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380)
- 2023(14988)
- 2022(12295)
- 2021(11324)
- 2020(8946)
- 2019(19975)
- 2018(19222)
- 2017(34178)
- 2016(19115)
- 2015(21147)
- 2014(20708)
- 2013(19092)
- 2012(17117)
- 2011(15412)
- 2010(15893)
- 2009(14318)
- 2008(12929)
- 2007(11622)
- 2006(10269)
- 2005(9242)
- 学科
- 济(60580)
- 经济(60531)
- 管理(52525)
- 业(50424)
- 企(43248)
- 企业(43248)
- 中国(30418)
- 融(25683)
- 金融(25681)
- 银(23619)
- 银行(23603)
- 教育(23459)
- 行(22947)
- 方法(20047)
- 技术(19307)
- 地方(18965)
- 农(18253)
- 财(17471)
- 业经(17101)
- 理论(17078)
- 数学(16757)
- 数学方法(16454)
- 制(14929)
- 学(14272)
- 农业(12942)
- 教学(12857)
- 技术管理(12295)
- 务(11465)
- 财务(11440)
- 财务管理(11429)
- 机构
- 学院(244163)
- 大学(237479)
- 济(87541)
- 经济(85246)
- 管理(84788)
- 研究(83062)
- 理学(72625)
- 理学院(71692)
- 管理学(70237)
- 管理学院(69753)
- 中国(62317)
- 京(50698)
- 科学(49770)
- 范(42673)
- 财(42513)
- 师范(42351)
- 所(39882)
- 中心(39326)
- 江(39307)
- 教育(36966)
- 研究所(36307)
- 技术(34983)
- 师范大学(34182)
- 财经(33220)
- 农(32916)
- 北京(32335)
- 州(32134)
- 职业(32032)
- 院(31244)
- 业大(30662)
- 基金
- 项目(164061)
- 科学(132180)
- 研究(131942)
- 基金(112919)
- 家(97235)
- 国家(96233)
- 科学基金(83129)
- 社会(80827)
- 社会科(76419)
- 社会科学(76406)
- 省(70505)
- 教育(68771)
- 划(59583)
- 基金项目(58991)
- 编号(57167)
- 自然(50200)
- 自然科(49071)
- 自然科学(49062)
- 自然科学基金(48165)
- 成果(47296)
- 课题(44222)
- 资助(43060)
- 创(40158)
- 重点(39818)
- 发(39215)
- 年(37637)
- 创新(36479)
- 部(35882)
- 规划(35025)
- 项目编号(34353)
- 期刊
- 济(97117)
- 经济(97117)
- 研究(81098)
- 教育(68285)
- 中国(63018)
- 管理(33074)
- 融(32910)
- 金融(32910)
- 财(32310)
- 学报(31902)
- 科学(30949)
- 农(30199)
- 技术(28329)
- 大学(25757)
- 学学(22701)
- 职业(21450)
- 农业(20359)
- 业经(17630)
- 经济研究(15898)
- 财经(15595)
- 坛(14393)
- 论坛(14393)
- 技术教育(13975)
- 职业技术(13975)
- 职业技术教育(13975)
- 经(13536)
- 科技(12989)
- 发(11660)
- 业(11319)
- 问题(10858)
共检索到37916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凌镜 胡正明 张雁平
文章基于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的融合特征,从丰富高职教育人才培养内涵、深化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提升高职院校办学开放性等角度阐述了融合特征视域下创新创业教育促进高职人才培养的价值,进而提出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实践路径,即理念贯穿课程、平台整合资源、师资牵引项目、实践融于体验、氛围形成文化,以此突出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特点,提高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的普适性和针对性。
关键词:
高职院校 创新创业教育 融合 价值 路径
[期刊] 物流技术
[作者]
董艺乐
对物流专业专创融合的意义及融合现状进行分析,存在着理念与课程脱节、师资与项目脱钩、实践与体验脱离、平台与资源缺乏、引导与制度欠缺、形态与文化欠佳等现实问题。基于上述问题,从理念与课程融合,打造物流专业专创融合课程体系;师资与项目融合,构建物流专业专创融合实践项目体系;实践与体验融合,形成物流专业专创融合综合体验链;平台与资源融合,构建物流专业专创融合资源平台保障体系;引导与制度融合,建立物流专业专创融合制度保障体系;形态与文化融合,营造物流专业专创融合文化环境提出物流专业专创融合的实施路径。
关键词:
物流专业 专创融合 人才培养
[期刊] 物流技术
[作者]
李剑泉
在“双高计划”的背景下,高职院校物流专业高质量人才的培育,必须紧跟其理念宗旨,在此视角下实事求是地分析在专业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综合运用现代化、智能化的教学模式和多重的培养路径,将高职院校的物流人才培育成为德才兼备的高素质应用型专业人才。
关键词:
双高视域 培养模式 培养路径 物流专业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孙菁
如何培养创新人才,为建设创新型国家服务是现阶段我国高等教育面临的重大命题。鉴于传统教学模式在创新人才培养过程中"重知识、轻能力"的不足,从上世纪90年代末开始,国内一些高水平大学陆续开始实施本科生科研计划、参与国家举办的各类创新实验计划、开展研究性学习等,试图在不同层面将科研与教学相结合来培养学生的创造力。上述举措虽然取得一些成绩,但就现实而言,实际可参与到科研的机会仍仅限于少数大学尤其是高水平大学中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史文晴 匡瑛
"众创"时代的到来,进一步丰富了职业素养的内涵,并产生了基于"双创"教育培育学生职业素养的需求。高职院校基于"双创"教育培育学生职业素养的模式具有"以完整项目为载体,强调项目的创新性""以学生自学为主导,强调学习的主动性""以教师指导为辅助,强调指导的差异性"的特征。在未来基于"双创"教育的高职学生职业素养培育中,应改革"双创"课程体系、开展校企"双创"合作、优化"双创"师资队伍,以及打造"双创"校园文化方面提升高职学生职业素养的培育效果。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张妮
随着依法治国战略和新课改教育理念的深入实施,我国高校法学教育与人才培养的融合创新改革势在必行。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民主法治建设获得长足进步,高校法学教育与人才培养工作也获得可观的阶段性成果,如何在21世纪将高等法学教育工作的教学策略进行改革、培养具有较高素质及创新能力的法律人才是我国高校创新改革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在新课改教育理念的指引下,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郑义 金濯
“一带一路”建设的深入推进需要高职院校培养国际化技术技能人才。针对高职国际化人才培养的内涵和特点,高职院校与企业应深化产教融合,围绕培养主体、培养客体、培养资源、培养环境四个构成要素及其相互关系的建设,通过成立合作管理组织、制订人才培养方案、实施课程教学、建立制度保障构建人才培养体系,通过培养主体的长效合作机制、培养客体的激发引导机制、培养资源的开发利用机制和培养环境的创造优化机制建设保证人才培养体系顺利运行。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魏凯 刘正华
随着我国旅游业规模的不断扩大,旅游人才需求数量和质量都面临新的挑战。目前,高职院校旅游校企合作、产教融合虽然已经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也面临诸多困境。本文从高职院校旅游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的背景与困境分析入手,剖析困境成因,提出新型"校企贯通、产教一体"人才培养模式,并对山东旅游职业学院酒店管理专业在这方面的实践探索进行了总结,以期对旅游职业教育产教融合之路提供新的发展思路。
关键词:
产教融合 酒店管理 人才培养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朱云峰 周玮
基于高职双创教育与职业技能和职业精神的内在关联分析,对3种不同的融合层次进行对比研究,进而提出融合模式,即构建以创业为引领的职业理想和规划、培养创新创业精神为核心的职业精神、开展创新创业实践为主体的职业技能教育,最后从根本途径、引领示范、资源保障、政策保障、氛围助推等5个维度提出融合路径,以此完善现有高职创新创业教育的理论体系,以期提高高职人才培养质量。
关键词:
双创教育 职业技能 职业精神 融合培育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王方 蒋炯坪 杨骁瑾
产业转型升级背景下,探索培养跨界融合型人才成为应然之举。跨界融合型人才应当具备多元综合的职业素养、多种跨界的专业技能、多维创造的创新思维、多层递进的生涯发展等基本能力特征。基于系统论视域,可以构建由培养目标、培养方式、培养主体和培养评价四个子系统组成的跨界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通过校本研究,提出旅游类跨界融合型人才培养要突出“四融”,即:融合文旅、融汇德技、融通校企、融入国际。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刘廷哲 黎勇
根植于中国轴心期的我国传统技术伦理蕴含着"济世、利民"的技术目的观、"礼、器"结合的技术设计观、"兼爱、非攻"的技术使用观、"功致为上"的技术发展观以及"道技合一"的技术进取观等核心价值观,对技术主体、技术行为与实践具有根本的约束力和积极的教化意义。为此,高职院校应将传统技术伦理融入专业人才培养,促进传统技术伦理思想与培养目标、课程建设、校园文化构建以及技术训练过程的融合,使高职学生树立技术公平、技术正义等价值观,从而培养出具有健全人格和崇高职业操守的现代技术公民。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周如川 吴泳慧
德技并修是新时代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重要使命,培养“厚乎德行、辩乎言谈、博乎道术”的“兼士”是墨家人才培养目标。古老的墨家思想从平等博爱、不嫌鄙事、培养“兼士”三个方面奠定了新时代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精神底色。在历史长河中形成的德以为先的道德教育内容、技以为本的实践教育导向,蕴藏了新时代高职教育德技并修的文化基因。现代高职教育可以从五个维度做好人才培养工作,即抓好“立德树人”,落实根本任务;讲好“职教故事”,提升社会认同;强调“关键能力”,关注实践养成;推动“三教改革”,创新人才培养;矢志服务社会,增进“全球福祉”。古为今用,让优秀传统文化真正服务于职业教育人才培养。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郭东艳
立足“三链融合”深化人才培育模式改革是职业教育类型特色化发展的重要体现,是健全国家创新体系、增强国家创新能力的有效通道。基于“三链融合”视域,以职业能力本位为理论基础,结合职业院校应用型工匠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理论、政策与现实逻辑,按照职业院校人才培养目标,以“内外部”机制衔接形式,构建了职业院校应用型工匠人才培养模式。该模式实施路径为:健全“三链融合”发展机制;完善“三链融合”生态系统;增强“三链融合”培训供给;打造“三链融合”师资队伍。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郝兆杰
在发展动力亟待转型的新形势下,创新成为国家发展战略,创新型人才成为人力资源强国的核心指标、社会发展最重要的战略资源,大力培养创新型人才已然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科技进步和国际竞争力提升的战略举措。党的十八大指出,应加快确立人才优
关键词:
创新型人才培养 教育信息化 学习者自主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孙耘 刘亢 王颖凌
当今社会经济发展格局日新月异,对人才创新能力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政府、地方高职、行业企业、科研院所在人才协同培养中具有不同的地位与作用。充分发挥不同主体的作用,选择恰当的人才协同培养模式,构建完善的人才协同培养机制,是提高地方高职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策略。
关键词:
协同创新 地方高职 人才培养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