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919)
- 2023(14820)
- 2022(12756)
- 2021(11970)
- 2020(9863)
- 2019(22719)
- 2018(22556)
- 2017(41900)
- 2016(23775)
- 2015(27100)
- 2014(27270)
- 2013(25873)
- 2012(24132)
- 2011(21881)
- 2010(22754)
- 2009(21042)
- 2008(20633)
- 2007(19190)
- 2006(17038)
- 2005(15638)
- 学科
- 济(84217)
- 经济(84136)
- 管理(62697)
- 业(61308)
- 企(50268)
- 企业(50268)
- 方法(35003)
- 中国(34330)
- 数学(30316)
- 数学方法(29816)
- 融(28044)
- 金融(28042)
- 银(27183)
- 银行(27157)
- 农(26654)
- 行(26218)
- 财(25930)
- 教育(23398)
- 制(20985)
- 地方(20755)
- 业经(19941)
- 理论(19042)
- 学(18557)
- 贸(18012)
- 贸易(17999)
- 农业(17622)
- 易(17510)
- 务(16531)
- 财务(16480)
- 财务管理(16436)
- 机构
- 学院(325653)
- 大学(324063)
- 济(125651)
- 经济(122388)
- 管理(115588)
- 研究(111725)
- 理学(97753)
- 理学院(96521)
- 管理学(94491)
- 管理学院(93842)
- 中国(86621)
- 京(69847)
- 科学(66125)
- 财(62557)
- 所(56583)
- 江(53453)
- 中心(53187)
- 范(52121)
- 师范(51708)
- 农(51469)
- 研究所(50714)
- 财经(48225)
- 北京(45177)
- 业大(44017)
- 经(43339)
- 州(43211)
- 师范大学(41298)
- 教育(40555)
- 农业(40192)
- 院(40098)
- 基金
- 项目(200947)
- 研究(157443)
- 科学(157400)
- 基金(138840)
- 家(118293)
- 国家(117069)
- 科学基金(99487)
- 社会(94651)
- 社会科(89380)
- 社会科学(89354)
- 省(82140)
- 教育(79499)
- 基金项目(71740)
- 编号(69442)
- 划(69411)
- 自然(61274)
- 成果(60097)
- 自然科(59794)
- 自然科学(59776)
- 自然科学基金(58677)
- 资助(57738)
- 课题(51118)
- 重点(46734)
- 发(45509)
- 部(45006)
- 年(42910)
- 创(42311)
- 项目编号(41850)
- 性(41738)
- 大学(39539)
- 期刊
- 济(145086)
- 经济(145086)
- 研究(108045)
- 中国(76421)
- 教育(69336)
- 财(50170)
- 农(47265)
- 学报(44874)
- 融(44565)
- 金融(44565)
- 管理(41797)
- 科学(41157)
- 大学(35056)
- 技术(32484)
- 学学(31256)
- 农业(31071)
- 业经(24970)
- 财经(23701)
- 经济研究(23030)
- 经(20395)
- 职业(19082)
- 问题(18388)
- 图书(16582)
- 业(16520)
- 贸(16323)
- 坛(16217)
- 论坛(16217)
- 理论(15407)
- 技术经济(15060)
- 商业(14581)
共检索到51513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宋珊珊 孙玉梅
随着融合教育的全面推进,随班就读孤独症学生遭受欺凌的问题日益凸显。相比普通学生和其他障碍类型学生,孤独症学生受欺凌的比例更高。近年来,我国越来越重视随班就读特殊学生遭受欺凌的问题,欺凌防治已成为我国融合学校教育实践中的重要课题,但是针对孤独症学生的相关研究和实践还有待丰富。文章分析了融合教育背景下孤独症学生受欺凌的本质内涵、危害性及影响因素,进一步梳理了国外孤独症学生欺凌防治策略,并在立足国情和兼收并蓄的基础上对我国融合教育背景下孤独症学生欺凌防范提出了对策建议。
关键词:
融合教育 孤独症 校园欺凌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曹漱芹 沈晨波 杨晓芳
"临床指南"在保障孤独症学生接受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研究选取并分析了10个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孤独症临床指南,重点分析了各指南所关注的孤独症学生的培养目标和教学策略。本文建议,以面向学生的成功生活为基本取向,加速研制我国"孤独症教育指南",不仅要构建适用于我国孤独症学生的培养目标体系和课程框架,还要兼顾经济性和有效性,将有效教学策略在现行教育体系中进行应用和转化。
关键词:
孤独症学生 学校教育 临床指南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刘晓佩 覃程 倪虹 吕嘉诚 耿希峰
探讨孤独症儿童感觉统合能力是对粗大运动、精细活动以及适应能力的影响,以及感觉统合能力中不同维度(包括视觉平顺、前庭识别、本体觉、触觉以及听觉)之间的关系研究,粗大运动、精细活动和适应能力之间的关系。选取2020年6月—2020年10月佳木斯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儿童保健科,收治2至5岁伴有感觉统合失调的孤独症儿童30例为研究对象,对其《儿童感觉统合能力评估量表》和《心理教育评定第3版》(PEP-3)的结果进行分析,分别从不同感觉统合能力的配对样本检验,感觉统合能力、小肌肉、大肌肉、适应行为的描述统计,视觉平顺、前庭识别、本体觉对小肌肉的回归三方面的数据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不同感觉统合能力之间存在差异,视觉平顺落后于前庭能力的发展;听觉落后于前庭辨别、本体觉以及触觉能力的发展。(2)视觉平顺、前庭辨别、本体觉和小肌肉相关。(3)视觉平顺、前庭觉和本体觉可以预测该儿童的精细活动方面的发展水平。文章认为,孤独症儿童的感觉统合能力不等同于单纯由儿童的粗大运动水平,更多地影响孤独症儿童的是精细活动能力,此外,对孤独症儿童的感统能力评估需要客观全面,才能制定有针对性的干预目标和方案。
关键词:
孤独症 感觉统合能力 粗大精细适应性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户秀美 孟怡菲 王印 胡晓毅
融合教育中孤独症学生面临的众多挑战严重影响其学业发展,其学业质量普遍不高。学科教学是育人的重要载体和基本途径,普通学校应将孤独症儿童学业水平的提升作为重要任务,为其接受更高层次的教育做好准备。文章对国内外近十年来融合教育中孤独症儿童学科教学的实证研究进行系统梳理,讨论各个学科教学中的有效方法,并提出融合教育中孤独症儿童的学科教学应:从“基于缺陷”走向“立足优势”,从“千篇一律”走向“因学制宜”,从“外界支架”走向“独立自主”,从“教室角落”走向“集体生活”。
关键词:
融合教育 孤独症 学科教学 实证研究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关文军 刘菁菁 李鑫
本研究运用质性研究方法,以6名中断融合教育的孤独症儿童的家长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家长经历的心理变化,并透过心理变化深度反思和分析了孤独症儿童融合之路中断的原因。结果发现,中断融合教育的孤独症儿童家长都经历了"选择与决策、抗争与合作、理想与期许、现实与无助、退让和妥协以及落寞与退出"6个心理发展阶段。研究进一步指出,教育机会、教育过程和教育结果平等的保障不力,融合环境、课程教学与发展评价的支持缺位是造成融合之路中断的深层次原因。研究建议,要持续做好法律制度建设与改进,切实保障融合教育的基本权利;正确认识融合教育结果公平,形成对孤独症儿童发展合理预期;加强孤独症儿童学习生活支持,最大程度发挥孤独症儿童潜能。
关键词:
孤独症儿童家长 教育安置 融合教育 回流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左娟娟 贺荟中
学前阶段是孤独症儿童的最佳融合时机,将孤独症儿童安置于融合环境已成为国际特殊教育发展的大趋势。美国是较早推行孤独症儿童学前融合教育的国家之一,具有相对丰富的理论研究和实践经验。本文梳理近三十年美国孤独症儿童学前融合教育安置的相关研究,总结孤独症儿童学前融合教育安置情况、影响因素以及孤独症儿童在学前融合环境中取得的教育成就与存在问题,以期为我国孤独症儿童学前融合教育的理论研究与实践开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
孤独症儿童 学前融合教育 美国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胡晓毅 程霞
概念学习能力的不足直接制约了孤独症儿童社交和语言技能的发展。尽管孤独症儿童的概念教学在国外已有着深入的发展和研究,但目前我国孤独症儿童教学策略的研究还十分薄弱。本文依据孤独症儿童的概念学习特点,从概念形成、概念转变、概念泛化角度,对运用于孤独症儿童概念教学的回合式教学、刺激控制转移程序、多重范例教学等有效策略进行了介绍和分析,并对我国孤独症儿童概念教学策略的研究与运用提出针对性的建议。
关键词:
孤独症儿童 概念教学 教学策略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卜建华 潘云梦 张宗伟
当前,我国校园欺凌现象频繁发生,且呈现出欺凌类型多样化、欺凌对象弱势性、欺凌行为残暴化、欺凌影响广泛化以及欺凌原因日益多元化等态势,给涉事学生及其所在家庭、学校乃至整个社会带来了严重危害。学生心理发育不成熟是引发校园欺凌现象的个体因素,不恰当的教养方式是引发学校校园欺凌现象的家庭因素,纷繁复杂的外界环境是引发学校校园欺凌的社会因素。预防学校校园欺凌现象应提高学生心理健康素质,建立学生心理支持系统;给予恰当的家庭教养方式,营造和谐的家庭环境氛围;积极开展学校安全教育,着力净化社会整体风气。通过学生自身、家庭
关键词:
校园欺凌 学生行为 心理分析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吴贵芊 王琳琳 杨楠 周慧敏 王晓红 顾曼
随着我国人口生育政策的调整,孤独症儿童拥有健全兄弟姐妹的概率增加。当父母面临生活照料、职业发展、家庭运转等多重压力时,有可能引发健全兄弟姐妹对孤独症同胞的亲职化现象。本研究对孤独症儿童的兄弟姐妹亲职化现象进行梳理,呈现孤独症儿童的兄弟姐妹亲职化现象的研究进展,明晰国内外研究中亲职化现象的表现形式、形成原因、可能影响以及干预策略,以期为促进孤独症儿童家庭健康发展提供借鉴。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孙颖 杜媛 朱振云 陈瑛华 王善峰
孤独症儿童融合教育一直是教育领域最为困扰、亟待解决的难点问题之一。为解决孤独症儿童在普通学校“进入难、参与少、支持弱”的现实困境,本研究借鉴已有的融合教育质量理论框架,立足北京市融合教育实践,以“能进入、深参与、强支持”为核心构建了孤独症儿童融合教育质量框架,提出孤独症儿童优质融合教育一体化实践模式,即:多级一体化制度实现“能进入”,多层一体化课程实施促进“深参与”,多方一体化支持保障“强支持”。这一模式积极改善了孤独症儿童融合教育质量,切实解决了普通学校现实难题,为促进教育公平、推进融合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了解决答案。
[期刊] 课程教材教学研究(教育研究)
[作者]
许梅芬
融合教育,亦称全纳教育(Inclusive Education),是特殊教育的一种教育理念,指通过不同程度的教育设计与调整,使特殊儿童顺利进入普通学校进行无差异学习。《残疾人教育条例》中提出“优先发展融合教育”的方针政策。融合教育通过让特殊儿童在自然的环境中适应教学常规、提升认知技能、增强社会互动,帮助特殊儿童更好地融入社会,促进其社会化发展。
关键词:
听障学生 随班就读 提升策略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魏轶兵
近年来我国特殊教育事业发展迅速,其专业化水平也日益提高。随着社会上孤独症人群的逐渐增多,孤独症教育引起了我国特殊教育界的广泛关注。为了更好地提高孤独症教育水平,培养孤独症教育方面的专业人才,促进孤独症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是摆在我国特殊教育面前的一件大事。孤独症教育在我国特殊教育领域中一个较新的专业。如何更好的开展孤独症教育、如何办好孤独症教育专业,这对特殊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新的挑战。本文对孤独症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和课程设置体系进行阐述,以期能够为该专业的建设提供参考性建议。
关键词:
孤独症教育 专业师资 培养目标 课程设置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曹漱芹 高黎阳 樊江琴
为了解发达国家在保障孤独症学校教育质量上的经验和做法,本研究选取了美国、英国、澳大利亚和新加坡4个国家30所孤独症学校,检索和分析了这些学校在物质条件、师资状况、课程教学等要素上的具体特征。研究结果显示,这些学校呈现出以下质量特征:(1)充足的空间和设施设备;(2)凸显结构化、视觉支持性、社交性等特点的适宜环境;(3)小班级规模和高师生比;(4)较高专业素养的师资队伍;(5)适宜学生需求、强化功能性交流和人际互动的课程体系;(6)系统多元、综合互补的教学策略;(7)综合性的专业团队服务等。本研究结果为我国孤独症学校的构建提供了参考。
关键词:
孤独症学校 教育质量 质量特征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姜依彤 胡晓毅 孙蕴轩
随班就读背景下,孤独症儿童的集体融入问题亟待解决,提升孤独症儿童的社交技能需依靠有针对性的课程和教学。本研究提出孤独症儿童社交技能教材分析框架,并选取国外出版的五本权威教材,梳理其目标、内容、材料、教学策略、教学环境、教学评价等六个方面的具体信息,依据相关实证研究,从可靠性及效益性两个角度进行分析,力求为国内孤独症儿童社交技能课程的系统开发提供借鉴与参考。
关键词:
孤独症儿童 社交技能 教材 课程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王玥 苏彦
选取匹配言语智力的孤独症儿童21名、智力迟滞儿童18名和典型发展儿童20名,考察他们对指向客体与指向自我及他人假装动作的理解,探讨假装理解的相关因素。要求儿童对实验者演示的3种动作(功能游戏、替代假装和想象假装)进行解释,并完成心理理论和抑制控制任务。结果表明,孤独症儿童对假装游戏的理解存在缺陷,儿童对指向自我的动作理解不能自发迁移至对指向他人的动作理解中,心理理论和抑制控制均能正向预测假装理解。
关键词:
假装理解 孤独症 心理理论 抑制控制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
对建设义务教育阶段随班就读孤独症学生教育评估工具库的思考
我国义务教育阶段孤独症学生核心素养模型的构建
我国培智学校孤独症学生个别化教育计划文本长期目标的内容焦点及分布
融合情境中应用同伴介入法干预孤独症儿童社交语言研究述评
融合教育背景下残障大学生的社会适应状况与提升策略
学前儿童“孤独症风险”筛查的领域、主体和策略——基于对国际筛查工具的深度考察
“双一流”大学里的“少数派”——融合教育背景下残障大学生高等教育体验探究
网络社交中应用型本科院校学生“群体性孤独”现象成因及应对策略
文旅融合文旅融合背景下“历史建筑+”全民阅读推广模式探究——基于PESTLE分析法
融合教育背景下的残疾学生社会支持系统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