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1220)
2023(15834)
2022(13561)
2021(12554)
2020(10535)
2019(23784)
2018(23427)
2017(44752)
2016(24143)
2015(26887)
2014(26458)
2013(26218)
2012(23862)
2011(21345)
2010(21276)
2009(19783)
2008(18443)
2007(16257)
2006(14290)
2005(12315)
作者
(71660)
(59052)
(58922)
(55771)
(37417)
(28598)
(26691)
(23265)
(22740)
(20928)
(20128)
(20029)
(18758)
(18602)
(18308)
(18097)
(17889)
(17559)
(16989)
(16903)
(14838)
(14412)
(14389)
(13458)
(13433)
(13143)
(13137)
(12992)
(11955)
(11751)
学科
(92808)
经济(92620)
(69779)
管理(69707)
(59147)
企业(59147)
方法(44262)
数学(37408)
数学方法(37012)
中国(30078)
(27159)
金融(27157)
(25883)
(25621)
银行(25551)
(24780)
(24625)
业经(22996)
(21035)
地方(20417)
技术(19391)
(19285)
(17898)
贸易(17883)
农业(17756)
理论(17554)
(17421)
(16545)
财务(16474)
财务管理(16453)
机构
大学(339399)
学院(338123)
管理(134200)
(132434)
经济(129559)
理学(117121)
理学院(115824)
管理学(113726)
研究(113504)
管理学院(113143)
中国(87874)
科学(73297)
(71741)
(61889)
(58942)
(57480)
业大(55945)
研究所(53018)
中心(52986)
农业(48957)
财经(48162)
(47880)
北京(45005)
(43879)
(43043)
师范(42492)
(40807)
经济学(39746)
(39441)
技术(36713)
基金
项目(240235)
科学(187330)
基金(173827)
研究(170177)
(153985)
国家(152682)
科学基金(130148)
社会(107893)
社会科(101699)
社会科学(101665)
(94956)
基金项目(93187)
自然(86384)
自然科(84384)
自然科学(84361)
自然科学基金(82850)
(79985)
教育(77232)
资助(70807)
编号(68279)
重点(54097)
成果(53521)
(51717)
(51088)
(50813)
创新(47431)
课题(46825)
科研(46358)
计划(45152)
国家社会(44054)
期刊
(137839)
经济(137839)
研究(95266)
中国(63608)
学报(60994)
(55477)
科学(53605)
管理(47429)
大学(45205)
(43599)
学学(43003)
(38809)
金融(38809)
农业(37841)
教育(34722)
技术(29527)
财经(23126)
业经(22813)
经济研究(22290)
(19729)
(19528)
科技(18815)
问题(17800)
技术经济(17088)
(16804)
理论(16494)
业大(16435)
图书(16290)
实践(15177)
(15177)
共检索到48550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单晓红  郝秀艳  刘晓燕  
[目的/意义]关键共性技术识别对后发国家突破技术跟踪模仿、实现自主创新、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意义重大,如何全面准确识别关键共性技术成为企业和国家的重要战略议题。[方法/过程]提出一种融合技术社会影响力的关键共性技术识别框架,采用指标评估和网络分析相结合的方法,识别特定领域的关键共性技术。首先,基于专利标题和摘要文本信息,采用LDA模型提取技术隐含主题,以高概率技术主题为节点,主题间共现关系为连边,构建技术主题共现网;其次,从关联性、紧密性、价值性3个方面识别共性技术,随后使用技术关注度指标量化技术的社会影响力,结合技术主题领先性、重要性特征度量共性技术的关键性程度,进而全面准确地识别关键共性技术;最后,以人工智能领域为例验证提出的关键共性技术识别框架的可行性与有效性。[结果/结论]服务机器人技术及应用、语义理解技术、流程自动化技术等9项技术为人工智能领域的关键共性技术。融合技术社会影响力的关键共性技术识别框架能够有效提高识别的准确率,可推广应用于解决各领域的关键共性技术识别问题。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王超  马铭  李思思  夏冬  于俊凤  许海云  
[目的/意义]开展颠覆性技术的社会影响力研究,可以探究颠覆性技术社会影响力的扩散特征,为潜在颠覆性技术的识别提供新的思路。[方法/过程]文章以政、产、学三方认可的颠覆性技术领域作为研究对象,以Altmetric.com平台为数据来源,获取各颠覆性技术领域内科学研究成果的多种社会媒体关注度指标,将这些关注度指标作为颠覆性技术产生的社会影响力的量化表征;最后,立足于时间和空间分布特征,探析各技术社会影响力所具有共通的扩散性、差异性、持续性、多样性、均衡性和积聚性特征。[结果/结论]从扩散性、差异性、持续性、多样性、均衡性和集聚性等6个方面获取了12项颠覆性技术具有的共性特征与结论的应用场景。
[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作者] 王良   李牧南  
[目的/意义]许多现有研究依赖于专利数据来识别颠覆性技术,但这些方法在专利文本的主题聚类分析方面仍有进一步优化的潜力。[方法/过程]通过构建基于新闻影响力增强的图注意力网络,以及自适应分配注意力权重,有效捕捉和充分利用技术主题词共现网络节点关系,在生成有代表性的节点向量后再进行专利文本主题聚类分析,可以进一步辅助识别潜在的颠覆性技术。[结果/结论 ]为进一步验证方法的有效性,选择智慧城市和工业互联网两个新兴技术领域进行实证检验。理论和实证分析显示,这种融合新闻影响力的图注意力网络聚类方法可以进一步丰富当前有关颠覆性技术识别的方法体系。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陈伟  林超然  孔令凯  李传云  杨早立  
[目的/意义]科学准确识别关键共性技术对企业和国家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战略议题。[方法/过程]文章提出了一种基于专利文献分析的关键共性技术识别框架,运用文本挖掘和技术演化分析方法,获取特定领域的关键共性技术。首先,使用Viterbi算法识别专利文献中的专业术语,通过LDA算法捕捉专利文献中的技术主题聚类;其次,通过将技术主题的共类特征数值化,作为共性程度的度量;随后,将技术主题节点在技术演化转移网络中的关键程度作为技术关键性的表征,并使用PageRank算法衡量技术主题的关键性。最后,以机器人及数控机床技术为例,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结果/结论]该方法可实现高效、准确的关键共性技术识别,为国家制定创新扶持政策提供支撑。[局限]研究仍需扩大科技文献的收集范围,以实现更全面的关键共性技术识别。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胡凯  谢芬  杨滨瑜  胡新杰  刘汉霞  
突破产业关键共性技术掣肘,首先需要科学识别兼具关键性和共性的产业技术,但目前国内关于关键共性技术识别的研究非常有限。遵循专利文献挖掘思路,兼顾主客观标准,运用大样本量数据集,研究提出一种产业关键共性技术识别方法,为政府制定有针对性的创新支持政策提供决策参考。以我国高校(2001—2020年)和上市公司(2006—2020年)的海量专利作为研究样本,通过构建LDA主题模型、计算专利关键性得分和共性得分,以及运用相似度分析将选择结果与工信部《产业关键共性技术发展指南(2017年)》进行相似度匹配,来识别出我国产业关键共性技术。结果显示:无论是高校还是上市公司,属于关键共性技术专利的比例均不高,二者申请专利中的比例分别为14.7%、10.2%,授权专利中的比例分别为13.8%、10.1%,高校专利占比略高于上市公司;而得分位居前列的技术主题如“电路芯片耦合”“能效模型图像”“系统数据模块”等与集成电路、人工智能、大数据等当前广受关注的关键共性技术非常一致,表明所用方法是有效、可取的。
[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作者] 朱宇婧   陈芳   赵萍   王学昭  
[目的 /意义]在美国对华技术出口管制日益升级的背景下,本研究提出一种在专利引文网络中融合美国商业管制清单数据识别关键路径的方法,尝试寻求技术突破或技术替代方案,该方法具有较高实际应用价值。[方法 /过程]在专利引文网络中融合商业管制清单数据,在路径组合权重中引入管制权重以衡量技术受到管制的程度,引入语义权重提高路径技术主题一致性;采用动态规划的广度优先搜索网络获得组合权重最大的路径集合;根据路径上所有专利的平均语义将候选关键路径进行聚类,选择各个类中组合权重最大的路径作为不同技术环节上的关键路径。[结果 /结论 ]在EDA软件技术领域的实证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识别领域内5个不同技术环节上受到管制的关键路径,并通过对比引入管制权重前后的结果探讨管制权重在该方法中的重要作用。
[期刊] 南开管理评论  [作者] 刘志阳  邱振宇  许莉萍  庄欣荷  
作为战略和组织研究前沿,混合组织在现实中表现出不同程度的组织混合性。但有关组织混合性及其实践结果迄今仍然鲜有实证研究结论。本文以混合组织代表——社会企业作为研究对象,基于“认知-行为-结果”理论框架,系统研究了组织混合性与社会影响力的内在关联,并从资源拼凑视角揭示了二者之间的行为“黑箱”。实证结果表明:(1)社会企业的高组织混合性有利于社会影响力的提升;(2)资源拼凑行为在组织混合性和社会影响力之间起到中介作用;(3)数字化能力对资源拼凑行为的中介作用发挥了正向调节作用。本文研究深化了组织混合性及其结果的关系,肯定了组织混合性在提高社会影响力方面的独特优势,也为数字时代下包括社会企业在内的混合组织发展提供了经验证据。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周磊  杨威  王芮  
基于技术融合视角,从知识联接创新角度揭示新兴技术形成机制,利用技术知识流分析方法,构建包括专利-领域-部门三维度的新兴技术识别框架。采集德温特创新索引(Derwent Innovations Index,DII)中的光纤通信专利开展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光纤通信产业的新兴技术专利主要分布在日、美、中三国,且多由日、美企业掌握;光纤通信最重要的新兴技术领域来自于光学、电信及二者的融合;光纤通信最重要的新兴技术部门来自于设备、电子工程及二者的融合。最后,对国内光纤通信企业开展技术创新提出对策建议。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余晓敏  张尊  夏豪宇  
我国的社会企业通过哪些模式提升社会影响力?不同模式的提升效果是否存在差异?关于上述问题目前缺乏适用的分析框架、测量指标以及实证研究。文章旨在弥补上述研究空白,通过对全国309份社会企业问卷调查数据的量化分析,揭示我国社会企业的社会影响力提升模式的整体特征,探讨不同模式对提升效果的差异化影响。主要研究发现如下:其一,社会企业的社会影响力提升模式呈现多样化发展,其中“组织内部(直接)模式”(即能力建设和组织增长)的采用率高于“组织外部(间接)模式”(即契约合作与知识传播);其二,多数社会企业混合使用多种模式,而模式的多样化程度对提升效果产生正向影响;其三,组织外部(间接)模式对于提升效果的贡献大于组织内部(直接)模式。由此可见,目前我国社会企业的社会影响力提升实践中存在着“发展悖论”,对此,文章最后提出了具体的改善建议。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卢德之  
尊敬的王茂林会长、各位领导、各位院士:大家下午好!这是我第三次参加中国生产力学会的年会活动,感到非常的荣幸。在第一次参加的时候,我提出了一个观点叫用资本精神引导企业自觉承担社会责任,提出以后,在国内外都产生了一系列反响。我认为思想理念的现代化是其他现代化的灵魂。多年以来,以王茂林书记为会长的中国生产力学会,把企业社会责任这个概念推动到中国来,并进行了中国化,我觉得效果是
[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作者] 王茜  谭宗颖  钱力  
[目的 /意义]梳理科学研究社会影响力评价的理论模型和指标体系,有利于推动我国科学研究社会影响力评估体系的建立,优化科学研究管理政策实施效果。[方法 /过程]基于Web of Science、Google Scholar和CNKI数据库收录的科学研究社会影响力文献,从影响力评估关键知识骨干角度梳理其评价范式、理论模型、评价方法及评价指标。[结果 /结论]当前科学研究社会影响力评价范式分为结果导向和过程导向两种,核心理论模型有多维评估模型、SIAMPI模型、收益评估模型、沟通模型、逻辑模型5种,主要从产生条件和结果体系两个维度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在创新驱动发展的背景下,科学研究社会影响力评估应坚持...
[期刊] 运筹与管理  [作者] 翁克瑞  刘卫  
确定阀值下社会影响力最大化问题:在社会网络中,如果用户来自邻居的影响力超过固定阀值,则该用户保持激活并影响其他的未激活邻居,当未有新的激活用户时停止扩散,如何选择最初的初始种子使得最终激活的用户数量最大化。该问题广泛存在于新产品扩散、技术推广、信息传播等营销活动。本文分别根据影响力扩散的扩散结果和扩散过程建立了两个整数规划模型。通过计算实验,我们发现基于扩散过程的模型更容易被商业优化软件(Gurobi)求解。同时,实验显示缩减扩散阶段只损失少量的激活数量,却可以节约大量的计算时间。最后,论文在求解模型的基础上,测试了贪婪算法的计算绩效。
[期刊] 产经评论  [作者] 胡明伟  朱俊杰  李毅彬  王斌斌  
本文基于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法建立评价模型,以2010年上海世博会为例定量分析了重大国际展会的经济社会影响力。首先,将上海世博会与北京奥运会进行横向比较,提出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构建较全面和系统的评价模型,评估?其经济社会影响力。然后,将上海世博会与历届世博会进行纵向比较,构建模型,应用模糊综合评价法评估其影响力。本文提出的研究方法可推广应用于重大国际展会的经济社会影响力评估。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孙佳佳  
[目的/意义]已有研究大多是通过频次研究关键词的热点程度和分布,较少有研究综合考虑多个维度的属性,对关键词的重要性进行考量。从词汇或词组集合中识别出重要关键词,有助于研究者把握学科领域的重点内容,为科研选题、确定研究内容等提供决策支持。[方法/过程]首先,通过理论分析,引入RFM模型,提出关键词重要性概念模型和指标体系;其次,构建特征数据集,参考Glo Ve词向量模型的思想,通过共现矩阵提取关键词的特征向量;再次,使用关键词重要性概念模型提取分类标签,对数据进行自动化标注;最后,通过人工智能相关算法进行模型训练和验证,证明提出的识别方法的可行性。[结果/结论]模型训练和评估,SVC算法的F1值达到0.79,Bi LSTM模型的F1值达到0.87,具有较好的拟合效果,说明提出的重要关键词识别方法具有可行性。[创新/局限]研究的创新点在于提出了具有多维度属性的关键词重要性概念模型和指标体系,并在深度学习模型上得到较好的评估结果;局限之处在于需要进一步扩大数据量,选择更多学科领域的数据对关键词概念模型进行验证,这是进一步研究的重点。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李秀霞  邵作运  
[目的/意义]为弥补现有作者影响力评价指标缺乏内容信息的不足,发现不同研究主题下高影响力的作者,文章给出一种基于主题内容的作者影响力评价方法。[方法/过程]以情报学领域近5年核心期刊的文献为样本,首先利用CTM模型提取样本文献的主题,获得文献作者对不同主题的贡献值;再利用K-means算法对样本文献分类,由此将文献对应的作者划分到特定主题类别下;然后,将作者在某特定主题类别的贡献值与作者发表文献的平均被引频次相结合,设计特定主题类别下作者影响力指标(Author Influence Index in Specific Topic,AII-ST);最后,根据AII-ST值对作者进行影响力排序。[结果/结论]本研究在方法上,通过CTM模型与K-means算法的结合实现了K-means算法初始聚类中心与聚类数目的双重优化;在应用中,作者评价指标AII-ST值能有效限定作者的比较范围,较好地反映作者的研究方向;新指标评价视角新颖、评价结果可靠。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