(10985)
(8734)
农业(8193)
理论(8064)
(7946)
(7908)
经济学(7608)
机构
学院(147394)
大学(147062)
(71545)
经济(70139)
研究(56971)
中国(49124)
管理(48978)
理学(40559)
理学院(40038)
管理学(39367)
管理学院(39104)
科学(33790)
(32227)
(30507)
(29057)
中心(26688)
研究所(26300)
财经(25256)
经济学(24701)
(22909)
(22825)
(22682)
经济学院(21916)
(20026)
北京(19815)
(19666)
师范(19465)
(18644)
财经大学(18619)
业大(18498)
基金
项目(91545)
科学(71632)
研究(67899)
基金(65778)
(56939)
国家(56475)
科学基金(47733)
社会(45570)
社会科(43281)
社会科学(43268)
(36504)
基金项目(33799)
(29469)
教育(29436)
自然(27829)
自然科(27011)
自然科学(27006)
资助(26653)
自然科学基金(26482)
编号(25846)
(22377)
成果(21659)
重点(21530)
国家社会(19725)
(19230)
(19040)
课题(18848)
发展(18697)
(18433)
创新(17989)
期刊
(89057)
经济(89057)
研究(51060)
中国(31235)
(30017)
金融(30017)
(24479)
学报(22830)
(21225)
科学(20432)
管理(19610)
大学(16956)
学学(16080)
经济研究(15131)
财经(13987)
农业(13304)
教育(13131)
(12218)
技术(12145)
业经(11587)
问题(10746)
技术经济(8383)
统计(8052)
(7902)
世界(7680)
国际(7652)
理论(7145)
经济问题(7061)
(7054)
(6643)
共检索到24567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刘正刚  李晓  田军  
可持续发展关键障碍源自于拒绝使用价值及其相关绝对规模与结构研究的罗宾斯之经济科学,相应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创新需要阐明"使用价值—熵—生态系统"关系并发展生态学马克思主义。本文融合注重使用价值及其相关物质存量/流量分析的生态经济学研究和客观运作视角分工基础上的使用价值研究,围绕物质稀缺性分析生态经济系统的使用价值及其与交换价值的互动,发展价值中立的客观资源生产力层面的马克思主义经济科学。本文发展了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将其围绕人类社会及其劳动生产力的劳动价值论拓展为可兼容自然界及其客观资源生产力的广义"劳动"价值论;亦通过客观使用价值与稀缺性的关联,将原偏重主观的经济科学发展为全面的马克思主义经济科学。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刘正刚  李晓  田军  
可持续发展关键障碍源自于拒绝使用价值及其相关绝对规模与结构研究的罗宾斯之经济科学,相应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创新需要阐明"使用价值—熵—生态系统"关系并发展生态学马克思主义。本文融合注重使用价值及其相关物质存量/流量分析的生态经济学研究和客观运作视角分工基础上的使用价值研究,围绕物质稀缺性分析生态经济系统的使用价值及其与交换价值的互动,发展价值中立的客观资源生产力层面的马克思主义经济科学。本文发展了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将其围绕人类社会及其劳动生产力的劳动价值论拓展为可兼容自然界及其客观资源生产力的广义"劳动"价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贾学军  彭纪生  
经济主义是资本主义价值体系的核心内容,它在把经济或者财富设定为人类追求的终极目标时,忽略了人的本质需求与自然的客观规律,其强调经济理性、崇拜市场力量,迷信无限增长的特点必然会导致人与自然的对立与冲突,造成严重的生态危机。以自然资本化、技术改良与自由市场为主要策略的西方生态经济学并没能突破经济主义的窠臼,依然是在经济效益统摄生态效益的逻辑之下对资本主义制度的维护与强化。以对资本主义制度与经济主义批判出场的有机马克思主义基于对"共同体福祉"的追求提出了以"共同体经济学"、"有机经济学"、"厚道经济学"为基本要素的新的生态经济观,其对于我国创建生态文明社会具有一定的启发意义。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吴宇晖  李贺军  
经济学首先是一门实证科学。经济学存在的理由、它在社会科学上的地位以及它的功能,在于它有助于我们认识和解释经济现实,并且对经济事物未来发展的规律性作出正确的预测。评价和检验经济学说科学性与否的标准只能有一个,即看它是否符合客观的经济现实。我们必须用实证科学的科学观科学地对待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蔡继明  
本文首先在阐述科学的含义、基本特征及检验一种理论是否为科学的标准的基础上,分析了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规范性和实证性以及相应的科学属性和意识形态属性,指出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是实证理论而非规范理论,既是科学理论,又是意识形态。然后,对作为科学理论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所面临的十大难题进行了研讨。最后,就如何发展和创新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提出了三项基本原则。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朱东波  任力  
金融化是近年来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新特征。已有研究对金融化及其与实体经济发展之间关系的理论认识存在争议的原因,一方面是对金融活动及其本质有待深化认识,另一方面在于对金融化与实体经济发展之间关系缺乏系统性研究与分析。为此,本文基于马克思经济学,从资本循环运动的视角,在分析金融与金融化基础上,论述了金融资本运动的一般规律,并构建金融化影响实体经济发展的两部门模型。研究发现:(1)"适度金融化"有利于缓解融资约束,增加就业并提高收入水平,促进实体经济发展",过度金融化"则导致金融资本脱离产业资本的约束,并挤压实体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方敏  
以唯物史观为根本的方法论、以生产关系为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构成了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研究纲领的"硬核"。马克思在《资本论》等著作中按照"从抽象上升到具体"的阐述方法构建的理论体系,构成了该研究纲领的"保护带",其中包括生产资料所有制理论、劳动价值论以及有关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一系列具体的理论命题。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就意味着维护纲领的硬核部分,按照唯物史观方法论的指向,从理论和经验两方面不断丰富和完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理论命题或辅助性学说;在与西方经济学的对话中,只有保持自身的开放性和进步性,才能不断提高其理论的丰富性和阐释现实与历史的能力,进而体现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当代价值。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李成瑞  
中国社会科学院原副院长、著名经济学家刘国光教授最近发表了《经济学教学和研究中的一些问题》一文(载2005年《高校理论战线》第9期、《经济研究》第10期),明确地指出了客观存在的事实:"一段时间以来,在理论经济学教学与研究中西方经济学的影响上升,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指导地位被削弱和被边缘化。""有人认为西方经济学是我国经济改革和发展的指导思想,一些经济学者也公然主张西方经济学应该作为我国的主流经济学,来代替马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周新城  
与自然科学不同,经济学有着鲜明的阶级性,这是不可否认的事实。经济学的阶级性决定其以什么作为指导思想的重要性。在改革开放日益深化的今天,重申经济学研究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于金富  
笔者认为,各种经济学理论的根本区别就在于它们的基本价值取向不同。西方经济学的价值取向,是倡导一种以"原子"式的"经济人"为中心的极端"个人主义"的价值观;传统社会主义经济学的价值取向,是倡导一种以虚幻的、集权的"集体"为中心的绝对"集体主义"价值观。很显然,这是把个人与集体对立起来的两种极端的价值观。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既肯定个人的主体地位也肯定集体的重要作用,它的基本价值取向,是倡导一种以人的自由与全面发展为中心、以"真正共同体"为目标的"个人-集体"主义的新型价值观。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田春生  
《马克思主义国际经济学的构建》(商务印书馆2009年版)是由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世界经济学会副会长李翀教授所撰写的一部学术著作。该书根据马克思第五册《对外贸易》和第六册《世界市场》的基本思路,展开对现当代国际经济关系的分析。全书分"商品资本的跨国流动"、"生产资本的跨国流动"、"货币资本的跨国流动"三卷,围绕商品资本、生产资本、货币资本的国际流动,从马克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杨虎涛  
长期以来,即使在马克思主义阵营内部,对历史唯物主义的传统命题——生产力一元决定论也一直存在不同的解读,而在马克思主义阵营外,则存在着与生产力一元决定论相对的,以迈克尔·曼等人为代表的新韦伯主义的多元论。后者认为,并不存在具有决定性作用的社会领域(如经济),经济的、政治的、军事的、意识形态的权力都可能发挥决定性作用。一元论和多元论的分歧本质,不仅只是观点之争,也是关涉到历史唯物主义科学性的根本问题,对历史唯物主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王书文  
西方公共经济学是资产阶级经济学家根据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实践对国家经济活动的理论概括,也是对国家财政收支活动深层本质认识的结果。马克思主义理论作为产生于社会化大生产和现代民主制度背景下的先进科学理论是否与这水火不容?长期以来,我国理论界有种观点认为,在资产阶级经济学于19世纪中后期,成为为资本主义制度辩护的说教后,再无科学因素可言,只能作为马克思主义的批判对象,给不会再有值得吸收的成分。因此,基本成熟于20世纪50年代的西方公共经济学也是为资本主义制度辩护的,肯定是与马克思主义截然对立的。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戴蕾  王非  
基于马克思的流通以及分工与协作理论,产业集聚的动因包括:(1)企业为了缩短流通时间、减少流通费用选择特定的区域从事生产,推动了产业集聚;(2)集聚区域形成以后,追求与分享集聚区域的集体生产力Ⅱ成为企业选择集聚区域的主要原因,由此形成了产业集聚的自我强化机制。集体生产力Ⅱ的产生源于分工与协作引起的企业专业化水平的提高、企业之间竞争的加剧以及配套投入的节约。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