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699)
2023(12974)
2022(10650)
2021(9906)
2020(7812)
2019(17508)
2018(16890)
2017(30676)
2016(17455)
2015(19517)
2014(19079)
2013(17577)
2012(16009)
2011(14421)
2010(15116)
2009(13803)
2008(12860)
2007(11942)
2006(10935)
2005(10098)
作者
(43994)
(36060)
(35798)
(34342)
(22952)
(17228)
(16686)
(13891)
(13609)
(13244)
(12127)
(12017)
(11536)
(11311)
(11309)
(11241)
(10876)
(10697)
(10668)
(10292)
(9210)
(8721)
(8619)
(8372)
(8317)
(8274)
(8137)
(7956)
(7202)
(7186)
学科
(53191)
经济(53058)
管理(46279)
(44597)
(37281)
企业(37281)
中国(29687)
(26149)
金融(26147)
(24461)
银行(24457)
(23768)
教育(22151)
(18842)
(18723)
方法(17469)
(15724)
地方(15298)
业经(14937)
数学(14744)
理论(14540)
数学方法(14360)
农业(12333)
(12217)
(12185)
财务(12121)
财务管理(12103)
(12099)
贸易(12083)
(11814)
机构
学院(223974)
大学(221892)
(85207)
经济(82912)
管理(78471)
研究(77493)
理学(66357)
理学院(65531)
管理学(64162)
管理学院(63709)
中国(60508)
(47597)
(44254)
科学(42573)
(39709)
师范(39472)
中心(37109)
(37005)
(36309)
教育(35319)
财经(33589)
研究所(33012)
师范大学(31715)
北京(31086)
(30273)
(29746)
(29099)
(28513)
技术(27564)
业大(26239)
基金
项目(139275)
研究(115497)
科学(111415)
基金(95580)
(79934)
国家(79021)
社会(70810)
科学基金(68349)
社会科(66884)
社会科学(66870)
教育(60468)
(57539)
编号(51227)
(48831)
基金项目(48203)
成果(45206)
自然(39676)
课题(39297)
资助(38787)
自然科(38762)
自然科学(38754)
自然科学基金(38006)
(33824)
重点(32820)
(32682)
(31526)
项目编号(31427)
(31141)
规划(30324)
(30004)
期刊
(99194)
经济(99194)
研究(81094)
教育(62870)
中国(58337)
(37064)
金融(37064)
(34011)
管理(30208)
(27804)
学报(25226)
科学(24936)
技术(23007)
大学(21532)
农业(18531)
学学(18440)
业经(17430)
职业(16912)
经济研究(16263)
财经(16256)
(14032)
(12330)
论坛(12330)
问题(11635)
(11153)
(10734)
国际(10455)
技术教育(10415)
职业技术(10415)
职业技术教育(10415)
共检索到36504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课程教材教学研究(教育研究)  [作者] 许梅芬  
融合教育,亦称全纳教育(Inclusive Education),是特殊教育的一种教育理念,指通过不同程度的教育设计与调整,使特殊儿童顺利进入普通学校进行无差异学习。《残疾人教育条例》中提出“优先发展融合教育”的方针政策。融合教育通过让特殊儿童在自然的环境中适应教学常规、提升认知技能、增强社会互动,帮助特殊儿童更好地融入社会,促进其社会化发展。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吴填  桑志芹  
文章通过调查发现,目前残障大学生的社会适应主要呈现以下特征:客观障碍导致学习适应从课堂到考试均面临困境;主观偏见导致缺乏有效沟通,人际圈层狭窄;日常校园生活凸显残障生适应力强的坚韧品格。由此提出融合教育背景下提升适应状况的具体策略,从环境层面构建物理与观念双重无障碍的融合校园环境,以及从个人层面培育乐观积极的态度提升抗逆力,从而增进残障大学生对环境的适应力。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韦小满  余慧云  
中国的随班就读在接收残疾儿童入学上已取得了很大的成功,但随班就读的质量一直是困扰人们的一大难题。结合国际融合教育的理念,文章从评估入手,探讨了评估在促进随班就读方面的重要意义,并分别介绍了课程本位评估、真实性评估、动态性评估以及生态评估在随班就读中的运用,以期能为随班就读的教师和管理者提供一些理论和实践的启示。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赵丽英  
产教融合背景下,我国职业院校教师实践能力呈现出诸多不足。文章指出,教育主管部门应建立完善职业院校教师评价体系,完善实践性教学制度,奖励实践能力表现突出的教师;学校应搭建多维度用人机制,加强实训实践教学基地建设,进一步深化校企合作;教师应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积极投身职教改革,坚持应用型科研导向,深入开展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打造职业精神,夯实自身实践能力,促进职业院校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宋珊珊  孙玉梅  
随着融合教育的全面推进,随班就读孤独症学生遭受欺凌的问题日益凸显。相比普通学生和其他障碍类型学生,孤独症学生受欺凌的比例更高。近年来,我国越来越重视随班就读特殊学生遭受欺凌的问题,欺凌防治已成为我国融合学校教育实践中的重要课题,但是针对孤独症学生的相关研究和实践还有待丰富。文章分析了融合教育背景下孤独症学生受欺凌的本质内涵、危害性及影响因素,进一步梳理了国外孤独症学生欺凌防治策略,并在立足国情和兼收并蓄的基础上对我国融合教育背景下孤独症学生欺凌防范提出了对策建议。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郑芸  王恺  郑艳  
调查并比较随班就读听障学生及其教师对听障学生日常生活交流困难的感知情况。采用改良的助听器效果评估简表 (APHAB量表 )调查听障学生及其教师。结果发现随班就读听障学生自身及其教师对交流困难的感知情况在交谈舒适度 (EC)和背景噪声 (BN)两类问题上的感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提出应该重视对随班就读听障学生的教师关于听力损失相关常识的教育 ,以促进听障学生成功地随班就读。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颜廷睿  
融合教育要得以真正的贯彻与实施,需要了解普通教师本人的对于融合教育的感受、信念、态度和观点,即关注。本研究以“关注本位采纳模式”(CBAM)为理论架构,研究随班就读教师对融合教育的关注阶段和关注水平,探讨影响随班就读教师对融合教育实施关注的因素。研究结果表明:(1)随班就读教师处于影响关注阶段,结果、合作和重新聚焦成为当前随班就读教师对融合教育关注的主要方面;(2)随班就读教师的年龄、随班就读教学年限、接受培训的时间和次数以及对融合教育的态度和认知水平是影响他们对融合教育关注水平的重要因素;(3)融合教育的推动者应该降低随班就读教师的信息和个人化等自我关注、进一步提升合作和重新聚焦等影响关注。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熊琪  Terry Cumming  李泽慧  
采用Sharma等人编制的《教师融合教育教学效能感量表》和Saloviita编制的《教师融合教育态度量表》对南京市592名随班就读教师进行调查,发现:(1)南京市随班就读教师融合教育教学效能感处于中等偏上水平,其中行为管理的效能感水平最高;(2)教师的融合教育教学效能感在学历、职称、教龄和学段上均存在显著差异;(3)随班就读教师的融合教育教学效能感对融合教育态度具有正向预测作用,其中开展合作效能感的预测作用最为显著。因此,应当提高随班就读教师的入职要求,提升随班就读教师合作效率,促进随班就读教师教学效能感的发展,进而提高随班就读教育质量。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张宁生  陈光华  
在中国 ,融合教育的主要安置形式是随班就读。本文使用开放式问卷 ,录音采访了大连市 1 1所普通小学的 2 3位班主任教师。研究的结果表明 :(一 )大连市的普小教师对特殊儿童随班就读基本上持接受态度 ,集中有近一半多的教师认为要视学生的残疾种类合程度来确定特殊儿童是否随班就读。(二 )在多数普小教师看来 ,特殊儿童与正常儿童之间的交往势必交顺利的 ,特殊儿童的社会融合经常出现在课外活动、集体活动、游戏的场合 ,而在课堂学习的情况下较难产生。 (三 )从社会融合的可利用资源中 ,社区、学校、家庭之间的相互支持、协作的桥梁并未建立起来。 (四 )普小教师对随班就读工作的建议是希望得到特殊教育知识...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王英彦  杨刚  曾瑞  
由于我国高职教育信息化、数据化相对滞后,数据素养能力不足,导致高职教学决策缺乏科学性,影响教学质量的有效性;教学评价缺乏合理性,影响教学质量评价的客观性;诊断工具信息化不足,影响教学质量诊断的精确性;教学资源缺乏统一标准,影响教学质量的公平性。教育大数据的蓬勃发展已具备推动教育改革的巨大潜力,为教学质量的提升提供了条件和机遇。通过构建基于数据驱动的高职教学决策体制,重构多维利益相关者的高职教学评价体系,搭建高职教学质量诊改平台,构建公平开放包容的高职教学数据系统等路径,以充分发挥教育大数据的潜在价值,推动高职教学质量的发展。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申仁洪  
随班就读是我国特殊教育的主要安置形式之一,其效能及其实现是一个迫切需要探讨的主题。本文认为,促进随班就读效能的实现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努力:促进特殊儿童和普通儿童相互支持,共同成长,最终通过个人潜能的发展与对社会的适应达成生活质量的提升;促进教师形成专业共同体,密切协作,共同发展;推动学校形成民主、平等、包容、尊重、共享的文化,增进学校应对多元教育需求的能力;向社会大众传达融合性文化。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邢同渊  
党的十九大强调了要建设教育强国,办好特殊教育,努力让每个孩子享受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为了实现特殊儿童与普通儿童的真正融合,让随班就读儿童获得合适的、有效的教育,提高随班就读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要解决这个问题,精准的课前准备是前提;合理的教学设计是基础;重视特殊儿童的体验是关键;建立完善的课堂评价机制是保障。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俞林亚  
为提高区域随班就读质量,杭州市上城区特殊教育资源中心与区教育局、普通学校、高等院校等各方人员组成团队共同参与,开展了随班就读服务新形式的实践。新的随班就读服务实体为辐射型卫星班,在普通学校内部设置,由特殊教育学校和普通学校共同管理。经过两年的实践,初步形成了一套运行机制与管理制度,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郭志云  邓猛  
本文对教育部最新印发的《关于加强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阶段随班就读工作的指导意见》进行分析与反思,认为该文件的出台标志着本土融合教育模式的正式形成。本土融合教育模式包括"随班就读""应随尽随"等中国特色的话语体系,明确了一条具有"一体两翼多核驱动"特征的实践路径。展望我国融合教育的未来发展,随班就读工作在教育对象扩展、课程教学改革和不同学段衔接等方面仍然具有较大的提升和优化空间。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赵勇帅  孙云峰  邓猛  韩文娟  
残障身份理论是所有残障研究领域的基础理论之一,它为人们理解残障提供了理论框架,也影响了人们对待残障群体的方式。在融合教育语境中,残障概念早已超越了单维度的“医学—心理学”“缺陷”视角,它融合了残障者个人特征及其社会文化意义的多维度视角,成为支撑融合教育理念与实践的支柱之一。西方社会对残障的理解变化是通过复杂的“残障身份化”过程来实现的。通过构建独属于残障群体的“残障文化”,使残障成为一种与种族、性别等类似的“文化身份”。西方世界关于残障理解的转变过程及其背后的社会文化机制,对我国融合教育本土化理论探索具有一定启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